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将 L 的构造推广到带一个谓词 A˙ 的扩展集合论语言 LA˙ 中. 我们此时使用的集合论是 ZF, 但额外添加对所有含 A˙ 公式的分离公理模式. 我们仍然有关于可定义性的讨论.
若 M 传递, 则对 ℘(M) 的元素 N, 以下四条件等价:
1. | 有单自由变元公式 φ(x,v0,...,vn−1), 诸常元 v0,...,vn−1∈M, 满足 ∀x(x∈N↔x∈M∧M⊨φ). |
2. | 有单自由变元 Δ0;A˙; 公式 φ(x,v0,...,vn−1,M), 诸常元 v0,...,vn−1∈M, 满足 ∀x(x∈N↔x∈M∧Succ(M)⊨φ). |
3. | 有 A˙− 基础函数符号 B, 使得 N=B(v0,...,vn−1,M), v0,...,vn−1∈M. |
4. | 有 A˙− 基本函数符号 R, 使得 N=R(v0,...,vn−1,M), v0,...,vn−1∈M. |
记全体满足上等价条件的 M 子集构成的集为 ℘DefA˙(M,A˙M).
然而, 用这个来造
L 层级会遇到一个问题: 我们不知道
℘DefA˙ 后的集合上面对
A˙ 的解释到底怎么办. 因此, 有两种补救方案, 一种是宣称
A˙ 是集合
A, 另一种是宣称
A˙ 是类 (从而可由一公式定义). 我们先考虑前者.
在 ZF 所描述的集合宇宙中, 我们指定一个集合 A, 然后将 V 扩展为 LA˙ 结构 (V,A), 使得 A˙(x) 当且仅当 x∈A.
我们在此时定义以下层级:
1. | L0[A]=∅ |
2. | Lα+1[A]=℘DefA(Lα[A],Lα[A]∩A) |
3. | 对极限序数 α, Lα[A]=⋃β∈αLβ[A] |
由此产生的真类记为 L[A]=⋃α∈OrdLα[A]. 注意, 由于 Lα[A]∩A 也被 {x∈Lα[A˙]∣A˙(x)} 所定义, L[A] 既可以视为在语言 LA 中无参可定义, 也可以视为在语言 L∈ 中带参数 A 可定义. 在需要区分时, 将前者记为 L[A˙].
值得指出的是以下事实.
记 Aˉ=A∩L[A]∈L[A], 则 L[A] 满足 ZF, 且在其上将谓词 A˙ 解释为 Aˉ 后它满足 V=L[A˙]. 更弱地, L[A] 满足 ∃A(V=L[A]).
证明. Lα[A]∩A=Lα[A]∩Aˉ=Lα[Aˉ]∩Aˉ.
就是说 A 只有包含在 L[A] 中的那部分信息 Aˉ 为后者所知.
不过, 全局良序的定义仍然完好无损.
存在 Σ1 公式对每个 α 定义 Lα[A] 上的关系 <αL[A].
凝聚性引理却有所不同.
如果 (M,R)≺Σ1(Lα[A],B), 其中 α 极限, B⊆Lα[A] 作为谓词让结构 (Lα[A],B) 满足扩展语言中的分离公理模式, 则 (M,R) 的坍塌必然形如 (Lβ[A′],B′), 其中 β 同样极限, B′⊆Lβ[A′] 作为谓词也能让 (Lβ[A′],B′) 满足扩展语言中的分离公理模式.
证明. 这同样是因为
V=L[A˙] 是
LA˙ 中的
Π2 句子.
换言之, 凝聚性引理现在只能保证我们论域的结构, 却无法确认
A′ 与
A、
B′ 与
B 究竟有何关系, 我们没办法对随便一个
A 证明
L[A]⊨GCH. 我们引入额外的条件.
如果对任何极限序数 α 和 Σ1 初等嵌入 π:Lβ[A′]→Σ1Lα[A], 都必然有 A∩Lβ[A′]=A′∩Lβ[A′], 则称 A 有全局 L− 凝聚性.
我们可以指出, 许多简单的集都有全局
L− 凝聚性.
证明. 对任何
n∈ω 都必须有
π(n)=n, 于是
A′=π−1‘‘A=A.
而全局
L− 凝聚性正是证明
GCH 所需的性质.
若 A 有全局 L− 凝聚性, 则 L[A]⊨GCH.
证明. 我们来证明: 任给序数 κ∈L[A], 若 L[A] 将其指认为基数, 并将 τ>κ 指认为其后继基数, 则 ℘(κ)∩L[A]⊆Lτ[A].
让我们取一个
x∈℘(κ)∩L[A], 不妨让
x∈Lα[A], 我们走进
L[A] 里面来论证, 不妨假定
A∈L[A](否则以
Aˉ 替之). 运用下行 LS 定理, 让我们取包括
κ 和
x 的
Lα[A] 的初等子模型
M, 其基数当不超过
κ; 坍塌之, 由凝聚性引理得到某个
Lβ[A′], 于是
β<κ+=τ; 又因为
A 全局
L− 凝聚,
A′∩Lβ[A′]=A∩Lβ[A′], 因此
Lβ[A′]=Lβ[A]. 鉴于坍塌过程中
κ 不可移动,
x⊆κ 当然也未曾移动, 因此
x∈Lβ[A]⊆Lτ[A].
存在 α∈Ord, 使得 L[A]⊨∀κ≥ℵα(2κ=κ+). 换言之, GCH 在 L[A] 充分高的地方成立.
这说明全局 L− 凝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层级底端. 我们所需的条件甚至可以减弱到 Aˉ⊆L(ℵα+1)L[A][A], 具体技术细节不妨参考下个定理的证明.
(ZFC+∃A⊆ω1(V=L[A])) GCH 成立.
证明. 由上个定理, 其实只需要证明 CH 成立. 对 ω 的子集 x, 我们证明存在可数序数 α 使得 x∈Lα[A]. 在用到凝聚性引理时, 我们只需要对 π:Lβ[A′]→Σ1Lα[A] 在 β<ω1 时证明 A∩Lβ[A′]=A′∩Lβ[A′], 也就是 A′=A∩β. 事实上, 我们要论证 π 不能移动任何可数序数.
首先,
x=ω 是
Δ0 的, 所以
π(ω)=ω. 如果
π(α)=α, 鉴于
Succ 是
Δ0 的,
π(α+1)=α+1. 现在考察极限序数
γ<β. 鉴于它可数, 有其共尾序列
⟨γn∣n∈ω⟩:ω→γ,
π 既不能改变
ω, 也不能改变任何
γn(归纳假设), 因此
π(γ)=limn∈ωπ(γn)=limn∈ωγn=γ.
此定理不能继续改进到 A⊆ω2 的情形: 假定 V⊨2ℵ0=ℵ2, 让 A 编码这个双射, 那么 L[A] 就不可能满足 CH 了. 这个定理同样也不能改进为 ZFC 对所有 A⊆ω1 证明 L[A]⊨GCH(事实上, ZFC+∃A⊆ω1(L[A]⊨¬CH) 是一致的), 其间区别在于 ω1 是 V 看到的而不是 L[A] 算出来的.
现在, 我们再回头看当时对
A˙ 究竟应当是集合还是应当是类的讨论, 就相当清晰了. 当它是无参可定义类时, 显然我们直接有
L[A]=L; 因此我们要考虑的无非是它是含参可定义类的情况, 而这相对于上述讨论无非是将
∩A 换成
φ(...), 其中并无本质困难.
L[A] 体现出 ZFC 中这样一种思想: 任何集合都可编码为序数集. 这个思想有两个佐证.
任给集 A 都有集 B⊆Ord 使 L[A]=L[B].
证明. 取
Aˉ, 然后考虑
TCo(Aˉ) 到某基数
κ 的双射, 顺便将其上的
∈ 关系变为
κ 上的关系
R. 鉴于
R⊆Ord(2), 我们用典范双射再次将其双射到一个序数集合
B⊆Ord; 现在
A∈L[B] 而
B∈L[A], 于是
L[A]=L[B].
对两集合 A,B, L[A]=L[B] 的充要条件是对任何集合 C⊆Ord 都有 C∈L[A]↔C∈L[B].
证明. 事实上我们可以证明: 给两 ZF 传递模型 M,N, 若 M 还满足 AC, 且对任何集合 C⊆Ord 都有 C∈M↔C∈N, 则 N=M, 特别地有 N 也满足 AC. 首先, 鉴于 Ord(2) 到 Ord 典范双射的存在, M 和 N 共享一切序数上的关系. 我们先证明 M⊆N, 然后证明 M=N.
先证明 M⊆N. 对 X∈M, 故技重施将 TCo(x) 上的 ∈ 关系编码为 κ=∣TCo(x)∣ 上的关系 E, 于是 E∈N. 现在鉴于 M,N 都必须正确计算 (κ,E) 的坍塌, 我们就得到 (TCo(x),∈)∈N, 特别地自然有 x∈N.
现在超穷归纳证明
VαM=VαN. 显然只需证明后继步, 于是对
x∈N, 我们证明
x⊆M 则
x∈M. 鉴于
x⊆M, 我们有
y∈M 使得
x⊆y; 我们取
M 中
y 到
∣y∣ 的双射
f∈M⊆N, 则已有
f∈N, 从而
f‘‘x∈N; 然而这是一集序数, 于是又有
f‘‘x∈M, 于是
x 作为其在
f∈M 上的原像属于
M.
一个更有趣的事实是, 即便不一定有 x∈L[x], 我们仍然能说:
我们最后引入 L(A). 回想之前, 当我们构造 L[A] 时, 已知的引理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可构造的元素被保留下来 (Aˉ), 但显然许多时候我们并不如此希望, 因此另一个方案是直接把集合塞进 L 之中.
递归地定义以下层级:
1. | L0(A)=TCo(A) |
2. | Lα+1(A)=℘Def(Lα(A)) |
3. | 对极限序数 α, Lα(A)=⋃β∈αLβ(A) |
由此产生的真类记为 L(A)=⋃α∈OrdLα(A).
我们立即知道
L(A) 是包括
A 的最小
ZF 内模型. 不幸的是, 我们显然有
L(A) 满足
AC 当且仅当
TCo(A) 上有可定义的良序, 因此
L(A) 更多时候被用来构造不满足
AC 的内模型,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
L(R), 但我们这里不再展开讨论, 仅指出: 当集合
A⊆Ord 时,
L[A]=L(A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