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外篇其一
椭圆曲线
我很喜欢用复的方法引入椭圆曲线, 这一部分选自我的本科毕业论文, 用最简短的语言介绍了椭圆曲线的最基本信息.
一条椭圆曲线指一个亏格 1 的紧 Riemann 面.
为研究椭圆曲线, 我们需给出它的具体刻画. 它最基本的事实由下面的定理给出:
椭圆曲线都全纯同构于 C/Λ, 其中 Λ 为 C 中秩 2 的格.
证明. 设 X 为亏格 1 的紧 Riemann 面. 考虑 Abel–Jacobi 映射 J:X→Jac(X), 我们证明它是 Riemann 面的同构, 那么由于 X 亏格 1, X 的 Jacobi 簇是 1 维复环面, 即可证出命题. 考虑 X 上非平凡的全纯 1-形式 ω, 取定 x0∈X, 对 x∈X 具体计算 J(x) 得到
J(x)=∫x0xω.
显然 J 是 Riemann 面间的全纯映射, 于是它是满射, 现只需证明是单射. 假设不是单射, 即存在 y=x 使 J(y)=J(x), 就会存在 1-圈 γ∈Z1(X) 满足
∫x0yω=∫x0xω+∫γω.
由
Abel 定理, 我们得知存在
X 上的亚纯函数
f 具有唯一的单极点, 这将给出
f:X→S 为到 Riemann 球面的同构, 这与亏格
1 相矛盾.
接下来我们引入双周期函数. 这是为了具体构造椭圆曲线上的函数.
双周期 (复) 函数指一个 f:C→C 满足存在秩 2 的格 Λ⊂C 使得一切 x∈C,s∈Λ 有 f(x+s)=f(x), 格 Λ 称 f 的周期格, Λ 的一组基 w1,w2 称一个基本周期对. 给定 w1,w2∈C 满足 R-线性无关, 则它生成秩二的格 Λ=Λ(w1,w2)=Zw1+Zw2. 给定 s∈C, 记 Πs=Πs(w1,w2)=s+[0,1)w1+[0,1)w2, 称一个基本平行四边形或基本区域.
下面固定秩 2 的格 Λ, 记 X=C/Λ, 定义
℘(z)=℘(z;Λ):=z21+s∈Λ\0∑((z−s)21−s21).
称为 Λ 的 Weierstrass ℘ 函数, 简单的分析学告诉我们它在 C−Λ 的紧集中一致绝对收敛. 作为 X 上的亚纯函数它有唯一的一个 2 重极点. 利用 ℘ 是偶函数, 对 u∈C, ℘−u 作为 X 上函数的零点情况是, 要么有一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零点, 要么在 Λ/2 的某点处有两个零点. 导函数 ℘′ 具有唯一的 3 重极点, 从而具有按重数的 3 个零点, 利在格 Λ/2 处是零点, 故在 X 上的全体零点正是 1 重的 w1/2,w2/2,(w1+w2)/2.
对椭圆函数域 E, 即以 Λ 为周期的亚纯函数构成的域, 有E=C(℘,℘′)≅C(x)[y]/(y2−F(x)).其中 F(x)=4(x−e1)(x−e2)(x−e3)∈C[x] 使代数关系 (℘′)2=F(℘) 总成立, e1,e2,e3 是 ℘ 在 w1/2,w2/2,w3/2=(w1+w2)/2 处的值, 故 E 在 C 上超越度为 1.
核心技巧是证明 E 中的偶函数构成的子域为 C(℘)=C(x), 通过前面对 ℘ 的零点信息分析, 配凑就可以得到一般的偶函数. 而奇函数为 ℘′C(℘).
接下来确定 F(x) 的系数, 得到一个只涉及 Λ 的表达式. 对正整数 k≥3, 定义
Gk=Gk(Λ)=Gk(w1,w2):=s∈Λ\0∑sk1=m,n∈Z;(m,n)=(0,0)∑(mw1+nw2)k1.
不难检查这一求和也绝对收敛.
我们有 F(x)=4x3−60G4x−140G6. 在传统记号上一般定义 g2=60G4,g3=140G6 这样上述表达式也被写作 f(x)=4x3−g2x−g3.
证明. 在原点写 ℘(z),℘′(z) 的 Laurent 展式, 通过比较系数配凑消掉 z−n(n≤0) 的项后得到 X 上的全纯函数, 且在原点取 0 从而只能是 0. ℘(z)=z21+s∈Λ\0∑(s32z+s43z2+s54z3+s65z4+⋯)=z21+3G4z2+5G6z4+⋯
第二个等号交换了求和顺序, 并且利用了 ℘ 是偶函数得出 G3=G5=⋯=0.
类似的写 ℘′,(℘′)2,℘2,℘3 的 Laurent 展开得℘′(z)℘′(z)2℘(z)2℘(z)3=−z32+6G4z+20G6z3+42G8z5+⋯,=z64−24G4z21−80G6+(36G42−168G8)z2+⋯,=z41+6G4+10G6z2+⋯,=z61+9G4z21+15G6+(27G42+21G8)z2+⋯.
由此待定
F(X)=4X3+bX2+cX+d, 列出
z−6,z−4,z−2,z0 的系数方程解得
b=0,c=−60G4,d=−140G6. 至此我们确定了
F 的使用
Λ 表示的具体形式.
当然上述表达式立刻带来一系列推论, 例如观察 z2 的系数会得到 36G42−168G8=4(27G42+21G8)−60G4⋅3G4, 化简得到 G8=3G42/7. 为了得到一般的公式, ℘′′(z)=6℘(z)2−30G4, 由此比较两边的系数立刻得到对 m≥4 时成立着递推式(2m+1)(2m−1)(m−3)G2m=3r=2∑m−2(2r−1)(2m−2r−1)G2rG2m−2r.
自然地定义 ϕ:C/Λ→PC2, z↦[℘(z):℘′(z),1].
上述 ϕ 在逐点上是 C/Λ 到 y2z=4x3−g2xz3−g3z3 的解析双射, 或者说全纯同构. 特别地, ϕ(0):=[0:1:0] 为三次曲线在 y 轴方向上的无穷远点.
证明. 注意到 z 不是半格点时 ℘(z)=℘(w1+w2−z),℘′(z)=−℘′(w1+w2−z), 这告诉我们 x=ei 时对应三次曲线上的全体 ±y∈C×, 每个点都恰取到一次. 而 x=ei,0 时对应三次曲线上全体 y=0 的点和无穷远点 [0:1:0], 恰各取一次, 这证明了双射.
不难求导检查三次曲线的光滑性, 从而它是紧 Riemann 面.
ϕ 的解析性显然, 根据上一段的叙述,
ϕ 在
∞ 处以外已检查是双射,
ϕ′ 没有重根故求导得知
∞ 以外处是全纯双射, 特别的
∞ 的解析性只需用到映射在该点的局部有界性从而作为奇点可去.
注意到 C/Λ 上带有由 (C,+) 自然诱导的加法结构, 借由双射 ϕ, 这一加法被带到三次曲线 y2z=4x3−g2xz3−g3z3 上去, 我们需要确定这一加法的具体形式. 即给定这三次曲线上的两点, 如何仅通过三次曲线的参数 g2,g3 表示出两点和与它们逆的坐标.
对任意 f(z)∈E, 设它在某基本区域 Πα (α∈C) 中的零点和极点 (按重数计) 分别为 {ai}i=1m, {bj}j=1n, 则 ∑ai−∑bj∈Λ.
证明. 微扰
α 使
C=∂Πα 上没有
f 的极点和零点, 这只会让某些
ai,bj 被换成了差一个
Λ 中元素的代表元而不影响问题. 于是计算得
2πi1∫Cf(z)zf′(z)dz=−2πiw1∫αα+w1f(z)f′(z)dz+2πiw2∫αα+w2f(z)f′(z)dz通过换元
u=f(z), 记
C1,C2 分别为
α,α+w1 的线段与
α,α+w2 的线段在
f 下的像, 得
2πi1∫αα+wif(z)f′(z)dz=2πi1∫Ciudu∈Z⟹2πi1∫Cf(z)zf′(z)dz∈Λ.然后注意到
zf′(z)/f(z) 在
k 阶零点
a 的 Laurent 展开的第一项为
ka/(z−a), 在
k 阶极点
b 的 Laurent 展开的第一项为
−kb/(z−b) 由留数定理得
2πi1∫Cf(z)zf′(z)dz=∑ai−∑bi∈Λ这即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.
对 P2 中椭圆曲线上的一点 P=[x:y:z], 记 −P=[x:−y:z]. 则其上由 C/Λ 诱导的交换群, 零元是无穷远点 [0:1:0], 点 P 的逆元为 −P, 给定两点 P1,P2, 记它们确定的 (复) 直线 (如果 P1=P2 则为该点处三次曲线的切线) 与三次曲线的第三个交点为 P3, 则 P1,P2 的和为 −P3.
证明. 首先零元和逆元的对应都是很明确的, 都能通过直接的计算得到. 现在对三次曲面上的两点
P1,P2 依题意确定直线
ax+by+cz=0, 构造
f=a℘+b℘′+c∈E, 由
1.8, 它的零点坐标和极点坐标求和作差位于
Λ, 显然它的零点就是
P1,P2,P3. 它的极点在
Λ 有三重, 因此在
C/Λ 上看
P1+P2+P3=0, 于是
−P3=P1+P2.
在定义椭圆曲线的时候, 有时额外要求指定一个基点作为幺元, 否则它只能是一个扭子 (torsor) , 在标准的射影嵌入下, 往往取无穷远点 [0:1:0] 作为幺元, 因为过它的直线都是好计算的.
考虑 {[x:y:z]∈P2:y2z=x(x−z)(x−λz)} 以 λ∈P1\{0,1,∞} 为参数, 是一族椭圆曲线, 称为 Legendre 族.
然后是椭圆曲线间的映射, 即所谓的同源 (isogeny) , 本节主要参考:
以下等价.
(1) λ:A→B 是两个椭圆曲线间的 C-代数群同态;
(2) λ:A→B 是两个 P2 中椭圆曲线间保护 ∞ 点的 C-代数映射.
假设 A,B 通过前面的 ϕ 映射对应 C/L,C/M, 则还有下列等价刻画.
(3) 全纯群同态 λ~:C/L→C/M;
(4) 全纯映射 λ~:C/L→C/M 且 0 映到 0;
(5) C 上是一次函数 λˉ:z↦az 满足 λˉL⊂M 然后商到环面上.
证明. 首先 (1)⟹(2),(5)⟹(3)⟹(4) 都显然. 接下来看 (4)⟹(5), 注意它自然提升诱导万有覆叠上的全纯映射 λˉ:C→C, 且可以要求 0↦0. 它是提升的条件推出 λˉ(z+w)−λˉ(z)∈M 对一切 w∈L, 由 M 的离散性得 λˉ(z+w)−λˉ(z) 是一 M 中常数, 因此求导得到 λˉ′ 是格 L 上的全纯双周期函数, 从而由 Liouville 定理得知 λˉ′ 是常数从而 λˉ 是一次函数且常数项为 0, 由 C/L 的 0 映到 C/M 的 0 得知 λˉL⊂M.
然后
(2)⟹(4) 利用
1.7 证的
ϕ 是全纯同构得知, 注意代数映射也是全纯映射即可. 最后是
(5)⟹(1),
λ:A→B 诱导了
[℘(z;L):℘′(z;L):1]↦[℘(az;M):℘′(az;M):1], 根据域结构定理
1.4 只需检查
℘(az;M),℘′(az;M) 是
L 上的亚纯椭圆函数即可, 注意
aL⊂M 可知.
由命题 1.12, 把符合上述五条的椭圆曲线间的非常值映射称为同源, 若两个椭圆曲线间存在同源映射则称这两个椭圆曲线是同源的.
由 1.12, 用 Hom(A,B)={a∈C:aL⊂M} 表示 A→B 的同源映射在加法下构成的群, 它显然是无挠的. 对同源 λ, 如果它是 z↦az, 记 v(λ)=[M:aL] 称为 λ 的度 (度数). 它是同源作为覆叠映射的重数, 也是映射核的大小.
任意同源 λ:A→B, 存在同源 μ:B→A 使
μλ=λμ=v(λ)
最后一项即 v(λ) 倍映射.
证明. 设
λ 为
z↦az, 则考虑
μ 取作
z↦(v(λ)/a)z. 为了检查
μ 是同源, 对任意
B 中格的元素
w∈M, 由格间指标的性质
[M:aL]w∈aL, 故
(v(λ)/a)w∈L.
记 End(A)=Hom(A,A). 它实则在复合和相加下构成环.
(1) 如果 End(A) 或 End(B) 为 Z, 则 Hom(A,B) 为 0 或 Z. (2) 在 (1) 假设下若成立着 Hom(A,B)=Z, 那么 End(A)=End(B)=Z 必然同时成立.
证明. (1) 若 End(A)=Z, 用 1.15 倘若存在 λ∈Hom(A,B) 非零, 取 μ 使 λμ=μλ=v(λ)=:N. 检查 μ∘−:Hom(A,B)→End(A) 是单同态, 因为 μα=0 推出 Nα=λμα=0, 从无挠推出 α=0. 类似的证明 End(B)=Z 的情形.
(2) 沿用前一题符号, 我们检查
−∘λ:End(B)→Hom(A,B) 是单同态, 注意到
αλ=0 推出
Nα=αN=αλμ=0, 从无挠推出
α=0.
下面考察同源的一些简单的应用.
设 α:A→A 是一非平凡自同态, 用 α′ 表示 1.15 中得到的 α′:A→A 使 αα′=α′α=v(α), 那么 v(α) 对应的复数是 α 对应者的复共轭, 且其模长平方是 v(α).
证明. 设
A 对应格
Λ,
α 对应复数
c=x+iy. 注意
α 使单位平行四边形面积变成
det[xy−yx]=∣c∣2 倍, 对应
[Λ:cΛ]=∣c∣2=v(α), 结合
1.15 的计算,
α′ 对应
∣c∣2/c=c.
任意椭圆曲线 A 到自身的同构只有有限多种情况. 实际上准确地说自同构群只有 Z/2,Z/4,Z/6 三种可能性, 而后两种可能性只有格同构于特定二次扩张的整数环 Z[i],Z[ω] 时取到, 其余情况下自同构群总是 Z/2.
证明. 换言之, 只需证明对任意格
Λ 有
{a∈Z:aΛ=Λ} 有限, 注意
a 不改变单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
∣a∣=1, 由此结合格的离散性 (单位圆周上只有有限多点) 知
a 只能是单位根, 而且必须是至多二次的代数数, 否则
Z[a]Λ⊂Λ 将推出它不是二阶的, 由此
a 只有
±1,±i,±ω,±ω2 这些可能性, 而且那些二次单位根对应的格同构
Z[i],Z[ω].
漫谈 Hurwitz 定理与曲面自同构
著名的 Hurwitz 定理说:
设 X 是亏格 g 的紧黎曼面, 且 g>1, 那么 Aut(X) 即 X 的全纯自同构群有限, 且阶数不超过 84(g−1).
先看另一方面, 哪些有限群 G 能成为紧黎曼面的自同构群呢? 仔细一想, 这其实和所谓的 Galois 逆问题密切相关, 因为 C 上的紧合或说射影代数曲线在双有理等价下的范畴, 等价于 C 上紧黎曼面在全纯等价下的范畴, 等价于 C 上 1 次超越域的范畴. 更强的事实是: 代数闭域上的一元分式域上面的 Galois 逆问题是可解的, 也就是说, 不仅 G 是自同构群, 而且存在到黎曼球面 P1 的分歧覆盖, 使 (去掉分歧点后) 对应的 Deck transformation group 就是 G. 在较弱的命题上, 几何学给出了如下的美丽证明:
证明. 设 G 由 g 个元素 x1,⋯,xg 生成, 那么任取亏格 g 的紧黎曼面 X0, 考虑 G~:=π1(X0), 我们熟知它是G~=⟨a1,b1,⋯,ag,bg:[a1,b1]⋯[ag,bg]=e⟩.熟知其中的元素 a1,⋯,ag 是自由的, 因为通过 bi=1 就能看出它有自由商. 不过这里继续商, 可知 G 也是 G~ 的商, 于是覆叠理论可知, 存在紧黎曼面 X 和覆叠映射 X→X0, 使得 G 作为 Deck transformation group 作用在 X 上.
由于
X→X0 毫无分歧点, 根据 Hurwitz 公式
g 元生成的有限群可以作用在某个亏格
1+(g−1)#G 的紧黎曼面上.
Fuchs 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