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, 我们在复数讨论问题.
回想, 我们最先学习自然数 (非负整数) 0, 1, 2, …. 然后, 我们学习了它们的大小关系与运算, 包括但不限于:
• | 对任何自然数 x, y, 在 “x=y”, “x>y” 与 “y>x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; |
• | 可对二个自然数作加法 (或乘法), 且结果, 和 (或积), 是自然数; |
• | 自然数的加法 (或乘法) 适合结合律与交换律; |
• | 自然数的加法与乘法适合分配律; |
• | 存在自然数 0, 使对任何自然数 x, 0+x=x=x+0; |
• | 存在自然数 1, 使对任何自然数 x, 1⋅x=x=x⋅1. |
当我们考虑加法与乘法的逆运算时, 我们考虑了减法与除法: 若 x+z=y, 则 z=y−x; 若 x⋅z=y, 则 z=y/x (其中, x=0). 不过, 我们不总能在自然数作减法与除法: 我们知道, 7−3=4, 但 3−7 是什么? 我们知道, 222/6=37, 但 3/9 是什么?
为解决它们,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. 于是, 3−7=−4, 且 3/9=1/3. 关于有理数, 我们知道, 包括但不限于:
• | 可对二个有理数作加法 (或乘法), 且结果, 和 (或积), 是有理数; |
• | 有理数的加法 (或乘法) 适合结合律与交换律; |
• | 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适合分配律; |
• | 存在有理数 0, 使对任何有理数 x, 0+x=x=x+0; |
• | 对任何有理数 x, 存在有理数 −x, 使 (−x)+x=0=x+(−x); |
• | 存在有理数 1, 使对任何有理数 x, 1⋅x=x=x⋅1; |
• | 对任何不等于 0 的有理数 x, 存在不等于 0 的有理数 x−1, 使 x−1⋅x=1=x⋅x−1; |
• | 有理数是形如 ±q/p (即 +q/p 或 −q/p) 的数, 其中, p, q 是自然数, 且 p=0; |
• | 有理数是二个整数的比, 其中, 整数是形如 ±q (即 +q 或 −q) 的数, (其中, q 是自然数); |
• | 自然数都是有理数, 且不是自然数的有理数存在; |
• | 可对二个有理数作减法 (或除法) (其中, 除数不等于 0), 且结果, 差 (或比), 都是有理数; |
• | 对任何有理数 x, y, 在 “x=y”, “x>y” 与 “y>x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; |
• | 对任何有理数 x, 在 “x=0”, “x>0” 与 “−x>0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; |
• | 二个正的有理数的和 (或积) 是正的, 其中, 正的有理数是大于 0 的有理数. |
当我们学习几何时, 我们发现, 一些量不可能是有理数: 由勾股定理, 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的平方是 12+12=1+1=2, 但
证. 反设, 某有理数
x 的平方等于
2. 则存在整数
p,
q (其中,
p=0), 使
x=q/p. 注意, 我们可要求,
q 与
p 的一个不是偶数 (回想, 对整数
a, 若存在整数
b, 使
a=2⋅b=2b, 则
a 是偶数), 因为我们总能对
q/p 约分. 则
x2=q2/p2=2. 则
q2=2p2. 则
q2 是偶数. 则
q 是偶数 (注意, 若整数
a 不是偶数, 则整数
a2 也不是偶数). 则
q=2t, 其中,
t 是整数. 则
2p2=q2=4t2. 则
p2=2t2. 则
p2 是偶数. 则
p 是偶数. 这是矛盾.
于是, 我们学习了实数. 在实数, 我们能以 2 表边长为 1 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: (2)2=2. 并且, 关于实数, 我们知道, 包括但不限于:
• | 可对二个实数作加法 (或乘法), 且结果, 和 (或积), 是实数; |
• | 实数的加法 (或乘法) 适合结合律与交换律; |
• | 实数的加法与乘法适合分配律; |
• | 存在实数 0, 使对任何实数 x, 0+x=x=x+0; |
• | 对任何实数 x, 存在实数 −x, 使 (−x)+x=0=x+(−x); |
• | 存在实数 1, 使对任何实数 x, 1⋅x=x=x⋅1; |
• | 对任何不等于 0 的实数 x, 存在不等于 0 的实数 x−1, 使 x−1⋅x=1=x⋅x−1; |
• | 有理数都是实数, 且不是有理数的实数存在; |
• | 可对二个实数作减法 (或除法) (其中, 除数不等于 0), 且结果, 差 (或比), 都是实数; |
• | 对任何实数 x, y, 在 “x=y”, “x>y” 与 “y>x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; |
• | 对任何实数 x, 在 “x=0”, “x>0” 与 “−x>0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; |
• | 二个正的实数的和 (或积) 是正的, 其中, 正的实数是大于 0 的实数; |
• | 对任何非负的实数 y (即 y>0 或 y=0), 存在唯一的非负的实数 x, 使 x2=x⋅x=y (我们常记此 x 为 y); |
• | 对任何实数 y, 存在唯一的实数 u, 使 u3=u2⋅u=(u⋅u)⋅u=y (我们常记此 u 为 3y). |
那么, 复数是什么? 通俗地, 复数是形如 a+ib 的数, 其中, a, b 是实数, 且 i 是一个不是实数的文字 (i 来自英语 imaginary unit). 正式地,
复数是形如 a+ib 的有序的文字, 其中, a, b 是实数, 且 i 是一个不是实数的文字. (“有序的” 指, a+ib 与 b+ia 是不同的, 除非 a=b.)
设 a, b, c, d 是实数. 若 a=c 且 b=d, 我们说, 二个复数 a+ib 与 c+id 相等: a+ib=c+id. 若 a=c 或 b=d, 我们说, 二个复数 a+ib 与 c+id 不相等: a+ib=c+id.
设 a, b 是实数. 我们可简单地写 a+i0 为 a; 我们可简单地写 0+ib 为 ib; 我们可简单地写 a+i(−b) 为 a−ib; 我们可简单地写 a+i1 为 a+i; 我们可简单地写 a+i(−1) 为 a−i; 我们可简单地写 0+i1 为 i; 我们可简单地写 0+ib 为 ib; 我们可简单地写 0+i(−b) 为 −ib; 我们可简单地写 0+i0 为 0.
实数都是复数, 且 a+ib 不是实数, 除非 b=0.
我们也可写 a+ib 为 a+bi.
设 a, b, c, d 是实数. 定义复数 a+ib 与 c+id 的和(a+ib)+(c+id)=(a+c)+i(b+d).定义复数 a+ib 与 c+id 的积(a+ib)(c+id)=(ac−bd)+i(ad+bc).
我们计算复数 2+i5, 3+i7 的和与积. 加法是简单的: (2+i5)+(3+i7)=(2+3)+i(5+7)=5+i12.乘法不是难的: (2+i5)(3+i7)=(2⋅3−5⋅7)+i(2⋅7+5⋅3)=−29+i29.
我们计算 i 与 i 的积: ii=(0+i1)(0+i1)=(0⋅0−1⋅1)+i(0⋅1+1⋅0)=−1+i0=−1.
复数的加法与乘法也适合一些运算律:
设 x, y, z 是复数. 复数的加法与乘法适合:
(1) 对任何复数 x, y, 它们的和 x+y 是复数.
(2) 加法结合律: 对任何复数 x, y, z, (x+y)+z=x+(y+z).
(3) 加法交换律: 对任何复数 x, y, x+y=y+x.
(4) 0=0+i0 适合, 对任何复数 x, 0+x=x=x+0.
(5) 对任何复数 x, 存在复数 −x, 使 (−x)+x=0=x+(−x).
(6) 对任何复数 x, y, 它们的积 xy 是复数.
(7) 乘法结合律: 对任何复数 x, y, z, (xy)z=x(yz).
(8) 乘法交换律: 对任何复数 x, y, xy=yx.
(9) 1=1+i0 适合, 对任何复数 x, 1x=x=x1.
(10) 对任何不等于 0 的复数 x, 存在不等于 0 的复数 rec(x), 使 rec(x)⋅x=1=x⋅rec(x).
(11) 分配律: 对任何复数 x, y, z, x(y+z)=xy+xz, 且 (x+y)z=xz+yz.
证. 以下, 我们设 x=a+ib, y=c+id, z=e+if, 其中, a, b, c, d, e, f 是实数.
(1) 回想, x+y=(a+c)+i(b+d). 因为 a, c 是实数, a+c 是实数; 因为 b, d 是实数, b+d 是实数. 则 x+y 是复数.
(2) 注意, (x+y)+z=======((a+ib)+(c+id))+(e+if)((a+c)+i(b+d))+(e+if)((a+c)+e)+i((b+d)+f)(a+(c+e))+i(b+(d+f))(a+ib)+((c+e)+i(d+f))(a+ib)+((c+id)+(e+if))x+(y+z).
(3) 注意, x+y=====(a+ib)+(c+id)(a+c)+i(b+d)(c+a)+i(d+b)(c+id)+(a+ib)y+x.
(4) 我证 0+x=x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 (注意, 您能用交换律: x+0=0+x=x). 注意, 0+x====(0+i0)+(a+ib)(0+a)+i(0+b)a+ibx.
(5) 设 −x=−a+i(−b). 我证 (−x)+x=0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 (注意, 您能用交换律: x+(−x)=(−x)+x=0). 注意, (−x)+x====(−a+i(−b))+(a+ib)(−a+a)+i(−b+b)0+i00.
(6) 回想, xy=(ac−bd)+i(ad+bc). 因为 a, c 是实数, ac 是实数; 因为 b, d 是实数, bd 是实数. 则 ac−bd 是实数. 因为 a, d 是实数, ad 是实数; 因为 b, c 是实数, bc 是实数. 则 ad+bc 是实数. 则 xy 是复数.
(7) 注意, 对任何实数 g, h, −(g+h)=−h+(−g)=−h−g. 则=================(xy)z((a+ib)(c+id))(e+if)((ac−bd)+i(ad+bc))(e+if)((ac−bd)e−(ad+bc)f)+i((ac−bd)f+(ad+bc)e)(((ac)e−(bd)e)−((ad)f+(bc)f))+i(((ac)f−(bd)f)+((ad)e+(bc)e))((a(ce)−b(de))−(a(df)+b(cf)))+i((a(cf)−b(df))+(a(de)+b(ce)))((a(ce)−b(de))+(−b(cf)−a(df)))+i((a(cf)−b(df))+(a(de)+b(ce)))((a(ce)−b(de))+(−a(df)−b(cf)))+i((a(cf)−b(df))+(a(de)+b(ce)))(((a(ce)−b(de))−a(df))−b(cf))+i(((a(cf)−b(df))+a(de))+b(ce))((a(ce)+(−b(de)−a(df)))−b(cf))+i((a(cf)+(−b(df)+a(de)))+b(ce))((a(ce)+(−a(df)−b(de)))−b(cf))+i((a(cf)+(a(de)−b(df)))+b(ce))(((a(ce)−a(df))−b(de))−b(cf))+i(((a(cf)+a(de))−b(df))+b(ce))((a(ce)−a(df))+(−b(de)−b(cf)))+i((a(cf)+a(de))+(−b(df)+b(ce)))((a(ce)−a(df))−(b(cf)+b(de)))+i((a(cf)+a(de))+(b(ce)+b(−df)))(a(ce−df)−b(cf+de))+i(a(cf+de)+b(ce−df))(a+ib)((ce−df)+i(cf+de))(a+ib)((c+id)(e+if))x(yz).
(8) 注意, xy=====(a+ib)(c+id)(ac−bd)+i(ad+bc)(ca−db)+i(da+cb)(c+id)(a+ib)yx.
(9) 我证 1x=x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 (注意, 您能用交换律: x1=1x=x). 注意, 1x=====(1+i0)(a+ib)(1a−0b)+i(1b+0a)(a−0)+i(b+0)a+ibx.
(10) 因为 x=0, a, b 不能全是 0. 则非负数 a2, b2 不能全是 0. 则 a2+b2 是正数. 则 a2+b2=0. 设 rec(x)=a/(a2+b2)+i(−b/(a2+b2)). 则 a/(a2+b2), −b/(a2+b2) 不能全是 0. 则 rec(x)=0.
我证 rec(x)⋅x=1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 (注意, 您能用交换律: x⋅rec(x)=rec(x)⋅x=1). 注意, rec(x)⋅x======(a2+b2a+ia2+b2−b)(a+ib)(a2+b2aa−a2+b2−bb)+i(a2+b2ab+a2+b2−ba)a2+b2aa−(−b)b+ia2+b2ab+(−b)aa2+b2a2+b2+ia2+b2ab−ab1+i01.
(11) 我证
x(y+z)=xy+xz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 (注意, 您能用交换律:
(x+y)z=z(x+y)=zx+zy=xz+yz). 注意,
x(y+z)==============(a+ib)((c+id)+(e+if))(a+ib)((c+e)+i(d+f))(a(c+e)−b(d+f))+i(a(d+f)+b(c+e))((ac+ae)−(bd+bf))+i((ad+af)+(bc+be))((ac+ae)+(−bf−bd))+i((ad+af)+(bc+be))((ac+ae)+(−bd−bf))+i((ad+af)+(bc+be))(((ac+ae)−bd)−bf)+i(((ad+af)+bc)+be)((ac+(ae−bd))−bf)+i((ad+(af+bc))+be)((ac+(−bd+ae))−bf)+i((ad+(bc+af))+be)(((ac−bd)+ae)−bf)+i(((ad+bc)+af)+be)((ac−bd)+(ae−bf))+i((ad+bc)+(af+be))((ac−bd)+i(ad+bc))+((ae−bf)+i(af+be))(a+ib)(c+id)+(a+ib)(e+if)xy+xz.由此, 我们可定义复数的减法与除法.
设复数 y=c+id, 其中, c, d 是实数. 定义 y 的相反数−y=−c+i(−d).若 y=0, 定义 y 的倒数rec(y)=c2+d2c+ic2+d2−d.rec 来自英语 reciprocal.
设 x, y 是复数. 定义 x 与 y 的差x−y=x+(−y).若 y=0, 定义 x 与 y 的比yx=x⋅rec(y).
我们计算复数 2+i5, 3+i7 的差与比. 减法是简单的: (2+i5)−(3+i7)=====(2+i5)+(−(3+i7))(2+i5)+(−3+i(−7))(2−3)+i(5−7)−1+i(−2)−1−i2.除法不是难的: 3+i72+i5=====(2+i5)⋅rec(3+i7)(2+i5)(32+723+i32+72−7)(2⋅583−5⋅58−7)+i(2⋅58−7+5⋅583)582⋅3−5⋅(−7)+i582⋅(−7)+5⋅35841+i581.
我们知道, 对实数 x, x 的平方, x2, 是 x⋅x. 类似地, 我们也能对复数 x 定义 x 的平方: x2=x⋅x. 一般地,
设 x 是复数. 设 m 是自然数. 定义 x 的 m 次方xm={1,xm−1x,m=0;m⩾1.
注意, 对任何数 x,x1=x0⋅x=1⋅x=x.并且,x2=x1⋅1=x⋅x.
我们可以证明 (见附录 B, 节 4), 对任何复数 x, y, 与任何自然数 m, ℓ,xℓ+m(xℓ)m(xy)m=xℓxm,=xℓm,=xmym.
若 x=0, 我们还能讨论它的负整数次方:
设 x 是复数, 且 x=0. 设 m 是整数.
(1) 设 m⩾0. 则 x 的 m 次方 xm 已被定义.
(2) 设 m<0. 我们定义 x 的 m 次方 xm 为 x 的倒数 rec(x) 的 −m 次方 (rec(x))−m.
注意, 若 x=0, 则x−1=(rec(x))−(−1)=(rec(x))1=rec(x).于是, 我们也用 x−1 表示 x 的倒数.
我们可以证明 (见附录 B, 节 4), 对任何不等于 0 的复数 x, y, 与任何整数 m, ℓ,xℓ+m(xℓ)m(xy)m=xℓxm,=xℓm,=xmym.
您或许会问, 跟实数比, 复数如何不同. 为回答它, 我们考虑更多的运算律.
设 x, y, z 是复数. 复数的加法与乘法适合消去律. 具体地:
(1) 若 x+y=x+z, 或 y+x=z+x, 则 y=z.
(2) 设 x=0. 若 xy=xz, 或 yx=zx, 则 y=z.
证. (1) 我证明当 x+y=x+z 时的情形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. 注意, y=======0+y((−x)+x)+y(−x)+(x+y)(−x)+(x+z)((−x)+x)+z0+zz.
(2) 我证明当
x=0, 且
xy=xz 时的情形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. 注意,
y=======1y(x−1x)yx−1(xy)x−1(xz)(x−1x)z1zz.证. 我证明 0x=0; 我留另一部分为您的习题.
注意,
0+0=0. 由分配律,
0x+0x=(0+0)x=0x. 注意,
0x=0x+0. 则
0x+0x=0x+0. 由消去律,
0x=0.
证. 一方面,
x(−y)+(−x)(−y)=(x+(−x))(−y)=0(−y)=0. 另一方面,
x(−y)+xy=x(−y+y)=x0=0. 则
x(−y)+(−x)(−y)=x(−y)+xy. 由消去律,
(−x)(−y)=xy.
由此可见, 对任何不等于 0 的实数 x, x2>0: 若 x>0, 则 x2=x⋅x 是二个正数 x, x 的积, 故 x2>0; 若 −x>0, 则 x2=x⋅x=(−x)⋅(−x) 是二个正数 −x, −x 的积, 故 x2>0.
回想, 对任何实数 x, 在 “x=0”, “x>0” 与 “−x>0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. 我们说, 实数的大小关系跟加法 (或乘法) 是相容的: 二个大于 0 的数的和 (或积) 大于 0. 不过, 我们似乎未提到复数的大小关系. 为什么?
证. 反设, 我们能为复数定义跟复数的乘法相容的大小关系. 考虑 i. 那么, 在 “i=0”, “i>0” 与 “−i>0”, 存在且只存在一个, 其是对的. 注意, i=0+i1, 而 0=0+i0, 且 1=0, 故 i=0.
“i>0” 会是对的吗? 若它是对的, 则 ii=−1>0. 不过, 注意, (−1)(−1)=1⋅1=1>0. 则 1>0, 且 −1>0. 这是矛盾.
“−i>0” 会是对的吗? 若它是对的, 则 (−i)(−i)=ii=−1>0. 不过, 注意, (−1)(−1)=1⋅1=1>0. 则 1>0, 且 −1>0. 这是矛盾.
看来, 我们不能为复数定义跟复数的乘法相容的大小关系.
回想, 不存在有理数, 其的平方等于 2, 但存在实数, 其的平方等于 2. 我们知道, 不存在实数, 其的平方等于 −1, 因为实数 x 的平方 x2 大于或等于 0, 而 −1<0. 不过, i2=−1. 进一步地,
证. 设 z=c+id, 其中, c, d 是实数.
若 d=0, 且 c⩾0, 则 (c)2=c=z. 若 d=0, 且 c<0, 则 (i−c)2=i2(−c)=c=z.
设 d>0. 我们设 w=a+ib, 其中, a, b 是实数, 且 w2=z. 则w2=(a+ib)(a+ib)=(aa−bb)+i(ab+ba)=(a2−b2)+i(2ab).则 a2−b2=c, 且 2ab=d. 则(a2+b2)2====(a2)2+2a2b2+(b2)2(a2)2−2a2b2+(b2)2+4a2b2(a2−b2)2+(2ab)2c2+d2.注意, a2+b2⩾0. 则 a2+b2=c2+d2. 则a2b2=2(a2+b2)+(a2−b2)=2c2+d2+c,=2(a2+b2)−(a2−b2)=2c2+d2−c.注意, ab=d/2>0. 则要么 a, b 都是正数, 要么 a, b 都是负数. 则a=±a2=±2c2+d2+c,b=±b2=±2c2+d2−c,其中, 若我们为 a 选 + (或 −), 则我们也为 b 选 + (或 −). 我们验证, 如此确定的 a, b 适合 (a+ib)2=(a2−b2)+i(2ab)=c+id: a2−b2====⎝⎛±2c2+d2+c⎠⎞2−⎝⎛±2c2+d2−c⎠⎞2⎝⎛2c2+d2+c⎠⎞2−⎝⎛2c2+d2−c⎠⎞22c2+d2+c−2c2+d2−cc,且 (注意, d⩾0) 2ab========2⎝⎛±2c2+d2+c⎠⎞⎝⎛±2c2+d2−c⎠⎞4⋅2c2+d2+c⋅2c2+d2−c4⋅2c2+d2+c⋅2c2+d2+c(c2+d2+c)(c2+d2−c)(c2+d2)2−c2(c2+d2)−c2d2d.
最后, 设
d<0. 则
−d>0. 设
p=−z=−c+i(−d). 由前面的讨论, 存在复数
q, 使
q2=p=−z. 则
(iq)2=i2q2=(−1)(−z)=1z=z.
设 z=5+i12. 我们找复数 w=a+ib (其中, a, b 是实数), 使 w2=z.
注意, w2=(a2−b2)+i(2ab). 则 a2−b2=5, 且 2ab=12. 则(a2+b2)2=====(a2−b2)2+4a2b2(a2−b2)2+(2ab)252+122169132.则 a2+b2=13. 则 a2=9, 且 b2=4. 注意, ab=12/2>0. 则 a=±3, 且 b=±2. 则 a+ib 等于 3+i2 或 −3−i2.
不难验证, (3+i2)2=(32−22)+i(2⋅3⋅2)=5+i12, 且 (−3−i2)2=(3+i2)2=5+i12.
在中学, 我们知道, 系数为实数的 1 元 1 次方程 a0x+a1=0 (其中, a0, a1 是实数, 且 a0=0) 有实数解 x=−a1/a0, 但系数为实数的 1 元 2 次方程 a0x2+a1x+a2=0 (其中, a0, a1, a2 是实数, 且 a0=0) 不一定有实数解, 如 x2+1=0. (注意, 不存在实数, 其的平方等于 −1.) 不过,
设 a0, a1, a2 是复数, 且 a0=0. 则存在复数 z, 使a0z2+a1z+a2=0.
证. 注意,
a0x2+a1x+a2=====4a01(4a0a0x2+4a0a1x+4a0a2)4a01((2a0x)2+2(2a0x)a1+4a0a2)4a01((2a0x)2+2(2a0x)a1+a12−a12+4a0a2)4a01((2a0x+a1)2−a12+4a0a2)4a01((2a0x+a1)2−(a12−4a0a2)).注意,
a12−4a0a2 是复数. 则存在复数
t, 使
t2=a12−4a0a2. 则
a0x2+a1x+a2===4a01((2a0x+a1)2−t2)4a01(2a0x+a1+t)(2a0x+a1−t)a0(x−2a0−a1−t)(x−2a0−a1+t).于是, 若
z=(−a1±t)/(2a0), 则
a0z2+a1z+a2=0.
当然, 系数为复数的 1 元 1 次方程 a0x+a1=0 (其中, a0, a1 是复数, 且 a0=0) 也有复数解 x=−a1/a0, 因为a0⋅(−a1/a0)+a1=−a1+a1=0.
有一件事值得提.
设 a0x+a1 (a0=0) 是 1 次式. 则a0x+a1=a0(x+a0a1)=a0(x−a0−a1).
设 a0x2+a1x+a2 (a0=0) 是 2 次式. 则a0x2+a1x+a2=a0(x−2a0−a1−t)(x−2a0−a1+t),其中, 复数 t 适合 t2=a12−4a0a2.
由此, 我们有
设 n 是不超过 2 的正整数. 设 p(x)=a0xn+a1xn−1+⋯+an 是 n 次式 (a0=0). 则存在复数 x1, …, xn, 使p(x)=a0(x−x1)…(x−xn).
最后, 我指出, 但不证明如下定理. 它的证明会用到三角函数. 若您想知道更多, 您可以找相关的文献.
当然, 如下一般的定理也是对的. 我不证明它; 它的证明会用到三角函数. 若您想知道更多, 您可以找相关的文献.
设 z 是复数. 设 n 是正整数. 存在复数 w, 使 wn=z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