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户: Cybcat/一些解析数论
这个笔记的内容来自很多乱七八糟的地方, 比如 GTM 74 《乘性数论》, 又比如一篇叫做 Hardy–Ramanujan’s Asymptotic Formula for Partitions and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的论文. 写到最后又觉得, 很多东西其实和解析数论半毛钱关系没有, 更像是某些披着不知道什么外衣的数论大杂烩.
1第一幕
观察
对于 是一个奇素数, 我们很关心如下的一个求和:
其中 是 Jacobi 符号. 首先我们仔细地计算一些小 时候的情况:
例 1.1. 当 时, 我们计算得到 的值为
实际上有这样一系列可以从上表中迅速看出却不平凡的事实. 读者不难证明 时 总是 , 当 时因为求和有奇数项所以它总不是 , 但奇怪的是它总是正的, 说明二次剩余都喜欢待在前半个区间里面. 还有更奇怪的事, 时除了 以外它一定是 的倍数.
证明
这两个结果有一个令人震惊的, 统一的, 却又无比简单的解释.
定理 1.2. 且 时总成立着其中 为 的类数.
证明. 首先我们取二次剩余 是模 的实特征. 则这是 Euler 乘积公式中将 的部分单独分离出来立刻看出的.
紧接着我们很关心 时候的值, 我们有两种方法计算它. 一种是直接计算求和, 另一种是使用类数公式. 为了证明的完整性, 我们都做的仔细一点.
首先是直接求和 的时候, 我们需要做离散 Fourier 变换. 我们考虑 Gauss 和我们熟知 , 因此直接把 除过去就得到将 时 Gauss 和的非平凡结果 连同上式带回 表达式得通过交换求和顺序我们只需计算于是利用 可将原式化简为值得说明的是到这里我们其实知道 , 这件事只依赖于 Euler 乘积公式而与我们后面的讨论无关.
杂谈
这里暗示了一个问题, 如果我们指望证明 , 就需要确定 Gauss 和的符号 . 但是好玩的事情在于我们成功把 Gauss 和的符号问题完全转化为了一个和 完全无关的问题. 凭这一点我很难相信 有什么简单的初等证明, 当然如果真的有的话快快联系笔者.
另外和这个问题形式相似地, 我们还有著名的 Pólya–Vinogradov 不等式, 即对模 非主特征, 总有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这个界太差了, 对于类数来说我们也完完全全可以轻松给出 级别的界.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个界也带来很多其他不平凡的估计, 最容易用简单的语言讲清楚的或许是: 它告诉我们前 个数中总有 (其中 ) 次非剩余, 每连续的 个数中也是如此. 它的证明也并不复杂, 就是简单地将 作离散 Fourier 变换.
2第二幕
要说我见过最奇妙, 最美丽的阶, 我必须要向你展示其中 是所谓的无限制分拆数, 例如 , 因为
Euler 发现了著名的乘积公式, 基本按照分拆数的定义就能算出
这个阶之所以奇妙, 首先它看起来就不那么容易证明, 虽然形式并不那么完美, 但是 和根号还有各种常数在其中排布得当. 它最经典的方法也是用解析数论中的圆法, 读者不仅需要了解模群和 Farey 分数, 具体计算的时候也需要取一个乱七八糟的围道. 然而神奇的是这阶的证明竟有一个 (披着) 概率论 (外衣的) 方法, 本质上说, 和 Hayman 对 Stirling 公式的推广想法是一样的. 我们马上就来介绍它.
想法
对幂级数 , 满足 且收敛半径 . 那么对任意 我们都能考虑一个随机变量 , 满足依定义它的特征函数为而期望和方差也能简单地算出来. 随着 容易证明 , 不妨设我们的 很好, 使得 . 也许你会认为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,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一族 呢?
现在考虑 , 其中 是一系列收敛半径 的非负系数的幂级数, 而乘积在半径内满足内闭绝对一致收敛. 现在考虑 为按照上面的方法定义的 关联的一族独立的随机变量. 我们就会自然地考虑 , 我们很自然地有比如 的收敛性, 于是得到依概率收敛. 不难检查收敛到的 确实也是 定义出的随机变量. 但问题是, 收敛到的 是否是某种好的分布呢? 于是我们对其作标准化那么 Fourier 变换得到其中 精心选择使 . 因为收敛半径为 且 在 从 单增到无穷, 故总存在 符合条件. 那么我们的核心想法来叻:
如果 足够接近标准正态分布, 那么 就会足够接近 . 这样就得到这意味着我们使用 的值就估计出了其中的系数!
实践
为了让这个想法成功执行, 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定义和一个引理.
定义 2.1. 前一小节记号中, 如果随 成立着则称强 Gauss 条件得到满足.
引理 2.2. 如强 Gauss 条件满足, 假设随着 单增到 函数 连续严格单增到无穷, 函数 , 且则我们能给出替代的估计其中 .
那么回到原估阶问题. 自然地选取 , 对应 . , . 记 . 现在 Euler-Maclaurin 公式告诉我们所以自然令 . 如此一来 , 而后注意到再使用一次 Euler-Maclaurin 公式计算得到对 , 其中 , 而控制收敛得到于是所以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拼装到那个引理里, 立刻得到
收官
因此只需证明强高斯条件得到满足. 不难检查再次使用 Euler-Maclaurin, 表明那么具体地计算, 例如参考 Durrett 上 Lindeberg-Feller 定理证明中的估计, 立刻得到某个 的范围内这样我们只需对 特征函数绝对值给出一个尾分布即可. 于是对 时, , 其中 .
那么 在 一分段就得到了我们需要的结果. 其中 的部分贡献 的主要部分. 本质上说, 如果估算地更细一点误差项也将能够控制.
后记
实际上有很多别的序列我们也非常关心, 比如它可以认为是某种 “有限制分拆数”, 而它的阶又比如著名的 j-不变量它的系数以 打头而著名, 它的阶而在阶的表达式中代入 得到 , 说明效果很好.
另外更一般的 . 也能有类似的估计其中的 是一个常数.
这些公式是否能通过我们介绍的方法得到就留给读者思考.
3第三幕
问题
相传有这样一道竞赛题:
定理 3.1. 设 是正整数列, 假设存在常数 使证明存在正整数 使 .
后来我们得知著名的 Paul Erdos 写过一篇文章证明了这样一个定理:
定理 3.2. 设正整数列 中没有两者具有倍数关系, 那么
这显然能推出原问题, 因为 发散. 实际上这些信息对满足题目条件的序列做出了一些控制. 说回来有一个著名的竞赛题说 之间任意 个数必有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, 选 个数是不会出问题的, 因为可以选 间的所有数. 选不出 个是因为将这些数写成 的形状后, 由鸽笼原理必然有两个数具有相同的奇数部分. Chowla, Davenport 和 Erdos 曾猜测满足题目条件的数列 的 (上) 密度为 , 但这是不对的, 因为 Besicovitch 证明了具有 间因子的数的密度 随着 有 . 这道竞赛题实则叙述的是 的下密度为 .
解答
记 为 的最大素因子, 我们将证明这样的不等式:
倘若这已得证, 注意到这个乘积
由此结合 即可得到 的求和收敛. 为了检查我们所述命题的正确性, 用反证法, 设有 使这不等式不真, 即
我们重排一下 , 使它们的最大素因子不减, 这总能做到, 因为最大素因子小于常数者只能选出有限多没有倍数关系者. 待定一个大数 , 用 (可能糟糕的记号) 表示不超过 的数中, 至少是某个 倍数者; 用 表示不超过 的数中, 是 倍数但不是 倍数者. 这样依照定义有
接着估计 , 现在由于 递增, 统计了这样的数: , 其中 是所有素因子都大于 的正整数. 这样由 Eratosthenes 筛得到平凡下界
结尾要减去 的原因是在边界有一些舍入, 乘积式最多涉及 个素数, 容斥过程中全部按小的算就需要减掉 个 . 继续写不等式, 就有令 然后约掉 就得到欲证的结论.
4第四幕
差分
我们来讨论一个第一眼看起来和数论关系不大的组合数学对象, 差分集, 英文是 Difference Set. 它描述的是这么一个对象:
定义 4.1. 对于一个阶为 的 Abel 群 , 如果它的一个子集 满足对 都有的元素数量是一个与 的选取无关的定值, 则称 为一个差分集. 记 , 则具体地将 称为 -差分集.
上面这些数也自然是刻画 所需的最基本的数据. 此外我们再记 .
最浅显的观察是 其实能用 计算出来. 具体来说, 我们有这非常容易, 因为简单的组合数学告诉我们, 为任意 能被写成两个 中元素之差的方法数, 这也解释了差分集的名字来源. 除了 以外的 个 中元素, 每个都具有 种写法作为两个元素的差, 而有顺序地选取两个元素就有 种选法, 这就是上面的恒等式.
第二浅显的观察是, 我们很容易从一个差分集构造另一个差分集, Abel 群 中差分集 : 同时将其中的元素平移 所得的 (这称之为 的平移, translate), 或者作用 的自同构 所得的 , 都是 -差分集. 直观来说, 最常见的自同构无非是交换一些直和分量或者在 分量上左乘一个与 互质的数. 另外取补集 将得到 -差分集.
本文接下来的讨论中, 为了使问题简单化, 让我们暂且把 限制为循环群 , 请相信我, 即便是循环群也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.
到这里, 会觉得这些定义实在是太正常了. 说好的数论呢? 别急, 让我们来展示下面一系列经典的例子, 首先我们将不加证明地展示 阶以内循环群具有的差分集:
展示
实际上, 阶以内的差分集分成很多个类型.
我们先直观感受两个最简单的例子, 时的直观地检查一下它们是差分集, 用 表示 , 平移得到
这两个例子体现了两个不同的类型. 第一种叫做 Singer 类, 第二种叫做 Paley 类, 这二者确实是 较小时最常见的两种类型. 不过 实在太小, 导致此时这两类刚好一致.
例 4.2. 差分集最经典的两类构造:
Paley 类, 假设 是一个素数. 考虑 中全体 (非零的) 二次剩余, 一共有 个, 则它们构成的集合 是一个差分集, 这里
Singer 类, 假设 是素数幂, 是一个正整数. 考虑 , 因为有限域的乘法群是循环群, 所以 是循环群. 现在考虑集合它良定义, 因为 中的元素 次方还是自身. 是一个差分集, 对应的
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类, 很有意思, 它由一对孪生素数给出, 以 为例: 其中的 好巧不巧, 正好撞上此时的 Singer 类.
例 4.3. 神秘的:
孪生素数类, 假设 是孪生素数, 则 是循环群 . 现在考虑 是以下两类元素对 的集合, 第一类是 , 第二类是 都不是 而且 要么都是二次剩余要么都不是. 此时
最后还有一些类也在 的循环群中出现, 比如 Hall 类. 具体来说, 时的 (非零) 四次剩余构成 的差分集, 而 时取一个原根 (比如 ) 然后考虑全体 构成的集合, 它们构成一个 的差分集, 而且不等价于二次剩余者, 实际上这种构造对于 形的素数都有效.
例 4.4. Lehmer 和 Hall 的剩余系差分集:
我们已经见到 Paley 类, 对素数 的非零二次剩余是差分集.
对素数 , 是奇数. 非零四次剩余是 -差分集.
对素数 , 是奇数. 含零四次剩余是 -差分集.
对素数 , 为奇数. 非零八次剩余是 -差分集.
对素数 , 奇 偶. 含零八次剩余是 -差分集.
对素数 , 前段构造的集合为 -差分集.
此外还有 GMW 序列, 它其实给出不同于 Singer 类的的差分集, 其中 , 如果 且 是 个素数的乘积, 那么至少能给出 个互不等价的差分集. 这里 恰好符合条件, 于是 就得到了这个新的解.
最后还有一个散在序列, Legendre 序列,
姑且不给出上面构造的集合是差分集的证明, 我们看到这一下子给出了非常多可能的 组, 上面这些构造实则给出了 的差分集在等价 (平移和自同构) 下的完全分类. 实际上差分集有 Dan Gordon 做的数据库, https://www.dmgordon.org/diffset/ 本节中的具体构造都是从那里找来的.
论证
无论如何, 上面很多的构造都是令人感到惊异的, 我们来看最直接的论证.
定理 4.5. Paley 类确实构造了差分集.
类似的孪生素数差分集也能被大差不差地证出来. 至于 Lehmer 的那些具体构造, 倘若先承认他们, 其实会带来 Gauss 和的一些有趣的结果:
定理 4.6. 关于四次剩余的求和:
假设 其中 是一个奇数, 则其中求和 表示 取遍 个四次剩余.
假设 其中 是一个奇数, 则
不过某种意义上说, 这些结果的强度其实和说四次剩余构成差分集没有太大差别.
为了证明 Lehmer 的结论, 我们需要下面的记号以及 Gauss 本人就明白的引理:
引理 4.7. 假设素数 而 是一个模 原根, 用 表示下面方程的解数: 假设 , 其中 且 是奇数, 那么
利用这个引理, 如果 而且 是奇数那么 , 然后利用 是二次剩余但不是四次剩余, 可得 也是该值. 此时容易证明 Lehmer 的结论, 细节留给读者作为练习. 经过一些讨论, 其实我们也看到了更强的结论, 对 , 四次剩余构成差分集当且仅当 是奇平方数.
然后就是 Singer 类.
定理 4.8. Singer 类构造了差分集.
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证明某些东西是差分集的定理, 那有没有证明对于某些 来说不可能存在差分集的定理呢? 确实是有的,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下的:
定理 4.9 (Bruck–Ryser–Chowla). 若存在 差分集, 那么:
若 为偶数, 则 是平方数.
若 为奇数, 则 有非零解.
证明. 如果存在差分集 , 我们考虑 是一个 矩阵, 第 行第 个元素为 , 这样依定义其中 是全 的矩阵, 是单位矩阵. 两边计算行列式得到由此如果 为偶数, 等式左右为平方数的条件立刻推出 是平方数.
接下来观察 是奇数时的神奇解决办法. 先来看 , 此时待定一个行向量 , 设行和 , 代入得到此时注意到任意正整数 都是四平方和, 因此由 的同余条件, 可以将 重新配成 线性组合的平方和 , 于是现在记 就有然后合理地选择下标 , 使得求解 能给出 的非零有理解, 因为在一般位置下, 具有 个分量, 但是这里只求解 个分量, 结合矩阵 非退化可知 线性无关, 所以最后能得到 非平凡的解 .
再来看 , 此时和前面的技巧类似, 我们在等式左右补充一项 , 就得到仍是求解消掉 就得到形如 的 非平凡的解.
上面这个准则足够有效, 以至于大概一半的不存在差分集的情况能被该准则否决掉. 关于否定一个集合是差分集, 还有一些比较神秘而且复杂的定理, 这些定理大都需要十分冗长的讨论, 在此按下不表.
分圆
本节参考 DECOMPOSITION FIELDS OF DIFFERENCE SETS by Koichi Yamamoto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