直觉上, 一个有最小元的全序集 W 称为良序集若满足 A⊆W 且 A 有严格上界蕴含 A 有极小严格上界. 特别地, 若 x∈W 非极大元, 则有一个直接后继 x+. 若无穷序列 x<x+<x++<⋯<x(n)<x(n+1)<⋯ 有严格上界, 则有严格上确界.
良序集的真前段必然形如 W<x={y∈W∣y<x}, 其中 x=min(W∖W<x).
良序集 W 中的元素 x 必然是下列三种情况之一
(i) | x 是最小元, 即 x=min(W). |
(ii) | 非空子集 {y∈W∣y<x} 有最大元 y, 此时 x=min{z∈W∣y<z} 是 y 的直接后继. |
(iii) | 非空子集 {y∈W∣y<x} 无最大元, 此时 x=sup{y∈W∣y<x} 是极限元. |
良序集的四个定理
Zermelo 引理与 Cantor 比较定理
设 f:W→W 是良序集 W 上的一个自同态, 则 f 是扩张的 (expansive), 即 (∀x∈W)x≤f(x).
证明. 反设
(∃x∈W)f(x)<x, 由假设知存在最小的
a∈W 使得
f(a)<a, 则由假设知
f(f(a))<f(a), 因此由
a 的最小性知
a≤f(a) 与
f(a)<a 矛盾!
设 W 是一个良序集, 则其不同构于任意真前段, 即 (∀x∈W)W≅W<x
证明. 反设
(∃x∈W) 使得
f:W→W<x 是同构, 则
f(x)<x 与
1.1 矛盾!
一个对象 x 称为刚性的 (rigid), 如果每个自同构是恒等态射, 即 Aut(x)={id(x)}. 每个对象都刚性的范畴称为刚性范畴.
证明. 设
f:W→W 是良序集的自同构, 则由
1.1 知
x≤f(x) 且
x≤f−1(x), 因此
f=id(W).
上述两推论说明了下列三种情况互相排斥
(i) | A≅B<b. |
(ii) | A≅B. |
(iii) | A<a≅B. |
下列定理说明上述三种情况至少有一种成立
设 A 和 B 是两个良序集, 则存在 a∈A 和 b∈B 使得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成立
(i) | A≅B<b. |
(ii) | A≅B. |
(iii) | A<a≅B. |
证明. 令
f={(a,b)∈A×B∣Iso(A<a,B<b)=∅}. 首先, 若
(a,b)∈f 且
(a′,b′)∈f 且
a=a′ 则
B<b≅A<a≅A<a′≅B<b′从而
b=b′, 反之同理. 于是若
(a,b)∈f 且
(a′,b′)∈f 则
a=a′⟺b=b′. 因此
f 是其定义域到值域的双射. 其次, 假设
a<a′ 且
(a,b)∈f 且
(a′,b′)∈f, 则存在同构
g:A<a′→B<b′, 注意到
g[A<a]={g(t)∈B<b′∣t<a}={g(t)∈B<b′∣g(t)<g(a)}={s∈B<b′∣s<g(a)}=B<g(a)因此
g∣A<aB<g(a):A<a→B<g(a) 是同构, 从而
(a,g(a))∈f, 则
b=g(a)<b′. 因此
f:dom(f)→ran(f) 是同构且
dom(f) 是
A 的前段, 同理可知
ran(f) 是
B 的前段. 最后, 反设分别存在
A∖dom(f) 和
B∖ran(f) 的最小元
a 和
b 使得
dom(f)=A<a 且
ran(f)=B<b, 则由前面的证明知
(a,b)∈f, 从而
a∈dom(f) 与假设
a∈A∖dom(f) 矛盾! 因此得到结论.
一个形式上略有不同的证明可见 Kelley 的附录, 这一定理也可用超穷归纳或 Zorn 引理证明.
设 W 是一个良序集. 若 A⊆W, 则 A 同构于 W 的一个前段, 即 A≅W<x 或 A≅W.
证明. 由
1.6 知若反设
W≅A<a, 则由假设知
W 同构于其一个真前段与
1.2 矛盾!
超穷归纳与超穷递归
令 W 是一个良序集且 X⊆W. 若 W<x⊆X⟹x∈X, 则 X=W.
证明. 反设
X=W 则非空子集
W∖X 存在最小元
x, 因此前段
W<x⊆X 而由假设知
x∈X, 这与前面
x∈W∖X 矛盾!
超穷归纳法可以重述为良序集的遗传子集是自身. 利用超穷归纳法可以证明 {x∈W∣x≤f(x)} 是遗传子集, 从而重新证明 Zermelo 引理.
令 X={x∈W∣P(x)}, 则超穷归纳法可以重述为(∀x∈W)((∀y∈W<x)P(y)⟹P(x))⟹(∀x∈W)P(x)
令 W 是一个良序集且 G:V→V 是一个类函数, 则存在唯一一个函数图像 f 使得 dom(f)=W 且 (∀x∈W)f(x)=G(f∣W<x)
证明. 因每个良序集都可添加一个最大元 u 成为新良序集 W′=W∪{u} 的真前段, 即 W=W<u′. 只需证对每个 x∈W′ 恰有一个 W<x′ 上的函数 f 使得(∀y∈W<x′)f(y)=G(f∣W<y′)先证唯一性. 假设对每个 x∈W′ 有两个这样的函数 f 和 g, 若 y∈W<x′ 且 (∀z∈W<y′)f(z)=g(z), 即 y∈W<x′ 且 f∣W<y′=g∣W<y′, 则f(y)=G(f∣W<y′)=G(g∣W<y′)=g(y)由 1.8 知 (∀y∈W<x′)f(y)=g(y), 即 f=g.
再证存在性. 假设
x∈W′ 且对每个
y∈W<x′ 存在
W<y′ 上的函数
g 满足
(∀z∈W<y′)g(z)=G(g∣W<z′)则由唯一性的证明知对每个
y∈W<x′ 存在唯一
W<y′ 上的函数
gy 满足
(∀z∈W<y′)g(z)=G(g∣W<z′). 分两种情况考虑. 若
x∈W′ 是某个
y 的直接后继元, 则
gx=gy∪{(y,G(g∣W<y′))} 是
W<x′ 上的函数且满足
(∀z∈W<x′)gx(z)=G(gx∣W<z′)若
x 是
W′ 中的一个最小元或极限元, 由替换公理模式知
{gy∣y∈W<x′} 是集合. 若在
W<x′ 中
y′<y 则
W<y′′⊂W<y′, 因为对于每个
z∈W<y′′ 有
gy∣W<y′′(z)=gy(z)=G(gy∣W<z′)=G((gy∣W<y′′)∣W<z′)从而由唯一性证明知
gy∣W<y′′=gy′. 因此
gx=⋃y∈W<x′gy 是
W<x′ 上的函数且满足
(∀z∈W<x′)gx(z)=G(gx∣W<z′)最后由
1.8 知对每个
x∈W′ 存在
W′ 上的函数
g 满足
(∀y∈W<x′)f(y)=G(f∣W<y′) 注意在超穷递归的存在性证明的极限步骤中需要替换公理模式. 这里关于良序集的处理几乎是标准的.
序数
为简便计, 现代序数理论通常承认正则公理, 这使得可以避免 Bernays-Bourbaki 序数或 Zermelo 序数
集合 α 被称为传递的 (transitive)1, 如果 ⋃α⊆α, 即 α⊆P(α)
集合 α 是传递集意谓 y∈x∈α⟹y∈α. 因此传递集 α 的 ∈ 递降链的每项均属于 α.
传递集合 α 被称为序数, 如果它关于 ∈ 是良序集, 即(∀x,y∈α)(x∈y∨x=y∨y∈x)∅=x⊆α⟹(∃y∈x)(x∩y=∅)
显然若承认正则公理则序数可等价地定义为关于 ∈ 全序的传递集.
序数 α 中不存在 ∈ 无穷递降链. 特别地, 有 x∈/x∈α.
证明. 反设存在无穷递降链
⋯∈xn+1∈xn∈⋯∈x1∈α, 则由序数是传递集知每个
xn∈α, 即
ran(x)⊆α, 由
ran(x)=∅ 和序数定义知存在
xn∈ran(x) 使得
xn∩ran(x)=∅, 与假设
xn+1∈xn∩ran(x) 矛盾!
对于正则公理蕴含不存在 ∈ 无穷递降链的一般证明只需稍加修改上述证明, 其中替换公理模式保证 ran(x) 是集合.
既然不存在 ∈ 无穷递降链自然不存在 ∈ 有限周期递降链, 否则按周期重复组成一个 ∈ 无穷递降链得到矛盾!
设 α 是一个序数. 若 x∈α 则 x 是序数.
证明. 若
z∈y∈x, 则
z∈y∈x∈α, 因为序数
α 是传递集, 则
z∈α, 由序数的
∈ 三岐性知
z∈x 或
z=x 或
x∈z, 在后两种情况有
x∈y∈x∈α 或
x∈z∈y∈x∈α 与
2.5 矛盾! 因此必然有
z∈x, 因此
x 是传递集. 若
a,b∈x, 同样由序数
α 是传递集知
a,b∈α, 则
a∈b 或
a=b 或
b∈a.
假设 ∅=y⊆x∈α, 则 ∅=y⊆α, 因此存在 z∈y 使得 z∩y=∅.
证明. 先证必要性. 假设
α∈β, 由序数
β 是传递集知
α⊆β, 若
α=β, 则
α∈α∈β 与
2.5 矛盾! 因此
α⊂β. 反之再证充分性. 假设
α⊂β, 则
∅=β∖α⊆β, 从而存在
x∈β∖α 使得
x∩(β∖α)=∅. 一方面由序数
β 是传递集知
x⊆β, 即
x=x∩β, 从而
x∖α=∅, 即
x⊆α. 另一方面, 若
y∈α∖x, 则由
x∈/α 知
x=y∈/x, 由假设知
y∈β, 再由
x∈β 和序数定义知只能是
x∈y, 由
2.8 知
x 和
y 是序数, 则由必要性证明知
x⊂y, 由序数
α 是传递集知
y⊆α, 从而有
y∩α∖x=y∖x=∅, 于是
(∀y∈α∖x)y∩α∖x=∅因此由序数定义知
α∖x=∅, 即
α⊆x, 于是
α=x∈β.
设 α 是一个序数, 则其关于 ⊆ 是一个良序集.
证明. 若
x,y∈α 则由序数定义知
x∈y 或
x=y 或
y∈x, 由
2.8 和
2.10 知
x⊂y或x=y或y⊂x若
∅=x⊆α, 则由序数定义知存在
y∈x 使得
y∩x=∅, 由
2.8 和
2.10 知
(∃z∈x)z⊂y⟹(∃z∈x)z∈y因此不存在
z∈x 使得
z⊂y.
设 I=∅ 且 {αi∣i∈I} 是一族序数, 则 ⋂i∈Iαi 是序数. 特别地, 两个序数的交是序数.
证明. 由假设知存在
i∈I. 若
x∈⋂i∈Iαi, 即
(∀i∈I)x∈αi, 则
(∀i∈I)x⊆αi, 即
x⊆⋂i∈Iαi, 因此
⋂i∈Iαi 是传递集. 若
x,y∈⋂i∈I, 则
x,y∈αi, 从而
x∈y或x=y或y∈x若
∅=x⊆⋂i∈Iαi, 则
∅=x⊆αi, 从而存在
y∈x 使得
y∩x=∅.
若 α 和 β 是序数, 则 α⊆β 或 β⊆α. 同理可证任意序数的非空族有最小序数.
证明. 反设
α=α∩β=β, 由
2.10 知
α∩β 是序数, 由
2.12 知
α∩β∈α 且
α∩β∈β, 则
α∩β∈α∩β 与
2.5 矛盾! 因此
α∩β=α 或
α∩β=β, 即
α⊆β 或
β⊆α.
设 α 和 β 是序数, 若 α 是 β 的真前段, 则记为 α<β
设 α 和 β 是序数, 则 α∈β 或 α=β 或 β∈α 且分别对应下列三种情况之一
(i) | α<β. |
(ii) | α=β. |
(iii) | β<α. |
证明. 由假设和
2.13 知
α⊂β 或
α=β 或
β⊂α, 由
2.10 知
α∈β 或
α=β 或
β∈α. 不妨设
α∈β, 由
2.5 知不可能有
α∈α∈β, 于是
(∀x∈α)x⊂α⊂β, 因此若
y∈β 且
y⊂x∈α, 则由
2.8 知
y 是序数且
y⊂x⊂α, 再由
2.10 知
y∈α, 于是
α<β.
证明. 若 α=β 则显然 α≅β. 反之, 若 α≅β, 由假设知 α<β 或 α=β 或 β<α, 再由 1.2 知必然有 α=β.
证明. 上述推论保证了唯一性. 由超穷递归定理模式知存在唯一
W 上的函数
f 使得
(∀x∈W)f(x)=ran(f∣<x)注意到
ran(f∣<x)={f(y)∣y<x}, 则易知
ran(f) 是传递集且
f:W→ran(f) 是严格保序的, 因此
f 是同构. 由良序范畴是刚性的立得同构的唯一性.
利用超穷递归定理模式可以更简单地处理序数. Mirimanoff-von Neumann 定理虽是 Mostowski collapsing 的特例, 但证明并无本质不同.
同构于良序集 W 的唯一一个序数有时称为良序集 W 的序型 Type(W), 而有时称此同构为 Mostowski collapsing 函数.
在 MK 中,On 表示唯一序数真类, 其关于 < 是良序集且 x<y⟺x∈y⟺x⊂y.
序数算术
显然 0=∅ 是序数.
每个序数 α 的直接后继序数是 α+=α∪{α}.
证明. 若 x∈α+, 则 x∈α 或 x=α, 由序数是传递集知总有 x⊆α⊆α+, 于是 α+ 是传递集. 若 x,y∈α+ 则有下列四种情况
(i) | x∈α 且 y∈α. |
(ii) | x=α 且 y∈α. |
(iii) | x∈α 且 y=α. |
(iv) | x=α 且 y=α. |
从而总有
x∈y 或
x=y 或
y∈x, 于是
α+ 满足三岐性. 因此
α+ 是序数. 再由
α∈α+ 即得
α<α+. 若
α<β, 则
β≤α, 即
β∈/α+, 亦即
α+≤β.
证明. 易证传递集的并是传递集. 若
y,z∈⋃x, 则易知
y 和
z 都是序数, 因此
x∈y 或
x=y 或
y∈x. 于是
⋃x 是序数. 若
y∈x, 则
y⊆⋃x, 因此
⋃x 是一个上界序数. 若
(∀y∈x)y⊆β, 则
⋃x⊆β, 因此
⋃x 是最小上界序数.
若 α 是序数则必然是下列三种情况之一
(i) | α=0. |
(ii) | (∃β∈On)α=β+, 即 α 是后继序数. |
(iii) | α=⋃α, 即 α 是极限序数. |
证明. 设序数
α=0. 注意
α 有最大元
β∈α 当且仅当
β+⊆α 且
(∀x∈α)x≤β, 亦即
α=β+. 注意
α 无最大元当且仅当
(∀x∈α)(∃y∈α)x∈y, 亦即
α⊆⋃α.
(i) | α+0=α. |
(ii) | α+β=(α+γ)+, 若 β=γ+ 是后继序数. |
(iii) | α+β=⋃γ<β(α+γ), 若 β 是极限序数. |
(i) | α⋅0=0. |
(ii) | α⋅β=α⋅γ+α, 若 β=γ+ 是后继序数. |
(iii) | α⋅β=⋃γ<β(α⋅γ), 若 β 是极限序数. |
证明. 对
β 使用超穷归纳法. 若
β=0 则命题显然成立. 若
β=γ+, 则由归纳假设知
======α∪x<β⋃(α+x)+α∪x<γ+⋃(α+x)+α∪x<γ⋃(α+x)+∪(α+γ)+α∪γ∪(α+γ)+(α+γ)+α+γ+α+β若
β=⋃β 即
y<β⟺y+<β, 则由归纳假设知
====α+βx<β⋃(α+x)(α+0)∪0=x<β⋃(α+x)α∪y+<β⋃(α+y+)α∪y<β⋃(α+y)+ 证明. 由
3.6 易知右边含于左边
RHS⊆LHS. 由
3.6 注意到
LHS⊆RHS⟺(∀γ<β)α+γ⊆α∪{α+x∣x<β}因此知
LHS⊆RHS⟺(∀γ<β)α∪x<γ⋃(α+x)+⊆α∪{α+x∣x<β}对
β 使用超穷归纳法. 由归纳假设
(∀γ<β)α+γ⊆α∪{α+x∣x<γ} 知
(∀γ<β)α+γ⊆α∪{α+x∣x<γ}⊆α∪{α+x∣x<β}因此
LHS⊆RHS.
序数算术的一些性质
证明. 由定义
α+1=α+0+=(α+0)+=α+ 证明. 对
α 使用超穷归纳法. 由
3.7 知
0+α=0∪{0+x∣x<α}={x∣x∈α}=α 吸收现象在序数算术中较为常见. 例如 n+ω=ω, 从而 1+ω=ω=ω+=ω+1 说明序数加法不满足交换律.
注意 α<β⟹α+γ<β+γ 一般不成立, 例如 0<1 但 0+ω=ω=1+ω.
相关词条
一阶语言
良基公理
参考文献
• | J. Lee (2012). Introduction to Smooth Manifolds, 2ed.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218. Springer. |
• | Jean-Louis Verdier (1996). Des catégories dérivées des catégories abéliennes, 1ed. Astérisque 239. Société Mathématique de France. (zbMATH) |
• | 李文威 (2023). 代数学方法: 线性代数. (pdf) |
• | John L. Kelley (1955). General Topology, 1ed. Graduate Texts in Mathematics 27. Springer. |
• | Alonzo Church (1940). “A Formulation of the Simple Theory of Types”. The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 5 (2), 56–68. (web) |
• | Leon Henkin (1960). “On mathematical induction”.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67 (4), 323–338. (web) |
脚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