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纯逼近定理 希望对拓扑空间 X , Y , 若 X ≅ Y , 则有 H p ( X ) ≅ H p ( Y ) . 对可以三角剖分的拓扑空间, 存在复形 K 使得 X = ∣ K ∣ . 于是希望 ∣ K ∣ ≅ ∣ L ∣ 时有 H p ( ∣ K ∣ ) ≅ H p ( ∣ L ∣ ) .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如何定义 H p ( ∣ K ∣ ) .
对任何 ∣ K ∣ 的三角剖分 K ′ , K ′′ , 有 ∣ K ′ ∣ = ∣ K ′′ ∣ 成立, 于是定义 H p ( ∣ K ∣ ) = H p ( K ) 即可.
考虑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 它未必是单纯映射. 我们希望找到单纯映射 g : K → L 使得 g ~ : ∣ K ∣ → ∣ L ∣ 满足 f = g ~ , 即寻找一个单纯映射用来 “代替” f .
设 f :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 称单纯映射 g 是 f 的单纯逼近 , 若对任意 x ∈ ∣ K ∣ 都有∃ ! σ ∈ K ( x ∈ Int σ ) ∧ ∃ τ ∈ L ( f ( x ) ∈ Int τ ∧ g ( x ) ∈ τ ) . 即 f ( x ) 与 g ( x ) 落在 L 的同一个单形 τ 中.
设 g 是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的单纯逼近, 仍记它诱导的连续映射为 g , 则 f ≃ g . 更具体地, 若 f 可以被单纯映射诱导, 则 f = g .
证明. 由单纯映射的定义可知存在
τ ∈ L 使得
f ( x ) , g ( x ) ∈ τ , 而单形
τ 是一个凸集. 于是总存在同伦
H ( x , t ) = t f ( x ) + ( 1 − t ) g ( x ) . 任取
v ∈ K ( 0 ) , 因
f 被单纯映射诱导, 于是
f ( v ) ∈ L ( 0 ) . 而
g 是
f 的单纯逼近, 于是
∀ v ∈ K ( 0 ) ( f ( v ) = w = g ( v ) ∈ L ( 0 ) ) , 这即
f ∣ K ( 0 ) = g ∣ K ( 0 ) : K ( 0 ) → L ( 0 ) . 进而
f = g , 因从顶点出发可以一直诱导在高维骨架上的相等.
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连续映射都存在单纯逼近, 考虑下面的例子: 设
K 的几何实现为
S 1 , 而
L 的几何实现是一个平环
{ z ∈ C : 1 ⩽ ∣ z ∣ ⩽ 2 } .
这因任何
K → L 的单纯映射必定落在
L 的一个
2 –单形中. 下面的问题就是: 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单纯逼近?
设 K 是一个复形, v ∈ K ( 0 ) , 定义St ( v , K ) = σ ∈ K , v ∈ σ ⋃ Int σ , 称作 v 在 K 中的 star . 并记Link ( v , K ) := St ( v , K ) ∖ St ( v , K ) = v ∗ τ ∈ K ⋃ τ , 称作 v 在 K 中的 link .
证明. 这因
∣ K ∣ ∖ St ( v , K ) = σ ∈ K , v ∈ / σ ⋃ σ = L 是
∣ K ∣ 中的闭子集, 其中
L = { σ ∈ K : v ∈ / σ } 是
K 的子复形.
但
Int σ 在一般的情况下未必是
∣ K ∣ 中的开集.
图 1. 一个 Int σ 不是 ∣ K ∣ 中开集的例子 而 link 就要更复杂一些, 下图给出了一个简单的
2 维复形中 link 的图示:
图 2. 一个 2 维复形中顶点的闭 star, star 和 link 设 { v 0 , … , v p } ⊂ K ( 0 ) , 则 { v 0 , … , v p } 落在某一单形中当且仅当 i = 0 ⋂ p St ( v i , K ) = ∅ .
证明. 必要性. 取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∈ K ( 0 ) , 则 ∀ i ∈ { 0 , … , p } , 有Int σ ⊂ St ( v i , K ) ⟹ Int σ ⊂ i = 0 ⋂ n St ( v i , K ) , 而 Int σ = ∅ .
充分性. 取
x ∈ i = 0 ⋂ p St ( v i , K ) ⊂ ∣ K ∣ = σ ∈ K ⋃ Int σ . 则存在
σ ∈ K 使得
x ∈ Int σ . 由 star 的定义,
v i 是
σ 的顶点, 即
v 0 , … , v p 是
σ 中的顶点.
设映射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 称 f 满足 star 条件 , 若∀ v ∈ K ( 0 ) ∃ w ∈ L ( 0 ) ( f ( St ( v , K )) ⊂ St ( w , L )) .
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存在单纯逼近当且仅当它满足 star 条件. 特别地, 若 g 是 f 的单纯逼近, 则对任意 v ∈ K ( 0 ) , 有f ( St ( v , K )) ⊂ St ( g ( v ) , L ) .
证明. 必要性. 设 g : K → L 是 f 的单纯逼近, 只需证明∀ v ∈ K ( 0 ) ( f ( St ( v , K )) ⊂ St ( g ( v ) , L )) .
任取 x ∈ St ( v , K ) , 根据 star 的定义可知存在 σ ∈ K 使得 x ∈ Int σ 且 v ∈ σ . 又因为 g 是 f 的单纯逼近, 故存在 τ ∈ L 使得 f ( x ) ∈ Int τ 且 g ( x ) ∈ τ . 因 g 是单纯映射, g ( σ ) = τ 1 ∈ L , 且 g ( v ) ∈ g ( σ ) . 断言 g ( x ) ∈ Int τ 1 . 注意到对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, x = i = 0 ∑ p t i v i ⟹ g ( x ) = i = 0 ∑ p t i g ( v i ) ∈ Int τ 1 , (即使 g ( v i ) 中有相等项也没有关系 ), 于是断言成立. 因 g ( x ) ∈ τ , 故 τ 1 ⊂ τ . 而 g ( v ) 是 τ 1 的顶点, 故它也是 τ 的顶点.
此时, f ( x ) ∈ Int τ ⊂ St ( g ( v ) , L ) , 也即 f ( St ( v , K )) ⊂ St ( g ( v ) , L ) .
充分性. 假设 f 满足 star 条件, 由这一条件可以定义映射 g g : K ( 0 ) → L ( 0 ) , v ↦ g ( v ) = w 使得 f ( St ( v , K )) ⊂ St ( g ( v ) , L ) . 下面将 g 扩张成一个单纯映射.
任取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∈ K , 只需证明 { g ( v 0 ) , … , g ( v p ) } 落在 L 的同一单形中. 由 2.1.5 知 i = 0 ⋂ p St ( v i , K ) = ∅ . 故∅ = f ( i = 0 ⋂ p St ( v i , K ) ) ⊂ i = 0 ⋂ p f ( St ( v i , K )) ⊂ i = 0 ⋂ p St ( g ( v i ) , L ) . 再由 2.1.5 可知 { g ( v 0 ) , … , g ( v p ) } 落在 L 的某一单形中, 不妨记作 τ =: g ( σ ) , 故 g 是单纯映射.
再证
g 是
f 的单纯逼近, 首先
∀ x ∈ ∣ K ∣ = σ ∈ K ⋃ Int σ ∃ !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∈ K ∀ i ( x ∈ Int σ ⊂ St ( v i , K )) . 由题设和 star 的定义, 因
f ( x ) ∈ St ( g ( v i ) , L ) , 有
∃ τ ∈ L ( f ( x ) ∈ Int τ ) , 此时可知
g ( v i ) ∈ τ . 对
x = i = 0 ∑ p t i v i , 都有
g ( x ) = i = 0 ∑ p t i g ( v i ) ∈ τ . 故
g 是
f 的一个单纯逼近.
单纯逼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 例如之前的例子
中
f 不存在单纯逼近. 此时就需要另外一种工具: 重分.
称 K ′ 是 K 的一个重分 , 若
1.
∀ τ ∈ K ′ ∃ σ ∈ K ( τ ⊂ σ ) , 即重分只能分出更小的单形.
2.
∀ σ ∈ K ∃ τ 1 , … , τ r ∈ K ′ ( σ = i = 1 ⋃ r τ i ) , 即重分都是有限分割.
注意到在 R N 中 ∣ K ′ ∣ = ∣ K ∣ , 于是重分实际上只是将 star 变小了.
对任意的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 存在 K 的重分 K ′ 使得 f ∈ C ( ∣ K ′ ∣ , ∣ L ∣ ) 存在单纯逼近 g : K ′ → L .
这是本节的中心定理, 我们只处理 K 是有限复形的情形. 但即使如此, 我们也需要先进行以下的准备工作, 再回来处理这一定理的证明.
任取 w ∈ K ( 0 ) , 存在 v ∈ K 使得 St ( w , K ) ⊂ St ( v , K ) .
id : ∣ K ′ ∣ → ∣ K ∣ 存在单纯逼近 g : K ′ → K .
对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, 其重心 定义为σ ^ = p + 1 v 0 + ⋯ + v p . 归纳地定义: p = 0 时, 在 K ( 0 ) 上 L ( 0 ) = K ( 0 ) ; p = 1 时, 在 K ( 1 ) 上L ( 1 ) = { σ ^ ∗ L σ : σ ∈ K ( 1 ) , dim σ = 1 , ∣ L σ ∣ = ∣ Bd σ ∣ } , 归纳地, 当 p = k + 1 时, 在 K ( k + 1 ) 上L ( k + 1 ) := { σ ^ ∗ L σ : σ ∈ K ( k + 1 ) , dim σ = k + 1 , L σ ⊂ L ( k ) ( ∣ L σ ∣ = ∣ Bd σ ∣ ) } , 并称 sd K = p ⩾ 0 ⋃ L ( p ) 为 K 的标准重心重分 . 类似地记 sd 2 = sd ( sd K ) .
图 3. 一个 2 维单形构成的复形及其标准重心重分 也可以这样定义标准重心重分:
称 K 中的一列 σ 1 ⊂ σ 2 ⊂ ⋯ ⊂ σ r 是一个 flag , 它确定单形 ( σ ^ 1 , … , σ ^ r ) (注意到它也可以唯一地确定 flag ), 定义sd K := { ( σ ^ 1 , … , σ ^ r ) : σ 1 ⊂ ⋯ ⊂ σ r } = { σ 1 ⊂ ⋯ ⊂ σ r } .
当 K 是有限复形时, 定义 K 的网径 为mesh K := σ ∈ K max diam σ = σ ∈ K max x , y ∈ σ max ∥ x − y ∥ . 那么 star 自然就有这样的性质: 对任意 v ∈ K ( 0 ) 有 St ( v , K ) ⊂ B ( v , mesh K ) .
直观上, 标准重心重分减小了网径, 即 mesh sd K < mesh K , 下面的引理给出了这一结论的一个估计:
设 K 是有限复形, 则mesh ( sd K ) ⩽ n + 1 n mesh K , 进而 m → ∞ 时 mesh ( sd m K ) → 0 .
证明. 对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∈ K , 有 diam σ = i , j max ∥ v i − v j ∥ . 这因 ∀ x , y ∈ σ , 记 y = i = 0 ∑ p t i v i 后∥ x − y ∥ ⩽ ∥ ∥ x − i = 0 ∑ p t i v i ∥ ∥ = ∥ ∥ i = 0 ∑ p t i ( x − v i ) ∥ ∥ ⩽ i max ∥ x − v i ∥ , 类似地 ∥ v i − x ∥ ⩽ j max ∥ v i − v j ∥ .
任取
τ , σ ∈ sd K ,
τ ⊂ σ . 则
τ ⊂ σ ∈ K . 设
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, 则存在
i 0 ∈ { 0 , … , p } 使得
∥ σ ^ − τ ^ ∥ ⩽ ∥ σ ^ − v i 0 ∥ = ∥ ∥ p + 1 1 i = 0 ∑ p v i − v i 0 ∥ ∥ = ∥ ∥ i = 0 ∑ p p + 1 v i − v i 0 ∥ ∥ ⩽ p + 1 p mesh K . 而
p ⩽ n 时总有
p / ( p + 1 ) ⩽ n / ( n + 1 ) . 得证.
现在我们回到单纯逼近定理 2.1.9 的证明:
定理 2.1.9 的证明. 若
K 是有限复形, 则
∣ K ∣ 一定是紧度量空间. 由 Lebesgue 覆盖引理可知对任何开覆盖
A , 都存在 Lebesgue 数
δ > 0 使得
∀ x ∈ ∣ K ∣ ∃ C ∈ A ( B ( x , δ ) ⊂ C ) . 对
f : ∣ K ∣ → ∣ L ∣ , 考虑
∣ L ∣ 的开覆盖
{ St ( w , L ) : w ∈ L ( 0 ) } , 存在
K 的开覆盖
A = { f − 1 ( St ( w , L )) : w ∈ L ( 0 ) } , 由 Lebesgue 覆盖引理, 存在
δ > 0 使得
∀ x ∈ ∣ K ∣ ∃ w ∈ L ( 0 ) ( B ( x , δ ) ⊂ f − 1 ( St ( w , L ))) . 由
2.1.14 可知存在正整数
m 使得
μ = mesh ( sd m K ) < δ . 任取
v ∈ ( sd m K ) ( 0 ) , 存在
w ∈ L ( 0 ) 使得
St ( v , sd m K ) ⊂ B ( v , μ ) ⊂ B ( v , δ ) ⊂ f − 1 ( St ( w , L )) . 也即
f ( St ( v , sd m K )) ⊂ St ( w , L ) . 这即 star 条件, 于是
f 存在单纯逼近
φ : sd m K → L .
链同伦 在上一小节我们知道了对复形进行适当次数的标准重心重分, 就可以得到连续映射的单纯逼近. 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: 其一是不同的单纯逼近是否诱导相同的同态 ; 其二是对不同的重分 K ′ , K ′′ , 它们的同调群 H p ( K ′ ) 和 H p ( K ′′ ) 之间是否存在同态 .
本小节主要来讨论第一个问题:
设 ψ , ψ ′ : C p ( K ) → C p ( L ) 是链映射, 称 ψ 与 ψ ′ 链同伦 , 若∃ D : C p ( K ) → C p + 1 ( L ) ( ∂ D + D ∂ = ψ − ψ ′ ) , 记作 ψ ≃ ψ ′ .
或者使用交换图的语言, 即图 交换.
设 φ , φ ′ : K → L 都是 f : ∣ K ∣ → ∣ L ∣ 的单纯逼近, 则 φ ♯ ≃ φ ♯ ′ .
证明. 任取 v ∈ K ′ ( 0 ) , φ , φ ′ 是 f 的单纯逼近, 故应当满足 star 条件f ( St ( v , K ′ )) ⊂ St ( φ ( v ) , L ) ∩ St ( φ ′ ( v ) , L ) . 对任意 x ∈ K , 存在单形 σ = ( v 0 , … , v p ) ∈ K ′ 使得 x ∈ Int σ . 则存在 τ ∈ L 使得f ( x ) ∈ Int τ , φ ( x ) , φ ′ ( x ) ∈ τ . 对任意 i ∈ { 0 , … , p } , 都有f ( x ) ∈ Int τ ⊂ f ( St ( v i ) , K ) ⊂ St ( φ ( v i ) , L ) ∩ St ( φ ′ ( v i ) , L ) , 故 { φ ( v 0 ) , … , φ ( v p ) , φ ′ ( v 0 ) , … , φ ′ ( v p ) } 落在 L 的同一个单形中. 不妨记以这些顶点为顶点集生成的单形及其面构成的子复形为 L ( σ ) . 则dim L ( σ ) ⩽ 2 p + 1 , 且满足 L ( σ ) 非空, L ( σ ) 零调 (这因 L ( σ ) 是单形生成的子复形 ), 而且对 s ⊂ σ , 有 L ( s ) ⊂ L ( σ ) (这只需注意到 L ( s ) ( 0 ) ⊂ L ( σ ) ( 0 ) ). φ ♯ ( σ ) 和 φ ♯ ′ ( σ ) 被 L ( σ ) 承载.
(下面这一段证明的 pattern 非常重要, 这是一类基本技巧, 请务必掌握. ) 归纳地证明结论: 当 p = 0 时, 对 v ∈ K ( 0 ) , 因 φ ♯ ( v ) = φ ( v ) , φ ♯ ′ ( v ) = φ ′ ( v ) , 于是自然有φ ♯ ( v ) , φ ♯ ′ ( v ) ∈ C 0 ( L ( v )) . 因 L ( v ) 道路连通, 故 φ ♯ ( v ) 与 φ ♯ ′ ( v ) 在同一同调类中, 考虑到 L ( v ) 零调, 于是∃ d ∈ C 1 ( L ( v )) ( ∂ d = φ ♯ ( v ) − φ ♯ ′ ( v )) , 取 D ( v ) = d 即可. 此时∂ D 0 ( v ) + D − 1 ∂ v = ∂ D ( v ) = φ ♯ ( v ) − φ ♯ ′ ( v ) 满足条件.
接下来设对任意 ⩽ p − 1 的情形都成立, 那么对 p 的情形, 取 σ ∈ K ′ , dim σ = p , 我们希望∂ D σ = φ ♯ ( σ ) − φ ♯ ′ ( σ ) − D ∂ σ 成立, 右侧的每一项都是已经定义过的, 记右侧为 c , 计算∂ c = ∂ φ ♯ ( σ ) − ∂ φ ♯ ′ ( σ ) − ∂ D ( ∂ σ ) = ∂ φ ♯ ( σ ) − ∂ φ ♯ ′ ( σ ) − ( φ ♯ ( ∂ σ ) − φ ♯ ′ ( ∂ σ ) − D ∂ 2 σ ) = 0 , 这因 φ ♯ 和 φ ♯ ′ 可以与 ∂ 交换. 这说明 { c } ∈ H p ( L ( σ )) , 进一步 c 被 L ( σ ) 承载 (因每一项都被 L ( σ ) 承载 ). 故 { c } ∈ H p ( L ( σ )) = 0 , 也即 c ∈ Z p ( L ( σ )) = B p ( L ( σ )) , 于是∃ d ∈ C p + 1 ( L ( σ )) ( ∂ d = c ) , 取 D ( σ ) = d 即可.
由此, 我们归纳地构造了
D 满足链同伦的条件, 从而
φ ♯ ≃ φ ♯ ′ .
设 φ , φ ′ : K → L 都是 f : ∣ K ∣ → ∣ L ∣ 的单纯逼近, 则 φ ∗ = φ ∗ ′ .
证明. 因对任意
z p + B p ( K ′ ) ∈ H p ( K ′ ) , 都有
φ ∗ ( z p + B p ( K ′ )) = φ ∗ ( z p ) + B p ( L ) = ∂ D ( z p ) + D ( ∂ z p ) + φ ∗ ′ ( z p ) + B p ( L ) = φ ∗ ′ ( z p ) + ∂ D ( z p ) + B p ( L ) = φ ∗ ′ ( z p ) + B p ( L ) 成立. 其中第二行的等号因
∂ z p = 0 , 第三行的等号因
D ( z p ) ∈ B p + 1 ( L ) 导出
∂ D ( z p ) ∈ B p ( L ) .
代数重分定理 本小节主要来讨论第二个问题: 即单纯逼近导出的同态是否依赖于对复形 K 的重分. 设 K ′ 是 K 的重分, id : ∣ K ′ ∣ → ∣ K ∣ 有单纯逼近 g : K ′ → K . 那么 g 诱导的 g ∗ 是否是同构? 如果 g ∗ 是同构, 那么 H p ( K ) 到 H p ( L ) 的同态就可以给出.
为此考虑这样的一类映射:
称 Φ : K → L , σ ↦ Φ ( σ ) = ∅ 是一个零调承载子 , 若对任意 σ ∈ K , 都有 Φ ( σ ) 零调, 且s ⊂ σ ⟹ Φ ( s ) ⊂ Φ ( σ ) .
设 f : C p ( K ) → C p ( L ) 是一个链映射, 称 f 被 Φ 承载, 若对任意 σ ∈ K , dim σ = p 都有 f ( σ ) 被 Φ ( σ ) 承载.
设 Φ : K → L 是零调承载子:
1.
若 φ , ψ : C ( K ) → C ( L ) 被 Φ 承载, 则存在 D 确定 φ ≃ ψ ;
2.
存在被 Φ 承载的保持增广的链映射 φ : C ( K ) → C ( L ) .
证明. (1) 无非就是 2.2.2 中使用相同的 pattern 证明, 只需要注意到 Φ ( σ ) 也满足相应的条件 (非空, 零调, 保持包含 ).
(2) 归纳地, 当 p = 0 时, 取 v ∈ K ( 0 ) , ε ( v ) = 1 . 取 w 是 Φ ( v ) 的顶点, 并取 φ 0 ( v ) = w . 则1 = ε ( v ) = ε ′ ( φ ( v )) = ε ′ ( w ) = 1 , 成立.
当 p = 1 时, 取 σ = [ v 0 , v 1 ] , dim σ = 1 . 再取 c = φ 0 ( ∂ σ ) , 那么ε ′ c = ε ′ φ 0 ( ∂ σ ) = ε ( ∂ σ ) = 0 , 即 c 是增广链中的闭链. 故 { c } ∈ H ~ 0 ( Φ ( σ )) = 0 , 从而c ∈ ker ε ′ = im ∂ ⟹ ∃ d ∈ C 1 ( Φ ( σ )) ⊂ C 1 ( L ) ( ∂ d = c ) . 定义 φ 1 ( σ ) = d 即可. 由∂ φ 1 ( σ ) = ∂ d = φ 0 ( ∂ σ ) 可知图中 C 1 ( K ) , C 0 ( K ) , C 1 ( L ) , C 0 ( L ) 所在的方块交换.
设 ⩽ p − 1 的情形都成立, 即对 σ ∈ K , dim σ ⩽ p − 1 都存在相应的 φ 被 Φ 承载. 取 σ ∈ K , dim σ = p , 那么考虑∂ φ ( ∂ σ ) = φ ∂ 2 σ = 0 , 则φ ( ∂ σ ) ∈ Z p ( Φ ( σ )) = B p ( Φ ( σ )) ⟹ ∃ d ∈ C p + 1 ( Φ ( σ )) ⊂ C p + 1 ( L ) ( ∂ d = φ ( ∂ σ )) . 定义 φ ( σ ) = d 即可.
现在提出本小节的中心定理:
设 K ′ 是 K 的一个重分, 则
1.
存在唯一的链映射 λ : C p ( K ) → C p ( K ′ ) 使得 λ ( σ ) 可被 K σ ′ 承载, 称 λ 是重分算子 .
2.
λ 与 g ♯ 互为链同伦逆, 由此 g ∗ 和 λ ∗ 均为同构.
证明. 考虑Λ : K → K ′ , σ ↦ Λ ( σ ) = K σ ′ , 假设 K σ ′ 是零调的. 此时 Λ 是零调承载子, 由 2.3.2 可知存在唯一的 λ 使得 λ ( σ ) ∈ C ( Λ ( σ )) 对任意 σ ∈ K 成立. 再考虑Θ : K ′ → K , τ ↦ Θ ( τ ) = K σ τ , 其中 σ τ ∈ K 是包含 τ 的最低维子复形. 故 K σ τ 也是锥, 而锥是零调的. 此时 Θ 也是零调承载子, 由 2.3.2 可知存在唯一的 θ 使得 θ ( τ ) ∈ C ( Θ ( τ )) 对任意 τ ∈ K ′ 成立.
同样地, 可以得到 id C ( K ) 被 Ψ 承载, id C ( K ′ ) 被 Φ 承载.
Claim 1. θ ∘ λ : C ( K ) → C ( K ) 被 Ψ 承载, λ ∘ θ : C ( K ′ ) → C ( K ′ ) 被 Φ 承载.
下面证明 Claim 1. 我们只说明 θ ∘ λ 被 Ψ 承载, 另一侧类似可证. 任取 σ ∈ K , 由 λ ( σ ) 被 Λ ( σ ) 承载可知 λ ( σ ) 可以被 Λ ( σ ) = K σ ′ 中单形 τ < σ 线性表示. 又由 θ ( τ ) 被 Θ ( τ ) 承载可知 Θ ( τ ) = K σ τ = K σ = Ψ ( σ ) . 由此 θ ∘ λ ( σ ) 可被 Ψ ( σ ) = K σ 承载.
Claim 2. Θ 承载 g ♯ .
下面证明 Claim 2. 任取 τ ∈ K ′ , w ∈ τ 是其一个顶点. 由单纯逼近的 star 条件可知Int τ ⊂ id ( St ( w , K )) ⊂ St ( g ( w ) , K ) , 设 σ 是顶点集含有 g ( w ) 的单形, 则 τ ⊂ σ . 而 σ τ ⊂ σ , 故 g ♯ 被 Θ 承载.
由上述讨论, 仍有 g ♯ ∘ λ = id C ( K ) , λ ∘ g ♯ = id C ( K ′ ) , 即 λ 与 g ♯ 互为同伦逆.
接下来说明 λ 的唯一性. 设 λ ′ 也被 Λ 承载, 那么由 2.3.2 可知 λ ′ ≃ λ . 即对任意 σ ∈ K , dim σ = p , 都有∂ D ( σ ) + D ( ∂ σ ) = λ ( σ ) − λ ′ ( σ ) . 这里 D : C p ( K ) → C p + 1 ( K ′ ) , 而 D ( σ ) 被 Λ ( σ ) = K σ ′ 承载, K σ ′ 又是一个 p 维复形, 从而只能 D ( σ ) = 0 . 也即∀ σ ∈ K ( λ ( σ ) − λ ′ ( σ )) ⟹ λ = λ ′ .
最后, 我们来说明最开始假设 K σ ′ 零调的假设是合理的. 首先考虑特殊情况, 若 K ′ = sd K , 那么∀ σ ∈ K ( K σ ′ = sd K σ = σ ^ ∗ L σ ) , 这里 ∣ L σ ∣ = ∣ Bd K σ ∣ , 此时定理成立, H p ( K ) ≅ H p ( sd K ) . 若 K ′ = sd m K , 此时H p ( K ) ≅ H p ( sd K ) ≅ H p ( sd 2 K ) ≅ ⋯ ≅ H p ( sd m K ) . 对任何的 σ ∈ K , 注意到 0 ≅ H ~ p ( sd K σ ) ≅ H ~ p ( sd m K σ ) . 故 sd m K σ 零调, 这说明 K ′ 零调.
再考虑任意的重分
K ′ , 考虑下图:
其中右侧映射是左侧 (
轴对称对应的 ) 单纯逼近. 那么由前面的讨论可知
( kh ) ∗ = k ∗ h ∗ 是同构, 这说明
h ∗ 是满同态; 类似地也有
( h l ) ∗ = h ∗ l ∗ 是同构, 这说明
h ∗ 是单同态. 故
h ∗ 是同构, 从而
k ∗ 也是同构. 于是得到
H ~ p ( K σ ′ ) ≅ H ~ p ( K σ ) = 0. 于是
K σ ′ 的确是零调的, 那么命题得证.
于是 f ∗ 可以如下图定义: 此时一个自然的问题是 f ∗ 是否与 K 的重分无关. 若另有 K 的重分 K ′′ 和 φ ′ : K ′′ → L , 是否有φ ∗ g ∗ − 1 = φ ∗ ′ ( g ∗ ′ ) − 1 成立?
若 K ′′ 是 K ′ 的重分, 考虑到 id : ∣ K ′′ ∣ → ∣ K ′ ∣ 存在单纯逼近 k : K ′′ → K ′ , 有 交换, 这即( g k ) ♯ ≃ g ♯ ′ , ( φ k ) ♯ ≃ φ ♯ ′ , 于是 ( g k ) ∗ = g ∗ ′ , ( φ k ) ∗ = φ ∗ ′ . 代入得到φ ∗ ′ ( g ∗ ′ ) − 1 = φ ∗ k ∗ ( g ∗ k ∗ ) − 1 = φ ∗ g ∗ − 1 .
若 K ′′ 不是 K ′ 的重分, 考虑到重分的有限性 (即重分是在 K 的每个单形中增加有限多个点 ), 那么总存在 K ′′′ 同时是 K ′ 和 K ′′ 的重分, 此时 交换, 这即( g k ) ∗ = ( g ′ k ′ ) ∗ , ( φ k ) ∗ = ( φ ′ k ′ ) ∗ , 于是φ ∗ ′ ( g ∗ ′ ) − 1 = ( φ ′ k ′ ) ∗ ( g ′ k ′ ) ∗ − 1 = ( φ k ) ∗ ( g k ) ∗ − 1 = φ ∗ g ∗ − 1 .
同调群的同伦不变性 至此, 我们终于完成了以下函子的刻画:
证明. 为此只需验证 id : ∣ K ∣ → ∣ K ∣ 被作用变成 id ∗ : H p ( K ) → H p ( K ) , 和对 f : ∣ K ∣ → ∣ L ∣ , h : ∣ L ∣ → ∣ M ∣ , 有 ( h f ) ∗ = h ∗ f ∗ .
其中第一条是显然的, 这里只证明第二条. 考虑以下的交换图:
则
h ∗ = φ ∗ g ∗ − 1 ,
f ∗ = ( g φ ′ ) ∗ ( g ∗ ′ ) − 1 , 计算得到
h ∗ f ∗ ( h f ) ∗ = φ ∗ g ∗ − 1 g ∗ φ ∗ ′ ( g ∗ ′ ) − 1 = ( φ φ ′ ) ∗ ( g ∗ ′ ) − 1 = φ ∗ φ ∗ ′ ( g ∗ ′ ) − 1 也即
( h f ) ∗ = h ∗ f ∗ .
证明. 对
∣ K ∣ ≅ ∣ L ∣ , 考虑
f :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
h ∈ C ( ∣ L ∣ , ∣ K ∣ ) 使得
f h = id ∣ L ∣ ,
h f = id ∣ K ∣ . 由
2.4.1 可知
f ∗ h ∗ = ( f h ) ∗ = ( id ∣ L ∣ ) ∗ = id , h ∗ f ∗ = ( h f ) ∗ = ( id ∣ K ∣ ) ∗ = id , 也即
f ∗ 和
h ∗ 是同构, 得到
H p ( K ) ≅ H p ( L ) .
我们知道: 所以如果可以验证同调群是同伦不变量, 那么从逻辑上讲, 自然就不必说明它是同胚不变量. 幸运的是, 确实如此. 在这里只证明 K 是有限复形的情形:
设 f , g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 K 是有限复形. 若 f ≃ g , 则 f ∗ = g ∗ .
证明. 因 K 是有限复形, H 是连接 f 与 g 的同伦, 故 ∣ K ∣ × I 是紧度量空间. 考虑 ∣ K ∣ × I 的开覆盖C = { H − 1 ( St ( w , L )) : w ∈ L ( 0 ) } , 由 Lebesgue 覆盖引理可知∃ δ > 0 ∀ x ∈ ∣ K ∣ × I ∃ w ∈ L ( 0 ) ( B ( x , δ ) ⊂ H − 1 ( St ( w , L ))) . 而存在 m ∈ Z ≥ 1 和 k > 0 使得 v ∈ ( sd m K ) ( 0 ) , 且St ( v , sd m K ) × [ k r − 1 , k r ] ⊂ B ( x , δ ) . 也即存在 w ∈ L ( 0 ) 使得St ( v , sd m K ) × [ k r − 1 , k r ] ⊂ H − 1 ( St ( w , L )) . 这导出h ( r − 1 ) / k ( St ( v , sd m K )) ⊂ St ( w , L ) , h r / k ( St ( v , sd m K )) ⊂ St ( w , L ) . 意味着 h ( r − 1 ) / k 和 h r / k 可以取到相同的单纯逼近 φ r : sd m K → L . 而 id : sd m K → K 也有相应的单纯逼近, 于是∀1 ⩽ r ⩽ k ( h ( r − 1 ) / k ) ∗ = ( h r / k ) ∗ , 那么f ∗ = ( h 0 ) ∗ = ( h 1/ k ) ∗ = ⋯ = ( h ( k − 1 ) / k ) ∗ = ( h 1 ) ∗ = g ∗ . □
若 ∣ K ∣ ≃ ∣ L ∣ , 则 H p ( ∣ K ∣ ) ≅ H p ( ∣ L ∣ ) .
证明. 这即存在
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L ∣ ) ,
g ∈ C ( ∣ L ∣ , ∣ K ∣ ) 使得
f g ≃ id ∣ L ∣ , g f ≃ id ∣ K ∣ , 由此
f ∗ 与
g ∗ 互逆. 即
H p ( ∣ K ∣ ) ≅ H p ( ∣ L ∣ ) .
应用: 映射度, Brouwer 不动点定理 考虑到 S 0 退化, 不妨总假设 n > 0 . Brouwer 不动点主要讨论球面上的映射:
设 f ∈ C ( S n , S n ) , 它诱导f ∗ : H n ( S n ) → H n ( S n ) , α ↦ f ∗ ( α ) = d α , d ∈ Z . 其中 α 是 S n 的生成元. d 称作 f 的映射度 , 记作 deg f .
当 n = 1 时, 映射度 deg f 有明显的几何意义. deg f 即 f 覆盖球面的层数. π 1 ( S 1 ) = [ S 1 , S 1 ] → Z , f ↦ deg f 给出了 S 1 的基本群.
映射度具有以下基本性质: 以下设 f , g : S n → S n ,
1.
若 f ≃ g , 则 deg f = deg g ;
2.
deg ( g f ) = deg f ⋅ deg g ;
3.
deg id = 1 . 若 c 是常值映射, 则 deg c = 0 .
证明. (2) 因
deg ( g f ) α = ( g f ) ∗ α = g ∗ ( deg f α ) = deg f ⋅ g ∗ α = deg f ⋅ deg g α . 而 (1), (3) 是显然的.
设 F ∈ C ( D n + 1 , S n ) , 则 deg ( F ∣ ∂ D n + 1 ) = 0 .
证明. 这因
且
F ∣ ∂ D n + 1 = F ∘ ι . 由
H n ( D n + 1 ) = 0 可知
( F ∣ ∂ D n + 1 ) ∗ = 0 .
不存在这样的 r ∈ C ( D n + 1 , S n ) 使得 r ∣ ∂ D n + 1 = id S n .
证明. 由
2.5.3 可知若存在这样的
r , 有
deg ( r ∣ ∂ D n + 1 ) = 0 . 再由
2.5.2 可知
deg ( id S n ) = 1 , 矛盾.
证明. 用反证法, 任取
x ∈ D n , 都有
f ( x ) = x . 取
h : D n → S n + 1 , x ↦ ∥ x − f ( x ) ∥ x − f ( x ) . 由
2.5.3 可知
deg ( h ∣ ∂ D n ) = 0 , 作同伦
H : S n − 1 × I → S n − 1 , ( x , t ) ↦ ∥ x − t f ( x ) ∥ x − t f ( x ) . 这一同伦的定义是合理的, 因
x = f ( x ) 可知
t = 1 时
x − f ( x ) = 0 , 而
0 ⩽ t < 1 时若有
x = t f ( x ) , 则
1 = ∥ x ∥ = ∥ t f ( x ) ∥ = t ∥ f ( x ) ∥ ⩽ t < 1 , 矛盾. 此时
H ( x , 0 ) = id S n − 1 ( x ) , H ( x , 1 ) = h ∣ ∂ D n ( x ) , 即
id S n − 1 ≃ h ∣ ∂ D n , 而它们的映射度不相等, 矛盾.
Brouwer 不动点定理在 n = 1 时即为介值定理, 在 n = 2 时使用分析的方法已经比较繁琐, 但还是可以借助基本群来解决. 以上给出了 n ⩾ 1 时使用同调论的解决方法.
接下来考虑从球面到球面的映射, f ∈ C ( S n , S n ) 可以不存在任何不动点, 最常见的取法就是取对径映射 r : x ↦ − x .
证明. 考虑 r i : S n → S n , 它只将第 i 个分量反转, 即( x 1 , … , x i , … , x n + 1 ) ↦ ( x 1 , … , − x i , … , x n + 1 ) . 则 r = r n + 1 r n ⋯ r 1 . 于是 deg r = i = 1 ∏ n + 1 deg r i . 由 有 r n + 1 = h i , n + 1 r i h i , n + 1 − 1 , 从而deg r n + 1 = deg h i , n + 1 deg r i deg h i , n + 1 − 1 = deg r i . 故 deg r = ( deg r n + 1 ) n + 1 .
考虑
S n 的如下三角剖分:
它由
R n + 1 上典范正交基的顶点
{ ± e 1 , ± e 2 , … , ± e n + 1 } 确定. 记
e − i = − e i , 得到复形
K ∣ K ∣ = { ( x 1 , … , x n + 1 ) ∈ R n + 1 : i = 1 ∑ n + 1 ∣ x i ∣ = 1 } . 考虑中心辐射
φ : ∣ K ∣ → S n , 有
那么对
K 中的
n 维单形, 给定如下的定向: (
约定 i j = ± j )
± [ e i 1 , e i 2 , … , e i n + 1 ] { 取 + ⟺ { i k } 中有偶数个负数 取 − ⟺ { i k } 中有奇数个负数 令
z n = σ ∈ S + n ( K ) ∑ σ 可知
∂ z n = 0 . 这里
S + n ( K ) 是
K 中正定向
n 维单形全体. 此时
z n ∈ Z n ( K ) = H n ( S n ) , 那么
( r ~ n + 1 ) ♯ : C n ( K ) → C n ( K ) , ± [ e 1 , … , e n + 1 ] ↦ ∓ [ e 1 , … , e n + 1 ] . 故
( r ~ n + 1 ) ♯ ( z n ) = − z n , 由此
deg r ~ n + 1 = − 1 得到
deg r n + 1 = − 1 .
设 h ∈ C ( S n , S n ) , 若 deg h = ( − 1 ) n + 1 , 则 h 必有不动点.
证明. 用反证法, 设
∀ x ∈ S n ( h ( x ) = x ) . 取
H : S n × I → S n , ( x , t ) ↦ ∥ ( 1 − t ) h ( x ) + t ( − x ) ∥ ( 1 − t ) h ( x ) + t ( − x ) . 类似地, 若有
( 1 − t ) h ( x ) − t x = 0 , 则
∥ ( 1 − t ) h ( x ) ∥ = t ∥ x ∥ ⟹ 1 − t = t ⟹ t = 2 1 . 而将
t = 1/2 代入之后有
1/2 ( h ( x ) − x ) = 0 , 于是
H 是合理定义的. 此时由
H ( x , 0 ) = h ( x ) , H ( x , 1 ) = r ( x ) 可知
h ≃ r , 而
deg h = deg r = ( − 1 ) n + 1 , 矛盾.
取 f ∈ C ( S n , S n ) , deg f = 1 , 则存在 x 0 ∈ S n 使得 f ( x 0 ) = − x 0 .
证明. 考虑
r f : S n → S n , 有
deg ( r f ) = ( − 1 ) n + 1 . 由
2.5.7 可知
r f 存在不动点
x 0 , 那么
r f ( x 0 ) = x 0 ⟹ − f ( x 0 ) = x 0 , 于是命题得证.
下面把这一问题应用于所谓的 “毛球问题”:
称 v : X → R n 是一个 X 上的向量场 (当 n = 1 时称为数量场 ). 特别地, v : S n → R n + 1 称作一个切向量场, 若对任意 x ∈ S n 都有 ⟨ x , v ( x ) ⟩ = 0 .
S n 上存在非零切向量场 (向量场非零指它在任何一点都非零. ) 当且仅当 n 为奇数.
证明. 充分性. 因 n = 2 k − 1 , 直接取v : S n → S n , ( x 1 , x 2 , … , x 2 k − 1 , x 2 k ) ↦ ( − x 2 , x 1 , … , − x 2 k , x 2 k − 1 ) 是一个非零切向量场即可.
必要性. 若
S n 存在非零切向量场
v , 考虑它诱导的映射
h : S n → S n , x ↦ ∥ v ( x ) ∥ v ( x ) , 因
v 是切向量场, 故
h 也是切向量场, 于是
∀ x ∈ S n ( h ( x ) = x ∧ h ( x ) = − x ) . 由
2.5.7 可知
deg h = ( − 1 ) n + 1 , 又由
2.5.8 可知
deg h = 1 , 于是
n 是奇数.
应用: Euler 示性数, Lefschetz 不动点定理 设 K 是有限复形, 但 H p ( K ) = ker ∂ p / im ∂ p + 1 未必是自由的, 但一定是有限生成 Abel 群. 而有限生成 Abel 群 G 总有分解G ≅ Z ⊕ Z ⊕ ⋯ ⊕ Z ⊕ ( Z / t 1 Z ) ⊕ ( Z / t 2 Z ) ⊕ ⋯ ⊕ ( Z / t k Z ) = F ( G ) ⊕ T ( G ) , 其中 F ( G ) 是 G 的自由部分, 它有秩 r , T ( G ) 是 G 的挠部分, 满足 t 1 ∣ t 2 ∣ ⋯ ∣ t k , 则 H i ( K ) 中自由部分的秩 β 1 ( K ) := rank F ( H i ( K )) 称作复形 K 的第 i 个 Betti 数 .
我们把 Brouwer 定理再次推广, 不仅仅考虑球面之间的映射, 而考虑一般的复形 K , 它的几何实现到自身的映射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K ∣ ) 的不动点. 为此, 我们先回顾一点点初等线性代数的内容:
设 φ : V → V 是线性变换, { e 1 , … , e n } 是 V 的基, φ 在 { e i } 下的矩阵为 A . 因迹对基变换是不变的, 于是可以定义tr φ := tr A 是线性变换 φ 的迹 .
设 W 是 V 的 φ –不变子空间, 即 φ ( W ) ⊂ W , 则 φ 可以诱导φ ∗ : V / W → V / W , x + W ↦ φ ( x ) + W , 此时有tr φ = tr ( φ ∣ W ) + tr φ ∗ .
证明. 设
W 有一组基
{ ξ 1 , … , ξ r } ,
V 的基
{ ξ 1 , … , ξ r , ξ r + 1 , … , ξ n } 由
W 的基扩张而来, 则
V / W 以
{ ξ r + 1 + W , … , ξ n + W } 为一组基. 设
φ ,
φ ∣ W 和
φ ∗ 在对应基下的矩阵分别为
A , A W , A ∗ , 则
A = [ A W ∗ A ∗ ] , 这导出
tr φ = tr ( φ ∣ W ) + tr φ ∗ .
设 G 是有限生成的自由 Abel 群, φ : G → G 是线性映射. 也可以定义 tr φ : 考虑 G 的 φ –不变子群 H , 那么 φ 可以诱导商群上的线性映射φ ∗ : G / H → G / H , 当 G / H 也是自由群时, 仍然有 tr φ = tr ( φ ∣ H ) + tr φ ∗ .
为了记号方便, 我们约定将链群、闭链群、边缘链群中的复形记号省略掉, 并且记H p = Z p / B p = T p ⊕ F p , 这里 T p 是 H p 的挠部分, F p 是 H p 的自由部分. 那么 Z p 可以分解成两部分, 一部分被 B p 模掉之后产生挠部分, 把这一部分记作W p := { c p ∈ C p : ∃ ℓ ∈ Z ∖ { 0 } ( ℓ c p ∈ B p ) } . 另一部分被 B p 模掉产生自由部分.
设 φ : C ( K ) → C ( K ) 是链映射, K 是有限复形, 那么p ∑ ( − 1 ) p tr φ ∣ C p = p ∑ ( − 1 ) p tr ( φ ∗ , H p / T p ) , 这里 φ ∗ 是合理定义的. (因形如 Z / m Z → Z 的同态必为零同态, 于是一定 φ ( T p ) ⩽ T p . )
证明. 根据前面约定的记号, 容易得到B p ⩽ W p ⩽ Z p ⩽ C p .
首先考虑 Z p ⩽ C p . 由 C p ↠ ∂ p B p − 1 ⩽ C p − 1 且 Z p = ker ∂ p , 由第一同构定理得到C p / Z p ≅ B p − 1 . 因 B p − 1 自由, 故 C p / Z p 自由. 由 2.6.2 可知tr ( φ ∣ C p ) = tr ( φ ∣ Z p ) + tr ( φ ∗ , C p / Z p ) = tr ( φ ∣ Z p ) + tr ( φ ∗ , B p − 1 ) .
再考虑 W p ⩽ Z p . 由 则对任何 z p ∈ W p , 有 j ( z p ) = { z p } + T p . 由 W p 的定义可知存在 ℓ ∈ Z ∖ { 0 } 使得 ℓ z p ∈ B p . 那么ℓ { z p } + T p = { ℓ z p } + T p = 0 + T p , 即 W p ⩽ ker j . 反之, 任取 z p ∈ ker j , 由j ( z p ) = { z p } + T p = 0 ⟹ ∃ ℓ ∈ Z ∖ { 0 } ( ℓ { z p } = 0 ) ⟹ z p ∈ W p 知 ker j ⊂ W p . 于是 W p = ker j , 由第一同构定理可知Z p / W p ≅ H p / T p = F p . 由 F p 自由可知 Z p / W p 也自由, 由 2.6.2 可知tr ( φ ∣ Z p ) = tr ( φ ∣ W p ) + tr ( φ ∗ , Z p / W p ) = tr ( φ ∣ W p ) + tr ( φ ∗ , F p ) .
最后, 考虑 B p ⩽ W p . 我们断言 rank B p = rank W p 且 tr ( φ ∣ B p ) = tr ( φ ∣ W p ) . 用反证法, 否则 m = rank B p < rank W p = r .
设 { α 1 , … , α r } 是 W p 的一组基, 不妨设 n i ∈ Z ≥ 1 , { n 1 α 1 , … , n m α m } 是 B p 的一组基. 那么由 r > m 可知存在 n m + 1 ∈ Z ≥ 1 使得 n m + 1 α m + 1 ∈ B p (这由 W p 的定义可得 ), 矛盾, 于是 r = m .
设 φ ∣ W p 在 { α 1 , … , α r } 下的矩阵为 A = [ a ij ] , φ ∣ B p 在 { n 1 α 1 , … , n r α r } 下的矩阵为 B = [ b ij ] . 则φ ∣ W p ( α j ) = i = 1 ∑ r a ij α i ⟹ φ ∣ W p ( n j α j ) = i = 1 ∑ r a ij n j α i . 且φ ∣ B p ( n j α j ) = i = 1 ∑ r b ij n i α i . 而 B p ⩽ W p , 于是 i = 1 ∑ r a ij n j α i = i = 1 ∑ r b ij n i α i , 这说明对任意 i , j 成立a ij n j = b ij n i . 特别地, 当 i = j 时就有 a ii = b ii . 那么tr ( φ ∣ W p ) = tr A = i = 1 ∑ r a ii = i = 1 ∑ r b ii = tr B = tr ( φ ∣ B p ) .
于是:
tr ( φ ∣ C p ) = tr ( φ ∣ Z p ) + tr ( φ ∣ B p − 1 ) = tr ( φ ∣ W p ) + tr ( φ ∗ , F p ) + tr ( φ ∣ B p − 1 ) = tr ( φ ∣ B p ) + tr ( φ ∣ B p − 1 ) + tr ( φ ∗ , F p ) . 因
K 是有限复形, 于是下面的交错和是有限和, 得到
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φ ∣ C p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φ ∣ B p ) − ( − 1 ) p − 1 tr ( φ ∣ B p − 1 ) + ( − 1 ) p tr ( φ ∗ , F p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φ ∗ , F p ) . 于是定理成立.
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些子群: 由 Z p / W p ≅ H p / T p , 若记 Z p = W p ⊕ A , 那么由 W p / B p ≅ T p ,B p Z p ≅ B p W p ⊕ A ≅ B p W p ⊕ A ≅ T p ⊕ A , 这说明 A ≅ F p .
设 K 是有限复形, h : ∣ K ∣ → ∣ K ∣ 是连续映射, 称Λ ( h ) := p ∑ ( − 1 ) p tr ( h ∗ , H p / T p ) 是 h 的 Lefschetz 数 .
由定义可知若 h ≃ h ′ , 则 Λ ( h ) = Λ ( h ′ ) , 这因 h ∗ = h ∗ ′ ; 同时 Λ ( h ) 与 ∣ K ∣ 的三角剖分无关, 因为之前已经说明过同调群不会随着重分改变.
特别地, 若允许同调群中的系数在数域中取值, 那么 C p 和 H p 都是向量空间, 其维数即为复形 K 的 p 阶 Betti 数, 也即 dim F H p = β p ( K ) .
考虑 id : ∣ K ∣ → ∣ K ∣ 的 Lefschetz 数:Λ ( id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id ∗ , H p / T p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β p ( K ) . 设 K 的 p 维单形个数为 f p , 取 f ( K ) = ( f 0 , … , f n ) , 那么rank C p ( K ) = f p = β p ( K ) . 称χ ( K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rank C p ( K ) 是 K 的 Euler 示性数 .
Euler 示性数是拓扑不变量, 它与 ∣ K ∣ 的三角剖分无关, 且χ ( ∣ K ∣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β p ( K ) .
一些典型的曲面 Euler 示性数可以计算出来:χ ( T 2 ) = 0 , χ ( S ) = 0 , χ ( RP 2 ) = 1 , χ ( S n ) = { 2 , 0 , n = 2 k n = 2 k + 1 .
设 K 是有限复形, h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K ∣ ) , 若 Λ ( h ) = 0 , 则 h 必有不动点.
证明. 用反证法, 设 ∀ x ∈ ∣ K ∣ ( h ( x ) = x ) , 考虑连续函数f : ∣ K ∣ → R , x ↦ ∥ x − h ( x ) ∥ , 因 ∣ K ∣ 是紧度量空间, 它取到最小值 ε . 不妨设 mesh K < ε /2 (否则取足够多次数的标准重心重分 ).
记 h : ∣ K ∣ → ∣ K ∣ 得单纯逼近为 φ : sd m K → K , 则对任意 x ∈ K , h ( x ) 和 φ ( x ) 都落在 K 的同一个单形中, 有∥ h ( x ) − φ ( x ) ∥ ⩽ mesh K < 2 ε , 故∥ x − φ ( x ) ∥ ⩾ ∥ x − h ( x ) ∥ − ∥ h ( x ) − φ ( x ) ∥ > 2 ε .
由代数重分定理:
则
h ∗ = ( φ ♯ λ ) ∗ = ξ ∗ . 故
Λ ( h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h ∗ : H p / T p ) = p ⩾ 0 ∑ ( − 1 ) p tr ( ξ ∗ , C p ) . 我们断言
tr ( ξ ∗ , C p ) = 0 . 这蕴含着
ξ p 在
S p + ( K ) (
K 的定向 p 维单形全体, 这是 C p ( K ) 的一组基 ) 下的矩阵
A 满足
tr A = 0 . 这意味着
ξ p ( σ ) 中不能含有
σ . 因
λ ( σ ) 被
sd m K σ 承载, 若
ξ p ( σ ) = φ ♯ λ ( σ ) = aσ + ⋯ , a = 0 , 在
λ ( σ ) 的展开式中应当存在
p 维单形
τ ∈ sd m K σ 使得
φ ♯ ( τ ) = a ′ σ + ⋯ , a ′ = 0. 因对任意
x ∈ τ 都有
φ ( x ) ∈ σ , 又
τ ⊂ σ , 故
x ∈ σ , 从而
2 ε < ∥ x − φ ( x ) ∥ ⩽ mesh K < 2 ε , 矛盾.
S n 上的对径映射满足 deg r = ( − 1 ) n + 1 .
证明. 由
2.6.6 知
Λ ( r ) = 1 + ( − 1 ) n deg r = 0 .
设 K 是零调的, 则任意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K ∣ ) 都存在不动点.
证明. 设 f ∗ : H 0 ( K ) → H 0 ( K ) , 它有单纯逼近 φ : K ′ → K , 那么图 交换.
对
v ∈ K ( 0 ) ,
K v ′ = { v } , 有
λ ( v ) = ℓ v . 由
1 = ε ( v ) = ε ′ λ ( v ) = ℓ ε ′ ( v ) = ℓ 可知
λ ( v ) = v , 于是
φ ♯ ( λ ( v )) = φ ♯ ( v ) = φ ( v ) 与
v 在同一同调类中, 这即
f ∗ ( { v } ) = { φ ∗ ( λ ( v )) } = { v } , 即
f ∗ = id ∗ . 故
Λ ( f ) = Λ ( id ) = 1 = 0 . 由
2.6.6 得证.
设 χ ( ∣ K ∣ ) = 0 , 则对任意同伦于 id ∣ K ∣ 的连续映射 f ∈ C ( ∣ K ∣ , ∣ K ∣ ) , f 存在不动点.
证明. 因
Λ ( f ) = Λ ( id ) = χ ( ∣ K ∣ ) = 0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