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 Riemann 面
Riemann–Roch 定理
X 是 Riemann 面, X 上一个除子 (divisor) 指一个映射 D:X→Z 使得对于任意紧集 K⊂X, 只有有限个 x∈K 使得 D(x)=0.
记 Div(X) 为 X 上除子全体, 配以加法运算后, 其为一个 Abel 群.
设 D,D′∈Div(X), 定义 D≤D′ 等价于 ∀x∈X, D(x)≤D′(x).
设 0=f∈M(X), 对 x∈X, 定义ordxf=⎩⎨⎧0,k,−k,f(x)=0 且 f∈Oxx 为 f 的 k 阶零点x 为 f 的 k 阶极点,则 x↦ordxf∈Div(X), 记为 (f).
设 0=ω∈M1(X), 对于任意 x∈X, 在 x 的某坐标邻域使得 z(x)=0, ω=fdz, 定义 ordxω:=ord0f. 验证其与局部坐标选取无关.
则 x↦ordxω∈Div(X), 记为 (ω), 称为典范除子 canonical divisor.
设 f,g∈M(X)\{0}, ω∈M1(X)\{0}, 则 (f⋅g)=(f)+(g), (f⋅ω)=(f)+(ω), (f1)=−(f).
称一个除子 D∈Div(X) 为一个主除子, 若存在 f∈M\{0} 使得 D=(f).
对于 D,D′∈Div(X), 则定义 D∼D′ 当且仅当 D−D′ 是主除子.
设 ω1,ω2∈M1(X)\{0}, 则 (ω1)∼(ω2).
设 ω∈M1(X), 设 (U,zU),(V,zV) 是两个局部坐标. 设 ω={fUdzU, on UfVdzV, on V, 则 fU=fV⋅∂zU∂zV 于 U∩V.
设在局部坐标下, ω1=f1dz,ω2=f2dz, 定义 f:=ω2ω1=f2f1∈M\{0}, 则 (ω1)−(ω2)=(f), 进而 (ω1)∼(ω2).
X 是紧 Riemann 面, 定义映射deg:Div(X)D→Z↦degD:=x∈X∑D(x)称其为 D 的阶.
对于任意 f∈M(X)\{0}, 则 #f−1(0)=#f−1(∞), 则 deg(f)=0. 故若 D∼D′, 则 degD=degD′.
给定 D∈Div(X), U⊂X 开集, 定义OD(U):={f∈M(U):ordxf≥−D(x),∀x∈U}配以通常的限制映射, 其诱导出一个 X 上的层 OD.
OD 的基本性质.
1. 若 D=0, 则 OD=O.
2. 若 D∼D′, 则 OD≅OD′.
证明. 2. 对于任意
ψ∈M(X)\{0} 使得
D−D′=(ψ). 定义同构
OD(U)f→OD′(U)↦f⋅ψ(f⋅ψ)=(f)+(ψ)≥−D+(ψ)=−D′. 类似定义
OD′(U)g→OD(U)↦g/ψ再验证即可.
X 是紧 Riemann 面, D∈Div(X) 使得 degD<0, 则 H0(X,OD)=0.
证明. 假设存在
f∈H0(X,OD)\{0}, 使得
f≥−D.
0=deg(f)≥−degD>0, 矛盾.
固定 p∈X, 对于 U⊂X 开集, 定义 Cp(U):={C,0,p∈Up∈/U, 其诱导出 X 上的一个层 Cp, 称其为一个摩天大楼层.
1. H0(X,Cp)≅C. 2. H1(X,Cp)=0.
证明. 1. H0(X,Cp)≅Cp(X)=C.
2. 设
ζ=[(fij)∈H1(X,Cp)], 其中
(fij)∈Z1(U,Cp),
U 是
X 的一个开覆盖. 取
U 的一个加细
V={Vα} 使得只有一个
Vα∋p, 即
p∈/Vα∩Vβ,
∀β=α. 即得
ζ=0.
设 p∈X, 定义单点除子 P 为在 p 点取值为 1, 在其它点取值为 0 的除子.
对于任意 D∈Div(X), 有 D≤D+P, 故存在包含同态 ι:OD→OD+P 是一个层同态.
取复坐标 z 使得 z(p)=0, 定义层同态 β:OD+P→Cp 如下
设 U⊂X 是开集, 若 p∈/U, 则定义 βU:=0. 若 p∈U, 则对于任意 f∈OD+P(U), 在 p 的某邻域有 Laurant 展开 f(z)=n=−k−1∑∞cnzn, 其中 k=D(p). 此时, 定义 βU(f):=c−k−1∈C=Cp(U). 则0→OD⟶ιOD+P⟶βCp→0正合. 进而有长正合列0→H0(X,OD)→H0(X,OD+P)→C→H1(X,OD)→H1(X,OD+P)→0.
X 是紧 Riemann 面, D∈Div(X), g 是 X 的亏格, 则 dimH0(X,OD) 和 dimH1(X,OD) 有限, 且dimH0(X,OD)−dimH1(X,OD)=1−g+degD.
证明. 当 D=0 时, H0(X,O)≅C, 故 dimH0(X,O)=1, 而 g=dimH1(X,O), degD=0.
设 D∈Div(X), p∈X, 令 D′=D+P. 有长正合列0→H0(X,OD)→H0(X,OD′)→C→H1(X,OD)→H1(X,OD′)→0.令 V:=Im(H0(X,OD′)→C), W=C/V. 则 dimV+dimW=1=degD′−degD. 于是有两个短正合列0→H0(X,OD)→H0(X,OD′)→V→0,0→W→H1(X,OD)→H1(X,OD′)→0.于是, dimH0(X,OD′)=dimH0(X,OD)+dimV,dimH1(X,OD)=dimH1(X,OD′)+dimW.
由于任何除子 D=P1+⋯+Pm−Q1−⋯−Qn, 且 dimH0(X,O),dimH1(X,O) 有限, 所以 dimH0(X,OD),dimH1(X,OD) 有限. 有dimH0(X,OD′)+dimH1(X,OD)=dimH0(X,OD)+dimH1(X,OD′)+degD′−degD,则dimH0(X,OD′)−dimH1(X,OD′)−degD′=dimH0(X,OD)−dimH1(X,OD)−degD,于是若 Riemann–Roch 定理对 D,D′ 中一个成立, 则对另一个也成立.
由于任何一个
D∈Div(X) 可写为
P1+⋯+Pm−Q1−⋯−Qn, 故再由数学归纳法即得.
设 X 是亏格为 g 的紧 Riemann 面, 设 a∈X, 则存在 f∈M(X) 使得 f∈O(X\{a}) 且 a 为 f 的极点且其阶不超过 g+1.
证明. 取
D∈Div(X) 如下,
D(X)={g+1,0,x=ax=a. 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
dimH0(X,OD)≥1−g+degD=1−g+g+1=2.故存在非常值函数
f∈H0(X,OD) 其满足要求.
X 是紧 Riemann 面, g 是亏格, 则存在分歧全纯覆盖 f:X→P1, 其叶数不超过 g+1.
证明. 取
f 如上一个定理, 其定义了全纯映射
X→P1, 其在
∞ 的重数不超过
g+1.
亏格为 0 的紧 Riemann 面 ≅P1. (双全纯等价)
证明. 由上一个推论知叶数为
1, 而叶数为
1 的覆盖映射必双全纯.
Serre 对偶定理
此节假设 X 是紧 Riemann 面.
若 D∈Div(X), 对 U⊂X 开集, 定义ΩD(U)={ω∈M1(U):(ω)≥−D 于 U},诱导出层 ΩD.
H1(X,OD)≅H0(X,Ω−D)H1(X,ΩD)≅H0(X,O−D)
1. 当 D=0 时, dimH0(X,Ω)=dimH1(X,O)=g.
2. 设 K 是典范除子, Ω−K≅O, Ω≅OK.
证明. 设
K=(ω), 对
ω1∈Ω−K(U), 则
(ω1)≥K=(ω), 则
f=ω1/ω∈O(U), 这定义了一个从
Ω−k(U) 到
O(U) 的同构.
R. Narasinhan, Compact Riemannian Surfaces.
设 ω∈M1(X)\{0}, 则 deg(ω)=2g−2. 特别地, 若 ω∈Ω(X)\{0}, 则其零点个数为 2g−2.
证明. 设
K=(ω), 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
dimH0(X,OK)−dimH1(X,OK)=1−g+degK, 而
LHS=dimH1(X,Ω−K)−dimH0(X,Ω−K)=dimH1(X,O)−dimH0(X,O)=g−1,故
degK=2g−2.
证明. dz 关于
Γ 不变, 其诱导出
C/Γ 上的一个全纯
1-形式
ω, 其无零点, 进而
0=degω=2g−2 推出
g=1.
若 g≥1, 则对于任意 p∈X, 存在 ω∈Ω(X) 使得 ω∣p=0.
证明. 因为 X 不同构于 P1, 所以 dimH0(X,OP)=1 (否则存在非常值 f∈H0(X,OP) 且 (f)≥−P 推出 X≅P1, 矛盾.)
由 Serre 对偶,
dimH1(X,Ω−P)=dimH0(X,OP)=1, 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
dimH0(X,Ω−P)=dimH1(X,Ω−P)+1−g+degK−1=g−1=dimH0(X,Ω)−1,推出存在
ω∈H0(X,Ω)\H0(X,Ω−P), 则
ω∣p=0.
D∈Div(X), degD>2g−2, 则 H1(X,OD)=0.
证明. 取
K 为典范除子,
dimH1(X,OD)=dimH0(X,Ω−D)(Serre)=dimH0(X,OK−D)=0因为
deg(K−D)=2g−2−degD<0.
证明. 设 ξ=[(fij)]∈H1(X,M), 其中 (fij)∈Z1(U,M), U 是 X 的开覆盖.
取 V={Vi}<<U={Ui},i=1,2,⋯,n. 因为 Vi∩Vj⊂Ui∩Uj, 所以存在 D∈Div(X) 使得 degD>2g−2 且 (fij)≥−D 于 Vi∩Vj. 推出 (fij∣Vi∩Vj)∈Z1(V,OD).
因为
H1(V,OD)=0, 所以
fij=fi−fj 于
Vi∩Vj, 其中
fi∈C0(Vi,OD)⊂C0(Vi,M), 故
ξ=0.
设 D∈Div(X), 称 OD 为整体生成的, 若 ∀x∈X, 存在 f∈H0(X,OD) 使得 ordxf=−D(x).
证明. 令 D′(y):={D(y),D(x)−1,y=xy=x. 则 D′∈Div(X) 使得 degD′=degD−1≥2g−1>2g−2. 推出 H1(X,OD)=H1(X,OD′)=0.
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 dimH0(X,OD)>dimH0(X,OD′).
因为
H0(X,OD′)⊂H0(X,OD) (
(f)≥−D′≥−D) , 所以只需取
f∈H0(X,OD)\H0(X,OD′).
N 维复射影空间 PN.
令 PN:=CN+1/∼, 其中 (z0,⋯,zN)∼(z0′,⋯,zN′) 等价于存在 λ∈C∗ 使得 zj′=λ⋅zj,0≤j≤N.
设 [z0;z1;⋯;zN] 为由 (z0,⋯,zN) 所代表的等价类. 令 Uj:={[z0;⋯;zN]:zj=0}, 则 {Uj}j=0N 是一个开覆盖. 考虑同胚 φj:Uj→Cn, [z0;⋯;zN]↦(zjz0,⋯,zjzj−1,zjzj+1,⋯,zjzN) 为一个复坐标.
X 是紧 Riemann 面, F∈C(X,PN), 则 {Wj:=F−1(Uj)} 构成 X 的开覆盖. 令 Fj:=φj∘F:Wj→CN, 记 Fj=(Fj1,⋯,FjN), 若 ∀Fjν 全纯, 则称 Fj 为全纯映射. 如果 ∀x∈X, 存在 Wj∋x, 且存在 ν 使得 dFjν∣x=0, 则称 F 是全纯浸入. 称 F 为全纯嵌入, 若 F 是全纯浸入且 F 是单射.
设 f0,⋯,fN∈M\{0}, 则构造全纯映射 F:=[f0:f1:⋯:fN]:X→PN 如下:
对于任意 x∈X, 取坐标 z 使得 z(x)=0. 令 k=0≤j≤Nminordxfj. 则 fj=zk⋅gj,gj∈Ox, 且至少有一个 gj(x)=0. 则令 F(x):=[g0(x):g1(x):⋯:gN(x)]. 而Fj=(gjg0,⋯,gjgj−1,gjgj+1,⋯,gjgN)∈Ox⊕N.
设 D∈Div(X) 使得 degD≥2g+1, 设 f0,⋯,fN∈H0(X,OD) 的一组基, 则F:[f0:f1:⋯:fN]:X↪PN为一个全纯嵌入.
多复变
若 X 是非紧的 Riemann 面, 则 X 可以作为闭一维复子流形全纯嵌入到 C3 中.
证明. 我们只需证明 F 是单浸入.
1. | F 是单射. 作 D′∈Div(X) 如下: D′(x)={D(X),D(x2)−1,x=x2x=x2. 因为 degD′=degD−1≥2g, 所以 OD′ 是整体生成的. 于是存在 f∈H0(X,OD′) 使得ordx1f=−D′(x1)=−D(x1).显然ordx2f≥−D′(x2)=−D(x2)+1.因为 H0(X,OD′)⊂H0(X,OD), 所以 f=j=0∑Nλjfj,λj∈C. 取 x1,x2 处的坐标 (V1,z1),(V2,z2) 使得 z1(x1)=z2(x2)=0. 因为 OD 是整体生成的, kμ:=jminordxμfj=−D(xμ),μ=1,2. 在 xμ 附近, fj=zμkμ⋅gμj, f=zμkμ⋅g, 其中 gμj,g∈Oxμ,μ=1,2. 推出 F(xμ)=[gμ0:gμ1:⋯:gμN] 且 j=0∑Nλjgμj(xμ)=g(xμ),μ=1,2. 由 ordx1f=−D′(x1)=−D(x1) 推出 g(x1)=0, 由 ordx2f≥−D′(x2)=−D(x2)+1 推出 g(x2)=0. 则 F(x1)=F(x2). 若否, 则存在 λ∈C 使得 gμj(x1)=gμj(x2)⋅λ. 则0=g(x1)=j=0∑Nλjgμj(x1)=λ⋅j=0∑Nλjgμj(x2)=λ⋅g(x2)=0,得到矛盾. |
2. | F 是浸入. 设 x0∈X, 取 D′∈Div(X) 如下: D′(x)={D(X),D(x0)−1,x=x0x=x0. 取 f∈H0(X,OD′)⊂H0(X,OD) 使得ordx0f=−D′(x0)=−D(x)+1. 设 f=j=0∑Nλjfj. 取 k=jminordx0fj=−D(x0) 使得取 x0 处复坐标 z 使得 fj=zk⋅gj,f=zk⋅g, 其中 gi,g∈Ox0. 不妨设 g0(x0)=0. 则 F0:=φ0⋅F:W0=F−1(U0)→CN, F0=(F01,⋯,F0N)=(g0g1,⋯,g0gN). j=1∑NλjF0j=j=1∑Ng0λjgj=g0g−λ0推出 j=1∑NλjdFoj(x0)=d(g0g)(x0).因为 g(x0)=0, 且 ordx0f=−D′(x0)=−D(x)+1 推出 ordx0=1. 所以 d(g0g)(x0)=g0(x0)dg(x0)−g0(x0)2g(x0)⋅dg0(x0)=g(x0)dg(x0)=0故存在某个 j 使得 dF0j(x0)=0, 故 F 是浸入. |
N+1=dimH0(X,OD)=1−g+deg D≥g+2, 因此 X↪Pg+1, 其中 g 是 X 的亏格. 特别地, C/Γ↪P2. 一般地, 任意紧 Riemann 面 X↪P3.
若 X 是非紧 Riemann 面, 则存在逆紧全纯嵌入 X↪C3 (Bishop-Narasimhan-Remmert).
Conjecture: 存在逆紧全纯嵌入 X↪C2.
X,Y 是紧 Riemann 面, 非常值映射 F∈O(X,Y). 令 f 在 x 处的重数 ν(f,x):=#(f−1(y)∩U), 这里 U∋x 是充分小邻域, y=f(x) 但充分接近于 f(x).
称 b(f,x)=ν(f,x)−1 为 f 在 x 处的分歧阶 (分歧: branch). 令 b:=x∈X∑b(f,x).
称 n:=x∈f−1(y)∑ν(f,x) 为 f 的叶数. g 和 g′ 分别是 X 和 Y 的亏格.
Riemann–Hurwitz 定理. g=2b+n(g′−1)+1.
证明. 设 ω∈M1(Y)\{0}, 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 degω=2g′−2. 而 f∗ω∈M1(X)\{0}, 再由 Riemann–Roch 定理, degf∗ω=2g−2.
设
x∈X,
y=f(x)∈Y. 取
x,y 处的坐标
z,w 使得
z(x)=w(y)=0, 且
f 可表示为
w=zk,
k=ν(f,x). 设
ω=ψ(w)dw, 则
f∗ω=ψ(zk)dzk=kzk−1ψ(zk)dz. 于是有
ordxf∗ω=b(f,x)+ν(f,x)⋅ordyω.推出
x∈f−1(y)∑ordxf∗ω=x∈f−1(y)∑b(f,x)+n⋅ordyω.故
degf∗ω=x∈X∑ordxf∗ω=y∈Y∑x∈f−1(y)∑ordxf∗ω=y∈Y∑x∈f−1(y)∑b(f,x)+ny∈Y∑ordyω=b+n⋅degω. 当 Y=P1 时, 则 g=2b−n+1.
特别地, 当 n=2 时, g=2b−1, 此时称 X 为超椭圆的.
除子与线丛, Serre 定理证明
X 是 Riemann 面, X 上一个全纯线丛指 L=i∈I⋃Ui×C/∼, 其中 U={Ui}i∈I 为 X 的一个开覆盖, (x,v)∈Ui×C∼(y,w)∈Uj×C 等价于 x=y 且 v=gij(x)⋅w, 其中 gij∈O∗(Ui∩Uj) 满足 gij⋅gjk=gik 于 Ui∩Uj∩Uk. 称 {gij} 为 L 的转换函数.
设 U⊂X 为开集, L 在 U 上的一个全纯截影指一族 (fi)i∈I, 其中 fi∈O(U∩Ui) 使得 fi=gij⋅fj 于 U∩Ui∩Uj. 记 Γ(U,L)={L 在 U 上的全纯截影}. 其诱导出一个层, 记为 OL.
L 在 U 上的一个亚纯截影指一个 f∈Γ(X′,L), 其中 X′⊂X 开, 满足
1. X\X′ 离散.
2. ∀a∈X\X′, 存在 a 处坐标 (U,z) 使得 z(a)=0 且存在 n∈Z+ 使得 zn⋅f∈Γ(U,L).
1. 平凡线丛 L=X×C. 此时 gij=1, O=OL.
2. 设 {(Ui,zi)}i∈I 为 X 的一个坐标邻域覆盖. 定义 gij:=dzidzj, 称以 {gij} 为转换函数诱导的全纯线丛为 X 上的典范线丛 KX (即为 X 上的全纯余切丛) .
3. L,L′ 为 X 上全纯线丛, 转换函数 {gij},{gkl′}, 取一个公共加细覆盖后, 不妨设转换函数为 {gij} 于 {gij′}, 称以 {gij⋅gij′} 为转移函数诱导出的全纯线丛为 L 与 L′ 的张量积, 记为 L⊗L′.
记 L⊗m=L⊗L⊗⋯⊗L 共 m 个做张量积. 称 K⊗m 为 pluri-canonical line bundle, Pm:=Γ(X,K⊗m) 为 pluri-genera.
4. 设 L 的转换函数为 {gij}, 以 {gij−1} 为转移函数诱导出的全纯线丛为 L 的对偶线丛.
5. 设 D∈、Div(X), 取 X 的开覆盖 U={Ui}i∈I, 以及 ψi∈M(Ui), i∈I 使得 (ψi)=D 于 Ui. 则 gij:=ψi/ψj∈O∗(Ui∩Uj). 记 LD 为以 {gij} 为转换函数的全纯线丛.
证明. 设 U⊂X 为一个开集, f∈OD(U) 则 (f)≥−D 于 U. 故 fi:=f⋅ψi∈O(U∩Ui). ((fi)=f(f)+(ψi)≥−D+(ψi)=0.)
在 U∩Ui∩Uj 上, ψifi=f=ψjfj 推出 fi=gijfj, 推出 (fi)∈Γ(U,LD).
反过来, 设
(fi)∈Γ(U,LD), 在
U∩Ui∩Uj 上,
fi=gijfj, 则
ψifi=ψjfj, 推出
f∣U∩Ui:=ψifi∈M(U), 且使得
(f)=(fi)−(ψi)≥(−ψi)=−D,
∀U∩Ui, 则
f∈OD(U).
设 L 是 X 上的全纯线丛, 记 π:L→X, [(x,v)]↦x 为自然投影. 商映射 i∈I⋃Ui×C→L 诱导出同胚 Φi:π−1(Ui)→Ui×C 使得下图交换π−1(Ui)Ui×CUiπΦi称 Φi 为 L 在 Ui 上的平凡化. Φi∘Φj−1(x,v)=(x,gij(x)v) 是全纯的. 说明 L 为一个二维复流形.
称 ξi:=Φi−1(x,1) 为 L 在 Uj 上的一个局部标架. 则有 ξj=gijξi.
设 f=(fi)∈Γ(U,L), U⊂X 开, 则 f~∣U∩Ui:=fi×ξi∈O(U,L). 我们将 f 与 f~ 恒同起来 (解释了为什么叫全纯截影) .
L 上的一个 Hermite 度量 h 指一族函数 {hi}, 其中 0<hi∈E(Ui) 使得 hi=hj/∣gij∣2 于 Ui∩Uj.
设 f∈Γ(U,L), f=(fi), 其中 fi∈O(U∩Ui), 有 ∣fi∣2hi=∣fj∣2hj 于 U∩Ui∩Uj. 定义 ∣f∣h2∣Ui:=∣fi∣2⋅hi∈E(U), 称其为 f 关于 h 的点态长度的平方.
因为 d′d′′(−loghi)=d′d′′(−loghj) 于 Ui∩Uj, 故定义 Θ∣Ui:=id′d′′(−loghi)∈E(1,1)(X) 称为 h 的曲率.
称 C(L):=2π1∫XΘh 为 L 的 Euler 示性数或第一陈类.
X 是紧 Riemann 面, D∈Div(X), 则 C(LD)=degD.
证明. 取 X 的 (有限) 坐标邻域覆盖 U={(Ui,zi)} 以及 ψ∈M(Ui) 使得 (ψi)=D 于 Ui. 于是有 f=(ψi)∈M(X,LD).
设 D=k=1∑nnk⋅Pk, nk∈Z, Pk∈X. 令 X′=X\{P1,⋯,Pn} 则 f∈Γ(X′,LD) 且无零点. 则 Θh=id′d′′(−log∣f∣h2) 于 X′. 所以C(LD)=2π1∫X′Θh=2π1∫X′id′d′′(−log∣f∣h2).设 zk 为 Pk 处坐标使得 zk(Pk)=0. 则 ξk 为 L 在 Pk 附近的一个局部标架.
设
f=zknk⋅gk⊗ξk 于
Pk 附近,
gk∈OPk∗, 推出
C(LD)=δ→0lim2π1∫X\⋃k=1n{∣zk∣<δ}idd′log∣f∣h2=δ→0lim2πi1k=1∑n∫∣zk∣=δd′log∣f∣h2=δ→0limk=1∑n2πi1∫∣zk∣=δ(nkzkdzk+d′log∣gk⊗ξk∣h2)=k=1∑nnk=degD. 设 g=λ2dz⊗dz 为 X 上一个 Riemann 度量, 其可以看作 X 的全纯切丛 K∗ 上的一个 Hermitian 度量. 记 ωg:=2iλ2dz∧dz 为 g 的 Kähler 形式. 称Kg:=−λ22∂z∂z∂logλ2为 g 的 Gauss 曲率. 则 Θg=Kg⋅ωg. 则由上条定理推出2π1∫XKg⋅ωg=−degK=2−2g=χ(X).其中 K 是 canonical divisor, g 是 X 的 “柄” 的个数, χ(X) 是 X 的 Euler 示性数.
X 是 Riemann 面, L 是 X 上的全纯线丛, U⊂X 开, 与全纯截影类似可定义 C∞ 截影, 令EL(U):={L 在 U 上的 C∞ 截影},EL(0,1)(U):=E(0,1)(U)⊗EL(U).{EL(U)},{EL(0,1)(U)} 诱导出层 EL 和 EL(0,1).
引入层同态 d′′:EL→EL(0,1), 设 U⊂X 开, U={Ui} 为 X 的开覆盖使得 LUi 平凡.
设 S∈EL(U), 则 S=fi⊗ξi 于 U∩Ui, fi∈E(Ui∩U). 定义 d′′S∣U∩Ui:=d′′fi⊗ξi. 则 d′′S∈EL(0,1)(U): fi⊗ξi=fj⊗ξj 于 U∩Ui∩Uj, fi=gijfj, ξi=gij−1ξj. d′′fi⊗ξi=d′′(gijfj)⊗(gij−1ξj)=gijd′′fj⊗(gij−1ξj)=d′′fj⊗ξj.
令 H0(X,L):=H0(X,OL), H1(X,L):=H1(X,OL). 则有
H1(X,L)≅EL(0,1)(X)/d′′EL(X).
设 L 是 X 上的全纯线丛, L∗ 是 L 的对偶丛, K 是 X 上的典范线丛, 定义双线性形式 ⟨−,−⟩:H0(X,K⊗L∗)×EL(0,1)(X)→C 如下
设 ξ 为 L 的一个局部标架, 则 ξ∗:=ξ−1 为 L∗ 的一个局部标架, 则对于任意 S∈H0(X,K×L∗) 以及对于任意 φ∈EL(0,1)(X), 可局部表示为S=fdz⊗ξ∗,f∈O(U)φ=gdzˉ⊗ξ,g∈E(U)定义 (S,φ)∣U:=f⋅gdz∧dzˉ, 其不依赖于 U 以及标架的选取, 故 (S,φ)∈E(1,1)(X), 则定义 ⟨S,φ⟩:=∫X(S,φ).
X 是紧 Riemann 面, L 是 X 上的全纯线丛, F:EL(0,1)→C 是一个连续线性泛函, 使得 F∣d′′EL(X)=0 可推出存在唯一的 S∈H0(X,K⊗L∗) 使得 F(φ)=⟨S,φ⟩,∀φ∈EL(0,1)(X).
证明. (i). 设 U⊂X 开, σ∈H0(U,K⊗L∗) 使得 ⟨σ,φ⟩=0,∀φ∈EL(0,1)(X), Suppφ⊂U, 则 σ=0 (定理的唯一性) (ii). 设 U 为 X 的一个坐标邻域, 使得 L∣U 平凡, 则存在 S∈H0(U,K⊗L∗) 使得 F(φ)=⟨S,φ⟩,∀φ∈EL(0,1)(X) 且 Suppφ⊂U.
假设 (ii) 成立, 取 X 的坐标邻域覆盖 {(Ui,zi)} 使得 L∣Ui 平凡, 由 2, 存在 Si∈H0(Ui,K⊗L∗) 使得 F(φ)=⟨Si,φ⟩,∀φ∈EL(0,1)(X) 且 Suppφ⊂Ui. 若 Suppφ⊂Ui∩Uj, 则 ⟨Si−Sj,φ⟩=0, 由 (i) 推出 Si=Sj 于 Ui∩Uj, 故定义 S∣Ui:=Si, 有 S∈H0(X,K⊗L∗).
取 {χi} 为从属于 {Ui} 的单位分解, 对 φ∈EL(0,1)(X), 令 φi=χiφ, 则 Suppφi⊂Ui 且 φ=i∑φi. ⟨S,φ⟩=∑⟨S,φi⟩=∑⟨Si,φi⟩=∑F(φi)=F(∑φi)=F(φ).接下来我们证明 (ii) 成立. 设 S=fdz⊗ξ∗, φ=gdz⊗ξ, 则 ⟨S,φ⟩=∫Uf⋅gdz∧dOz. 因此只需证明下面的 Weyl 引理.
设 U⊂⊂C 是有界区域, T:C0∞(U)→C 为一个线性映射, 使得
1. 若 fj∈C0∞(U) 按 C∞ 拓扑收敛于 f∈C0∞(U), 则 Tfj→Tf;
2.
T(∂g/∂z)=0,∀g∈C0∞(U) (即在分布意义下,
∂T=0) , 则存在唯一的
h∈O(U), 使得
Tg=∫Uh⋅gdz∧dz.
我们证明 Weyl 引理.
设 U⊂⊂C 是有界区域, T:C0∞(U)→C 为一个线性映射, 使得
1. 若 fj∈C0∞(U) 按 C∞ 拓扑收敛于 f∈C0∞(U), 则 Tfj→Tf;
2. T(∂g/∂zˉ)=0,∀g∈C0∞(U) (即在分布意义下, ∂T=0) , 则存在唯一的 h∈O(U), 使得 Tg=∫Uh⋅gdz∧dzˉ.
证明. ∀ε>0, 定义 Uε:={z∈U:d(z,∂U)>ε}, 取 χε∈C0∞(Δε) 使得 χε∣Δ2ε=1.
对于 f∈C0∞(Uε), 定义 fε∈C0∞(U) 如下: fε(z):=2πi1∫Cf(z+w)⋅wχε(w)dw∧dw.∂zˉ∂fε=2πi1∫C∂zˉ∂f(z+w)wχε(w)dw∧dw=δ→0lim2πi1∫C\Δδ∂wˉ∂f(z+w)wχε(w)dw∧dw=−δ→0lim2πi1∫C\Δδd(f(z+w)wχε(w)dw)−δ→0lim2πi1∫C\Δδf(z+w)∂wˉ∂(wχε(w))dw∧dw=δ→0lim2πi1∫∂Δδf(z+w)wχε(w)dw−δ→0lim2πi1∫C\Δδf(w)ρε(w−z)dw∧dw=f(z)−2πi1∫Cf(w)ρε(w−z)dw∧dw,其中 ρε(w)=∂w∂(wχε(w))∈C0∞(Δε\Δ2ε).
将上面积分写成 Riemann 和的极限, 再利用 1 推出 ∀f∈C0∞(Uε), 有0=T(∂z∂fε)=Tf−2πi1∫Uf(w)hε(w)dw∧dw,其中 hε(w)=T(z→ρε(w−z)), 第一处等号是因为 2, 则Tf=2πi1∫Uf(w)hε(w)dw∧dw.thε(w+t)−hε(w)=T(tρε(w+t−⋯)−ρε(w−⋯))→T(∂t∂ρε)推出 hε∈C1(Uε).
设 g∈C0∞(Uε), 则0=T(∂zˉ∂g)=2πi1∫Uε∂zˉ∂g⋅hε(z)dz∧dzˉ=02πi1∫Uεg⋅∂zˉ∂hεdz∧dzˉ推出 ∂z∂hε=0, 故 hε∈O(Uε).
设 ε1<ε2, 则 Uε1⊃Uε2, 对 g∈C0∞(Uε2), Tg=2πi1∫Ug(w)⋅hε2(w)dw∧dw=2πi1∫Ug(w)hε(w)dw∧dw.推出 ∫Uε2g(w)(hε1(w)−hε2(w))dw∧dw=0,∀g∈C0∞(Uε2), 则 hε1∣Uε2=hε2.
最后, 取
h∣Uε:=2πi1hε∈O(U), 其满足要求.
X 是紧 Riemann 面, f∈EL(X), S∈H0(X,K⊗L∗), 则 ⟨S,d′′f⟩=0.
引理的证明. 设
{(Ui,zi)} 是
X 的一个坐标邻域覆盖, 使得
LUi 平凡. 取
{Ui} 的单位分解
χi 令
fi=χi⋅f∈C0∞(Ui),
f=∑fi,
S∣Ui=hidzi⊗ξ∗,hi∈O(Ui).
⟨S,d′′f⟩=∑⟨S,d′′fi⟩=∑∫Uihi⋅∂zi∂fidzi∧dzi=−∑∫Ui∂zi∂hifidzi∧dzi=0. 于是 ⟨−,−⟩ 诱导出一个双线性形式H0(X,K⊗L∗)×(EL(0,1)(X)/d′′EL(X))→C仍记为 ⟨−,−⟩.
设 D:H1(X,L)→EL(0,1)(X)/d′′EL(X) 为 Dolbeault 同构, 再定义一个双线性形式H0(X,K⊗L∗)×H1(X,L)→C⟨S,ξ⟩L:=⟨S,D(ξ)⟩其诱导出映射 ΔL:H0(X,K⊗L∗)→H1(X,L)∗, S↦ΔL(S):ξ↦⟨S,ξ⟩L.
证明. ΔL 单: 若 S∈H0(X,K⊗L∗) 使得 ⟨S,φ⟩=0,∀φ∈EL(0,1)(X), 则 S=0.
ΔL 满. 设
l:EL(0,1)(X)/d′′EL(X)→C 是一个线性映射, 因为
dimEL(0,1)(X)/d′′EL(X)<∞, 故
l 连续. 定义线性映射
F:EL(0,1)(X)φ→C↦l([φ]).则
F 为连续线性泛函, 且使得
F∣d′′EL(X)=0, 所以由表示定理, 存在唯一的
S∈H0(X,K⊗L∗) 使得
l([φ])=F(φ)=⟨S,φ⟩=⟨S,[φ]⟩,∀φ∈EL(0,1)(X).再利用同构
D, 知
ΔL 是满的.
H0(X,Ω−D)≅H1(X,OD)∗.H0(X,O−D)≅H1(X,ΩD)∗.
证明. 第一个是因为Ω−D≅OK⊗LD∗,OD≅OLD.第二个是H0(X,O−D)≅H0(X,Ω−K−D)≅H1(X,OK+D)≅H1(X,ΩD).□
调和微分形式
X 是 Riemann 面, ω∈E1(X), 局部地, ω=fdz+gdzˉ. 定义 ω:=fˉdzˉ+gˉdz∈E1(X).
若 ω=ω, 则称 ω 为实的. 令 Reω:=21(ω+ω), 则 ω 为实的等价于 ω=Reω.
Ω(X)={ω:ω∈Ω(X)}. ∀ω∈E1(X), 存在唯一分解 ω=ω1+ω2, 其中 ω1∈E(1,0)(X), ω2∈E(0,1)(X).
定义 Hodge ∗ 算子如下: ∗ω:=i(ω1−ω2) (其为一个共轭线性算子) .
1.∗∗ω=−ω, ∗ω=∗ω.
2. d∗ω=id(ω1−ω2)=id′ω1−id′′ω2.
3. ∗d′f=id′=id′′fˉ, ∗d′′f=−id′fˉ.
4. d∗df=2id′d′′fˉ.
称 ω∈E1(X) 为调和的, 若dω=0=d∗ω.记 H1(X) 是 X 上的调和 1-形式全体.
下列命题等价 (TFAE):
1. ω∈H1(X).
2. d′ω=0=d′′ω.
3. ω=ω1+ω2∈Ω(X)+Ω(X).
4. ∀a∈X, 存在坐标邻域 U∋a 以及 f∈H(U) 使得 ω=df.
证明. 0=dω=dω1+dω2=d′′ω1+d′ω20=d∗ω=id(ω1−ω2)=i(d′ω1−d′′ω2)等价于 0=d′′ω1−d′ω2. 故 ω∈H1(X) 等价于 d′′ω1=0=d′ω2. 容易验证 1, 2, 3 等价.
3 推 4: 设 ω1=h1dz, ω2=h2dz, h1,h2∈O. 令f(z):=∫0zh1dz+∫0zh2dz∈H(X),则 df=h1dz+h2dz=ω.
4 推 1: 设
ω=df,
dω=d2f=0.
d∗ω=d∗df=2id′d′′f=0 推出
ω∈H1(X).
设 σ∈H1(X) 且是实的, 则存在唯一的 ω∈Ω(X) 使得 σ=Reω.
证明. 存在性: 设 σ=ω1+ω2, ω1,ω2∈Ω(X). ω1+ω2=σ=σ=ω1+ω2. 推出 ω1−ω2=ω1−ω2, 故 ω1=ω2, 因此 σ=ω+ω=2Reω.
唯一性: 设
ω∈Ω(X) 使得
Reω=0. 局部地,
ω=df,
f∈O.
0=Reω=Redf=dRef推出
Ref 局部为常数, 进而
f 局部为常数, 进而
df=0, 则
ω=0.
设 X 是紧 Riemann 面 (本节下述命题均有此假设) , ω1,ω2∈E1(X), 令 ⟨ω1,ω2⟩:=∫Xω1∧∗ω2.
局部地, 设 ω1=f1dz+g1dz, ω2=f2dz+g2dz, ω1∧∗ω2=(f1dz+g1dz)∧i(f2dz−g2dz)=i(f1f2+g1g2)dz∧dz故 ⟨⋅,⋅⟩ 是 E1(X) 上的一个内积.
1. d′E(X),d′′E(X),Ω(X),Ω(X) 相互正交.
2. dE(X) 与 ∗dE(X) 正交, 且 dE(X)⊕∗dE(X)=d′E(X)⊕d′′E(X).
引理的证明. 第一条引理: E(1,0(X)⊥E(0,1)(X) 显然, 故 E1(X)=E(1,0)(X)⊕E(0,1)(X). 故只需证 d′E(X)⊥Ω(X), d′′E(X)⊥Ω(X).
设 f∈E(X), ω∈Ω(X) ω∧∗d′f=ω∧id′′f=−id′′(fω)=−id(fω)推出⟨ω,d′f⟩=∫Xω∧∗d′f=−i∫Xd(fω)=0故 ω⊥d′f.
第二条引理: 设 f,g∈E(X), 则 df∧∗∗dg=−df∧dg=−d(fdg), 推出 ⟨df,∗dg⟩=−∫Xd(fdg)=0, 进而 dE(X)⊥∗dE(X).
又因为
d′E(X)⊕d′′E(X)⊃dE(X),
∗dE(X)⊂d′E(X)⊕d′′E(X)(性质 3). 所以 LHS 包含于 RHS. RHS 包含于 LHS 由性质 3 易得.
H1(X)=Ω(X)⊕Ω(X), 进而 dimH1(X)=2dimΩ(X)=2g.
σ∈H1(X) 且正合, 则 σ=0. (σ∈H1(X)∩dE(X))
f∈H(X), 则 f 恒为常数.(考虑 σ=df)
证明. 由 Dolbeault 定理, E(0,1)(X)/d′′E(X)≅H1(X,O), 则 dimE(0,1)(X)/d′′E(X)=g.
显然 E(0,1)(X)⊃d′′E(X)⊕ω(X), 则 E(0,1)(X)/d′′E(X)⊃Ω(X).
因为
dimΩ=g, 所以
E(0,1)(X)/d′′E(X)=Ω(X).
E1(X)=dE(X)⊕∗dE(X)⊕H1(X).
证明. 由上述定理,
E(1,0)=d′E(X)⊕Ω(X), 推出
E1(X)=E(1,0)(X)⊕E(0,1)(X)=d′E(X)⊕d′′E(X)⊕Ω(X)⊕Ω(X)=dE(X)⊕∗dE(X)⊕H1(X). σ∈E(0,1)(X), 方程 d′′f=σ 可解等价于∫Xσ∧ω=0,∀ω∈Ω(X).
证明. 左推右:
∫Xσ∧ω=∫Xd′′f∧ω=∫Xd′′(fω)=∫Xd(fω)=0.右推左:
⟨σ,ω⟩=∫Xσ∧(−iω)=−i∫Xσ∧ω=0推出
σ⊥Ω(X), 由定理 2.4.3 知
σ∈d′′E(X).
Ker(d:E1(X)→E2(X))=dE(X)⊕H1(X).
证明. 记 LHS 为 L, LHS 包含 RHS 是显然的, 对于另一方向, 由 Hodge 正交分解, 只需证 L⊥∗dE(X) 即可.
设
ω∈L,
f∈E(X),
ω∧∗∗df=−ω∧df=d(fω)推出
⟨ω,∗df⟩=∫Xd(fω)=0.
σ∈E1(X) 正合 (即 df=σ 可解) 等价于∫Xσ∧ω=0,∀ 闭 ω∈E1(X).
证明. 左推右是 Stokes 公式, 右推左:
⟨ω,∗σ⟩=∫Xω∧∗∗σ=−∫Xω∧σ=0对于任意闭的
ω∈E1(X). 推出
∗σ⊥L, 则由 Hodge 分解,
∗σ∈∗dE(X), 进而
σ∈dE(X).
H1(X,C)≅Rh1(X)≅H1(X),其中第一个同构是 de Rham 同构, 第二处同构是上一条定理.
称 b1:=dimH1(X,C) 为 X 的第一 Betti 数, 其为一个拓扑不变量.
由 Hodge-de Rham 定理, b1=2g, 故 g 也是拓扑不变量.
由可定向紧曲面的拓扑分类, X 同胚于球面加上 g 个柄.
Mittag–Leffler 问题
给定 C 中一个离散点列上的一列主部, 存在 f∈M(C) 使得 f 在这些点上的主部恰好为给定主部.
问: 在 Riemann 面上是否有类似现象?
X 是 Riemann 面, U={Ui}i∈I 为 X 的开覆盖. 称 μ=(fi)∈C0(U,M) 为一个 Mittag–Leffler 分布, 若 fi−fj∈O(Ui∩Uj),∀i,j, 即 δμ∈Z1(U,O).
相应于 μ 的一个解指的是一个 f∈M(X) 使得 f−fi∈O(Ui),∀i.
则 Mittag–Leffler 定理等价于 C 上的任何 Mittag–Leffler 分布存在解.
M-L 分布 μ 存在解等价于 [δμ]=0 于 H1(U,O).
证明. 左推右: 设
f 为
μ=(fi) 的解, 则
gi:=fi−f∈O(Ui),
δμ=(fi−fj)=(gi−gj)∈B1(U,O).右推左:
[δμ]=0, 推出存在
gi∈O(Ui) 使得
δμ=(gi−gj), 则
fi−fj=gi−gj, 即
fi−gi=fj−gj, 做
f∣Ui:=fi−gi∈M(X), 其为
μ 的解.
设 X 是紧 Riemann 面, 则 H1(X,M)=0. 对于任意 ξ∈H1(X,O), 则 ξ=[(fij)],(fij)∈Z1(U,O)⊂Z1(U,M), 故存在 fi∈M(Ui), 使得 fij=fi−fj. 故 μ=(fi) 为一个 M-L 分布, 且 ξ=[δμ].
当 g≥1 时, 存在 ξ∈H1(X,O) 非 0, 其对应的 M-L 分布 μ 不存在解.
称 μ=(ωi)i∈I∈C0(U,M1) 为一个 M-L 分布, 若 ωi−ωj∈Ω(Ui∩Uj),∀i,j.
对于 a∈X, 定义 μ 在 a 处的留数为 Resaμ:=Resaωi, 若 a∈Ui. (验证定义良好) 若 X 是紧 Riemann 面, 则定义 Resμ=a∈X∑Resaμ. (本质是有限和)
X 是紧 Riemann 面, M-L 分布 μ=(fi) 存在解等价于Resμω=0,∀ω∈Ω(X).
证明. 左推右: 设 f 为 μ 的解, 则 f−fi∈O(Ui), 则 ∀x∈Ui, Resxf⋅ω=Resxfi⋅ω,∀i. 另一方面, 因为 f⋅ω∈M1(X), 由留数定理, Resf⋅ω=0.
右推左: 因为 δμ∈Z1(U,O)⊂Z1(U,E), 而 H1(U,E)=0, 故存在 (σi)∈C0(U,E) 使得 O(Ui∩Uj)∋fi−fj=σi−σj 于 Ui∩Uj. 故 d′′σi=d′′σj 于 Ui∩Uj, 则 α∣Ui:=d′′σi∈E(0,1)(X). 我们假设有∫Xα∧ω=0,∀ω∈Ω(X),则存在 u∈E(X) 使得 d′′u=α.
令 gi=σi−u, 则 d′′gi=0, 故 gi∈O(Ui), 且 δμ=(fi−fj)=(σi−σj)=(gi−gj), 则 [δμ]=0, 故 μ 存在解.
我们再说明方程 (2.5.1) 成立. 令
β∣Ui:=fi−σi∈E(X1),
X′=X\{a1,⋯,an}, 其中
aj 是
μ 的极点. 则
d′′β=d′′fi−d′′σi=−α 于
X′.
∫Xα∧ω=−ε→0lim∫X\j⋃{∣zj∣≤ε}d′′β∧ω=−ε→0lim∫X\j⋃{∣zj∣≤ε}d(β∧ω)=j=1∑nε→0lim∫{∣zj∣=ε}β∧ω=j=1∑nε→0lim∫{∣zj∣=ε}fj∧ω−σj∧ω=2πiResμ⋅ω=0.一些应用.
g=1 的情形. Γ:=Zγ1+Zγ2 为一个格. P:={t1γ1+t2γ2:t1,t2∈[0,1)}.
给定 a1,⋯,an∈P 以及主部 ν=−rj∑−1Cνj(z−aj)ν, 1≤j≤n.
存在 Γ 双周期亚纯函数, 使得其在 aj 处有上述给定主部, 等价于j=1∑nC−1j=0.
证明. 设
X=C/Γ. 记
ω 为由
dz 诱导的
X 上的全纯
1-形式, 则
Ω(X)=C⋅ω. 设
μ 为相应的 M-L 分布. 则
μ 存在解等价于
Resμ⋅ω=0 (这里用到了
ω 构成基) , 即等价于
j=1∑nC−1j=0.
g≥2 的情形.
U⊂C 为区域, f1,⋯,fg∈O(U), 称W(f1,⋯,fg):=det⎝⎛f1f1′⋮f1(g−1)f2f2′⋮f2(g−1)⋯⋯⋱⋯fgfg′⋮fg(g−1)⎠⎞为 Wronski 行列式.
f1,⋯,fg 线性无关等价于 W(f1,⋯,fg) 不恒等于 0.
引理的证明. 右推左: 假设 f1,⋯,fg 线性相关, 即存在不全为 0 的 c1,⋯,cg∈C 使得c1f1+⋯+cgfg=0.不妨设 cg=0, 则 fg=−j=1∑g−1cgcjfj, 则 W(f1,⋯,fg)≡0, 矛盾.
左推右: 首先证明, 若
hj=φ⋅fj,φ∈O(U), 则
W(h1,⋯,hg)=φg⋅W(f1,⋯,fj). 由 Leibniz 法则,
Hk(ν)=φ⋅fk(ν)+μ<ν∑Cνμφ(ν−μ)fk(μ), 则
W(h1,⋯,hg)=det(φfk(j))=φgW(f1,⋯,fg).回到原题, 用数学归纳法,
g=1 时显然, 现假设
g−1 情形已证明, 若
fg−gW(f1,⋯,fg)=0, 且不妨设
fg 不恒等于
0. 令
V:=U\fg−1(0), 在
V 上
W(fgf1,⋯,fgfg−1,1)=fg−gW(f1,⋯,fg)=0.记
hk:=fgfk, 有
W(fgf1,⋯,fgfg−1,1)=W(h1,⋯,hg−1,1)=±W(h1′,⋯,hg−1′)由归纳假设, 存在不全为
0 的复数
c1,⋯,cg−1 使得
j=1∑g−1cjhj′=0, 则
j=1∑g−1cjhj 时常数, 故
h1,⋯,hg−1,1 线性相关, 即
f1,⋯,fg 在
V 上线性相关. 又
V⊂U 稠密, 所以
f1,⋯,fg 再
U 上线性相关, 矛盾.
X 是紧 Riemann 面, 亏格恰为 g, 设 ω1,⋯,ωg 为 Ω(X) 的一组基. 局部地, ωk=fkdz, 定义 Wz(ω1,⋯,ωg):=W(f1,⋯,fg).
设 (U,z) 和 (V,zˉ) 为 X 上的两个坐标邻域, 且 U∩V 非空. 则在 U∩V 上成立Wz(ω1,⋯,ωg)=(dzdzˉ)NWzˉ(ω1,⋯,ωg),其中 N=2g(g+1).
σ∣U:=Wz(ω1,⋯,ωg)dz⊗N∈Γ(X,K⊗N).
设 g≥2, 称 p∈X 为一个 Weierstrass 点, 若存在基 ω1,⋯,ωg∈Ω(X) 以及坐标 (U,z) 使得 Wz(ω1,⋯,ωg)∣p=0. 上述定理保证此定义不依赖于坐标选取, 还需验证定义与 Ω(X) 的正交基的选取无关
(ω1,⋯,ωg)=(ω1,⋯,ωg)⋅C, 则 Wz(ω1,⋯,ωg)=∣C∣Wz(ω1,⋯,ωg) (练习) .
设 p∈X, 存在 f∈M(X)∩O(X\{p}) 使得其在 p 处有阶小于等于 g 的极点, 等价于, p 是一个 Weierstrass 点.
证明. 取
ω1,⋯,ωg∈Ω(X) 的一组基. 取坐标
(U,z) 使得
z(p)=0. 记
ωk=γ=0∑∞akγzγdz 于
U. 则存在
f∈M(X)∩O(X\{p}), 其在
p 处主部为
h=γ=0∑q−1cγ/zγ+1,
c0,⋯,cq−1 不全为
0, 等价于其是下面 M-L 分布的一个解:
μ=(h,0)∈C0(U,M),
U={U,X\{p}}.
Res(ωkμ)=Resp(ωk⋅h)=γ=0∑g−1akγ⋅cγ推出
{Res(ωkμ)=0q≤k≤g 有非平凡解
(c0,⋯,cg−1) 等价于
det(akγ)1≤k≤g,0≤γ≤g−1=0, 即
Wz(ω1,⋯,ωg)∣p=0,
p 为一个 Weierstrass 点.
Weierstrass 点的个数为 (g−1)g(g+1), 记重数在内.
证明. 设 (Ui,zi), i∈I 为 X 的一个坐标邻域覆盖, 记 ψij:=dzj/dzi 于 Ui∩Uj. 设 ω1,⋯,ωg∈Ω(X) 为一组基. 令 Wi=Wzi(ω1,⋯,ωg)∈O(Ui).
定义 D∈Div(X): D(x):=ordxWi 若 x∈Ui. 只须证明 degD=(g−1)g(g+1).
设 D1=(ω1), 则 degD1=2g−2. 设 ω1=f1idzi 于 Ui, 则 D1(x)=ordxf1i, 若 x∈Ui. 注意到 f1i=ψijf1j 于 Ui∩Uj, 则 ψij=f1i/f1j.
因为 Wi=ψijNWj, 所以 Wi⋅f1i−N=Wj⋅f1j−N 于 Ui∩Uj. 进而 f∣Ui:=Wi⋅f1i−N∈M(X). 则 0=deg(f)=degD−N⋅degD1, degD=N⋅degD1=(g−1)g(g+1).□
g≥2 时, Weierstrass 点存在, 更加地, 存在分歧全纯覆盖 f:X→P1 使得叶数不超过 g.
特别地, 若 g=2, 则全纯覆盖的叶数只能为 2, 进而 X 为超椭圆.
X 是紧 Riemann 面, 定义 X 的阶为degX:=min{n:存在 n 叶全纯覆盖f:X→P1}.由推论, degX≤g.
Abel 定理
设 {an}⊂C 离散, {mn}∈Z\{0}, 则存在 f∈M(C) 使得 f∈O\{a1,⋯,an,⋯} 且 ordanf=mn.
问: 在 Riemann 面上是否有类似现象?
X 是 Riemann 面, D∈Div(X). 称 f 为 D 的一个解, 若 f∈M(X) 使得 (f)=D (即 D 是一个主除子) .
则 Weierstrass 定理等价于, 任意 D∈Div(X) 存在一个解.
若 X 是紧 Riemann 面, 则 D∈Div(X) 存在解可推出 degD=0.
记 XD={x∈X:D(x)≥0}, 则 X\XD 离散.
D 的一个弱解指一个 f∈E(XD) 使得 ∀a∈X, 存在坐标 (U,z) 使得 z(a)=0 及 ψ∈E(U), ψ(a)=0, 使得 f=zk⋅ψ 于 XD∩U, k=D(a).
弱解 f 为一个解, 等价于 f∈O(XD).
若 f1,f2 为 D1,D2 的弱解, 则 f1⋅f2 是 D1+D2 的弱解, f1/f2 是 D1−D2 的弱解.
设 f 为 D 的一个弱解, 则 fdf∈E1(X\SuppD).
对 a∈SuppD, k=D(a), 则 f=zk⋅ψ, ψ(a)=0. fdf=kzdz+ψdψ. 则可定义 ∫Xfdf∧σ, σ∈E1(X) 具紧支集.
注意 fd′′f=ψd′′ψ, 则 fd′′f∈E(0,1)(X).
设 a1,⋯,an∈X, k1⋯,kn∈Z, 设 D=j=1∑nkj⋅aj∈Div(X). 若 f 为 D 的一个弱解, 则 ∀g∈E(X) 具紧支集, 有2πi1∫Xfdf∧dg=j=1∑nkjg(aj).
引理的证明. 取坐标
(Uj,zj) 使得
zj(aj)=0, 且在
Uj 上
f=zjkj⋅ψj,
ψj∈E(Uj),
ψj(aj)=0.
∫Xfdf∧dg=−ε→0lim∫X\j⋃{∣zj∣≤ε}d(g⋅fdf)=ε→0limj∑∫∣zj∣=εg⋅fdf=ε→0limj∑∫∣zj∣=ε(gkj⋅zjdzj+g⋅ψjdψj=2πij∑kjg(aj). X 上一个 1-链指 C=j=1∑knjcj, nj∈Z, cj:[0,1]→X 为分段光滑曲线. 记 C1(X) 为 X 上 1-链全体.
若 ω∈E1(X), 则定义 ∫Cω:=j=1∑knj∫Cjω. 定义上边缘算子 ∂:C1(X)→Div(X) 如下:
设 c:[0,1]→X 为一条曲线, 若 c(0)=c(1), 则 ∂C:=0, 否则定义∂C(x)=⎩⎨⎧1,−1,0,x=c(1)x=c(0)其余情形.一般地, 若 c=j=1∑knjcj∈C1(X), 则定义 ∂c:=j=1∑knj∂cj.
若 X 是紧 Riemann 面, D∈Div(X), degD=0, 则 D=a1+a2+⋯+an−b1−⋯−bn. 令 cj 为连接 aj,bj 的一条曲线. 则定 c=c1+⋯+ck, 则 ∂c=D.
称 Z1(X):=Ker(C1(X)⟶∂Div(X)) 为 X 上一个 1-循环群.
对于 c,c′∈Z1(X), 定义 c∼c′ 等价于 ∫cω=∫c′ω, 对于任意闭的 ω∈E1(X) 成立.
称 H1(X):=Z1(X)/∼ 为 X 的一阶下同调群.
X 是紧 Riemann 面, D∈Div(X), degD=0. 则 D 有一个解等价于, 存在 c∈C1(X) 使得 ∂c=D 且 ∫cω=0 对于任意 ω∈Ω(X) 成立.
证明. 右推左: Step 1, 寻找弱解; Step 2, 通过解
d′′ 方程把弱解调整为强解.
X 是 Riemann 面, c 是 X 上曲线, U⊃c 为一个相对紧邻域, 则存在 ∂c 的弱解 f, 使得 1. f∣X\U=1, 2. ∫cω=2πi1∫Xfdf∧ω, 对于任意闭的 ω∈E1(X).
引理的证明. 首先设 (U,z) 为一个坐标邻域, 使得 z(U) 为单位圆盘, 且 c⊂U. 记 a=c(0), b=c(1), 取 r<1 使得 c⊂Δr. 则 logz−az−b 在 {r<∣z∣<1} 上可取单指支, 再取 r<r′<1 及 ψ∈C0∞(Δr′), ψ∣Δr=1. 定义f:=⎩⎨⎧exp(ψ⋅logz−az−b),z−az−b,1,r<∣z∣<1∣z∣≤rX\U.则 f 为 ∂c 的一个弱解. 设 ω∈E1(X) 闭, 由 Poincaré 引理, 存在 g∈E(X) 使得 Suppg⊂X 且 ω=dg 于 Δr′. (取 r′<r′′<1, 则 h∈E(Δr′′) 使得 dh=ω 于 Δr′′, 取 χ∈C0∞(Δr′′) 使得 χ∣Δ∣r′=1, 取 g=χ⋅h∈E(X)) .
2πi1∫Xfdf∧ω=2πi1∫Xfdf∧dg引理2.6.1g∣ab=∫cdg=∫cω.一般地, 取划分 0=t0<t1<t2<⋯<tn=1 及坐标邻域 (Uj,zj), 1≤j≤n 使得
(i) cj:=c∣[tj−1,tj]⊂Uj⊂U.
(ii) zj(Uj) 为单位圆. 取 ∂cj 的弱解 fj 使得 fj∣X\Uj=1 且 ∫cjω=2πi1∫Xfjdfj∧ω, 对于任意闭的 ω∈E1(X). 取 f:=f1⋯fn, 则 f 为 ∂c 的一个弱解, 使得 f∣X\U=1 且2πi1∫Xfdf∧ω=j∑2πi1∫Xfjdfj∧ω=j∑∫cjω=∫cω.□
证明. 回到 Abel 定理, 右推左方向. 设 c=j=1∑knjcj, 由引理 2.6.2, 存在相应于 ∂cj 的弱解 fj 使得 2πi1∫Xfjdfj∧ω=∫cω, 对于任意闭的 ω∈E1(X).
令 f:=f1n1⋯fknk, 则 f 为 ∂c 的一个弱解, 且2πi1∫Xfdf∧ω=j∑2πinj∫Xfjdfj∧ω=j∑nj∫cjω=∫cω.对于 ω∈Ω(X), 则0=∫cω=2πi1∫Xfdf∧ω=2πi1∫Xfd′′f∧ω.注意到 fd′′f∈E(0,1)(X), 由 Hodge 理论, 存在 g∈E(X) 使得 d′′g=fd′′f.
令
F:=e−g⋅f, 则
F 也为
D=∂c 的一个弱解, 且在
XD 上,
d′′F=−e−gd′′g⋅f+e−g⋅d′′f=0.进而
F∈O(XD), 即
F 是
D 的一个解.
M 是复流形, 使得 d′′u=v 对任意 v∈E(0,1)(X) 使得 d′′v=0, 均可解.
那么一个问题, 在全纯框架下可解, 等价于其在拓扑框架下可解.
证明. Abel 定理的左推右方向. 设 f 为 D 的一个解, 其定义一个分歧覆盖 X→P1. 记 a1,⋯,ar 为分歧点全体, 记 Y=P1\{f(a1),⋯,f(ar)}=P1\{y1,⋯,ys}, s≤r.
对 ω∈Ω(X), 定义 push-down f∗ω 如下:
∀y∈Y, 存在邻域 V∋y, 使得 f−1(V)=k=1⋃nUk, Uk⊂X\{a1,⋯,ar} 且 f∣Uk:Uk→V 是双全纯映射, 令 φk=(f∣Uk)−1. 定义f∗ω∣V:=k=1∑nφk∗ω,其与 V 的选取无关, 故 f∗ω∈Ω(Y).
则有如下的可去奇性:
f∗ω 可全纯延拓至 P1 (*)
假设 (*) 成立, 则 f∗ω∈Ω(P1), 进而 f∗ω=0. 取曲线 γ:[0,1]→P1, γ(0)=∞, γ(1)=0, γ∣(0,1)⊂Y. 令 f−1(γ)=c1+⋯+cn=:c∈C1(X). 其中 cj 为 X 中连接 f 的极点与零点的曲线, 则 ∂c=D, 且 ∀ω∈Ω(X), 有 ∫cω=k=1∑n∫γf∗ω=0.
不妨设 f−1(y1)∩{a1,⋯,ar}={a1,⋯,ar′}, r′≤r. 记 nj=ordajf, 不妨设 φ1,⋯,φn1 由 a1 确定. 只需证明, φ1∗ω+⋯+φn1∗ω 可全纯沿拓至 y1.
取 a1 处坐标 (U,z), y1 处坐标 (W,ζ), 使得 f 可表示为 ζ=zn1. 若 ω=zmdz, m∈Z+.
注意到 φ1(ζ),⋯,φn1(ζ) 为多项式 h(z,ζ):=zn1−ζ 的根. 当 ∣ζ∣≪1 时, ∣φj(ζ)∣≪1. 取 0<δ≪ε≪1, 当 ∣ζ∣<δ, 计算留数k=1∑n1φk(ζ)l=2πi1∫∣z∣=εh(z,ζ)zl∂h(z,ζ)/∂zdz=2πin1∫∣z∣=εzn1−ζzl+n1−1dz=2πin1∫∣z∣=εzl−1j=0∑∞(ζ/zn1)jdz∈O0.推出 k=1∑n1φk∗ω=k=1∑n1φkmdφk=m1d(k=1∑n1φkm+1), 可全纯沿拓过 ζ=0, 即 y1.
对于一般的
ω, 总可写有 Taylor 展开
ω=m=0∑∞amzmdz, 即得.
Γ=Zγ1+Zγ2⊂C 为一个格, P={t1γ1+t2γ2:t1,t2∈[0,1)}, a1,⋯,an,b1,⋯,bn∈P.
存在 Γ-双周期函数以 aj 为零点, bj 为极点, 等价于 j=1∑n(aj−bj)∈Γ.
证明. 记 π:C→C/Γ 是自然投影. 记 D=πa1+⋯+πan−πb1−⋯−πbn, 则 degD=0. 记 cj=[aj,bj] 是连接 aj,bj 的线段.
令
c:=πc1+⋯+πcn∈C1(C/Γ) 使得
∂C=D. 设
dz 诱导
ω∈Ω(C/Γ), 则
∫cω=k∑∫ckdz=k∑(bk−ak), 则
∫cω=0 等价于
k∑(bk−ak)∈Γ, 由 Abel 定理即证.
设 ω1,⋯,ωg 为 Ω(X) 的一组基, 记 c1,⋯,c2g 为 H1(X) 的一组典范基. 作 γj=(∫cjω1,⋯,∫cjωg)∈Cg, 1≤j≤2g.
可以证明, Γ:=Zγ1+⋯+Zγ2g⊂Cg≅R2g 为一个格, 进而 J(X):=Cg/Γ 为一个 g 维环面, 称其为 X 的 Abel 簇. 固定 a∈X, 定义映射 jx:X→J(X), x↦[(∫axω1,⋯,∫axωg)], 称为 Abel–Jacobi 映射.
当 g≥1 时, jx 为一个全纯嵌入.
非紧 Riemann 面
目标: 证明下面的单值化定理.
每个单连通 Riemann 面, 双全纯同胚于 Δ,C 或 P1.
证明方法: 1. PDE(解 Dirichlet 问题); 2. 拓扑; 3. 复分析.
动机: 如何把一条代数曲线单参数化?
高维不成立, 如 B2 不全纯同胚于 Δ×Δ (Poincaré).
Dirichlet 问题
X 是 Riemann 面, G⊂X 单连通区域. 若 u∈H(G;R), 则存在 f∈O(G) 使得 u=Ref.
证明. 令 σ=du, 则 σ∈H1(G) 且 σ=σ, 故存在 ω∈Ω(X) 使得 σ=Reω.
取定 a∈X, 定义 f(x):=∫axω. 因为 G 单连通, 所以积分与路径的选取无关, f∈O(G) 且 df=ω.
σ=Reω 等价于
du=Redf=dRef, 故
u=Re(f+常数).
设 u∈H(X) 不恒为常数, 则 u 不能在 X 内部取最大值.
证明. 假设存在 x0∈X 使得 u(x0)=xmaxu, 则 S:={x∈X:u(x)=xmaxu}⊂X 是闭的.
同时 S⊂X 是开的: 设 a∈S, 取 G∋a 单连通, 则存在 f∈O(G) 使得 Ref=u, 进而 ∣ef∣=eu. 由全纯函数最大模原理, ef 是常数, 进而 u∣G 恒等于 u 的最大值, 故 G⊂S, 即 S 开.
S 是非空的既开又闭的集合, 故
S 是全集
X.
设 Y⊂X 开, f∈C(∂Y,R), 是否存在 u∈C(Y)∩H(Y) 使得 u∣∂Y=f.
若 Y⊂⊂X, 则 Dirichlet 问题有唯一解.
证明. 若
u1,u2 均为 Dirichlet 问题的解, 则
u1−u2,u2−u1∈H(Y)∩C(Y), 且在
∂Y 取值为
0. 由最大值原理,
u1−u2,u2−u1 在
Y 上均非正, 故
u1≡u2.
u(z):=2π1∫02π∣Reiθ−z∣2R2−∣z∣2f(Reiθ)dθ为 ΔR={∣z∣<R} 上由 f 为边值的 Dirichlet 问题的解.
{un}⊂H(ΔR), 且 un内闭u, 则 u∈H(ΔR).
若 {un}⊂H(ΔR) 且单增且有上界 (un≤C, C 是常数), 则 un内闭u.
再进而由上一推论, u∈H(ΔR).
X 是 Riemann 面, Y⊂X 开. 记 RegY:={D⊂⊂Y 开:D 上的Dirichlet问题可解}. 坐标圆盘在 RegY 内 (Poisson 定理).
对于 u∈C(Y,R), 定义 PDu:={u,以 u∣∂D 为边值的Dirichlet问题的解,Y\DD. 则 u∈H(Y) 等价于 PDu=u,∀D∈RegY.
称 u∈C(Y,R) 次调和 (subharmonic), 若 PDu≥u, ∀D∈RegY.
称 u 为局部次调和的, 若 ∀a∈Y, 存在邻域 U∋a 使得 u 在 U 上次调和.
记 SH(Y)={Y 上的次调和函数}, SH(Y,loc)={Y 上的局部次调和函数}.
u∈SH(Y,loc), 若存在 x0∈Y 使得 u(x0)=Ymaxu, 则 u≡u(x0).
证明. 令 S:={x∈Y:u(x)=u(x0)}, 则 S⊂Y 闭. 假设 S=Y, 则存在 a∈Y∩∂S. 因为 u 连续, 所以 u(a)=u(x0). 取 D⊂RegY 使得 a∈D, u∈SH(D) 且存在 x∈∂D 使得 u(x)<u(x0).
u≤PDu=:v.
v∈H(D)∩C(D) 且
v∣∂D=u≤u(x0), 由调和函数的最大值原理,
v=PDu≤u(x0) 于
D, 但
v(a)≥u(a)=u(x0). 由最大值原理,
v≡u(x0). 因为
v∣∂D=u∣∂D, 所以
u∣∂D≡u(x0), 矛盾.
证明. 只需考虑右推左. 设
D∈RegY,
u∈SH(Y,loc),
v:=u−PDu∈SH(D,loc), 且
v∣∂D=0. 由最大值原理,
v≤0 于
D, 即
u≤PDu 于
D, 故
u∈SH(Y).
1. | u,v∈SH(Y), λ,μ≥0, 则 λu+μv∈SH(Y). PD(λu+μv)=λPD(u)+μPD(v)≥λu+μv. |
2. | u,v∈SH(Y), 则 max{u,v}∈SH(Y). u≤PDu≤PDmax{u,v},v≤PDv≤PDmax{u,v}. |
3. | u∈SH(Y), 则 PDu∈SH(Y). |
证明. 性质 3 的证明. 令 v=PDu, 须证: ∀D′∈RegY, PD′v≥v.
在 Y\D′, PD′v=v.
在 Y\D, 因为 v≥u, 由最大值原理, 有 PD′v≥PD′u≥u=v.
因为
(Y\D′)∪(Y\D)=Y\(D∩D′) 且
v−PD′v∈H(D∩D′) 且在
∂(D∩D′) 上非正. 所以由最大值原理,
v≤PD′v 于
D∩D′.
设 F⊂SH(Y) 非空, 使得
1. | u,v∈F, 则 max{u,v}∈F. |
2. | u∈F, D∈RegY, 则 PDu∈F. |
3. | 存在 C∈R, 使得 u≤C, ∀u∈F. |
则 u∗(x):=sup{u(x):u∈F}∈H(Y).
引理的证明. 设 a∈Y, 取 D∈RegY 为 a 的一个坐标邻域圆盘, 目标: 证明 u∗∈H(D).
取一列 {un}⊂F 使得 un(a)→u∗(a)(n→∞). 若用 max{u1,⋯,un−1} 代替 un, 则不妨设 u1≤u2≤⋯(≤C) 且 un(a)→u∗(a). 令 vn:=PDun, 则 v1≤v2≤⋯(≤C). 由 Harnack 定理, vn内闭v∈H(D) 且 v≤u∗ 且 v(a)=u∗(a).
v≤u∗: 因为 vn∈F, 所以 vn≤u∗ 进而 v≤u∗.
v(a)=u∗(a): u∗(a)≥v(a)≥vn(a)≥un(a)→u∗(a).
只需证明: u∗=v 于 D.
设 x∈D, 取 {wn}⊂F 使得 wn(x)→u∗(x). 利用 max{w1,⋯,wn−1,vn} 代替 wn, 可设 wn 是单调增加的, 且 vn≤wn(≤C). 同样地, 由 Harnack 定理, 设 PDwn 收敛到 w∈H(D), 则 v≤w≤u∗, w(x)=u∗(x).
u∗(a)=v(a)≤w(a)≤u∗(a), 则
v(a)=w(a). 因为
v−w 是
D 上非正的调和函数, 又在内点
a 处取
0, 故
v≡w 于
D.
u∗(x)=w(x)=v(x),
∀x∈D.
设 f∈C(∂Y,R) 使得 ∥f∥∞<∞. 记 K:=∂Ysupf(<∞).
令 Pf:={u∈C(Y)∩SH(Y):u≤K,u∣∂Y≤f}, 称其为一个 Perron 族. Pf=∅, 因为 u=−∥f∥∞∈Pf. 且 Perron 族满足 Perron 引理条件, 故 uf∗(x):=sup{u(x):u∈Pf}∈H(Y). 这样, 若要解以 f 为边值的 Dirichlet 问题, 只需证明 uf∗(x)→f(x0), 若 x→x0∈∂Y.
称 x∈∂Y 为一个正则点, 若存在邻域 U∋x 以及 β∈SH(Y∩U)∩C(Y∩U), 使得 β(x)=0 且 β(y)<0, ∀y∈Y∩(U\{x}). 称 β 为 x 处的一个障碍 (barrier).
0 不是 Δ∗ 的一个障碍.
若否, 则存在 0 处的一个障碍 β<0. 则 0 是 β 的可去奇点, 与最大值原理矛盾.
设 x∈∂Y 是一个正则点, V∋x 是邻域, m≤c, 则存在 v∈C(Y,R)∩SH(Y) 使得
(1). v(x)=c. (2). v∣Y∩V≤c. (3). v∣Y\V=m.
证明. 不妨设 c=0, 设 U∋x 及 β∈C(Y∩U,R) 为 x 处的一个障碍. 不妨设 V⊂⊂U, 则sup{β(y):y∈Y∩∂V}<0.则存在 k>>1, 使得 kβ∣Y∩∂V<0.
取 V:={max{m,kβ},m,于 Y∩V于 Y\V., V∈SH(Y\V), V∈SH(Y\V).
另一方面,
V=m 于
Y∩∂Y 的一个充分小邻域, 其在那里也次调和, 故
V∈SH(Y).
设 Y⊂X 开, 使得任意 x∈∂Y 正则, 则相应于 ∂Y 上的有界的连续函数的 Dirichlet 问题可解.
证明. ∀ε>0, 存在邻域 V∋x 使得∣f(y)−f(x)∣<ε,∀y∈∂Y∩V,设 k≤f(y)≤K 于 ∂Y.
由引理 3.1.3, 存在 ν∈SH(Y)∩C(Y,R) 使得 ⎩⎨⎧ν(x)=f(x)−εν∣Y∩V≤f(x)−εν∣Y\V=k−ε, 则 ν∣∂Y≤f. 进而推出 ν∈Pf, 故 ν≤uf∗, 故 y→xlimuf∗(y)≥ν(x)=f(x)−ε.
同样, 存在 ω∈SH(Y)∩C(Y,R) 使得 ⎩⎨⎧ω(x)=−f(x)ω∣Y∩V≤−f(x)ω∣Y\V=−K, 则对于任意 μ∈Pf, 任意 y∈∂Y∩V, 有 μ(y)≤f(y)<f(x)+ε≤−ω(y)+ε, 进而 (μ+ω)∣∂Y∩V≤ε.
另一方面, (μ+ω)∣Y∩∂V≤K−K=0≤ε.
因为
μ+ω∈SH(Y∩V), 所以由最大值原理,
μ+ω≤ε 于
Y∩V,
∀μ∈Pf. 故
y→xlimuf∗(y)≤εw(x)=f(x)+ε.
Y⊊C 单连通, a∈∂Y. 不妨设 a=0. 取 β(z):=Re(1/logz) 于 Y∩Δ. 因为β(z)=Re∣logz∣2logz=∣logz∣2log∣z∣≤0于 Y∩Δ, 且−β(z)=∣logz∣2−log∣z∣≤−log∣z∣1,进而 β 为 0∈∂Y 处的一个障碍.
X 是 Riemann 面, Y⊂X 开, x∈∂Y. 若存在邻域 V∋x 使得 Y∩V 单连通, 则 x 为 Y 的正则点. 特别地, 若 ∂Y 为 C1 光滑的, 则任意 x∈∂Y 是正则点.
Y⊂⊂X, ∂Y 分段光滑, 此时 Dirichlet 问题的解属于 Riemann 本人. Riemann 采用了下面的所谓 Dirichlet 原理:
设 F={u 在 Ω 内部分片 C2 且 u∣∂Y=f,在 Ω 上分片 C1}, 则使得能量积分∫Ydu∧∗du=:D(u),u∈F达到最小值的 u0 为 Dirichlet 问题的解.
D(u,w):=∫Ydu∧∗dw, t∈R, 则 D(u0+tw)=D(u0)+2tD(u0,w)+t2D(w), 推出∫YΔu0⋅w=D(u0,w)=0,∀w,故 Δu0=0. (变分法) Weierstrass 提出了严厉的批评: 一个变分问题一般情形下最小值不一定达到!
但在 1900 年左右, Hilbert 给出了 Dirichlet 原理的正确叙述, 从而挽救了 Dirichlet 原理.
可数拓扑
单值化定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