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.4
设 k 是一个域, A 是一个有限维 k -代数. (i) ∀ a ∈ A , 证明 a 在 k 上有极小多项式, 即存在唯一的首一多项式 0 = m ( x ) ∈ k [ x ] 使得 m ( a ) = 0 , 且对任意 f ( x ) ∈ k [ x ] 使得 f ( a ) = 0 , 都有 m ( x ) ∣ f ( x ) ; (ii) 若 A 还是可除环, 证明 ∀ a ∈ A , a 在 k 上的极小多项式是不可约的; 如果 k 还是代数闭域, 证明 A = k .
证明:
9.5
设 k 是域. (i) G 是群, A 是 k -代数, f : G → A 是一个映射, 满足 ∀ a , b ∈ G , f ( ab ) = f ( a ) f ( b ) 且 f ( 1 ) = 1 . 证明: 存在唯一的 k -代数同态 f ~ : k [ G ] → A 使得 f ~ ( g ) = f ( g ) , ∀ g ∈ G .
证明:
定义
f ~ : k [ G ] → A ; g ∈ G ∑ λ g g ↦ g ∈ G ∑ λ g f ( g ) , 则
f ~ 显然是
k -代数同态, 且对任意
g ∈ G 有
f ~ ( g ) = f ( g ) . 而若
φ , ϕ 是两个这样的提升, 则
φ ( g ∈ G ∑ λ g g ) = g ∈ G ∑ λ g φ ( g ) = g ∈ G ∑ λ g f ( g ) = g ∈ G ∑ λ g ϕ ( g ) = ϕ ( g ∈ G ∑ λ g g ) . 这证明了提升的唯一性.
(ii)
设 G 1 , G 2 是群, α : G 1 → G 2 是群同态. 证明: 存在唯一的 k -代数同态 α ∗ : k [ G 1 ] → k [ G 2 ] 使得对任意 g ∈ G 1 有 α ∗ ( g ) = α ( g ) .
证明:
定义
α ∗ : k [ G 1 ] → k [ G 2 ] ; g ∈ G ∑ λ g g ↦ g ∈ G ∑ λ g α ( g ) . 验证同 (i).
(iii)
设 G 1 , G 2 是群, G 1 × G 2 是直积. 证明: 作为 k -代数, k [ G 1 × G 2 ] 同构于 k [ G 1 ] ⊗ k k [ G 2 ] .
证明:
定义
φ : k [ G 1 ] × k [ G 2 ] → k [ G 1 × G 2 ] ; ( g ∈ G 1 ∑ λ g g , h ∈ G 2 ∑ λ h h ) ↦ g ∈ G 1 ∑ λ g λ h ( g , h ) . 易验证这是一个
k -平衡映射, 故诱导了
φ : k [ G 1 ] ⊗ k k [ G 2 ] → k [ G 1 × G 2 ] ; ( g ∈ G 1 ∑ λ g g ) ⊗ ( h ∈ G 2 ∑ λ h h ) ↦ g ∈ G 1 ∑ λ g λ h ( g , h ) . 而定义
ϕ : k [ G 1 × G 2 ] → k [ G 1 ] ⊗ k k [ G 2 ] ; ( g , h ) ∈ G 1 × G 2 ∑ λ g , h ( g , h ) ↦ ( g , h ) ∈ G 1 × G 2 ∑ λ g , h ( g ⊗ h ) . 上述映射自然都是
k -代数同态, 且是互逆的, 故建立了
k [ G 1 × G 2 ] 与
k [ G 1 ] ⊗ k k [ G 2 ] 间的
k -代数同构.
9.6
设 k 是域. G 是一个 n 阶循环群. 证明: 作为 k -代数, 群代数 k [ G ] 同构于 k [ x ] / ( x n − 1 ) .
证明:
令
g 为循环群
G 的生成元. 定义赋值映射
φ : k [ x ] → k [ G ] ; f ↦ f ( g ) . 那么
φ 是满射, 这是因为对于
u = i = 0 ∑ n − 1 a i g i , 有
u = φ ( i = 0 ∑ n − 1 a i x i ) . 下计算
ker φ . 显然
x n − 1 ∈ ker φ , 故
( x n − 1 ) ⊂ ker φ . 而由于
k [ x ] 是一个主理想整环, 故记
ker φ = ( f ) , 其中
f 首一. 这意味着
f ∣ x n − 1 , 从而
deg f ≤ n . 若
deg f < n , 则令
f = i = 0 ∑ n − 1 a i x i , 则
φ ( f ) = i = 0 ∑ n − 1 a i g i = 0 . 矛盾! 故
deg f = n , 从而
f = x n − 1 . 故
( x n − 1 ) = ker φ , 从而
k [ G ] ≃ k [ x ] / ( x n − 1 ) .
9.7
设 k 是一个域, G 是一个有限群, k [ G ] 是对应的群代数. 将 k 视为平凡 k [ G ] -模, 即 ∀ g ∈ G , m ∈ k , g ⋅ m = m .
(i)
令 σ = g ∈ G ∑ g ∈ k [ G ] . 设 I = { λσ ∣ λ ∈ k } 是由 σ 生成的子空间. 证明: I 是 k [ G ] 的子模 (即左理想) , 而且 I 是 k [ G ] 中同构于平凡模 k 的唯一子模.
证明:
显然
I 在加法下封闭. 而对于任意
h ∈ G , 由于
h 的定义的左作用在
G 上传递, 故
hσ = g ∈ G ∑ h g = g ∈ G ∑ g = σ . 故
k [ G ] 作用在
σ 上都是平凡的. 从而
k → I ; λ ↦ λσ 是
I 与
k 间的
k [ G ] -模同构. 若
J 是另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
k [ G ] -子模, 则存在
k [ G ] -模同构
f : k → J . 令
m = f ( 1 ) , 则令
m = g ∈ G ∑ λ g g . 若存在
g 1 = g 2 使得
λ g 1 = λ g 2 , 则不妨设
λ g 1 = 0 , 那么对于任意
m ∈ J { 0 } , 理应有
π g 1 ( m ) = 0 , 这是由于
m = l m , 其中
l ∈ k ∗ . 令
h = g 1 g 2 − 1 , 则
hm = g ∈ G ∑ λ g ( h g ) , 则
π g 1 ( hm − λ g 2 λ g 1 − 1 m ) = 0 . 这意味着
hm = λ g 2 λ g 1 − 1 m , 但
h 在
m 上的作用平凡, 故
λ g 1 = λ g 2 , 矛盾! 故
m = f ( 1 ) ⊂ I , 即
J ⊂ I . 但视
J , I 为
k -线性空间, 则比较维数立即有
J = I , 即证唯一性.
另证: 若 J ≃ k 作为 k [ G ] -模同构, 则存在 τ , 使得 J = { λ τ : λ ∈ k } . 设 τ = h ∈ G ∑ τ h h .
对于任意 g ∈ G , 有 g h ∈ G ∑ τ g h g h = τ = g ( τ ) = h ∈ G ∑ τ h g h , 故 τ h = τ g h . 由 g 的任意性知存在 λ ∈ k , 使得 τ = λ ⋅ σ .
(ii)
考虑 Hurwitz 映射 ϵ : k [ G ] → k , g ∈ G ∑ λ g g ↦ g ∈ G ∑ λ g . 证明: ϵ 是 k [ G ] -模满同态, 这里 k 是平凡模. 设 Δ = ker ϵ , 证明 Δ 是 k [ G ] 的唯一子模满足其商模同构于平凡模 k , 即若 T 是 k [ G ] 的子模, 且 k [ G ] / T 同构于平凡模 k , 则 T = Δ .
证明:
对于 h ∈ G , 注意到 ϵ ( h g ∈ G ∑ λ g g ) = ϵ ( h g ∈ G ∑ λ g g ) = ϵ ( h g ∈ G ∑ λ h − 1 g g ) = g ∈ G ∑ λ h − 1 g = g ∈ G ∑ λ g = ϵ ( g ∈ G ∑ λ g g ) = h ϵ ( g ∈ G ∑ λ g g ) , 故 ϵ 是 k [ G ] -模同态. 对于 λ ∈ k , 注意到 λ = ϵ ( λh ) , 其中 h ∈ G . 故这是满同态. 从而 k [ G ] /Δ ≃ k . 而若 T 也是满足题设的一个子模, 则 T 应包含所有形如 g m − m 的元素, 其中 g ∈ G 且 m ∈ k [ G ] . 这是因为由商模平凡性, 须有 g m + T = m + T . 注意到所有 g m − m 生成了 Δ , 因为取 m = e ∈ G , 则由定义, { g − e } g ∈ G \ { e } 是线性无关集, 故作为 k -线性空间有 dim k span { g m − m } ≥ ∣ G ∣ − 1 . 但视 ϵ 为 k -线性映射, 则 dim k Δ = dim k k [ G ] − dim k k = ∣ G ∣ − 1 . 故 Δ ⊃ span { g m − m } 意味着 Δ = span { g m − m } . 而 T 包含 span { g m − m } , 故 T ⊃ Δ . 但再次视为线性空间, 有 dim k T = ∣ G ∣ − 1 , 故 T = Δ .
(iii)
设 p = char k ∣ ∣ G ∣ , 证明: 不存在 k [ G ] 的子模 U , 使得 Δ ⊕ U = k [ G ] . 故 k [ G ] 不是半单环.
证明:
否则
U ≃ ( Δ ⊕ U ) /Δ = k [ G ] /Δ ≃ k , 其中
k 为平凡模. 从而
U 是平凡模. 由 (i),
U = I . 但此时
ϵ ( σ ) = ϵ ( g ∈ G ∑ g ) = ∣ G ∣ = 0 ∈ k , 故
σ ∈ Δ , 从而
I ∈ Δ , 即
U ⊂ Δ , 矛盾!
9.8
设 k 是一个域, G 是一个有限群, H 是 G 的子群. 设 k 的特征不整除 ( G : H ) . 设 V 是 k [ G ] -模, W 是 V 的一个子模. 如果存在 V 的一个子模 k [ H ] -子模 T 0 使得 V = W ⊕ T 0 (作为 k [ H ] -模) , 证明存在 V 的一个 k [ G ] -子模 T 使得 V = W ⊕ T (作为 k [ G ] -模) .
证明:
令 K = { k 1 , ⋯ , k ( G : H ) } 是 H 的一个右陪集代表元系. 则对任意 g ∈ G 与 k i , 存在 h i , g ∈ H 与 k i , g ∈ K 使得 k i g = h i , g k i , g . 注意到 K = { k i , g } i = 1 ( G : H ) . 对于投影 π 为 V 至 W 的投影. 注意到 π 是 k [ H ] -模同态. 记 ρ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∘ π ∘ k i . 此处 ρ 显然是 k -线性映射. 记 T = ker ρ , 我们证明 T 即是满足条件的子空间.
首先,
ρ 是
k [ G ] -模同态. 任取
g ∈ G , 有
ρ ∘ g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π k i g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π h i , g k g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h i , g π k g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g k g − 1 π k g = g ∘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k g − 1 π k g = g ∘ ρ . 故由此可知
T = ker ρ 是
V 的
k [ G ] -子模, 且记
h i , j = h i , k j 及
k i , j = k i , k j , 则
ρ 2 = ( G : H ) 2 1 i = 1 ∑ ( G : H ) j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k j − 1 π k j k i = ( G : H ) 2 1 i = 1 ∑ ( G : H ) j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k j − 1 π h j , i k j , i = ( G : H ) 2 1 i = 1 ∑ ( G : H ) j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k j − 1 h j , i π k j , i = ( G : H ) 2 1 i = 1 ∑ ( G : H ) j = 1 ∑ ( G : H ) k i − 1 k i k j , i π k j , i = ( G : H ) 2 1 i = 1 ∑ ( G : H ) j = 1 ∑ ( G : H ) k j , i π k j , i = ( G : H ) 1 i = 1 ∑ ( G : H ) ρ = ρ . 而若
ρ ( w ) = w 对于任意
w ∈ W 都成立, 且对于
v ∈ V , 有
π ( gv ) ∈ W , 从而
ρ ( v ) ∈ W . 这证明
im ρ ⊂ W . 对于
v ∈ V , 有
v = v − ρ ( v ) + ρ ( v ) . 则
ρ ( v − ρ ( v )) = ρ ( v ) − ρ 2 ( v ) = 0 , 即
v ∈ ker ρ = T . 而
ρ ( v ) ∈ W . 故
V = W + T . 而若
v ∈ W ∩ T , 则
v = ρ ( w ) , 其中
w ∈ W , 且
ρ ( v ) = 0 . 故
ρ ( w ) = ρ 2 ( w ) = 0 , 即
w = 0 , 即
v = 0 . 这意味着
V = W ⊕ T .
9.9
设 k 是一个域, 且 char k ∤ n , 其中 n ≥ 3 是正整数. 考虑对称群 S n 在 V = k n 上的置换表示: 设 e 1 , ⋯ , e n 是 k n 的标准基 (即 e i 是 i 个分量为 1 , 其他分量为 0 的向量) , 且对于 σ ∈ S n , 其作用由 σ . e i = e σ ( i ) 定义.
(a)
证明: ∀ σ ∈ S n , ∀ x = ( x 1 , ⋯ , x n ) ∈ V , σ . x = ( x σ − 1 ( 1 ) , ⋯ , x σ − 1 ( n ) ) .
证明:
因为
σ . x = σ . ( ∑ i = 1 n x i e i ) = ∑ i = 1 n x i σ . e i = ∑ i = 1 n x i e σ ( i ) = ∑ i = 1 n x σ − 1 ( i ) e i = ( x σ − 1 ( 1 ) , ⋯ , x σ − 1 ( n ) ) .
(b)
设 W = {( x 1 , ⋯ , x n ) ∈ V ∣ x 1 + ⋯ + x n = 0 } , 则 W 是子表示. 问: W 是否是不可约子表示? 说明理由.
解:
是. 任取
u = a 1 e 1 + ⋯ + a n e n ∈ W , 则存在
1 ≤ i < j ≤ n 使得
a j = a i . (否则各
a i = 0 , 这里用到了域特征的条件) 那么
( i , j ) u − u = ( a j − a i ) ( e i − e j ) , 其中
a j − a i = 0 , 从而
e i − e j ∈ W . 不妨设
i = 1 , j = 2 , 则
( 2 , l ) ( e 1 − e 2 ) = e 1 − e l . 由于
l 任意, 故
W ⊃ k [ S n ] u ⊃ span i = 2 , ⋯ , n { e 1 − e i } = W , 即证
W = k [ S n ] u . 这即证明
W 不可约.
上述 W 称为 S n 的标准表示. 注意到若 char k ∣ n , 则 W 可约. 事实上, 此时 ( 1 , ⋯ , 1 ) ∈ W , 而 k [ S n ] ( 1 , ⋯ , 1 ) 是 W 的一个真 k [ S n ] -子模. 一则事实是 ⋀ r W 仍然是 S n 的不可约表示. 在 Young 图上, 这件事有更有趣的几何直观.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 W. Fulton, J. Harris, Representation Theory: A First Course , GTM129, Chapter 4.
10.1
设 k 是一个域, G 是一个有限群, [ G , G ] 是其换位子群.
(i)
证明: G 在 k 上的一次表示的个数等于 G / [ G , G ] 在 k 上的一次表示的个数.
证明:
由于一次表示即群同态
f : G → G L 1 ( k ) ≃ k ∗ , 故
ker f 满足
G / ker f ≃ im f 交换, 即
ker f ⊃ [ G , G ] . 故
f 诱导了商群
G / [ G , G ] 到
k ∗ 的同态
f ~ : h [ G , G ] ↦ f ( h ) . 易验证这是良定义的. 反之, 若
g 是商群
G / [ G , G ] 到
k ∗ 的同态, 则定义
g ^ : G → k ∗ ; h ↦ g ( h [ G , G ]) . 且 “
f ↦ f ~ ” 与 “
g ↦ g ^ ” 定义了
Hom ( G , k ∗ ) 与
Hom ( G / [ G , G ] , k ∗ ) 间的互逆同态, 从而
Hom ( G , k ∗ ) ≃ Hom ( G / [ G , G ] , k ∗ ) . 而这即
Hom ( G , G L 1 ( k )) ≃ Hom ( G / [ G , G ] , G L 1 ( k )) . 两边计数即得一次表示个数相等.
(ii)
n ≥ 3 , 求对称群 S n , 交错群 A n 的一次表示个数. 说明理由.
证明:
熟知
[ S n , S n ] = A n , 且
[ A n , A n ] = ⎩ ⎨ ⎧ { e } , V , A n , n = 3 n = 4 n ≥ 5 . 故由 (i),
S n 的一次表示个数为
∣ S n / A n ∣ = 2 . 而
n = 3 , 4 时,
A n 的一次表示个数分别为
∣ A 3 / { e } ∣ = 3 与
∣ A 4 / V ∣ = 3 ;
n ≥ 5 时为
∣ A n / A n ∣ = 1 .
10.2
设 k 是一个特征为零的域, G 是一个有限群, V 是 k [ G ] -模, dim k V = n ≥ 2 . 我们有唯一的同态 α : V ⊗ k V → V ⊗ k V 使得 α ( v ⊗ w ) = w ⊗ v . 记 S 2 ( V ) = { x ∈ V ⊗ k V ∣ α ( x ) = x } , A 2 ( V ) = { x ∈ V ⊗ k V ∣ α ( x ) = − x } . 设 { e 1 , ⋯ , e n } 是 V 的一组基. 证明:
(i)
{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∣ 1 ≤ i ≤ j ≤ n } 是 S 2 ( V ) 的一组基, { e i ⊗ e j − e j ⊗ e i ∣ 1 ≤ i < j ≤ n } 是 A 2 ( V ) 的一组基.
证明:
只证明
S 2 ( V ) 的论断, 后者类似. 线性无关性直接是由于
{ e i ⊗ e j } 构成了
V ⊗ k V 的一组基. 对
v ∈ S 2 ( V ) , 记
v = ∑ i , j = 1 n a ij ( e i ⊗ e j ) , 则
α ( v ) = ∑ i , j = 1 n a ji ( e i ⊗ e j ) . 这说明
a ij = a ji , 故记
a ij = a ji = A ij , 那么
v = ∑ i < j A ij (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) + 2 1 ∑ i = 1 n A ii ( e i ⊗ e i + e i ⊗ e i ) ⊂ span {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∣ 1 ≤ i ≤ j ≤ n } .
(ii)
S 2 ( V ) , A 2 ( V ) 是 V ⊗ k V 的 k [ G ] -子模, 设 χ 是 V 的特征, χ S , χ A 是 S 2 ( V ) , A 2 ( V ) 的特征, 则有: ∀ g ∈ G , χ S ( g ) = 2 1 ( χ ( g ) 2 + χ ( g 2 )) , χ A ( g ) = 2 1 ( χ ( g ) 2 − χ ( g 2 )) .
证明:
首先,
k [ G ] 在
V ⊗ k V 上的作用由
g . ( v ⊗ w ) := ( gv ) ⊗ ( g w ) 给出. 记
g . e i = ∑ k = 1 n a ik e k , 则
g . (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) = ( g . e i ) ⊗ ( g . e j ) + ( g . e j ) ⊗ ( g . e i ) = ( k = 1 ∑ n a ik e k ) ⊗ ( k = 1 ∑ n a jk e k ) + ( k = 1 ∑ n a jk e k ) ⊗ ( k = 1 ∑ n a ik e k ) = k , l = 1 ∑ n ( a ik a j l + a i l a jk ) (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) ∈ S 2 ( V ) . 故
S 2 ( V ) 是
k [ G ] -模. 且注意到
g . ( 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) 中
e i ⊗ e j + e j ⊗ e i 处的分量为
a ii a jj + a ij a ji , 故
2 tr ( ρ S 2 ( V ) ( g )) = 2 i ≤ j ∑ a ii a jj + 2 i ≤ j ∑ a ij a ji = i , j = 1 ∑ n a ij a ji + i = 1 ∑ n a ii 2 + i , j = 1 ∑ n a ii a jj + i = 1 ∑ n a ii 2 = i , j = 1 ∑ n a ij a ji + ( i = 1 ∑ n a ii ) 2 = tr ( ρ ( g 2 )) + tr ( ρ ( g ) ) 2 . 这即
2 χ S ( g ) = χ ( g 2 ) + χ ( g ) 2 . 类似可证
A 2 ( V ) 是一个
k [ G ] -模, 且
2 χ A ( g ) = − χ ( g 2 ) + χ ( g ) 2 .
10.3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(i) 设 k 是一个域且其特征不整除 ∣ G ∣ . 如果 G 在 k 上的不可约表示都是 1 次的, 证明: G 是 Abel 群. (ii) 设 k 是一个代数闭域且其特征不整除 ∣ G ∣ , 如果 G 是 Abel 群, 证明 G 在 k 上的不可约表示都是 1 次的. 如果 k 不是代数闭域, 命题是否仍然成立? 如果成立, 给出证明; 如果不成立, 给出反例.
证明:
(i) 由 char k ∤ ∣ G ∣ 知正则表示 ρ 是不可约表示的直和, 记 G 的所有不可约表示为 { χ i } i = 1 n , 则 ρ = i = 1 ⨁ ∣ G ∣ χ i . χ i ( G ) 都是交换的 (由于 G L 1 ( k ) 交换) , 故 ρ ( G ) 交换. 这即是说 k [ G ] 是一个交换代数, 从而 G 也是 Abel 的.
(ii) 设 ρ : G ↦ G L ( V ) 是不可约表示, 则 { ρ ( g ) } g ∈ G 是一族交换矩阵, 而由域 k 代数闭, 且所有矩阵幂幺可知可同时对角化. 故存在 A ∈ G L ( V ) 使得 { A − 1 ρ ( g ) A } g ∈ G 都是对角阵. 若 dim V = n > 1 , 则 ρ ( g ) = diag ( χ 1 ( g ) , ⋯ , χ n ( g )) , 故 χ i 都是一次表示, 且 ρ = i = 1 ⨁ n χ i , 与不可约性矛盾.
此处代数闭的条件不可省略. 考虑循环群
Z / p Z 在有理数域
Q 上的表示,
p 是一个素数. 由于
X p − 1 = ( X − 1 ) ( X p − 1 + ⋯ + X + 1 ) , 而
X p − 1 + ⋯ + X + 1 不可约, 故由中国剩余定理知
Q [ Z / p Z ] ≃ Q [ X ] / ( X p − 1 ) ≃ Q [ X ] / ( X − 1 ) ⊕ Q [ X ] / ( X p − 1 + ⋯ + X + 1 ) . 当
f ∈ k [ X ] 是不可约多项式时,
k [ X ] / ( f ) 是不可约
k [ X ] -模. 这是因为取子模
M 中的元素
g ˉ = 0 ˉ , 则存在多项式
u , v ∈ k [ X ] 使得
ug + v f = 1 , 那么
u . g ˉ = 1 ˉ , 从而
M = k [ X ] / ( f ) . 这说明
Q [ X ] / ( X p − 1 + ⋯ + X + 1 ) 是一个不可约
Q [ X ] -模, 从而对应了
Z / p Z 在
Q 上的一个
p − 1 次不可约表示.
10.4
设 G 是一个有限 Abel 群, 记 G = Hom ( G , C ∗ ) 是 G 到 C ∗ 的群同态的集合, 这里 C ∗ 是复数域 C 的乘法群. 设 Irr ( G ) 是 G 在 C 上的不可约特征的集合. 在 G 上定义乘法如下: 对 α , β ∈ G , ( α ⋅ β ) ( g ) = α ( g ) β ( g ) , ∀ g ∈ G . 证明: (i) G = Irr ( G ) , 且在上述乘法下, G 是 Abel 群.
证明:
每一个
φ : G → C ∗ 都定义了一个
G 的不可约表示. 且由 [Ex.10.3] 知每一个
G 的不可约表示都是一维的, 从而定义了一个
Hom ( G , C ∗ ) 中的元素. 故
G = Irr ( G ) . 而
G 是 Abel 群是因为
G 是 Abel 群, 故
( α ⋅ β ) ( g ) = α ( g ) β ( g ) = β ( g ) α ( g ) = ( β ⋅ α ) ( g ) . 且对于
α ∈ Hom ( G , C ∗ ) ,
α − 1 ( g ) := α ( g ) − 1 是
α 的逆元.
(ii)
作为 Abel 群, G ≃ G .
证明:
先考虑循环群
Z / m Z 的情形. 定义
f : Z / m Z → Hom ( Z / m Z , C ∗ ) ; l ↦ [ f l : n ↦ e m 2 πin l ] . 定义
g : Hom ( Z / m Z , C ∗ ) → Z / m Z ; φ ↦ 2 π − 1 m Log ( φ ( 1 )) . 容易验证
f 与
g 是互逆的, 从而建立了同构
Z / m Z ≃ Hom ( Z / m Z , C ∗ ) . 而对于有限 Abel 群
G , 由结构定理, 设
G ≃ Z / m 1 Z × ⋯ × Z / m k Z . 那么
Hom ( G , C ∗ ) ≃ Hom ( Z / m 1 Z × ⋯ × Z / m k Z , C ∗ ) ≃ 有限直积 Z / m 1 Z × ⋯ × Z / m k Z ≃ Z / m 1 Z × ⋯ × Z / m k Z ≃ G . 须注意到, 这个同构不是典范的.
(iii)
作为 Abel 群, G ≃ G .
证明:
由于
G ≃ G ≃ G . 其中第一个等号是由于
G 也是有限 Abel 群.
上述同构是不典范的. 而事实上, 有限 Abel 群 G 到其二次对偶有典范同构G ≃ G ; g ↦ [ g ∗∗ : φ ↦ φ ( g )] .
10.5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ρ : G → G L ( V ) 是 G 在 C 上的不可约表示, dim V = n , χ 是 ρ 的特征, C ( G ) 是 G 的中心. 设 ρ 是单射. 证明: C ( G ) = { g ∈ G ∣ ∣ χ ( g ) ∣ = n } , 且 C ( G ) 是循环群.
证明:
若 g ∈ C ( G ) , 则对于任意 h ∈ G , 有 g h = h g . 这意味着 ρ ( h ) 是 V 作为 k [ G ] -模上的 k [ G ] -模同态, 且是非退化的. 由假设, V 是不可约 k [ G ] -模. 由 Schur 引理, ρ ( h ) = λ id V , 其中 λ ∈ C ∗ . 而 g 是有限阶元, 故 ρ ( g ) 也是. 这意味着 λ 是 C 中的单位根一枚鸭. 故 ∣ χ ( g ) ∣ = tr ( ρ ( g )) = n ⋅ ∣ λ ∣ = n ⋅ 1 = n .
反之, 若 ∣ χ ( g ) ∣ = n , 则 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= n , 其中 λ i 是 ρ ( g ) 的特征值. 同理, λ i 也都是单位根. 故n ≤ 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≤ ∣ λ 1 ∣ + ⋯ + ∣ λ n ∣ = n ⋅ 1 = n . 视 λ i 为 R 2 中的向量, 则存在 k i ∈ R 使得 k i λ i = λ 1 . 由于 λ i ∈ S 1 , 故 k i = ± 1 . 则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= ∣ ∣ i = 1 ∑ n k i ∣ ∣ = n . 该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k i = k j 对于任意 i = j 成立. 但 k 1 = 1 , 故 k i = 1 , 即 λ 1 = ⋯ = λ n . 故 ρ ( g ) 是标量矩阵, 从而 ρ ( g h ) = ρ ( h g ) 对于任意 h ∈ G 成立. 而 ρ 是忠实的, 故 g h = h g 对于任意 h ∈ G 成立, 即 g ∈ C ( G ) .
记
φ : C ( G ) → C ∗ ; g ↦ n 1 χ ( g ) , 则由上述论述知
φ 是
C ( G ) 到
C ∗ 的嵌入, 且像是有限群. 而
C ∗ 中的有限群皆是循环群, 故
C ( G ) 也是循环群.
11.0
求交错群 A 4 在 C 上的特征标表.
证明:
首先,
A 4 共有
4 个共轭类:
C 1 = {( 1 )} ,
C 2 = {( 12 ) ( 34 ) , ( 13 ) ( 24 ) , ( 14 ) ( 23 )} ,
C 3 = {( 123 ) , ( 142 ) , ( 134 ) , ( 243 )} 及
C 4 = {( 132 ) , ( 124 ) , ( 143 ) , ( 234 )} . 故
A 4 仅有四个互不同构的不可约表示. 由 [Ex.10.1] 知
A 4 共有
3 个不可约表示, 从而剩下的一个不可约表示维数由平方和求得是
3 维的. 而其中一个一次不可约表示是平凡表示, 故该特征标表应形如:
A 4 C 1 C 2 C 3 C 4 1 1 1 1 1 χ 1 1 a b c χ 2 1 d e f ρ 3 g h i
我们从一次表示入手. 由于
C 2 中元素阶为
2 , 故
a , d ∈ { ± 1 } . 若
a = − 1 , 则由
⟨ χ 1 , 1 ⟩ = 0 有
1 ⋅ 1 + 3 ⋅ 1 ⋅ ( − 1 ) + 4 ( b + c ) = 0 . 这解出
b + c = 2 1 . 但
b + c 是代数整数, 故矛盾! 从而
a = 1 , 同理
d = 1 . 而此时由
⟨ χ 1 , 1 ⟩ = 0 求出
b + c = − 1 . 但
b , c 都是三次单位根, 故
b = ω , c = ω 2 , 其中
ω 为某三次单位根.
χ 2 的求法类似, 但要与
χ 1 正交, 故
e = ω 2 , f = ω . 至此我们求得
A 4 C 1 C 2 C 3 C 4 1 1 1 1 1 χ 1 1 1 ω ω 2 χ 2 1 1 ω 2 ω ρ 3 g h i
接下来解出 g , h , i . 由 ⟨ ρ , 1 ⟩ = 0 给出 1 ⋅ 3 + 3 ⋅ g + 4 ( h + i ) = 0 , 由 ⟨ ρ , χ 1 ⟩ = 0 给出 1 ⋅ 3 + 3 ⋅ g + 4 ( ωh + ω 2 i ) = 0 . 上述两式相减得 4 ω ( ωh + i ) = 4 ( h + i ) . 但再计算 ⟨ ρ , χ 2 ⟩ = 0 并联立上述方程可解得 h = i = 0 . 最后解得 g = − 1 . 故 A 4 的特征标表最终确定如下:
A 4 C 1 C 2 C 3 C 4 1 1 1 1 1 χ 1 1 1 ω ω 2 χ 2 1 1 ω 2 ω ρ 3 − 1 0 0
11.1
设 G 是一个 8 阶非 Abel 群. C ( G ) 是其中心. 证明:
(i)
∣ [ G , G ] ∣ = C ( G ) 且阶等于 2 ;
(ii)
G 有 5 个不可约复特征, 其中 4 个是一次特征; 剩下一个的次数等于 2 , 记为 χ ;
(iii)
若 1 = g ∈ C ( G ) , 则 χ ( g ) = − 2 ; 若 g ∈ / C ( G ) , 则 χ ( g ) = 0 .
证明:
这三个问题并不是递进的, 故我们选择一同证明. 先解决 (ii). 由于 G 非 Abel, 故存在维数大于等于 2 的不可约表示, 并假设由小到大排列. 令 d 1 , ⋯ , d l 为全部互不同构的不可约表示维数, 则 d 1 2 + ⋯ + d l 2 = 8 . 故 d l = 2 , 且 d l − 1 < 2 , 因为否则 G 只能拥有两个 2 维不可约表示, 从而与平凡表示的存在性矛盾. 故该解仅可能是 d 1 = ⋯ = d l − 1 = 1 , d l = 2 . 这也能得出 l = 5 . 故这说明 G 有 5 个不可约复特征.
且由 [Ex.10.1] 知 ∣ [ G , G ] ∣ = ∣ G ∣/4 = 2 . 而 ∣ C ( G ) ∣ = 1 或 8 . 不可能为 1 是由于 G 是 2 -群, 从而由群的类方程知不能为 1 . 而由于 G 非 Abel, 故不能为 8 . 但若 ∣ C ( G ) ∣ = 4 , 则 ∣ G / C ( G ) ∣ = 2 , 即 G / C ( G ) ≃ Z /2 Z . 这说明 G 是 Abel 群, 矛盾! 故 ∣ C ( G ) ∣ = 2 . 但 ∣ G / C ( G ) ∣ = 4 , 故 G / C ( G ) 是 Abel 群, 从而 C ( G ) ⊃ [ G , G ] . 但已算得 ∣ [ G , G ] ∣ = ∣ C ( G ) ∣ = 2 , 故 C ( G ) = [ G , G ] . 这做完了 (i).
令
ρ 为该
2 次不可约表示. 若
g ∈ C ( G ) \ { e } , 则由 [Ex.10.5] 知
g = λ I 2 , 其中
λ 2 = 1 ,
I 2 是两阶单位矩阵. 故
∣ χ ( g ) ∣ = 2 . 令
C 1 = { e } , C 2 = C ( G ) \ { e } , C 3 , C 4 , C 5 为
G 的共轭类, 则由
∣ C i ∣ ∣ ∣ G ∣ = 8 知
C 3 = C 4 = C 5 = 2 或
C 3 = C 4 = 1 , C 5 = 4 . 后者不可能, 因为这意味着
C 3 , C 4 中的元素都属于
C ( G ) , 而这不可能. 故我们确定了每个共轭类的大小. 将
χ 与平凡特征
1 及自身作内积可得
∣ G ∣ ⟨ χ , 1 ⟩ = χ ( C 1 ) + χ ( C 2 ) + 2 ( χ ( C 3 ) + χ ( C 4 ) + χ ( C 5 )) = 0 且
∣ G ∣ ⟨ χ , χ ⟩ = ∣ χ ( C 1 ) ∣ 2 + ∣ χ ( C 2 ) ∣ 2 + 2 ( ∣ χ ( C 3 ) ∣ 2 + ∣ χ ( C 4 ) ∣ 2 + ∣ χ ( C 5 ) ∣ 2 ) = 8. 由
∣ χ ( C ) 1 ∣ = ∣ χ ( C 2 ) ∣ = 2 及后一方程知
∣ χ ( C 3 ) ∣ = ∣ χ ( C 4 ) ∣ = ∣ χ ( C 5 ) ∣ = 0 , 从而
χ ( g ) = 0 对任意
g ∈ / C ( G ) 成立. 而此结果代入第一个方程立得
χ ( g ) = − 2 , 其中
g ∈ C ( G ) \ { e } .
11.2
设 D 4 = ⟨ a , b ∣ a 4 = b 2 = 1 , ab = b a 3 ⟩ 是平面正方形的对称群. Q 8 = { ± 1 , ± i , ± j , ± k } 是四元数体的乘法群. 证明:
(i)
D 4 与 Q 8 不同构.
证明:
因为
D 4 中只有俩
4 阶元
a 与
a 3 , 而
Q 8 中除了
± 1 外都是
4 阶元.
(ii)
分别求它们在复数域 C 上的特征标表.
证明:
实则我们只需用 D 4 , Q 8 都是 8 阶非 Abel 群这一事实来刻画其特征标表. 由 [Ex.11.1] 知其特征标表应形如
G e g C 3 C 4 C 5 1 1 1 1 1 1 χ 1 1 χ 2 1 χ 3 1 χ 2 − 2 0 0 0
我们计算 χ i 的特征标. 不妨计算 χ 1 的, 并记 χ 1 ( C 2 ) = a , χ 1 ( C 3 ) = b , χ 1 ( C 4 ) = c , χ 1 ( C 5 ) = d . 则通过计算 ⟨ χ 1 , 1 ⟩ , ⟨ χ 1 , χ 1 ⟩ 与 ⟨ χ 1 , χ ⟩ 得1 + ∣ a ∣ 2 + 2 ( ∣ b ∣ 2 + ∣ c ∣ 2 + ∣ d ∣ 2 ) = 8 , 1 + a + 2 ( b + c + d ) = 0. 且2 + ( − 2 ) a = 0. 故 a = 1 . 故 ∣ b ∣ 2 + ∣ c ∣ 2 + ∣ d ∣ 2 = 3 且 b + c + d = − 1 . 但 b , c , d 都是 4 次单位根, 故 b , c , d ∈ { ± 1 , ± − 1 } . 则可能的解在一个置换的意义下仅可能为 ( b , c , d ) = ( − 1 , − − 1 , − 1 ) 或 ( − 1 , − 1 , 1 ) . 若前者是解, 则取对偶表示有 ( b , c , d ) = ( − − 1 , − 1 , − 1 ) . 由于都是一次表示, 故都不可约, 从而内积应为 0 . 但其内积为 1 ⋅ 1 + 1 ⋅ 1 + − 1 ⋅ − 1 + ( − − 1 ) ⋅ ( − − 1 ) + ( − 1 ) ⋅ 1 = − 1 = 0 故矛盾! 从而解只有后者. 但考虑到 χ i 互不相同, 故唯一的可能性如下:
G e g C 3 C 4 C 5 1 1 1 1 1 1 χ 1 1 1 − 1 1 1 χ 2 1 1 1 − 1 1 χ 3 1 1 1 1 − 1 χ 2 − 2 0 0 0
且验证知这些特征确实互相正交, 且自身作内积得
1 . 至此我们求得了
8 阶非 Abel 群的特征标表. 由于求解没有用到
D 4 与
Q 8 的具体性质, 故两者的特征标表都如上.
这则例子说明两个不同构的群可能具有相同的特征标表.
11.3
设 p > q 是两个素数, G 是一个非交换群, 且 ∣ G ∣ = pq .
(a)
k 是一个特征为零的代数闭域. 求: G 在 k 上的不可约表示次数.
证明:
若
d 是
G 的不可约表示次数, 则
d ∣ ∣ G ∣ = pq , 从而
d = 1 , q , p , pq . 而若是后两种情况, 则
d 2 > pq = ∣ G ∣ , 矛盾! 从而
d = 1 或
q . 而
G 必有一次表示 (平凡表示) . 且
G 非交换意味着其表示不能都是一次的, 故
d = 1 或
q .
(b)
证明: ∣ [ G , G ] ∣ = p .
证明:
设
G 有
n 个一次表示,
m 个
q 次表示, 则
n ⋅ 1 2 + m ⋅ q 2 = pq . 故
q ∣ n , 且
q = pq . 但由 [Ex.10.1] 知
∣ [ G , G ] ∣ = ∣ G ∣/ n , 且
∣ G ∣ = pq , 故
∣ [ G , G ] ∣ = p 是唯一解.
(c)
证明: q ∣ p − 1 且 G 有 q + ( p − 1 ) / q 个共轭类.
证明:
由 (b) 可知
n = q , 进而
m = ( p − 1 ) / q . 从而
G 有
q + ( p − 1 ) / q 个互不同构的不可约表示, 也即
G 有
q + ( p − 1 ) / q 个共轭类.
11.4
(i) 设 χ , ψ 是群 G 的域 k 上的特征. 我们知道乘积 ( χ ψ ) ( g ) = χ ( g ) ψ ( g ) , ∀ g ∈ G 是对应表示的张量积的特征. 设 k 是一个特征为 0 的代数闭域, χ 是一个一次特征. 证明: χ ψ 是不可约特征当且仅当 ψ 是不可约特征.
证明:
这是由于
χ 是一次特征, 故
χ 是
G → k ∗ 的群同态, 从而
χ ( g ) χ ( g − 1 ) = 1 .
⟨ χ ψ , χ ψ ⟩ = ∣ G ∣ 1 g ∈ G ∑ χ ( g ) ψ ( g ) χ ( g − 1 ) ψ ( g − 1 ) = ∣ G ∣ 1 g ∈ G ∑ ψ ( g ) ψ ( g − 1 ) = ⟨ ψ , ψ ⟩ , 这意味着
⟨ χ ψ , χ ψ ⟩ = 1 当且仅当
⟨ ψ , ψ ⟩ = 1 .
(ii) 设 G 是一个群, N ⊲ G 是一个正规子群, k 是域, V 是 k -向量空间, ρ : g → G L ( V ) 是 G 的一个表示. 设 ker ρ ⊇ N , 定义商群 G / N 的表示 ρ : G / N → G L ( V ) 如下: ρ ( g N ) = ρ ( g ) , ∀ g ∈ G .
(1)
证明: ( ρ , V ) 是 G 的不可约表示当且仅当 ( ρ , V ) 是 G / N 的不可约表示.
证明:
若 ρ 不可约, 但 ρ 可约, 则存在非平凡的 k [ G / N ] -模直和分解 V = W ⊕ U . 但 k [ G / N ] -模 W , U 自然是 k [ G ] -模 (ρ ( g ) w = ρ ( g N ) w ) . 故矛盾!
反之, 若
ρ 是可约的, 则存在非平凡
k [ G ] -模分解
V = W ⊕ U . 那么同样地,
W , U 也都是
k [ G / N ] -模, 从而这是一个
k [ G / N ] -模分解. 故
ρ 也可约.
(2)
设 A = { G / N 的不可约表示 } , B = {( ρ , V ) : G 的不可约表示且 ker ρ ⊇ N } . 证明: 集合 A 与集合 B 之间有自然的双射.
证明:
定义
φ : A → B ; ρ ↦ [ ρ ′ : g ↦ ρ ( g N )] . 由于
ρ ′ ( g ) ρ ′ ( h ) = ρ ( g N ) ρ ( h N ) = ρ ( g N h N ) = ρ ( g h N 2 ) = ρ ( g h N ) = ρ ′ ( g h ) , 且
ρ ′ ( e ) = ρ ( e N ) = ρ ( N ) = 1 , 保持逆元也类似, 故
ρ ′ 确实是一个表示. 且对于任意
n ∈ N ,
ρ ′ ( n ) = ρ ( n N ) = ρ ( N ) = ρ ′ ( e ) , 从而
N ⊂ ker ρ ′ . 故
φ 是良定的. 定义
ϕ : B → A ; ρ ↦ ρ , 则
φ 与
ϕ 是集合
A 与
B 间的互逆映射. 从而
φ 与
ϕ 都是双射.
11.5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下面考虑 G 在复数域 C 上的有限维表示 ρ : G → G L ( V ) , dim V = n . 设 χ 是 ρ 的特征. 定义 ker χ = { g ∈ G ∣ χ ( g ) = χ ( 1 ) = n } .
(i)
设 z i ∈ C , 且 ∣ z i ∣ = 1 , 1 ≤ i ≤ n . 若 ∣ z 1 + ⋯ + z n ∣ = n , 证明: z 1 = z 2 = ⋯ = z n .
(ii)
证明 ∀ g ∈ G , ∣ χ ( g ) ∣ ≤ n , 且 ∣ χ ( g ) ∣ = n 当且仅当 ρ ( g ) 是数乘, 即存在 λ ∈ C 使得 ρ ( g ) = 1 V .
证明:
若
ρ ( g ) = λ 1 V , 则由于
ρ ( g ) 是有限阶元, 故
λ 是单位根, 从而
∣ λ ∣ = 1 . 这即
∣ χ ( g ) ∣ = χ ( 1 ) = n . 反之, 记
λ 1 , ⋯ , λ n 是
ρ ( g ) 的特征向量, 则
λ i 都是单位根. 若
g ∈ C ( χ ) , 则
n = 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≤ ∣ λ 1 ∣ + ⋯ + ∣ λ n ∣ = n . 等号成立, 故存在
k i ∈ R (视
λ i 为
R 2 中的向量) , 使得
k i λ i = λ 1 . 那么
k i = ± 1 , 且
n = 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= ∣ ∣ i = 1 ∑ n k i ∣ ∣ ∣ λ 1 ∣ = ∣ ∣ i = 1 ∑ n k i ∣ ∣ . 故
k i = 1 对于任意
1 ≤ i ≤ n 成立. 这即是说
λ 1 = ⋯ = λ n , 即
ρ ( g ) = λ 1 1 V .
(iii)
证明: ker χ = ker ρ .
证明:
若 g ∈ ker ρ , 则 ρ ( g ) = I n , 从而 χ ( g ) = n . 故 g ∈ ker χ .
反之, 若
g ∈ ker χ , 则设
λ 1 , ⋯ , λ n 是
ρ ( g ) 的特征值. 那么
λ 1 + ⋯ + λ n = n . 但
∣ λ 1 + ⋯ + λ n ∣ ≤ ∣ λ 1 ∣ + ⋯ + ∣ λ n ∣ = n ⋅ 1 = n , 故存在
k i ∈ R ∗ (视
λ i 为
R 2 中的向量) 使得
λ i = k i λ 1 . 故
λ 1 + ⋯ + λ n = ( i = 1 ∑ n k i ) λ 1 . 但
k i = ± 1 , 故
∣ ∣ i = 1 ∑ n k i ∣ ∣ ∣ λ 1 ∣ ≤ i = 1 ∑ n ∣ k i ∣∣ λ 1 ∣ = i = 1 ∑ n ∣ k i ∣ = n . 这意味着
k i = 1 对于任意
i = 1 , ⋯ , n 成立. 由于
n λ i = n , 故
λ i = 1 对于任意
i = 1 , ⋯ , n 成立, 故
ρ ( g ) = I n . 若
ρ ( g ) 的 Jordan 标准型含大于
1 阶的 Jordan 块, 那么
ρ ( g ) 是无限阶元, 与阶数有限性矛盾. 故
g ∈ ker ρ .
11.6
记号同第 5 题. 设 Irr ( G ) = { χ 1 , ⋯ , χ m } 是 G 所有复不可约特征的集合. 设 χ 是一个复特征且 χ = i = 1 ∑ m a i χ i , a i 是非负整数. 证明:
(i)
ker χ = { i ∣ a i > 0 } ⋂ ker χ i ; i = 1 ⋂ m ker χ i = { 1 } .
证明:
若 g ∈ ker χ i 对任意使 a i > 0 的 i 成立, 则χ ( g ) = a 1 χ 1 ( g ) + ⋯ + a m χ m ( g ) =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χ i ( 1 ) + { i ∣ a i = 0 } ∑ 0 ⋅ χ i ( 1 ) = χ ( 1 ) . 即 ker χ ⊃ { i ∣ a i > 0 } ⋂ ker χ i .
反之若 g ∈ ker χ , 则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χ i ( g ) = χ ( 1 ) =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χ i ( 1 ) . 但∣ ∣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χ i ( g ) ∣ ∣ ≤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∣ χ i ( g ) ∣ ≤ { i ∣ a i > 0 } ∑ a i χ i ( 1 ) . 故这意味着 ∣ χ i ( g ) ∣ = ∣ χ i ( 1 ) ∣ 对所有使 a i > 0 的 i 成立, 且存在 ∣ λ ∣ = 1 使得 χ i ( g ) = λ χ i ( 1 ) , 其中 j ∈ { i ∣ a i > 0 } . 那么 λ = 1 , 故 χ i ( g ) = χ i ( 1 ) 对所有使 a i > 0 的 i 成立, 即 g ∈ { i ∣ a i > 0 } ⋂ ker χ i .
对于后一等式, 注意到正则表示的不可约直和分解已然包含所有不可约特征标, 但正则表示是忠实表示.
(ii)
设 N ⊲ G , 证明存在 i 1 , ⋯ , i l 使得 N = j = 1 ⋂ l ker χ i j .
证明:
不妨设
i 1 , ⋯ , i l 为全部使
ker χ i ⊃ N 的下标. 这种下标一定存在, 因为平凡特征一定满足这样的性质. 断言
N = i = 1 ⋂ l ker χ i . 令
ρ i 为
χ i 对应的不可约表示, 则由 [Ex.11.4 (ii)],
ρ i 是
G / N 的不可约表示, 并记
χ i 是相应的特征标. 且易证
ker χ i = ker χ i / N . 且
{ χ i } i = 1 l 是
G / N 的全部不可约特征标. 由 (a) 可知
N = i = 1 ⋂ l ker χ i , 即
N = j = 1 ⋂ l ker χ i j .
(iii)
设 [ G , G ] 是 G 的换位子群, 证明: [ G , G ] = χ ∈ Irr ( G ) : χ ( 1 ) = 1 ⋂ ker χ .
证明:
由 (ii)(b) 的证明过程, 只须证
[ G , G ] ⊂ ker χ 当且仅当
χ ( 1 ) = 1 . 若
χ ( 1 ) = 1 , 则
χ : G → C ∗ 是一个群同态, 且像交换, 从而
ker χ ⊃ [ G , G ] . 反之, 若
ker χ ⊃ [ G , G ] , 则令
χ 是诱导的
G / [ G , G ] 的特征标. 而
G / [ G , G ] 的不可约表示都是一次的, 从而
χ 也是一次的. 故
χ ( 1 ) = χ ([ G , G ]) = 1 .
11.7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考虑 G 在复数域 C 上的有限维表示 ρ : G → G L ( V ) , dim V = n . 设 χ 是 ρ 的特征. 定义 C ( χ ) = { g ∈ G ∣ ∣ χ ( g ) ∣ = χ ( 1 ) = n } . 证明:
(i)
C ( χ ) 是 G 的一个包含 ker χ 的子群, 且商群 C ( χ ) / ker χ 是循环群.
证明:
显然
ker χ ⊂ C ( χ ) . 定义
φ : C ( χ ) → C ∗ ; g ↦ n 1 χ ( g ) , 则
φ 是一个群同态. 且
ker φ = ker χ . 从而
C ( χ ) / ker χ 是可嵌入
C ∗ 中的有限群, 从而是循环群.
(ii)
C ( χ ) / ker χ ⊆ C ( G / ker χ ) , 这里 C ( G / ker χ ) 表示 G / ker χ 的中心.
证明:
若
g ˉ ∈ C ( χ ) / ker χ , 则令
ρ ( g ) = λ I n , 其中
λ 是
C 中的一个单位根. 则对于任意
h ˉ ∈ G / ker χ = G / ker ρ , 欲证
g ˉ h ˉ = h ˉ g ˉ . 但由于
ρ 在
G / ker ρ 上诱导的商表示
ρ 是忠实的, 故
ρ 是
G / ker ρ 到其在
ρ 下的像的同构. 故只须证
ρ ( g ˉ h ˉ ) = ρ ( h ˉ g ˉ ) . 但这是直接是因为
ρ ( g ) 是标量矩阵.
(iii)
C ( G ) = χ ∈ Irr ( G ) ⋂ C ( χ ) , 这里 C ( G ) 是 G 的中心, Irr ( G ) 是 G 所有复不可约特征的集合.
证明:
由 [Ex.10.5] 知
C ( G ) ⊂ χ ∈ Irr ( G ) ⋂ C ( χ ) . 令
ρ 是
χ 的表示. 若
g ∈ C ( χ ) 对于任意
χ ∈ Irr ( G ) 成立, 则
ρ ( g ) ρ ( h ) = ρ ( h ) ρ ( g ) 对任意
h ∈ G 成立. 由于
C 上, 正则表示的直和分解包含了所有不可约表示, 故
g ∈ C ( C [ G ]) . 这即是说
g ∈ C ( G ) .
11.8
设 H 是 G 的一个子群. χ 是 G 的一个复特征. χ H 是 χ 限制在 H 上的特征.
(i)
证明: ⟨ χ H , χ H ⟩ H ≤ ( G : H ) ⟨ χ G , χ G ⟩ G , 且取等号当且仅当 χ ( g ) = 0 , ∀ g ∈ G − H .
证明:
令
C H 为
H 的全体共轭类集合, 而
C G 为
G 的全体共轭类集合. 那么题目等价于证明
S H ∈ C H ∑ ∣ S H ∣∣ χ H ( S H ) ∣ 2 ≤ S G ∈ C G ∑ ∣ S G ∣∣ χ ( S G ) ∣ 2 . 注意到若
h ∈ H 且
h ∈ S G , 则
l − 1 h l ∈ S G 对于任意
l ∈ H 成立. 从而
S G 包含一些
H 中的共轭类的无交并, 或者不包含
H 中的任一共轭类. 反之, 任一
H 中的共轭类
S H 能且只能被包含在一个
S G 中. 故令
C G = { S 1 , ⋯ , S k } , 而
S i 中包含的
C H 中的共轭类全体记为
{ S i 1 , ⋯ , S i l k } . 那么
j = 1 ∑ l i ∣ S ij ∣ ≤ ∣ S i ∣ , 从而
S H ∈ C H ∑ ∣ S H ∣∣ χ H ( S H ) ∣ 2 = i = 1 ∑ k j = 1 ∑ l i ∣ S ij ∣∣ χ H ( S ij ) ∣ 2 = i = 1 ∑ k j = 1 ∑ l i ∣ S ij ∣∣ χ ( S ij ) ∣ 2 ≤ i = 1 ∑ k ∣ S i ∣∣ χ H ( S ij ) ∣ 2 = S G ∈ C G ∑ ∣ S G ∣∣ χ ( S G ) ∣ 2 . 这证明了原不等式. 而若取等, 则要么
S i 可被分解为
H 中共轭类的无交并, 要么
S i 中不包含
H 中的元素. 而后者必有
χ ( S i ) = 0 . 这即是说
g ∈ / H 时
χ ( g ) = 0 .
(ii)
若 χ 还是一个不可约特征, 证明: χ ( 1 ) 2 ≤ ( G : C ( χ )) , 且取等号时当且仅当 χ ( g ) = 0 , ∀ g ∈ G − C ( χ ) . 这里 C ( χ ) 的定义见上题.
证明:
取
H = C ( χ ) , 则 (i) 中的不等式即
⟨ χ H , χ H ⟩ H ≤ ( G : H ) ⟨ χ , χ ⟩ G = ( G : H ) . 左式即
∣ H ∣ 1 g ∈ C ( G ) ∑ ∣ χ ( g ) ∣ 2 = ∣ H ∣ 1 ⋅ ∣ H ∣ ⋅ ∣ χ ( 1 ) ∣ 2 = χ ( 1 ) 2 . 其中最后一个等式成立是因为
χ ( 1 ) ∈ N ⊂ R . 其取等条件与 (i) 是一样的.
12.1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∣ G ∣ > 1 . 证明: G 是单群当且仅当 G 在每个复数域上非平凡不可约特征 χ , 都有 χ ( g ) = χ ( 1 ) , ∀ g = 1 .
证明:
若 G 每个非平凡不可约复特征 χ 都有 χ ( g ) = χ ( 1 ) , ∀ g = 1 , 即 ker χ = { 1 } , 而 ker 1 = G . 由习题 11.6 (ii) 知, G 的正规子群只能为 { 1 } 或 G .
反之, 假设对某个不可约复特征 χ 有 ker χ = { 1 } . 由 G 的单性知 ker χ = G . 设 ρ : G → GL ( V ) 为对应的复表示, 那么对于任意 g ∈ G , 有 χ ( g ) = tr ( ρ ( g )) dim ρ . 这意味着 ρ ( g ) 的特征值只能是全 1 . 由习题 11.5 (ii) 知 ρ ( g ) 是纯量方阵. 故 ρ ( g ) = 1 V , 即 ρ 为平凡表示. 故 χ 也平凡.
12.2
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∣ G ∣ 的阶是一个奇数. χ 是 G 在复数域上的一个不可约特征, 且 χ = χ , 这里 χ 表示复数的共轭. 证明: χ = 1 , 这里 1 表示一次平凡表示的特征.
证明:
由于 2 ∤ ∣ G ∣ , 故将 G 分解为 { e } ∪ i = 1 ⋃ m { g i , g i − 1 } . 那么⟨ χ , 1 ⟩ = ∣ G ∣ 1 ( χ ( 1 ) + i = 1 ∑ m ( χ ( g i ) + χ ( g i − 1 ) ) ) = χ = χ ∣ G ∣ 1 ( χ ( 1 ) + 2 i = 1 ∑ m χ ( g i ) ) . 由于 a = i = 1 ∑ m χ ( g i ) 是一个代数整数, 且 ∣ G ∣ 1 ( χ ( 1 ) + a ) = 0 , 故 a 是有理数, 从而是整数.
由于
χ ( 1 ) ∣ ∣ G ∣ , 故
χ ( 1 ) 是奇数, 而
a = − 2 1 χ ( 1 ) , 故
a 不是整数. 矛盾!
12.3
设 n 是一个正整数, ω ∈ C 是一个 n 次单位根. 设 T = { i ∣ 1 ≤ i ≤ n , g cd( i , n ) = 1 } .
(a) 证明: i ∈ T ∑ ω i 是一个整数.
(b) 设 G 是一个有限群, g ∈ G 是一个 n 阶元. χ 是 G 的一个在复数域上的特征. 若对每个 i ∈ T , g 与 g i 共轭, 证明: χ ( g ) 是一个整数.
(c) 设 n 是一个正整数, S n 是对称群. χ 是其一个在复数域上的特征. 证明: ∀ g ∈ S n , χ ( g ) 是整数.
证明:
(a) 当 ω 是本原单位根时, 分圆多项式 Φ n ( x ) = i ∈ T ∏ ( x − ω i ) 是整系数多项式, 这是因为用第二数学归纳法与x n − 1 = 1 ≤ i ≤ n ∏ ( x − ω i ) = d ∣ n ∏ i ∈ T d ∏ ( x − ( ω d n ) i ) = d ∣ n ∏ Φ d ( x ) . 因此结论成立.
一般情况下 ω 是一个 d n 次本原单位根, 有i ∈ T ∑ ω i = φ ( d n ) φ ( n ) i ∈ T d n ∑ ω i ∈ Z , 其中对正整数 s , T s 的定义类似于题中 T 的定义, φ 代表欧拉函数.
另解: 由于 i ∈ T ∑ ω i ∈ C ( Z ) , 我们只需要证明 i ∈ T ∑ ω i ∈ Q 便可. 取分圆扩张 Q [ ζ n ] / Q , ζ n 是一个 n 次本原单位根. 此时存在正整数 d 使得 ω = ζ n d . 而 Gal ( Q [ ζ n ] / Q ) = { σ ∣ σ ( ζ n ) = ζ n i , i ∈ T } . 因此i ∈ T ∑ ω i = σ ∈ Gal ( Q [ ζ n ] / Q ) ∑ σ ( ω ) . 显然有 i ∈ T ∑ ω i ∈ Q [ ζ n ] Gal ( Q [ ζ n ] / Q ) = Q .
(b) 记 ( ρ , V ) 是 χ 对应的表示, χ ( 1 ) = dim V = m . 此时 ρ ( g ) 的所有特征值均是 n 次单位根, 分别记为 λ 1 , ⋯ , λ m . 对于 i ∈ T , χ ( g i ) = l = 1 ∑ m λ l i . 由于 g 与 g i 共轭, χ ( g ) = χ ( g i ) , ∀ i ∈ T . 因此χ ( g ) = φ ( n ) ∑ i ∈ T χ ( g i ) = φ ( n ) ∑ i ∈ T ∑ l = 1 m λ l i = φ ( n ) ∑ l = 1 m ∑ i ∈ T λ l i ∈ Q , 进而 χ ( g ) ∈ Z .
(c) 将 g 写成互不相交的轮换, 验证 g 满足 (b) 中所述条件.
12.4
设 G 是一个有限单群, ρ : G → G L n ( C ) 是 G 的一个 n 次不可约表示. n > 1 . 证明:
(a)
det ( ρ ( g )) = 1 , ∀ g ∈ G .
证明:
由于 φ = det ∘ ρ : G → C ∗ 是一个群同态, 我们有 ker φ ⊲ G . 由于 G 是单群, 故 ker φ = { e } 或 G . 若 ker φ = { e } , 则 G 可嵌入 C ∗ 中. 但 G 是有限群, C ∗ 的有限子群都循环, 而循环群的不可约表示都是一次的, 故与 n > 1 矛盾!
从而
ker φ = G , 故
det ( ρ ( g )) = 1 ,
∀ g ∈ G .
(b)
n > 2 .
证明:
若 n = 2 , 则 ker ρ ⊲ G . 若 ker ρ = { e } , 则不妨设 G ≤ G L 2 ( C ) . 由于 dim ρ ∣ ∣ G ∣ , 故 2 ∣ ∣ G ∣ . 由 Cauchy 定理, G 中存在 2 阶元 g . 记 m ( g ) 为 g 的极小多项式, 则 m ( g ) ∣ X 2 − 1 , 且 m ( g ) = X − 1 . 若 m ( g ) = X + 1 , 则 g = − I 2 , 但 { g , e = I 2 } ⊲ G , 矛盾! 故 m ( g ) = X 2 − 1 , 则存在 P ∈ G L 2 ( C ) 使得 P − 1 g P = ( 1 − 1 ) . 但这意味着 det g = − 1 = 1 , 与 (a) 矛盾!
所以
ker ρ = G , 从而
ρ 是高次平凡表示, 与不可约性矛盾! 故
n = 2 . 从而
n > 2 .
12.5
设 G 是一个有限非交换单群, H 是 G 的一个 Abel 子群. 证明: ( G : H ) 不是素数的幂次.
证明:
否则, 记
( G : H ) = p k , 其中
p 是素数. 我们证明存在
G 的一个共轭类
C 使得
∣ C ∣ = p r , 其中
1 ≤ r ≤ k . 取
g ∈ H \ { e } (若
H = e , 则
∣ G ∣ = p k .
k = 1 时为交换单群,
k ≥ 2 时是由 Burnside 引理知为可解群, 从而不单) , 那么
g 的中心化子
C g ⊃ H . 但
C g = G , 否则
g 给出一个
G 的非平凡中心元, 与
G 单矛盾. 故
g 所在的共轭类
1 = ∣ G ∣/∣ C g ∣ ∣ ∣ ∣ G ∣/∣ H ∣ = p k . 故
g 所在共轭类的长度是一个素数的幂次, 从而由 Burnside 共轭定理知
G 不可能单. 矛盾!
13.1
设 k 是一个特征为零的域, G 是一个有限群, S 是一个非空有限集, G 左作用在 S 上, ( ρ , V ) 是对应的置换表示. χ V 是 ( ρ , V ) 的特征. 记 V G = { v ∈ V ∣ ρ ( g ) ( v ) = v , ∀ g ∈ G } .
(a)
设 G 在 S 上作用的轨道个数等于 l . 证明: dim k ( V G ) = l .
证明:
令 e s 为 s ∈ S 对应的基向量, 则 V = s ∈ S ⨁ k e s . 首先 dim k ( V G ) ≥ l . 若 C 是 S 中的一个轨道, 则 v C := s ∈ C ∑ e s 是 G 的不动点. 若 C 1 , ⋯ , C l 是全部轨道, 则 { v C 1 , ⋯ , v C l } 是一堆线性无关的向量, 且 V G ⊃ i = 1 ⨁ l k e C i .
反之, 若
0 = v ∈ V G , 对于任意
s ∈ S . 则设
s 在轨道
C i 中, 那么对于
t ∈ C i , 存在
g ∈ G 使得
g . s = t . 由于
g . v = v , 且
g . e s = e t , 故
e t 上的分量与
g 相同. 故
v ∈ i = 1 ⨁ l k e C i , 从而
V G = i = 1 ⨁ l k e C i . 这意味着
dim k ( V G ) = l .
(b)
g ∈ G , 记 Fix ( g ) = { x ∈ S ∣ g . x = x } . 证明: l = ∣ G ∣ 1 ∑ g ∈ G ∣ Fix ( g ) ∣ .
证明:
由于
g ∈ G ∑ ∣ Fix ( g ) ∣ = ∣ {( g , s ) ∈ G × S ∣ g . s = s } ∣ = s ∈ S ∑ ∣ G s ∣ = s ∈ S ∑ ∣ G . s ∣ ∣ G ∣ = ∣ G ∣ i = 1 ∑ l s ∈ C i ∑ ∣ C i ∣ 1 = ∣ G ∣ ⋅ l . (c)
设 G 在 S 上的作用是可迁的. 证明: V = W 1 ⊕ T , 其中 W 1 是 1 次平凡表示, T 是一个子表示. 设 χ T 是 T 的特征, 则 χ V = 1 + χ T 且 ⟨ χ T , 1 ⟩ = 0 . 1 表示一次平凡表示的特征.
证明:
令
w = s ∈ S ∑ e s , 则
W 1 = k w 是
G 的一个平凡子表示. 令
T = ker γ , 其中
γ = ∣ G ∣ 1 g ∈ G ∑ g − 1 ∘ π ∘ g ,
π 为作为
k -线性空间
V 到
W 1 的投影. 由 Maschke 定理的过程知有
k [ G ] -模直和分解
V = W 1 ⊕ ker γ . 记
T = ker γ . 若存在
0 = v ∈ T 使得
g . v = v , 则由于
G 在
S 上作用可迁, 有
v ∈ W 1 , 从而
v ∈ W 1 ∩ T = { 0 } . 从而
⟨ χ T , 1 ⟩ = 0 , 即
χ V = 1 + χ T .
13.2
题设条件同第 1 题. G 作用在 S × S 上如下: ∀ g ∈ G , ( x , y ) ∈ S × S , g ⋅ ( x , y ) = ( g ⋅ x , g ⋅ y ) . 设此作用对应的置换表示的特征是 φ .
(a)
证明: φ = χ 2 .
证明:
(a) 记 φ 对应的表示是 ( ρ ~ , V ~ ) , { v ( x , y ) ∣ ( x , y ) ∈ S × S } 是 V ~ 的一组基. 对于 g ∈ G , ( x , y ) ∈ S × S , g v ( x , y ) = v ( gx , g y ) , 其 v ( x , y ) 项的系数是: { 1 , 0 , ( x , y ) ∈ Fix ( g ) × Fix ( g ) , 否则 . 因此 φ ( g ) = ∣ Fix ( g ) ∣ 2 = χ ( g ) 2 .
(b)
设 G 在 S 上的作用是可迁的且 ∣ S ∣ ≥ 2 . 称此可迁作用是双可迁的 (doubly transitive) , 若 ∀ x i , y i ∈ S , i = 1 , 2 且 x i = y i , i = 1 , 2 , 存在 g ∈ G 使得 x 2 = g ⋅ x 1 , y 2 = g ⋅ y 1 . 证明下列命题等价: (1) G 在 S 上的作用是双可迁的; (2) G 在 S × S 上的作用恰有 2 条轨道; (3) ⟨ χ V 2 , 1 ⟩ = 2 ; (4) 第 1 题 (c) 中定义的子表示 T 是不可约的.
证明:
(1)⇔ (2): 双可迁时轨道分别是 {( x , x ) ∣ x ∈ S } 和 {( x , y ) ∣ x = y } .
只有两条轨道时, {( x , x ) ∣ x ∈ S } 是一条轨道, 另一条轨道只能是 {( x , y ) ∣ x = y } , 那么双可迁.
(3)⇔ (4): 由⟨ χ V 2 , 1 ⟩ = ∣ G ∣ 1 g ∈ G ∑ ( 1 + χ T ( g ) ) 2 = ∣ G ∣ 1 g ∈ G ∑ ( 1 + 2 χ T ( g ) + χ T ( g ) 2 ) = 1 + ⟨ χ T , χ T ⟩ . 与 χ T 不可约当且仅当 ⟨ χ T , χ T ⟩ = 1 立得.
这里最后一个等号是因为 ⟨ χ T , 1 ⟩ = 0 以及 χ T ∈ Z .
(2) ⇔ (3): 与前一题 (c) 问的证明手段一致, 可以说明V ~ = W ~ 1 ⊕ ⋯ ⊕ W ~ n ⊕ T ~ . 这里 n 是 G 在 S × S 上作用的轨道数, 满足 G 在每个 W ~ i 上的表示都是一次平凡表示且 ⟨ χ T ~ , 1 ⟩ = 0 . 因此有 ⟨ χ V 2 , 1 ⟩ = ⟨ φ , 1 ⟩ = n .
13.3
设 k 是一个域, H 是群 G 的子群. G / H = { a H ∣ a ∈ G } 是 H 在 G 中的左陪集集合. G 在 G / H 上有左平移作用: G × G / H → G / H ; ( g , a H ) ↦ ( g a ) H . 设 ( ρ , V ) 是 G 对应的置换表示. 记 k 是 H 的平凡一次表示. 证明: 作为 G 的表示, V 同构于诱导表示 Ind H G ( k ) .
证明:
定义
φ : k [ G ] ⊗ k [ H ] k → V ; g ⊗ s ↦ s g H . 由于
g ′ . φ ( g ⊗ s )) = g ′ . s g H = s g ′ g H = φ ( g ′ g ⊗ s ) = φ ( g ′ . g ⊗ s ) , 故
φ 是
k [ G ] -模同态. 且
s g H ↦ g ⊗ s 给出了逆的
k [ G ] -模同态. 这是良定的, 由于若
g 1 h 1 = g 2 h 2 , 则
φ ( s g H ) = φ ( s g 1 H ) = g 1 ⊗ s = g 2 h 2 h 1 − 1 ⊗ s = g 2 ⊗ ( h 2 h 1 − 1 . s ) = g 2 ⊗ s = φ ( s g 2 H ) . 从而
φ 是
k [ G ] -模同构.
13.4
设 k 是一个域, K , H 是群 G 的子群且 KH = G , 这里 KH = { ab ∣ a ∈ K , b ∈ H } . 设 χ 是 H 在 k 上的一个特征. 证明: Res K G Ind H G ( χ ) = Ind K ∩ H k ( Res K ∩ H H ( χ )) .
证明:
这是由于
Res K G Ind H G ( χ ) = i = 1 ⨁ l Ind K ∩ H i k ( Res K ∩ H i H i ( χ )) , 其中
t 1 = e , ⋯ , t l 是
( K , H ) 的双陪集代表元系. 但
KH = G 说明
l = 1 , 从而得原题结论.
13.5
设 k 是一个有限域, G = S L 2 ( k ) , H = { ( a b a − 1 ) ∣ a , b ∈ k ∗ } 是 G 的子群. 设 ω : k ∗ → C ∗ 是一个乘法群同态. 定义 H 的 1 次表示 ρ ω : H → k ∗ 如下: ρ ω ( ( a b d ) ) = ω ( a ) . 设 V = Ind H G ( ρ ω ) 是相应的诱导表示. 如果 ω 2 = 1 , 证明: V 是 G 的不可约表示.
证明:
记
τ = ( − 1 1 ) , 则
G 有关于
( H , H ) 的双陪集分解
G = H τ H ∐ H . 那么
H τ = τ H τ − 1 ∩ H = { ( a a − 1 ) } . 那么
ρ ω τ ( ( a a − 1 ) ) = ρ ω ( τ − 1 ( a a − 1 ) τ ) = ρ ω ( ( a − 1 a ) ) = ρ ω − 1 ( a ) . 故
⟨ ρ ω τ , Res H ω H ρ ω ⟩ H τ = ⟨ ρ ω − 1 , ρ ω ⟩ H τ = ω 2 = 1 0. 其中最后一个等号是因为
ρ ω − 1 与
ρ ω 都是
H τ 上的一次表示, 从而都不可约, 且互不相同, 故正交. 由 Mackey 不可约判据,
Ind H G ρ ω 不可约.
此处 H 称为 G 的 Borel 子群. 如果 ω 2 = 1 , 则可验证 Ind H G ρ ω 是两个 2 q + 1 次的不可约表示的直和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