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 | Kenneth Ireland, Michael Rosen, 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, Chapter 1–8,10,11,16. |
② | Jurgen Neukirch, Algebraic Number Theory, Chapter I, Section 2–7. |
③ | Jeffrey Hoffstein, Jill Pipher, Joseph H.Silverman, An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Cryptography, Chapter 2-3.
|
在 2024 秋课程中布置了 Book②中 Chapter I, Section 2–7 几乎所有的习题, 其中不乏一些对于著名结论的证明且十分繁琐 (例如证明 Dedekind 环的等价定义, 这需要用到 DVR, 课上显然没讲) , 建议自行网上搜索解答.
HW1
求证: Z[−5] 中由 2 和 1+−5 生成的理想不是主理想.
证明. 反证法, 假设
(2,1+−5)=(α).
假设
α 为单位元, 记
a,b,c,d∈Z 使得
2(a+b−5)+(1+−5)(c+d−5)=1, 可得
c−5d 是奇数,
c+d 是偶数, 矛盾.
下默认
α 不是单位元, 若
2=(x+y−5)(z+w−5), 其中
x,y,z,w∈Z, 得到
{xz−5yw=2xw=−yz假设
x,y,z,w 都是奇数, 分析任何奇素数
p 对应的
Vp(x) 和
Vp(z) 得到
x=±z, 得到
x2+5y2=±2 矛盾. 于是
x,y,z,w 中必有偶数.
容易发现
{xz+yw≡0(mod2)xw+yz≡0(mod2)由对称性可不妨
x 是偶数. 若
y 是偶数, 则
1=(x/2+y/2−5)(z+w−5), 代表
z+w−5 是单位元; 若
y 奇数, 则
z,w 都是偶数, 同理有
x+y−5 是单位元.
于是
2 是不可约元, 故
α 和
2 就差一个单位元倍, 故
2∣1+−5 矛盾.
R 是一个 PID, a 是 R 的一个素元, 求证: R/aR 是一个域.
证明. 对
b∈R−aR, 由
RPID 得
(a,b)=(c). 假设
c 不是
R 中单位, 由
RPID 知
a 不可约, 故
a=c⋅ 一个单位, 故
(a,b)=(a), 和
b∈/aR 矛盾. 因此
c 是单位, 存在
s,t∈R 使得
as+bt=1, 则
(b+aR)(t+aR)=1+aR 是
R/aR 中单位.
对于一个整环, 如果任何由两个元素生成的理想都是主理想, 则称这个整环为 Bezout 整环. 求证: R 是 PID 当且仅当 R 是 Noether, Bezout 整环.
证明. ⟹ 显然;
⟸, 由 Noether 和 Bezout 可以发现任何理想
I 有:
I=(x1,…,xn)=(x1,…,(xn−1,xn))=(x1,…,xn−2,yn−1)=⋯=(y1).
R 为交换环, 对 R 中两个理想 I,J, 可以定义 I⋅J:={由全体xy生成的理想;x∈I,y∈J}, 取 R=Z[−5], I=2R+(1+−5)R, J=3R+(1+−5)R, 求证: I⋅J=(1+−5)R.
求证: RPID, P 是 R 的一个素理想, 则有 R/P 是 PID.
证明. R/P 整环,
f:R→R/P 为自然同态, 对于
R/P 中理想
I, 由
RPID, 有
f−1(I)=(r), 则
I=(r+P) 是由
r+P∈R/P 生成的主理想.
Z[x] 中:
(1) | Z[x] 是否为 UFD? |
(2) | 求证: {a+xf(x)∣a∈2Z,f(x)∈Z[x]} 是 Z[x] 中理想. |
(3) | Z[x] 是否为 PID? |
(4) | Z[x] 是否为 ED? |
证明. (1) 是, 因为
RUFD
⇒R[x]UFD; (2) 略; (3) 不是,
I=(2,x) 不是主理想; (4) 不是, 因为 ED 自动 UFD.
求证: x2+y2−1 在 Q[x,y] 中不可约.
F 是一个域, f(x)∈F[x], degf=n, 称 g(x):=xnf(1/x) 是 f(x) 的逆.
(1) | 用 f 的系数描述 g. |
(2) | 求证: f 不可约当且仅当 g 不可约. |
(1) | 求证: x+1 是 Z[[x]] 中单位, 但不是 Z[x] 的单位. |
(2) | 求证: x2+3x+2 在 Z[x] 中可约, 但在 Z[[x]] 中不可约. |
证明. (1)
1=(x+1)(1−x+x2−x3+…); (2) 形如
1+a1x+a2x2+… 都是
Z[[x]] 的单位,
x2+3x+2=(a0+a1x+…)(b0+b1x+…) 中
a0,b0 必有一个为
±1.
求证: 对任何 n∈N∗, (x−1)(x−2)…(x−n)−1∈Z[x] 不可约.
证明. 假设可约,
(x−1)(x−2)…(x−n)−1=f(x)g(x), 则
f(1)g(1)=…=f(n)g(n)=−1, 则
f(1)+g(1)=f(2)+g(2)=…=f(n)+g(n)=0, 则
(x−1)…(x−n)∣f+g, 有
degf+g⩾n, 结合
degf+degg=n 以及首次系数可知
f,g 分别为
±(x−1)…(x−n) 和
±1, 矛盾.
HW2
{a1,…,aϕ(n)} 是 modn 的互素剩余全体, N 是 x2≡1(modn) 的解的个数, 求证: a1…aϕ(n)≡(−1)N/2(modn)
证明. {h1,…,hN}:={aj∣aj2≡1(modn)}, 任何
α∈[1,N] 存在唯一的
j∈[1,ϕ(n)] 使得
hαaj≡−1(modn), 可发现存在
β∈[1,N] 使得
β=α 且
hβ=aj. 就这样以上述
hα∼hβ 形成
{h1,…,hN} 中的两两配对, 可以得到
h1…hN≡(−1)N/2(modn).
对于
{a1,…,aϕ(n)}−{h1,…,hN}, 可以通过
a∼a−1 形成两两配对 (注意到这个时候不会出现
a≡a−1(modn)) , 于是
a1…aϕ(n)≡h1…hN(modn).
p,q 为不同的奇素数使得 p−1∣q−1, 若 (n,pq)=1, 求证: nq−1≡1(modpq)
用中国剩余定理求解⎩⎨⎧x≡1(mod7)x≡4(mod9)x≡3(mod5)
证明. ⎩⎨⎧225,280,441≡1,0,0(mod7)225,280,441≡0,1,0(mod9)225,280,441≡0,0,1(mod5)得到
x≡148(mod315) N 是 f(x)≡0(modn) 的解的个数, n=p1a1…ptat 素因子分解, Ni 是 f(x)≡0(modpiai) 的解的个数, 求证: N=N1N2…Nt.
证明. 容易说明
{x∈[0,n−1]∣f(x)≡0(modn)} 和
{x∈[0,p1a1−1]∣f(x)≡0(modp1a1)}×…×{x∈[0,ptat−1]∣f(x)≡0(modptat)} 是一一对应, 比较元素个数即可.
若 p 是奇素数, 求证: 1,−1 是 x2≡1(modpα) 的唯二解.
求证: x2≡1(modp=2b) 有一个解当且仅当 b=1; 两个解当且仅当 b=2; 四个解当且仅当 b⩾3.
证明. n=2bp1α1…ptαt, 则
N=⎩⎨⎧2t2t+12t+2b=0,1b=2b⩾3 求证: 任何 a+bi∈Z[i], 都有 a+bi≡0或1(mod1+i).
证明. 若
a≡b(mod2), 则
1+i∣a+bi; 若
a≡b(mod2), 则
1+i∣a+bi−1.
λ=1−ω∈Z[ω], 其中 ω 是 3 次单位根, 若 α∈Z[ω] 且 α≡1(modλ), 求证: α3≡1(mod9).
证明. 记
α=1+βλ,
β∈Z[ω], 可计算得
α3−1=3β(1−βω)(1+β)(1−ω). 注意到
−ω2λ2=3, 代表
λ2≡0(mod3). 记
β=a+bω,
a,b∈Z, " 逐步去掉
λ2" 得到:
β(1−βω)(1+β)(1−ω)=β2(1+β)λ2+β(1−β2)λ≡β(1−β2)λ(mod3)=(a+b−bλ)(1−β2)λ≡(a+b)(1−β2)λ(mod3)≡(a+b)(1−a−b)(1−a+b)λ(mod3)≡0(mod3) 考虑具有 4t+1 形式的素数 p, 求证: a 是 modp 的原根当且仅当 −a 是 modp 的原根.
证明. 若
a 是
modp 的原根, 反证法,
r 是
−amodp 的阶, 假设
r<p−1, 假设
r 为偶数, 则直接矛盾, 故
r 为奇数, 有
r∣(p−1/2), 由
p 是
4t+1 型得
ap−1/2≡(−a)p−1/2≡1 矛盾.
考虑具有 4t+3 形式的素数 p, 求证: a 是 modp 的原根当且仅当 −a modp 的阶是 p−1/2.
证明. ⟸: 若
−a modp 的阶是
(p−1)/2, 由
p 是
4t+3 型得
a(p−1)/2≡−1(modp),
r 是
amodp 的阶, 可发现
r 不能为奇数, 否则
a(p−1)/2≡1(modp) 矛盾, 故
r 被
(p−1)/2 整除, 只能是
p−1, 代表
a 是
modp 的原根.
⟹: 若
a 是
modp 的原根, 可推出
(−a)(p−1)/2≡1(modp),
r 是
amodp 的阶, 有
a2r≡1(modp), 只能
r=(p−1)/2.
设 p 是 8t+3 型素数, 且 q=(p−1)/2 也是素数, 求证: 2 是 modp 的原根.
证明. 由
2.13, 只要证
−2 modp 的阶是
q: 容易发现
−2modp 的阶只能是
1,2,q,2q 其中之一,
1,2 是不可能的, 假设阶是
2q, 由 Legendre 符号相关知识:
1=−(−1)≡−(−2)(p−1)/2=2(p−1)/2≡(p2)≡(−1)(p2−1)/8=−1 矛盾.
求证: 所有原根的乘积 modp 余 (−1)ϕ(p−1).
证明. g 是
modp 原根, 则
gd 也是原根当且仅当
(d,ϕ(p))=(d,p−1)=1,
∑d∈[0,p−1],(d,p−1)=1d=ϕ(p−1)⋅(p−1)/2.
HW3
以下默认 p 是奇素数.
求证: 1k+…+(p−1)k≡{0(modp)−1(modp)若p−1∣k若p−1∣k
证明. p−1∣kFermat 小定理,
p−1∣k 取原根.
2 是 mod29 的原根, 求 x7≡1(mod29) 的解.
如果 amodp 阶为 3, 求证: 1+amodp 阶为 3
证明. 验证
1+a 阶不为 1,2,3 即可, 其中阶为 3 会推出
p=2 矛盾.
求证: x2≡−1(modp) 有解当且仅当 p≡1(mod4)
x4≡−1(modp) 有解当且仅当 p≡1(mod8)
证明. 前者当且仅当
(p−1,2)p−1 是偶数, 后者当且仅当
(p−1,4)p−1 是偶数.
求证: axm+byn≡c(modp) 和 axm′+byn′≡c(modp) 有相同个数的解, 其中 m′=(m,p−1),n′=(n,p−1).
证明. 对于存在
m 原根的
m,
m∣b, 熟知
xn≡b(modm) 要么无解, 要么有
(n,ϕ(m)) 个解. 于是有:
N(axm+byn≡c)=ai+bj≡c∑N(xm≡i)N(yn≡j)=ai+bj≡c∑N(xm′≡i)N(yn′≡j)=N(axm′+byn′≡c) 解. (a)45293,(b)810367,(c)514407.
解. (a)177,(b)(719,623),(c)332,(d)365.
解. (a)
1+4×9=37,(b)
7+4×13=59,(c)
20+13×23=319.
解. (a) 略,(b)309086,(c) 要默认
p∣a,b,(d) 略,(e)1075.
解. (a) 得
{x≡15(mod24)x≡20(mod33)}⟹x≡47(mod432). (b) 得
{x≡523(mod210)x≡681(mod36)}⟹x≡223755(mod746496). (c) 得
{x≡0(mod2)x≡13192165(mod295)}⟹x≡33703314(mod41022298). (d) 得
⎩⎨⎧x≡0(mod2)x≡322(mod709)x≡534(mod911)⎭⎬⎫⟹x≡984414(mod1291798). HW4
以下默认 p 是奇素数.
求证: 若 p∣a, 则 ∑x=0p−1(pax+b)=0.
求证: x2−y2≡a(modp) 的解的个数是 {p−12p−1若p∤a若p∣a
求证: 12⋅32⋅52⋅…⋅(p−2)2≡(−1)(p+1)/2(modp).
若 p≡3(mod4), 并且 q=2p+1 也是素数, 并且 p>3, 求证: 2p−1 不是素数.
证明. 2p−1≡(q2)−1≡(−1)(q2−1)/8−1≡0(modq), 假设
q=2p−1 会和
p>3 矛盾.
f(x)∈Z[x], 称素数 p 整除 f(x): 如果存在 b∈Z 使得 p∣f(n), 描述 x2+1 和 x2−2 的素因子.
证明. 前者是
4t+1 型素数和
2, 后者是
8t+1,8t+7 型素数和
2.
接 4.5, 求证: x4−x2+1 的任何素因子 mod12 余 1.
证明. x4−x2+1=(x2−1)2+x2 可推得
(p−1)=1,
x4−x2+1=(x2+1)2−3x2 可推得
(p3)=1, 利用二次互反律可以推
p≡1mod12.
利用 (Z/pZ)∗ 是循环群求证: (p−3)=1 在 p≡1mod3 时成立.
证明. p≡1mod3 时,
(Z/pZ)∗ 有阶为 3 的元素
ρ, 说明
(2ρ+1)2≡−3(modp) 证明. (Z/pZ)∗ 有阶为 5 的元素
ρ, 说明
(2(ρ+ρ4)+1)2≡5(modp).
Book③, Exercise3.14(a)(b)
解. (a)
269,22×69,24×69,28×69≡967,259,781,1(mod1105).
(b)
236801,22×36801,24×36801≡512,262144,1(mod294409).
解. (a)
(26!−1,1739)=37,(b)
(28!−1,220459)=449 (c)
(219!−1,48356747)=6917.
HW5
证明. ∑a=1p−1ga=∑a=1p−1(pa)g1=0.
证明. ∑tζt2=∑tN(x2≡t)ζt=∑t(1+(pt))ζt=g.
记 ψa(t)=ζat, 求证:
(1) | ψa(t)=ψa(−t)=ψ−a(−t). |
(2) | p1∑a=0p−1ψa(t−s)=δ(t,s). |
f:Z→C, p 素数且对任何 n∈Z 有 f(n+p)=f(n), 记 f(a):=p−1∑tf(t)ψ−a(t), 求证: f(t)=p−1∑af(a)ψ−a(t).
证明. f(a) 的定义式代入
p−1∑af(a)ψ−a(t), 利用
5.3 简化即可.
接 5.4, 取 f 是 Legendre 符号, 求证: f(a):=p−1g−a.
求证: ∣∣∑t=mn(pt)∣∣<plogp
证明. 去证
∣∑t=mngt∣<plogp (如果证完那么两边同除
∣g∣=p 就好) : 将
gt 展开, 对
LHS 求和号换序, 可以推出
LHS⩽∑a=1p−1∣∣1−ζa1−ζ(n−m+1)a∣∣, 然后
∑a=1p−1∣∣1−ζa1−ζ(n−m+1)a∣∣⩽∑a=1p−1∣∣2sin(πa/p)2∣∣=2∑a=1(p−1)/2sin(πa/p)1⩽2∑a=1(p−1)/22a/p1<p∑a=1p−1a1<p∑a=1p−1log(1+a1)=plogp HW6
χ 是 Fp 的非平凡乘法特征, ρ 是 Fp 阶数为 2 的乘法特征, 求证: ∑tχ(1−t2)=J(χ,ρ).
证明. J(χ,ρ)=a+b=1∑χ(a)(N(x2=b)−1)=χ(1)+(pb)=1,a+b=1∑2χ(a)−a∑χ(a)=t∑χ(1−t2) 求证: 若 k∈Fp, k=0, 则 ∑tχ(t(k−t))=χ(k2/4)J(χ,ρ).
证明. 用
6.1, 中间过程换元,
J(χ,ρ)=t∑χ(t)χ(2−t)=(t∑χ(t)χ(1−t))χ(4)=(t∑χ(t)χ(k−t))χ(4/k2) 若 χ2=ε, 求证: g(χ)2=χ(2)−2J(χ,ρ)g(χ2)
证明. 用
6.2,
g(χ)2=k∑t∑χ(t(k−t))ζk=t∑χ(−t2)+k=0∑J(χ,ρ)χ(k2/4)ζk=0+J(χ,ρ)g(χ2)χ(2)−2 χ2=ε, 求证: J(χ,χ)=χ(2)−2J(χ,ρ).
证明. 用
6.3,
J(χ,χ)=g(χ2)g(χ)2=χ(2)−2J(χ,ρ).
设 p≡1(mod4), χ 是阶为 4 的乘法特征, 显然 χ2=ρ, 求证: J(χ,χ)=χ(−1)J(χ,ρ).
证明. Chapter.8.Prop.8.3.3 告诉我们
g(χ)4=χ(−1)pJ(χ,χ)J(χ,ρ), 同时由
6.3 和此时
g(ρ)=g=p,
g(χ)4=χ(2)−4J(χ,ρ)2g(ρ)2=J(χ,ρ)2p, 随后得证.
(6.1 的推广)
p 是奇素数, 求证: ∑tχ(1−tm)=∑λm=εJ(χ,λ), 随后求证: ∣∑tχ(1−tm)∣⩽(m−1)p1/2.
证明. t∑χ(1−tm)=y∑χ(1−y)N(xm=y)=y∑χ(1−y)λm=ε∑λ(y)=λm=ε∑J(χ,λ)其中
∣J(χ,λ)∣=⎩⎨⎧0p∣−χ(−1)∣=1(λ=ε)(λ=ε,χλ=ε)(λ=ε,χλ=ε)代表
∣J(χ,λ)∣⩽p 恒成立, 同时
λ 只和
λ(g) 有关 (
g 是
modp 的原根) , 故满足
λm=ε 且不为
ε 的
λ 最多有
m−1 个.
若 p≡1(mod3), χ 是阶为 3 的乘法特征, 用 6.3 求证: g(χ)3=pπ, 其中 π=χ(2)J(χ,ρ).
证明. 由
6.3 立刻得到
g(χ)3=χ(2)J(χ,ρ)g(χ2)g(χ), 再由
g(χ2)g(χ)=g(χ−1)g(χ)=χ(−1)p=p 得证.
接 6.7, 求证: χρ 阶为 6, 且 g(χρ)6=(−1)(p−1)/2pπ4.
证明. 先说明
(χρ)6=ε 且
(χρ)2,(χρ)3=ε, 再由
6.7 g(χ,ρ)6=(J(χ,ρ)g(χ)g(ρ))6=(πχ(2)−1)6p2π2(−1)(p−1)/2p3=(−1)(p−1)/2p5(ππ)−4π4再由
∣π∣2=∣J(χ,ρ)∣2=p 得证.
用 Gauss 定理 (Chapter.8.Theorem.2) 求 x3+y3=1 在 p=13,19,37,97 下解的个数.
证明. 先找满足
4p=A2+27B2 且
A≡1(mod3) 的 (已经证明是唯一的)
A, 求
p−2+A 即可,
p=13,19,37,97 分别对应
A=−5,7,−11,19,
B=1,1,1,1, 分别求得解的个数是
6,24,24,114.
若 p≡1(modn), χ 阶数是 n, 求证: g(χ)n∈Z[ζ], 其中 ζ=e2πi/n.
证明. n=2 平凡,
n>2 时 Chapter.8.Prop.8.3.3 告诉我们
g(χ)n=χ(−1)pJ(χ,χ)J(χ,χ2)…J(χ,χn−2). 容易发现
χ(−1)∈Z,J(χ,χk)∈Z[ζ].
若 p≡1(mod4), χ 阶数是 4, N 是 x4+y4=1 在 Fp 中解的个数, 求证: N=p+1−4δ4(−1)+2ℜJ(χ,χ)+4ℜJ(χ,ρ).
证明. Chapter.8.§.4 告诉我们
N=p+1−4δ4(−1)+∑i=0,j=0,i+j≡0(mod4)J(χi,χj), 再把共轭的, 对称的合并一下就得证.
接 6.11, 由 6.5J(χ,χ)=χ(−1)J(χ,ρ), 记 π=−J(χ,ρ), 求证:
(1) | N=p−3−6ℜπ 在 p≡1(mod8) 时成立. |
(2) | N=p+1−2ℜπ 在 p≡5(mod8) 时成立. |
证明. δ4(−1)=1 当且仅当
χ(−1)=1, 当且仅当
−1 是
modp 的 4 次剩余, 当且仅当
4y≡(p−1)/2(modp−1) 有解, 当且仅当
p≡1(mod8).
接 6.12, 记 π=a+bi∈Z, 先默认一个事实: a 奇数, b 偶数, 并且{a≡1(mod4)4∣b时a≡−1(mod4)4∤b时设 p=A2+B2 且 (已知) 可通过 A≡1(mod4) 唯一确定 A, 求证:
(1) | N=p−3−6A 在 p≡1(mod8) 时成立. |
(2) | N=p+1+2A 在 p≡5(mod8) 时成立. |
证明. 略, 有兴趣可以试试看证明这个事实, 大概是先证明
π≡1(mod2(1+i)), 再用 Chpater.11.§.5.Lemma 即可.
求出 Fp 中 x12+x22+…+xr2=0 的解数.
证明. N=pr−1+J0(rρ,…,ρ)=⎩⎨⎧pr−1pr−1+ρ(−1)J(r−1ρ,…,ρ)(p−1)(2∤r)(2∣r)其中
ρ(−1)J(r−1ρ,…,ρ)(p−1)=ρ(−1)g(ρ)r−1g(ρ)…g(ρ)(p−1)=(−1)(p−1)/2(−1)(p−1)(r−2)/4p(r−2)/2(p−1) (推广 Chapter.8.Proposition.8.6.1)
求 Fp 中 a1x12+…+arxr2=1 的解数, 其中 a1,…,ar 均不为 0.
证明. N=pr−1+J(rρ,…,ρ)ρ(a1…ar)−12∤r 时在
6.14 已经算出
J(rρ,…,ρ)=(−1)(p−1)(r−1)/4p(r−1)/2.
2∣r 时
J(rρ,…,ρ)=−ρ(−1)J(r−1ρ,…,ρ)=−(−1)(p−1)r/4p(r−2)/2 若 p≡1(modd), ζ=e2πi/p, 求证: ∑xζaxd=∑rN(xd=r)ζar
接 6.16, 并且 p∤a, 求证: ∑xζaxd=∑χd=ε,χ=εga(χ).
f(x1,…,xn)∈Fp[x1,…,xn], N 是 f 在 Fp 中解的个数, 求证: N=pn−1+p−1∑a=0(∑x1,…,xnζaf(x1,…,xn))
证明. a=0∑(x1,…,xn∑ζaf(x1,…,xn))=r∑⎝⎛a=0∑ζar⎠⎞N(f(x1,…,xn)=r)=(p−1)N(f(x1,…,xn)=0)−r=0∑N(f(x1,…,xn)=r)=pN−pn 接 6.18, 取 f(x1,…,xn)=a1x1m1+…+anxnmn, 其中 p∤a1,…,an, 记 di=(mi,p−1), 求证: N=pn−1+p−1∑a=0∏i=1n∑χidi=ε,χi=εgaai(χi).
证明. N=pn−1+p−1a=0∑(x1,…,xn∑ζa(a1x1d1+…+anxndn))=pn−1+p−1a=0∑⎝⎛χd1=ε,χ=ε∑gaa1(χ)⎠⎞…⎝⎛χdn=ε,χ=ε∑gaan(χ)⎠⎞其中第一个等号用了
6.18, 第二个等号用了
6.17.
接 6.19, 求证: ∣N−pn−1∣⩽(p−1)(d1−1)…(dn−1)pn/2−1.
素数 p≡1(mod4), χ 是 Fp 上阶为 4 的乘法特征, ρ 是 Lebesgue 符号, 记 J(χ,ρ)=a+bi∈Z[i], 求证:
(1) | N(y2+x4=1)=p−1+2a |
(2) | N(y2=1−x4)=p+∑xρ(1−x4) |
(3) | 2a≡−(−1)(p−1)/4C2mm(modp), 其中 m=(p−1)/4. |
(4) | 用 p=13,17,29 验证 (3). |
证明. (a):
N(y2+x4=1)=∑i=01∑j=03J(ρi,χj)=p−ρ(−1)+2ℜJ(ρ,χ)=p−1+2a.
(b): 用
6.6,
∑xρ(1−x4)=∑λ4=εJ(ρ,λ)=2a−1.
(c): 由 (b),
2a≡1+∑x=0p−1(1−x4)(p−1)/2=1+1+∑k=0(p−1)/2C(p−1)/2k(−1)k∑x=1p−1x4k, 其中取原根分析可知
∑x=1p−1x4k≡0(modp) 当且仅当
(p−1)/4∤k, 且此时一定余
−1. 于是可以得到 (c).
(d) 用
6.13 可以得到
a, 具体验证细节略.
HW7
f(x0,x1.x2)∈F[x0,x1,x2] 是 n 次齐次多项式, 如果任意给定的不全为零的 a0,a1,a2, a0x0+a1x1+a2x2=0 的解不全是 f(x0,x1,x2) 的解, 求证: 在射影空间 P2(F) 中, f=0 和 a0x0+a1x1+a2x2=0 最多有 n 个公共解.
证明. 不妨
a0=1, 考虑
g(x,y)=f(−a1x−a2y,x,y), 那么 "
[u0,u1,u2]∈P2(F) 是
f=0 和
a0x0+a1x1+a2x2=0 的公共解 " 当且仅当 "
g(u1,u2)=0", 并且
u1,u2 不全为 0.
可以说明: 若
[v1,v2]∈P1(F)(
v1,v2 不全为 0) 是
g(x,y)=0 的解, 则
g(x,y) 含有因式
(v2x−v1y).
同时
g(x,y) 是
n 次齐次的, 最多含有
n 个形如
(v2x−v1y) 的因式, 故上述
u1,u2 最多
n 种.
F 是 q 个元素的域, 求证: Sln(F) 可看做是 An2(F) 的一个超曲面, 并求出这个超曲面上点的个数.
证明. 考虑行列式的多项式表示.
∣Gln(F)∣=(qn−1)(qn−q)…(qn−qn−1),
∣Sln(F)∣=∣Gln(F)∣(q−1)−1.
f∈F[x0,x1,…,xn], 自然可定义 ∂x0∂f,∂x1∂f,…,∂xn∂f. 若 f 是 m 次齐次多项式, 求证: ∑i=0nxi∂xi∂f=mf.
证明. 去证
x0α0…xnαn 版本即可.
接 7.3, 若 f 齐次, a 是由 f 定义的超曲面上的一点, 则称 a 是奇异的: 如果它同时还是 ∂x0∂f,∂x1∂f,…,∂xn∂f 的零点. 如果 degf 和 charF 互素, 求证: ∂x0∂f,∂x1∂f,…,∂xn∂f 的公共零点自然是 f 的零点.
接 7.4, 若 degf 和 charF 互素, a0,…,an∈F 全不为 0, 求证: 由 a0x0m+…+anxnm 定义的超曲面没有奇异点.
求证: 对于任意 m∈N∗ 和有限域 Fq, 存在一个 m 元 m 次齐次多项式没有非平凡的零点.
证明. 考虑域扩张
Fqm/Fq 下的一组基
ω1,…,ωm, 取
f(x1,…,xm)=i=0∏m−1(ω1qix1+…+ωmqixm)先说明在 Frobenius 同态
σ:x↦xq 下
f 保持不变, 从而得到
f∈Fq[x1,…,xm] 是
m 次齐次多项式.
再反证法, 假设
f 有一个非平凡的零点
a:=[a1,…,am], 则存在
j∈[0,m−1] 使得:
ω1qja1+…+ωmqjam=0对它作用
σm−j 可以得到
ω1a1+…+ωmam=0, 只能
a1=…=am=0 矛盾.
g1,…,gm∈Fq[x1,…,xn] 都是 d 次齐次多项式, 如果 n>md, 求证: g1,…,gm 存在公共的非平凡零点.
证明. 利用上
7.6 得到的
f(x1,…,xm), 考虑
h(x1,…,xn)=f(g1(x1,…,xn),…,gm(x1,…,xn)), 这是
md 次齐次多项式.
由 Chevalley 定理,
h 存在非平凡零点; 同时由
7.6, 这个零点一定是
g1,…,gm 的公共零点.
求证: 若 α∈Fq, charF=p, 且 Trα=0, 则存在 β∈Fq 使得 α=β−βp.
证明. q=pn, 熟知
Tr 满, 从而有
dimkerTr=n−1; 记
τ=id−σ:x↦x−xp, 可发现
Imτ⊆kerTr; 同时
kerτ=Fp, 故
dimImτ=n−1.
综上,
Imτ=kerTr.
ψ:Fq→C∗ 且使得 ψ(α+β)=ψ(α)ψ(β), 求证: 存在 γ∈Fq 使得 ψ(x)=ζTr(γx), 其中 ζ=e2πi/p.
证明. 取
Fq/Fp 的一组基
ω1,…,ωn, 记
ψ(ωj)=ζcj,
cj∈Fp. (因为
ψ(x)p=ψ(px)=ψ(0)=1.)
考虑
T:=(Tr(ωiωj))1⩽i,j⩽n∈Mn(Fp). 可以说明
detT=0 (否则
T(a1,…,an)tr=0 存在非零解, 从而存在
α=0∈Fq 使得
Tr(αx)=0 恒成立, 这和
kerTr=Fq 矛盾) .
于是
T(γ1,…,γn)tr=(c1,…,cn)tr 有解, 取
γ=γ1ω1+…+γnωn. 去验证满足题意.
若 ga(χ) 是 Fq 上的 Gauss 和, 求证:
(1) | ga(χ)=χ(a)g(χ). |
(2) | g(χ−1)=g(χ)=χ(−1)g(χ). |
(3) | ∣ga(χ)∣=q1/2. |
(4) | g(χ)g(χ−1)=χ(−1)q. |
证明. Fp 上的 Gauss 和相关性质怎么证这个就怎么证, 略.
若 f:Fq→C, 定义 f(s)=q−1∑tf(t)ψ(st). 求证: f(t)=∑sf(s)ψ(st).
若可以将幂级数 1+a1u+a2u2+… 写成两个多项式之商 P(u)/Q(u), 求证: 自然可设 P(0)=Q(0)=1.
计算 Fp 上 x0x1−x2x3=0 的 Zeta 函数.
证明. 直接计算
Ns=p2s+2ps+1, 从而得到
Zf(u)=(1−p2u)−1(1−pu)−2(1−u)−1.
a0,…,an∈Fq 全不为 0, 2∤q, 计算 Fq 上 a0x02+…+anxn2 的 Zeta 函数. (注: 会按 q≡1,3(mod4), n 的奇偶性分类)
证明. 由 Chapter.11.§.3,
Ns=⎩⎨⎧(qs(n−1)+…+qs+1)(qs(n−1)+…+qs+1)+qs1(χ(s)(a0a1…an))−1g(χ(s))n+12∣n2∤n其中
2∤n 时
g(χ(s))n+1=(χ(s)(−1)qs)(n+1)/2=(−1)2qs−1⋅2n+1q2n+1⋅s={q2n+1⋅s(−1)2n+1⋅sq2n+1⋅sq≡1(mod4)q≡3(mod4)(χ(s)(a0a1…an))=(a0…an)2q−1⋅(1+q+…+qs−1)=(a0…an)2q−1⋅s(这是因为
(a0…an)(q−1)/2∈{±1}) 于是:
Zf(u)=⎩⎨⎧(1−qn−1u)−1…(1−qu)−1(1−u)−1(1−qn−1u)−1…(1−qu)−1(1−u)−1(1−(a0…an)2q−1q2n−1u)−1(1−qn−1u)−1…(1−qu)−1(1−u)−1(1−(−1)2n+1(a0…an)2q−1q2n−1u)−12∣n2∤n,q≡1(mod4)2∤n,q≡3(mod4) 考虑 x03+x13+x23=0 在 F4 中, 求证: P2(F4) 中存在 9 个点, 并计算相应的 Zeta 函数.
证明. χ 是
F4 上阶为
3 的乘法特征, 由 Chapter.11.§.3,
Ns=4s+1+4s1(g(χ(s))3+g(χ(s) 2)3)首先记
F4={0,1,g,g2},
χ(g)=ω:=ζ3=e2πi/3. 则有:
g(χ)=χ(1)⋅ζ2Tr(1)+χ(g)⋅ζ2Tr(g)+χ(g2)⋅ζ2Tr(g2)=1⋅(−1)0+ω⋅(−1)1+ω2⋅(−1)1=2再由 Chapter.11.§.3.Theorem.1(Hasse-Davenport 定理),
g(χ(s))=−(−g(χ))s=−(−2)s. 同时
g(χ(s) 2)=g(χ(s) −1)=χ(s)(−1)g(χ(s))=−(−2)s. 于是:
Ns=4s+1−2(−2)s继而:
Zf(u)=(1+2u)2(1−4u)−1(1−u)−1 计算 Fp 上 y2=x3+x2 的 Zeta 函数. (非齐次多项式的 Zeta 函数的定义方式要看 Chapter.11.Exercise.8)
证明. (Recall:
f(x1,…,xn)→f(y0,…,yn):=y0degf⋅f(y0y1,…,y0yn)).
先看
x3+x2t−y2t, 存在
[x,y,t]=[0,1,0] 作为 “无穷远点的解”, 于是
Ns 是
y2=x3+x2 在
Fps 中解的个数
+1.
容易发现
{y2=x3+x2}−{(0,0)} 和
{z2=x+1}−{(0,±1)} 之间存在双射 (考虑换元
z=y/x) , 于是
Ns=ps, 从而:
Zf(u)=(1−pu)−1 若 A=0∈Fq, q≡1(mod3), 求证: Fq 上 y2=x3+A 的 Zeta 函数是 Z(u)=(1+au+qu2)(1−u)−1(1−qu)−1, 其中 a∈Z 且 ∣a∣⩽2q1/2.
(这里应该要默认
q 是奇数)
证明. 先看
x3+y2t−At3, 存在
[x,y,t]=[0,1,0] 作为 “无穷远点的解”, 于是
Ns 是
y2=x3+A 在
Fqs 中解的个数
+1.
χ,ρ 分别是
Fq 上阶为
3,2 的乘法特征, 则
Ns=1+i=0∑1j=0∑2(ρ(s)(A))i(χ(s)(A))jJ(ρ(s) i,χ(s) j)=1+qs+2ℜ(ρ(s)(A)χ(s)(A)J(ρ(s),χ(s)))记
πs=ρ(s)(A)χ(s)(A)J(ρ(s),χ(s)). 在
7.14 的中间过程中说明了
χ(s)(a)=χ(a)s, 结合 Hasse-Davenport 定理我们有:
πs=ρ(A)sχ(A)s−(−g(ρχ))s(−g(ρ))s(−g(χ))s=−(−π1)s同时, 由
∣ρ(A)∣,∣χ(A)∣=1,
∣J(ρ,χ)∣=q 可知
∣π1∣=q. 于是:
Z(u)=(1+π1u)(1+π1u)(1−qu)−1(1−u)−1=(1+au+qu2)(1−qu)−1(1−u)−1其中
a=2ℜπ1, 自然有
∣a∣⩽2q.
HW8
p1,…,pn 均为 mod4 余 1 的素数, 若素数 p 满足 p∣(2∏i=1npi)2+1, 求证: p≡1(mod4) 且 ∀i∈[1,n]p=pi.
χ 是 Fp 上的 Legendre 符号, g(χ)=∑x=1p−1χ(x)ζx, 定义 P=∏n,r(1−ζn)(1−ζr)−1, 其中 n 遍历非二次剩余, r 遍历二次剩余, 求证: P=exp(g(χ)L(1,χ))
证明. logP=χ(n)=−1∑(−χ(n))log(1−ζn)−χ(n)=1∑χ(n)log(1−ζn)=n=1∑p−1m=1∑+∞m1χ(n)ζmn=p∣m∑m1n=1∑p−1χ(n)ζmn+p∤m∑m1n=1∑p−1χ(n)ζmn=m=1∑+∞m1χ(m)n=1∑p−1χ(n)ζn=L(1,χ)g(χ) χ 是 mod3 的非平凡 Dirichlet 特征, 求证: L(1,χ)=∑n=0+∞(3n+1)(3n+2)1, 是否能找出 L(1,χ) 的确切值?
证明. χ(2)=−1, 代入
L(1,χ) 的定义式即得等于
∑n=0+∞(3n+1)(3n+2)1. 另一方面, 利用
8.2, 对应
P=1+ω,
g(χ)=3i, 得存在
k∈Z 使得
L(1,χ)=π/(33)+k⋅2π/3. 同时由一开始证明的等式可将
L(1,χ) 限制在
0 和
π2/54+1/2 中, 得到
k=0, 即
L(1,χ)=π/(33).
用 8.2 计算 L(1,χ), 其中 χ 是 mod5 的非平凡 Dirichlet 特征, 阶为 2.
证明. P=∣1+ζ∣2∈R,
g(χ)=4ℜζ+1, 其中
ζ=e2πi/5, 最后可算出
L(1,χ)=51log(25+3) 接 8.2, 任意选取一个 modp 的非二次剩余 C, 假设 P=1 求证: 1+x+x2+…+xp−1∣∏χ(r)=11−xr1−xCr−1. 进一步推出上述假设不成立, 即 P=1, 从而 L(1,χ)=0.
证明. 容易发现
∏χ(r)=11−xr1−xCr−1 是
(C−1)∑χ(r)=1r 次首一整系数多项式, 由
P=1 可知
∏χ(r)=11−ζr1−ζCr−1=P−1=0, 代表
ζ 是
∏χ(r)=11−xr1−xCr−1 的一个根, 结合
ζ 极小多项式是
1+x+x2+…+xp−1 即可得证.
取
x=1, 发现
p∣C(p−1)/2−1 矛盾.
χ 是 modm 的一个 Dirichlet 特征, χ(2)=0, 求证: L(s,χ)=(1−2−sχ(2))−1∑n=0+∞(2n+1)sχ(2n+1)
证明. L(s,χ)=∑n=0+∞χ(2n+1)⋅(2n+1)−s+χ(2)2−sL(s,χ).
p≡3(mod4), 求证: ∑x=1p−1(px)sinp2πx=p.
用 8.7 求证: n正奇数∑(pn)n1=p1t=1∑p−1(pt)m正奇数∑msin(2πtm/p)
证明. 利用
8.7 (代入
x=tn) 再稍加讨论 (
p∣n 与否) 可以说明对任何正奇数
n 有:
(pn)n1p=t=1∑p−1(pnt)(pn)nsin(2πtn/p)两边再对全体正奇数
n 求和即可.
用 Fourier 级数的基本结论: n=1∑+∞2n−1sin(2n−1)x={π/4−π/40<x<ππ<x<2π求证: n正奇数∑(pn)n1=4pπ⎝⎛t=1∑(p−1)/2(pt)−t=(p+1)/2∑p−1(pt)⎠⎞=2pπt=1∑(p−1)/2(pt)
先证明 ∑t=1(p−1)/2(pt)=0, 再求证: ∑n正奇数(pn)n1>0, 从而有 ∑t=1(p−1)/2(pt)>0.
证明. ∑t=1(p−1)/2(pt) 是奇数. 由
8.6,
∑n正奇数(pn)n1 和
L(1,χ) 同号, 其中
χ 是
modp 的非平凡 Dirichlet 特征, 阶为 2. 利用
s>1 时
L(s,χ)=∏q(1−χ(q)q−s)−1 以及
χ 非平凡时
L(s,χ) 能解析延拓到
ℜs>0 上, 可知
L(1,χ)⩾0, 再由
8.5 知
L(1,χ)>0, 从而
∑n正奇数(pn)n1>0, 再由
8.9 知
∑t=1(p−1)/2(pt)>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