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现在考虑函数 φ∈S(Rm×Rn), 其中, 我们用 t∈Rm 表示前面的 m 个变量, x∈Rn 表示后面的 n 个变量, 我们可以考虑只对后面 n 个变量的 Fourier 变换: Fx→ξ(φ)(t,ξ)=∫Rne−ix⋅ξφ(t,x)dx.有时候, 为了方便起见, 我们把这个变换记做 φ(t,ξ) 或者干脆记做 φ(t,ξ). 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总会指出具体对哪些变量做 Fourier 变换. 类似地, 我们可以定义对后面 n 个变量的 Fourier 逆变换: Fξ→x−1(ψ(t,ξ))(t,x)=(2π)n1∫Rneix⋅ξψ(t,ξ)dξ.我们注意到 Fx→ξ 把 Rm×Rn 上的 Schwartz 函数映射成为 Rm×Rn 上的 Schwartz 函数, 即Fx→ξ:S(Rtm×Rxn)→S(Rtm×Rxn).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同构, 证明和之前关于 Fourier 变换的证明是一致的, 我们留作作业来验证.
根据 Fx→ξ 在 Schwartz 函数上的作用, 我们就可以定义它在缓增分布上的作用: Fx→ξ:S′(Rtm×Rxn)→S′(Rtm×Rxn), u↦Fx→ξ(u),其中, 对于任意的 φ∈S(Rm×Rn), 我们有⟨Fx→ξ(u),φ⟩=⟨u,Fx→ξ(φ)⟩.我们同样可以证明, 这是一个连续的线性同构.
考虑 δ0,0∈S′(Rtm×Rxn). 按照定义, 我们有⟨Fx→ξ(δ0,0),φ⟩=⟨u,∫Rne−ix⋅ξφ(t,x)dx⟩=∫Rne−ix⋅ξφ(t,x)dx∣∣(t,ξ)=(0,0)=∫Rnφ(0,x)dx=∫Rn⟨δt=0,φ(t,x)⟩dx.利用我们在第三次作业中定义的张量积, 我们就有Fx→ξ(δ0,0)(t,ξ)=δt=0⊗1ξ.
热核的推导
我们已经证明过: 定义在 R×Rn 上的热算子 ∂t−△ 以如下的热核函数作为其基本解: E(t,x)=(4πt)2nH(t)e−4t∣x∣2.然而, 之前只是被动地验证了这个事实, 我们现在给出它的推导.
我们要解如下的方程: (∂t−△)E=δ0,0.我们做如下的预设: E∈S(R×Rn). 对上面方程的 x 变量做 Fourier 变换 (仍然用 来表示) , 我们就有(∂t+∣ξ∣2)E(t,ξ)=δt=0⊗1ξ.我们要解上面这个常微分方程. 注意到, 右边分布的支集在 {(t,ξ)∣∣t=0} 这个超平面上, 所以, 在 t=0 之外, 对于每个固定的 ξ∈Rn, 这个常微分方程的通解形如c(ξ)e−t∣ξ∣2.为了在 t=0 处得到关于 t 的 Dirac 分布, 我们很容易猜测c(ξ)e−t∣ξ∣2H(t)满足要求. 现在计算热算子在这个分布上的作用: (∂t+∣ξ∣2)(c(ξ)e−t∣ξ∣2H(t))=c(ξ)e−t∣ξ∣2δt=0=δt=0⊗c(ξ).我们只要取 c(ξ)≡1 即可. 综上所述, 我们就有E(t,ξ)=e−t∣ξ∣2H(t).对 ξ 做 Fourier 逆变换, (根据我们已有的计算) 我们得到E(t,x)=(4πt)2nH(t)e−4t∣x∣2.
Rn 中波动方程基本解的推导
我们考虑定义在 R1+n=R×Rn 上的算子波动算子 □=−∂t2+△, 其中, 第一个坐标是时间 t 的坐标. 波动算子作用在以 (t,x)∈R×Rn 为变量函数上的. 我们仍然预设我们要找的基本解 W∈S(R×Rn), 所以, □W=δ0,0 ⇔ −(∂t2+∣ξ∣2)W(t,ξ)=δt=0⊗1ξ.这是一个二阶的线性常微分方程, 与热核的情况相似, 在 t=0 之外, 对于每个固定的 ξ∈Rn, 它的通解形如a(ξ)cos(t∣ξ∣)+b(ξ)sin(t∣ξ∣).在 n=3 的时, 我们寻找的基本解满足 “在过去为零” 的要求 (这是物理上因果性的要求) , 与热方程的情况比较, 我们对 W(t,ξ) 的形状先做出如下的猜测: W(t,ξ)=H(t)(a(ξ)cos(t∣ξ∣)+b(ξ)sin(t∣ξ∣)).所以, ∂t(W(t,ξ))=H(t)(−a(ξ)∣ξ∣sin(t∣ξ∣)+b(ξ)∣ξ∣cos(t∣ξ∣))+δt=0(a(ξ)cos(t∣ξ∣)+b(ξ)sin(t∣ξ∣))=H(t)(−a(ξ)∣ξ∣sin(t∣ξ∣)+b(ξ)∣ξ∣cos(t∣ξ∣))+δt=0⊗a(ξ).当然, 如果我们再对这个式子求导数, 最后一项可能会贡献出 δt=0′, 这不会满足基本解的公式, 所以, 我们假设 a(ξ)≡0. 据此, 我们有W(t,ξ)∂t(W(t,ξ))=H(t)b(ξ)sin(t∣ξ∣),=H(t)b(ξ)∣ξ∣cos(t∣ξ∣).从而, ∂t2(W(t,ξ)+∣ξ∣2)=δt=0⋅b(ξ)∣ξ∣cos(t∣ξ∣).据此, 我们令W(t,ξ)=−H(t)∣ξ∣sin(t∣ξ∣).在 n=3 的情形, 我们已经证明了4πRdσSR=∣ξ∣sin(R∣ξ∣).所以, 当 n=3 时, 我们有W(t,ξ)=−H(t)4πtdσSt2.最后, 我们可以和之前已经给出的基本解做比较: W=−4πt2+∣x∣2dσ,其中, dσ 是正向光锥的测度. 这两个计算是一致的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