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uchy 积分公式
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定义一个重要的区域, 它类似于某种高维 “柱体”, 所以被叫做 “多圆柱”. 在文章中, Δ(z0,r0)⊂C 是指复平面中圆心为 z0, 半径为 r0 的开圆盘.
设 z=(z1,⋯,zn)∈Cn,r=(r1,⋯,rn)∈(0,+∞)n. 则P(z,r)=Δ(z1,r1)×⋯×Δ(zn,rn)被称为中心是 z, 半径是 r 的多圆柱. 另外, 定义∂0P(z,r)=∂Δ(z1,r1)×⋯×∂Δ(zn,rn)为多圆柱 P(z,r) 的特异边界.
只要 n>1, 则多圆柱的特异边界真包含于它在拓扑意义下的边界, 也就是 ∂0P(z,r)⊊∂P(z,r).
这个形状的重要性, 在于可以较为简单地应用单复变已有的结论, 以尝试推出多复变的类似结论. 进一步:
设 Ω⊂C 是域. 函数 f:Ω→C 被称为是按分量全纯的, 如果对任意 1≤j≤n 和 z=(z1,⋯,zn)∈Ω, 单变量函数ζ↦f(z1,⋯,zj−1,ζ,zj+1,⋯,zn)都是Ωj(z)={ζ∈C∣(z1,⋯,zj−1,ζ,zj+1,⋯,zn)∈Ω}中的全纯函数.
全纯函数当然是按分量全纯的; 但反过来就没那么显然. 稍后将证明 Hartogs 的定理: 按分量全纯意味着全纯, 到那时这个概念就将弃用.
设 P⊂Cn 是多圆柱, f 在 Pˉ 上连续, 在 P 内按分量全纯. 则f(z)=(2πi)n1∫∂0P(ζ1−z1)⋯(ζn−zn)f(ζ)dζ1⋯dζn,∀z∈P.
证明. 这只是单复变中 Cauchy 积分公式的反复运用. 令
P=Δ1×⋯×Δn, 其中
Δj 是圆盘. 根据条件, 对任意
ζ=(ζ1,⋯,ζn)∈Pˉ, 有
f(ζ1,⋯,ζj−1,⋅,ζj+1,⋯,ζn)∈O(Δj),1≤j≤n.则对任意
z∈P:
f(z)=2πi1∫∂Δ1ζ1−z1f(ζ1,z2,⋯,zn)dζ1=2πi1∫∂Δ1ζ1−z11(2πi1∫∂Δ2ζ2−z2f(ζ1,ζ2,z3,⋯,zn)dζ2)dζ1=(2πi)21∫∂Δ1×∂Δ2(ζ1−z1)(ζ2−z2)f(ζ1,ζ2,z3,⋯,zn)dζ1dζ2,重复此种动作, 直至
f 中的字母都被
ζ 替换.
基本应用
Cauchy 估计
首先回顾一下关于多重指标的记号. 对 α∈Nn, 有
∂α=(∂z∂)α=(∂z1∂)α1⋯(∂zn∂)αn,∂ˉα=(∂zˉ∂)α=(∂zˉ1∂)α1⋯(∂zˉn∂)αn,以及α!=α1!⋯αn!,∣α∣=α1+⋯+αn.另外, 对 z∈Cn, 记 zα=z1α1⋯znαn.
设 Ω⊂Cn 是域, 函数 f:Ω→C 是连续且按分量全纯的. 那么 f∈O(Ω)⊂C∞(Ω), 且对任意 α∈Nn 有 ∂αf∈O(Ω).
证明. 只需要对
Ω 中任意多圆柱应用 Cauchy 积分公式.
设 P⊂Cn 是多圆柱, f∈C(Pˉ)∩O(P), 则∥f∥L∞(Pˉ)=∥f∥L∞(∂0P).
证明. 只要证明:
∣f(z)∣≤∥f∥L∞(∂0P),∀z∈P. 根据 Cauchy 积分公式, 存在
C=C(z) 使得
∣f(z)∣≤C∥f∥L∞(∂0P),对
fk 使用此式子, 然后两边
1/k 次方:
∣f(z)∣≤C1/k∥f∥L∞(∂0P).令
k→∞ 即可.
下面的估计式至关重要.
设 Ω⊂Cn 是域, K⊂⊂Ω, α∈Nn, p∈[1,∞]. 则存在常数 C=C(K,Ω,α,p) 使得∥∂αf∥L∞(K)≤C∥f∥Lp(Ω),∀f∈O(Ω).
这个定理原本没写证明, 说跟单复变是类似的. 因为它比较重要所以把证明补充上了.
证明. 首先考虑一个多圆柱 P=P(z,r). 对 ρ<r, 通过对 Cauchy 积分公式两边求导, 得到∂αf(z)=(2πi)nα!∫∂0P(z,ρ)(ζ−z)α+1f(ζ)dζ1⋯dζn.考虑坐标变换 ζ=ζ(θ) 为ζj=zj+ρjeiθj,代入上式, 并进行估计, 得到∣∂αf(z)∣ρα+1≤(2π)nα!∫[0,2π]n∣f(ζ(θ))∣ρ1⋯ρndθ1⋯dθn,对 ρj 逐个积分, 并把坐标换为体积分, 得到一个估计结论: ∣∂αf(z)∣≤(2π)nrα+2α!(α1+2)⋯(αn+2)∥f∥L1(P).
现在, 取
0<δ<dist(K,∂Ω), 以及
r=δ/n. 如此可得:
∣∂αf(z)∣≤C(K,Ω,α)∥f∥L1(P)≤C(K,Ω,α)∥f∥L1(Ω).在左边取上确界, 可以把左边换成
∥∂αf∥L∞(K). 又因为
L1 范数不大于
Lp 范数的某个倍数, 常数只与
p 有关, 所以结论成立.
下面的两个定理可以轻易地在单复变找到对应物.
设 Ω⊂Cn 是域, 序列 {fj}⊂O(Ω) 内闭一致收敛于某个函数 f. 则 f∈O(Ω), 且对任意 α∈Nn, {∂αfj} 内闭一致收敛于 ∂αf.
证明. 任取 K⊂⊂Ω, 以及开集 U, 满足 K⊂U⊂⊂Ω. 根据定理 1.2.7, 存在正常数 C 使得∥∂α(fj−fk)∥L∞(K)≤C∥fj−fk∥L∞(U),对任何 ∣α∣≤1 成立. 如果 j,k→∞, 上式右边趋于零, 所以左边也如此. 从而 ∂αfj 内闭一致收敛. 根据数学分析 (回忆: 序列本身和导数内闭一致收敛, 那么极限也可导且极限与求导可以交换), 不难得到 f∈C1(Ω); 另外, ∂ˉf=j→∞lim∂ˉfj=0,故 f∈O(Ω). 对于高阶导数的收敛性, 只需要对任意 α, 写出∥∂α(fj−f)∥L∞(K)≤C∥fj−f∥L∞(U).□
设 Ω⊂Cn 是域, 序列 {fj}⊂O(Ω) 在 Ω 中内闭一致有界. 则存在子列 {fjk} 内闭一致收敛于 f∈O(Ω).
证明. 根据定理
1.2.7, 序列
{∂zk∂fj} 对任意
k 都内闭一致有界, 从而可以推出
{fj} 在
Ω 的任意紧子集内等度连续. 根据 Arzelà–Ascoli 定理和定理
1.2.9, 就得到所要的子列, 以及极限全纯.
1. | 设 Ω⊂Cn 是域, 序列 {fj}⊂O(Ω) 满足级数 ∑j=1∞∣fj∣2 内闭一致收敛于某个函数 S. 证明: ∘ | S∈Cω(Ω); | ∘ | 对任意 α,β∈Nn, 级数 ∑j=1∞∂α∂ˉβ∣fj∣2 内闭一致收敛于 ∂α∂ˉβS. |
|
2. | 证明: 对 n>1, Bn 与 Δn 不全纯等价, 即不存在两个集合之间的双全纯映射. (前者是单位球, 后者是 n 个单位圆盘组成的多圆柱)(这是经典问题, 可参考 Range 的书) |
Taylor 公式
接下来考虑全纯函数在多圆柱中的级数展开. 为此先建立多重级数的概念.
多重级数 ∑α∈Nnaα(aα∈C) 被称为是收敛的, 如果α∈Nn∑∣aα∣=sup{α∈A∑∣aα∣ ∣∣ A⊂Nn是有限集}<∞.
如果 ∑α∈Nnaα(aα∈C) 收敛, 则它的和确实存在, 且求和不依赖于顺序.
设 E⊂Cn, {fα}α∈Nn 是一列 E 上的复值函数. 称级数 ∑α∈Nfα 在 E 中正规收敛, 如果α∈Nn∑z∈Ksup∣fα(z)∣<∞,∀K⊂⊂E.
正规收敛比内闭一致收敛要强一些.
设 P=P(z0,r0) 是多圆柱, f∈O(P). 则对任意 z∈P: f(z)=α∈Nn∑α!∂αf(z0)(z−z0)α,以及∂αf(z0)=(2πi)nα!∫∂0P(z0,r)(ζ−z0)α+1f(ζ)dζ1⋯dζn,其中 0<r<r0. 另外, 上述级数在 P 中正规收敛.
证明. 关于导数的表达式, 在 Cauchy 估计 (1.2.7) 的证明中已经得到. 只需考虑级数收敛性.
对任意 K⊂⊂P, 存在 0<r<r0 使得 K⊂P(z0,r)⊂⊂P. 则把导数表达式换成极坐标: ∂αf(z0)=(2π)nrαα!∫[0,2π]nf(ζ(θ))exp(−i(α1θ1+⋯+αnθn))dθ1⋯dθn.于是∣∂αf(z0)∣≤rαα!∥f∥L∞(∂0P(z0,r)),从而α∈Nn∑α!∣∂αf(z0)∣z∈Ksup∣z−z0∣α≤∥f∥L∞(∂0P(z0,r))α∈Nn∑rαz∈Ksup∣z−z0∣α<∞.这就证明了级数的正规收敛性, 最后只要证明它等于 f(z).
注意到
(ζ1−z1)⋯(ζn−zn)1=(ζ1−(z0)1)⋯(ζn−(z0)n)1α∈Nn∑(ζ−z0)α(z−z0)α在
∂0P(z0,r) 正规收敛, 于是根据 Cauchy 积分公式
f(z)=(2πi)n1∫∂0P(z0,r)(ζ1−(z0)1)⋯(ζn−(z0)n)f(ζ)α∈Nn∑(ζ−z0)α(z−z0)αdζ1⋯dζn=α∈Nn∑((2πi)n1∫∂0P(z0,r)(ζ−z0)α+1f(ζ)dζ1⋯dζn)(z−z0)α=α∈Nn∑α!∂αf(z0)(z−z0)α. 设 Ω⊂Cn 是域, f∈O(Ω). 如果 f−1(0) 含有内点, 则 f 恒为零.
1. | 验证: 对任意 a∈Bn: φa(z)=1−⟨z,a⟩a−(1−∣a∣2)1/2z−1+(1−∣a∣2)1/2⟨z,a⟩a是 Bn 的全纯自同构, 其中 ⟨z,a⟩=∑j=1nzjaˉj 为 Hermite 内积. |
2. | 证明: 对 f∈O(Bn)∩C(Bˉn), 有f(z)=σ(∂Bn)1∫∂Bn(1−⟨z,ζ⟩)nf(ζ)dσ(ζ),∀z∈Bn. |
3. | 考察 Cn 中的 Siegal 上半平面: Un={(z1,⋯,zn)∈Cn ∣∣ Im(zn)>j=1∑n−1∣zj∣2},证明映射(z1,⋯,zn)↦(1+znz1,⋯,1+znzn−1,i1+zn1−zn)是 Bn→Un 的双全纯映射, 并计算它的逆映射. |
4. | 证明 Cartan 唯一性定理: 设 Ω⊂Cn 是有界域, z0∈Ω. 如果 f∈O(Ω,Ω) 满足 f(z0)=z0, 且 f′(z0)=In, 则 f=IdΩ. 另一方面, 举例说明为何定理对非有界的 Ω 不成立. |
Hartogs 定理
现在可以叙述和证明本节主要结论.
设 Ω⊂Cn 是域, f:Ω→C 按分量全纯, 则 f∈O(Ω).
与之相对地, 按分量实解析的函数并不享受类似性质. 比如: 函数 g:R2→R 定义为: g(x,y)=⎩⎨⎧x2+y2xy,(x,y)=(0,0),0,(x,y)=(0,0),则 g 按分量是解析的, 但它在 0 处甚至不是连续的.
证明 Hartogs 定理的重要材料是下面的被称为 Hartogs 引理的结论, 会在第二章中证明.
设 Ω⊂Rn 是域, v∈C(Ω,R), {uj}⊂Sh(Ω), 满足 {uj} 内闭一致有界, 且 limsupj→∞uj≤v. 则j→∞limsupKsup(uj−v)≤0,∀K⊂⊂Ω.描述中 Sh(Ω) 表示次调和函数.
定理 1.2.15 的证明. 证明分为四步.
• | 第一步: 设 Δ1,⋯,Δn⊂C 是开圆盘. 如果 f 在 Δˉ1×⋯×Δˉn 有界, 则 f 在 Δ1×⋯×Δn 全纯. |
记 Δj=Δ(ζj,rj),1≤j≤n. 令M=Δˉ1×⋯×Δˉnsup∣f∣.根据结果 1.2.5, 只需要证明 f∈C(Δ1×⋯×Δn). 对于 z,w∈Δ1×⋯×Δn, Cauchy 积分公式说明∣f(z)−f(w)∣≤j=1∑n∣f(z1,⋯,zj,wj+1,⋯,wn)−f(z1,⋯,zj−1,wj,⋯,wn)∣=2π1j=1∑n∣∣∫∂Δ(ζj,rj)f(z1,⋯,zj−1,ζ,wj+1,⋯,wn)(ζ−zj1−ζ−wj1)dζ∣∣≤Mj=1∑n(rj−∣zj−ζj∣)(rj−∣wj−ζj∣)rj∣zj−wj∣,于是就证明了 f∈C(Δ1×⋯×Δn).
今对 n 用归纳法证明定理. n=1 的情况是平凡的. 如果假设 n−1 的情形成立, 通常把 z∈Cn 记为z=(z1,⋯,zn)=(z′,zn).
• | 第二步: 设 Δ1,⋯,Δn⊂C 是开圆盘, 则存在开圆盘 Δ~n, 使得 f 在 Δˉ1×⋯×Δ~ˉn 有界. |
对正整数 m, 定义Em={zn∈Δˉn∣∣f(z′,zn)∣≤m,∀z′∈Δˉ1×⋯×Δˉn−1}.显然 Em 是闭集. 另外, 根据归纳假设, f(⋅,zn)∈O(Δˉ1×⋯×Δˉn−1)对任意 zn∈Δˉn 成立. 上述函数的连续性说明 ⋃m=1∞Em=Δˉn. 根据 Baire 纲定理, 存在 m0 使得 Em0 有内点. 这样只要取圆盘 Δ~ˉn⊂Em0 即可.
• | 第三步: 我们临时引入一个记号: Pn(z0,R)=Δ((z0)1,R)×⋯×Δ((z0)n,R), 也就是每个分量半径都一样的多圆柱. 设上述的多圆柱紧包含于 Ω, 0<r<R. 如果 f∈O(Pn−1(z0′,R)×Δ((z0)n,r)), 那么 f∈O(Pn(z0,R)). |
不失一般性, 可设 zn=0. 因为这个性质完全是局部的, 所以可以进一步假设M=Pn−1(0,R)×Δ(0,r)sup∣f∣<∞.(如果不是这样, 只需要适当收缩多圆柱的尺寸.) 根据按分量全纯性, 有 Taylor 展开: f(z)=j=0∑∞cj(z′)znj,z∈Pn(0,R),(1)其中cj(z′)=j!1(∂ζ∂)jf(z′,ζ)∣∣ζ=0=2πi1∫∣ζ∣=tζj+1f(z′,ζ)dζ,0<t<R.因为 f∈O(Pn−1(0,R)×Δ(0,r)), 所以 cj∈O(Pn−1(0,R)). 根据一元的 Cauchy 估计, 有Pn−1(0,R)sup∣cj∣≤rjM,j≥1.定义 uj=j1log∣cj∣∈Sh(Pn−1(0,R)). 我们希望对它们使用 Hartogs 引理. 显见 uj≤rM+1. 选取 0<R1<R2<R. 根据 (1) 式的收敛性, 有 ∣cj(z′)R2j∣→0,j→∞, 于是j→∞limsupuj(z′)≤logR21,∀z∈Pn−1(0,R).根据 Hartogs 引理 1.2.17, 存在 j0 使得Pn−1(0,R1)supuj≤logR11,j≥j0,也就是 R1jsupPn−1(0,R1)∣cj∣≤1,j≥j0. 这说明 (1) 式的级数在 Pn(0,R) 中正规收敛. 现在, 注意到 (1) 的每一项都是 Pn(0,R) 中的全纯函数, 所以由定理 1.2.9, f∈O(Pn(0,R)).
任取
z∈Ω, 则存在
R>0 使得
Pn(z,2R)⊂⊂Ω. 根据第二步, 存在
ζ∈C,0<r<R 使得
Δ(ζ,r)⊂Δ(zn,R),Pn−1(z′,R)×Δ(ζ,r)sup∣f∣<∞.根据第一步,
f∈O(Pn−1(z′,R)×Δ(ζ,r)). 另外:
Pn((z′,ζ),R)⊂Pn(z,2R−r)⊂⊂Ω,则第三步说明
f∈O(Pn((z′,ζ),R)). 因为
z∈Pn((z′,ζ),R), 所以由
z 的任意性就完成了证明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