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定. 在本文中,
Galois 群作用常记为上标 P g , 其含义同第 1 节. 特别回顾映射的 Galois 作用: ϕ : C ′ → C , ϕ g 是将多项式系数以 Galois 作用, 即 ϕ g ( P g ) = ϕ ( P ) g . ϕ 定义在 K 上即与 G K a l / K 交换: ϕ ( P ) g = ϕ ( P g ) . 本节考虑的是弱 Mordell–Weil 群, 即
E ( K ) / m E ( K ) 的计算. 上一节业已说明此为有限群, 此节再给出一种可以顺便计算的证明, 并且介绍神秘的沙群.
考虑同源 ϕ : E → E , 带来正合列 0 → E [ ϕ ] → E ( K a l ) → E ( K a l ) → 0 , 取 G K a l / K 的群上同调有: 0 → E ( K ) [ ϕ ] → E ( K ) → E ( K ) → H 1 ( G K a l / K , E [ ϕ ]) → H 1 ( G K a l / K , E ( K a l )) → H 1 ( G K a l / K , E ( K a l )) 为了方便, 接下来记 G = G K a l / K , H 1 ( G , E ( K a l )) = H 1 ( G , E ) . 于是有正合列:0 → E ( K ) / ϕE ( K ) → H 1 ( G , E [ ϕ ]) → H 1 ( G , E ) [ ϕ ] → 0 (9.1)
旋子与 H 1 我们可以几何上来理解 H 1 ( G , E ) , 这对之后的计算有很大帮助. 首先根据上链描述, u ∈ H 1 ( G , E ) 是一个 G 模映射 u : G → E 满足链条件, 这样的链条件实际上对应于一条曲线.
E / K 椭圆曲线, 旋子 ( C , μ ) 是一条光滑曲线 C / K 及 K 上曲线间态射 μ : C × E → C , 满足
•
μ ( p , O ) = p , p ∈ C
•
μ ( μ ( p , P ) , Q ) = μ ( p , P + Q ) , p ∈ C , P , Q ∈ E
•
p , q ∈ C , 存在 P ∈ E , μ ( p , P ) = q
运算
μ 相当于
C 上点与
E 做的加法, 通常简记为
μ ( p , P ) = p + P . 条件 (3) 通常记为
μ : C × E → C × C , ( p , P ) ↦ ( p , p + P ) 为双射, 并且对
μ ( p , P ) = q 常记这个
P 为
q − p .
旋子 C , C ′ 间的态射是曲线态射 w : C → C ′ , 与加法相容: w ( p + P ) = w ( p ) + P . 所有旋子商去同构类记为 WC ( E / K ) , 我们将证明其有群结构.
立即看出 C ( K ) 非空, 则 C 为平凡类 (即同构于 E ), 因为我们有加法 p 0 ∈ C , 则 E ≃ C , p ↦ p 0 + p . 于是, 由 Hilbert 零点定理 , 在 K a l 上看旋子都是平凡的. 事实上, 一般的 H 1 ( G K a l / K , ∗ ) 分类的正是那些基变换到 K a l 上平凡, 自同构群 (不一定交换) 为 ∗ 的几何对象.
取旋子 C , p 0 ∈ C ( K a l ) , 那么 g ∈ G , 存在 f ( g ) ∈ E , p 0 g = p 0 + f ( g ) . 我们可以验证 f : G → E ( K a l ) 是一个叉同态, 即:f ( g h ) = f ( g ) + g f ( h ) 此验证群作用的结合律即可.
上述 f 给出良定双射 WC ( E / K ) → H 1 ( G , E ) , W ↦ f
证明. 如下引理总结了旋子的基本性质, 其证明留作练习.
我们约定 p ∈ C , P ∈ E .
•
取 p 0 ∈ C ( K a l ) , 则有 K a l 上同构 u : E → C , P ↦ P + p 0 , 满足 p + P = u ( u − 1 ( p ) + P )
•
p − q = u − 1 ( p ) − u − 1 ( q )
•
θ : C × C → E , ( p , q ) ↦ p − q 是 K 上态射.
•
(旋子另一种刻画) 曲线 C / K 有 E 旋子结构, 且对应于 ξ , 等价于有 K a l 同构 ϕ : C → E , 且 ϕ g ∘ ϕ − 1 = − ξ ( g ) .
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(3).
g ∈ G ,
( p − q ) g = ( u − 1 ( p ) − u − 1 ( q ) ) g = u − 1 ( p ) g − u − 1 ( q ) g = ( p 0 + u − 1 ( p ) ) g − ( p 0 + u − 1 ( q ) ) g = q g − p g 其中用到
E 与
E 作用于
C 上加法都在
K 上.
(4) 若为旋子, 前面已经说明 K a l 上加法给出同构: ϕ : C → E , p ↦ p − p 0 , 且ϕ g ∘ ϕ − 1 ( P ) = ϕ g ( P + p 0 ) = ϕ ( P g − 1 + p 0 g − 1 ) g = ( P g − 1 + p 0 g − 1 − p 0 ) g = P + p 0 − p 0 g = P − ξ ( g )
反之, 令加法为 μ ( p , P ) = ϕ − 1 ( ϕ ( p ) + P ) , 条件说的就是 μ 定义在 K 上, 且容易验证 p 0 = ϕ − 1 ( O ) , p 0 g − p 0 = ξ .
回到定理, 良定义: 照常检验同构曲线的 f 相差一个上边缘.
单射: 设 f C 与 f C ′ 相差一个上边缘, 则存在 P 0 ∈ E , 有 p 0 g − p 0 = p 0 ′ g − p 0 ′ + P 0 g − P 0 , 那么仿照引理 (3) 检验: θ : C → C ′ , p ↦ p 0 ′ − ( p − p 0 ) + P 0 是 K 上同构, 且与 E 作用相容.
满射: 标准的方法是利用下降 . 此处由于曲线与函数域的对应而可以方便构造, 我们仅陈述思路如下, 再举例理解:
我们在本段中以 P 同时代表 E 上点和平移 P 的自同构. ξ ∈ H 1 ( G , E ) 为 ξ : G → E 满足上链, 根据 (4), 我们想要构造同构 C / K 及 K a l 同构 ϕ : C → E 使得 ϕ g ∘ ϕ − 1 = − ξ ( g ) .
这样的
( C , ϕ ) 其实可以用函数域得出. 若有之, 则
ϕ ∗ : K ( E ) → K ( C ) 是函数域同构, Galois 群作用为
ϕ ∗ ( f ) g = ( f ∘ ϕ ) g = f g ∘ ϕ g = f g ∘ ( − ξ ( g )) ∘ ϕ = ϕ ∗ ( f g ∘ ( − ξ ( g )) 上面
− ξ ( g ) 理解为自同构:
E → E , P ↦ P − ξ ( g ) . 于是构造如下: 函数域仍为
K ( E ) (即同构取为恒等), 但 Galois 群作用方式变为上式, 其固定域对应曲线即为所求 (具体证明留给有兴趣者) .
我们来计算具体的旋子构造. E / K , K ( d ) / K 是二次扩张, T ∈ E ( K ) 为 2 阶点. ξ : G → E , g ↦ { O , g ( d ) = d T , g ( d ) = − d 为上链, 我们来算 ξ 对应旋子 C . 考虑 Weierstrass 方程为 (K a l 上) y 2 = ( x − a 1 ) ( x − a 2 ) ( x − a 3 ) , 那么 ( a 1 , 0 ) , ( a 2 , 0 ) , ( a 3 , 0 ) , O 为所有 2 阶点. 于是不妨 a 1 ∈ K , 平移不妨 a = 0 . 故设E : y 2 = x 3 + a x 2 + b x , T = ( 0 , 0 ) , ( x , y ) + T = ( b / x , − b y / x 2 ) 现在, g ∈ G K ( d ) / K , g ( d ) = − d 作用于 K ( E ) 为: g ( d ) = − d , g ( x ) = b / x , g ( y ) = − b y / x 2 (即复合平移, 这里二阶元故加减一致) 只用找到 g 固定域.
观察到 z = d x / y , w = d ( x − b / x ) ( x / y ) 2 为固定元, 且d ( w / z 2 ) 2 = ( x − b / x ) 2 = ( x + b / x ) 2 − 4 b = (( y / x ) 2 − a ) 2 − 4 b = ( d / z 2 − a ) 2 − 4 b 那么给出方程d w 2 = d 2 − 2 a d z 2 + ( a 2 − 4 b ) z 4 此为 K 上曲线, 根据一些代数曲线瑜伽, 结合 Δ = 0 , 其可以添加 2 个点成为光滑射影曲线 C . 我们说明 C 是旋子, 对应上链 ξ , 为此:
θ : E → C , ( x , y ) ↦ ( z , w ) 是 K ( d ) 上映射, 并且容易给出逆映射.
再任取点 p ∈ C , 计算 p g − p , 比如令 p = ( 0 , d ) , p g − p = θ − 1 ( p g ) − θ − 1 ( p ) . 比如, g ( d ) = − d 时, p g − p = θ − 1 ( 0 , − d ) − θ ( 0 , d ) = ( 0 , 0 )
一个旋子是一条曲线, 事实上从曲线 C 可以用 Pic 0 ( C ) 反过来确定椭圆曲线 E , 这便是所谓 Jacobian 簇. 我们在此仅证明如下结论作为启发, 注意我们约定不加下标 K 限定则 Div 等均是取 K a l 上:
C / K 是 E / K 的旋子, 取 p 0 ∈ C ( K a l ) . 考虑 s u m : Div 0 ( C ) → E , ∑ n i ( p i ) → ∑ [ n i ] ( p i − p 0 ) . 则
•
s u m 与 p 0 无关
•
正合列 这里 K a l , ∗ 代表可逆元.
•
s u m 保持 Galois 群作用, 于是Pic K 0 ( C ) ≃ E ( K )
沙群 为了证明 E ( K ) / m E ( K ) 确实有限, (9.1) 不够用, 因为 H 1 ( G , E [ m ]) 未必有限. 我们期待将其嵌入到一个真正有限的东西里, 局部整体的思想在此发挥威力. 对非阿赋值 v 考虑 K v 上的形如 (9.1) 的正合列, 我们固定 K a l ↪ K v a l , 于是分解群 G v ⊂ G . 那么, E ( K a l ) ⊂ E ( K v a l ) 给出正合列交换图: M K 是有限素点对应赋值, δ 为连接同态. 考虑右上角弯处的映射H 1 ( G , E [ ϕ ]) → WC ( E / K ) [ ϕ ] → Π v ∈ M K WC ( E / K v ) [ ϕ ] 我们定义 Selmer 群和沙群为S ϕ ( E / K ) = ker {( H 1 ( G , E [ ϕ ]) → Π v ∈ M K WC ( E / K v ) [ ϕ ] )} Ш ( E / K ) = ker { WC ( E / K ) → Π v ∈ M K WC ( E / K v ) } (注意沙群不是取 “挠点” 之后的) 于是由核–余核正合列 (直接追图) : 0 → E ( K ) / ϕE ( K ) → S ϕ ( E / K ) → Ш ( E / K ) [ ϕ ] → 0 (9.2) S ϕ 有我们想要的好性质: 有限, 由是弱 Mordell–Weil 定理被证明.
从旋子的角度, C ∈ Ш ( E / K ) 表示 C ( K v ) = 0 (因为旋子平凡即有点), 于是其中非平凡曲线为不满足 Hasse 原则者.
S ϕ ( E / K ) 的性质证明. 回忆同调群的非分歧: α ∈ H r ( G , M ) 在 v 非分歧指其在 R es : H r ( G , M ) → H r ( I v , M ) 下为 0.
(1) 先说明 S ϕ ( E / K ) 其实在 S = { v ∣ E 在 v 坏约化 } ∪ { v ∣ v ( deg ϕ ) = 0 } 外非分歧.
v ∈ / S , ξ ∈ S ϕ ( E / K ) 对应旋子 C , 则由定义 C ( K v ) = ∅ . 于是由正合列, ∃ P ∈ E ( K v a l ) [ ϕ ] , ξ ( g ) = P g − P , g ∈ G v . 此时 E → E v ~ 有好约化, 所以g ∈ I v , P g − P = P ~ g − P ~ = O ~ 又 P g − P ∈ E [ ϕ ] ⊂ E [ m ] ↪ E ~ v , 于是 P g = P , 即 ξ ( g ) = O
(2) 然后对 M 有限, H 1 ( G , M ; S ) = { ξ ∈ H 1 ( G , M ) ∣ ξ ∣ H 1 ( I v , M ) = 0 , ∀ v ∈ / S } 有限.
这依赖于上一节讲的代数数论. 首先由膨胀–限制正合列, 不妨设
G 在
M 上平凡作用. 再设
M 的 (群) 指数为
m , 那么设
L / K 为指数
m ,
S 外非分歧的极大 Abel 扩张, 上一节已经证明
L / K 有限, 且
H 1 ( G , M ; S ) = Hom ( G , M ; S ) ≃ Hom ( G L / K , M ; S ) 故
H 1 ( G , M ; S ) 有限.
我们得到
S ϕ ( E / K ) ⊂ H 1 ( G , E [ ϕ ] ; S ) .
计算弱 Mordell–Weil 群 说是计算 E ( K ) / m E ( K ) , 实际上是 S ( m ) ( E / K ) 可以计算, 但 Ш ( E / K ) [ m ] 没有好的算法, 目前仍猜想 Ш ( E / K ) 为有限群.
对 ξ ∈ H 1 ( G , E [ ϕ ] ; S ) 可以计算其对应的旋子 C ; 然后, 判断 ξ ∈ S ϕ ( E / K ) , 只需要检验 v ∈ S , C ( K v ) = ∅ 即可, 由 Hensel 引理, 这容易办到.
假若可以找到 C ( K ) = ∅ , 则可以通过连接同态恢复为 E ( K ) / ϕ ( E ( K )) 上点. 我们举例介绍如上算法. 注意, 我们如上工作对同源 ϕ : E → E ′ 仍行之有效
我们省略归一化的过程, 如下映射为 2 同源 (Silverman, III.4.5), ϕ : E → E ′ , ( x , y ) ↦ ( y 2 / x 2 , y ( b − x 2 ) / x 2 E : y 2 = x 3 + a x 2 + b x E ′ : y 2 = x 3 − 2 a x 2 + ( a 2 − 4 b ) x 则 E [ ϕ ] = { O , T } ≃ μ 2 , T = ( 0 , 0 ) , 那么δ : H 1 ( G , E [ ϕ ]) ≃ H 1 ( G , μ 2 ) ≃ K ∗ / ( K ∗ ) 2 于是 H 1 ( G , E [ ϕ ] ; S ≃ K ( S , 2 ) . 对 d ∈ K ( S , 2 ) , 则其上链为ξ : G → E , g ↦ { O , g ( d ) = d T , g ( d ) = − d 于是由 9.1.4 , 其对应于C d / K : d w 2 = d 2 − 2 a d z 2 + ( a 2 − 4 b ) z 4 检验 C d ( K v ) , d ∈ K ( S , 2 ) , v ∈ S 即可计算 S ϕ .
现在设 P ∈ C d ( K ) , 我们来找 Q ∈ E ′ ( K ) 在 E ′ ( K ) → W C ( E / K ) 中 Q ↦ C d . 事实上, 由旋子性质给出同构 (9.1.4 ) u = θ − 1 : C d → E 满足u g ∘ u − 1 = − ξ ( g ) = ξ ( g ) (注意这里 ξ ( g ) 仍指平移自同构) 复合 ϕ 给出 Q = ϕ ∘ u ( P ) . 检验连接同态: δ E ( ϕ ∘ u ( P )) ( g ) = u ( P ) g − u P = u ( P g ) + ξ ( g ) − u ( P g ) = ξ ( g )
在上面, ϕ ∘ u ( z , w ) = ( d / z 2 , − d w / z 3 ) , 数值版连接同态: δ ( ϕ ∘ u ( P )) = d mod ( K ∗ ) 2 , P ∈ C d .
Silverman 上介绍了利用 Weil 配对给出旋子的方法, 但其未给出证明.
E [ m ] ⊂ E ( K ) (用 Weil 配对推出 μ m ∈ K ), K ( S , m ) = { b ∈ K ∗ / ( K ∗ ) m ∣ ord v ( b ) ≡ 0 mod m , ∀ v ∈ / S } 若选定基 T 1 , T 2 使得 E [ m ] ≃ μ m × μ m , 那么经由H 1 ( G , E [ m ]) ≃ H 1 ( G , μ m ) × H 1 ( G , μ m ) δ K : K ∗ / ( K ∗ ) m ≃ Hom ( G , μ m ) 有 H 1 ( G , E [ m ] ; S ) ≃ K ( S , m ) × K ( S , m )
设 ξ ↦ ( b 1 , b 2 ) , 取 Weil 配对构造函数 f T (见 3.2, 思考为什么 f T ∈ K ( E ) ) , 则( P , z 1 , z 2 ) ∈ C : b 1 z 1 m = f T 1 ( P ) , b 2 z 2 m = f T 2 ( P ) , P ∈ E 是 ξ 对应的旋子?
仅对于计算而言, 我们不需要它是旋子. 在
9.4.3 假设下, 我们说明
C 的
K 点决定了
E ( K ) / m E ( K ) . (若说明了旋子, 则可以计算
S ( m ) ( E / K ) )
考虑 (9.2) 中的连接同态δ E : E ( K ) / m E ( K ) → S ( m ) ( E / K ) ⊂ H 1 ( G , E [ m ] ; S ) 以及 Kummer 正合列的连接同态 δ K : K ∗ / ( K ∗ ) m ≃ Hom ( G , μ m ) , 结合 Weil 配对: e m : E [ m ] × E [ m ] → μ m , 我们得到 (乘法) 双线性型b : E ( K ) / m E ( K ) × E [ m ] → K ∗ / ( K ∗ ) m , e m ( δ E ( P ) , T ) = δ K ( b ( P , T ))
•
b 对左边非退化.
•
b 像在 K ( S , m ) 中
•
P = T , b ( P , T ) = f T ( P ) . P = T 时用线性计算.
证明. (1) 来自 Weil 配对非退化.
(2) 我们来证: B : H 1 ( G , E [ m ] ; S ) × E [ m ] → K ∗ / ( K ∗ ) m , e m ( ξ , T ) = δ K ( B ( ξ , T )) 落在 K ( S , m ) . 事实上, ξ ( g ) = 0 , g ∈ I v , 于是 δ K ( B ) ( g ) = ( B g / B ) 1/ m = 1 , 故 ( B 1/ m ) g = B 1/ m , g ∈ I v . 那么 K v ( B 1/ m ) / K v 完全分歧, 故根据局部域赋值 ord v ( B 1/ m ) ∈ Z , 所以 ord v ( B ) ≡ 0 mod m .
于是, 由非退化性,
P ∈ E ( K ) / m E ( K ) 由
( b ( P , T 1 ) , b ( P , T 2 )) 唯一确定, 但其取值只有有限集
( b 1 , b 2 ) ∈ K ( S , m ) × K ( S , m ) , 故只用考虑方程:
C : b 1 z 1 m = f T 1 ( P ) , b 2 z 2 m = f T 2 ( P ) , ( P , z 1 , z 2 ) ∈ E × K ∗ × K ∗ 有解则
P 为一个
E ( K ) / m E ( K ) , 遍历
( b 1 , b 2 ) 就得到整个
E ( K ) / m E ( K ) . 在考虑
C 解时, 若有解, 则通过计算能够找到; 无解者, 通过考虑局部
C ( K v ) 无解常常可以说明, 这只用化到有限域上. 这种判断方法对应于 Selmer 群: 其困难为 Hasse 原则不成立处, 即整体无解而局部有解, 程度由沙群衡量, 目前没有一般方法计算.
仍然考虑 m = 2 , E [ m ] ⊂ E ( K ) , 取 Legendre 形式: E : y 2 = ( x − e 1 ) ( x − e 2 ) ( x − e 3 ) T = ( e , 0 ) 为任一二阶元, 则 f T ( x ) = x − e 满足 div ( f ) = 2 ( T ) − 2 ( O ) (见第 1 节), 故为 Weil 配对所求. P = T , b ( P , T ) = f T ( P ) . 而 b ( T 1 , T 1 ) 计算: b ( T 1 , T 1 ) = b ( T 1 , T 1 + T 2 ) ⋅ b ( T 1 , T 2 ) − 1 = b ( T 1 , T 3 ) ⋅ b ( T 1 , T 2 ) − 1 = e 1 − e 3 / e 1 − e 2
最后, 计算 E ( K ) 通常是先计算 E ( K ) t or , 结合 E ( K ) / m E ( K ) 给出的信息估计秩. 高效估计秩的信息则要求 m 较小, 经典的方法是利用同源拆分: [ m ] = ϕ ∘ ϕ ^ ,. 但以上种种皆无法给出统一的招式, 或许依靠解析的信息 (如 Birch–Swinnerton-Dyer 猜想 ) 才能给出更好的算法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