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 K 为 P(X)=X4+4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我们观察到 P(X)=(X2+2i)(X2−2i), 所以 P 的根为 {±±2i}. 再注意到 2i=2⋅22(1+i)=1+i, 所以, 这个根的极小多项式是二次的, 即 P 是可约的. 实际上, P(X)=(X4+4X2+4)−4X2=(X2+2X+2)(X2−2X+2).我们可以把 P 的根都写成 {±1±i}, 所以, K=Q(i), 从而 Gal(K╱Q)≃Z╱2Z.
令 K 为 P(X)=X3−3X+1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P(X)=X3−3X+1 在 Z[X] 上不可约, 所以, Gal(K╱Q)≃A3 或 S3. 我们计算其判别式Disc(P)=−4(−3)3−27⋅12=81=92.所以, Gal(K╱Q)≃A3.
令 K 为 P(X)=X3−3TX−T−T2 在 C(T)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C(T)).
首先, 根据 Eisenstein 判别法以及考察 C[T] 的素理想 (T), 我们知道 P(X) 在 C[T] 上不可约, 从而 P(X) 在 C(T)=Frac(C[T]) 上不可约, 所以 Gal(K╱C(T))≃A3 或 S3. 我们计算其判别式Disc(P)=−4(−3T)3−27(−T−T2)2=−108T2(T−1)2=(−108T(T−1))2.所以, Gal(K╱Q)≃A3.
令 K 为 P(X)=X2m−1 在 Q 上的分裂域, 其中, m⩾2, 计算 Gal(K╱Q).
根据分圆扩张的理论, Gal(K╱Q)≃(Z╱2mZ)×. 我们使用习题 2.7.2 的结论, 即存在群同构: Z╱2Z×Z╱2m−2Z⟶(Z╱2mZ)×, (a,b)↦(−1)a5bmod2m.所以, Gal(K╱Q)≃Z╱2Z×Z╱2m−2Z.
令 K 为 P(X)=X4−5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考虑域扩张的序列 Q⊂Q(541)⊂K=Q(541,i), 我们知道 [K:Q]=8.
根据例子 5.6.52, Gal(L╱K) 是 Aff1(Z╱4Z) 的子群. 然而, ∣Aff1(Z╱4Z)∣=8, 所以, Gal(L╱K)≃Aff1(Z╱4Z).
另外, Aff1(Z╱4Z)≃D4. 实际上, Aff1 中的元素x↦3x, x↦x+1恰好对应着 D4 中的一个反射与一个旋转.
令 K 为 P(X)=X6−2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根据例子 5.6.52, Gal(L╱K) 是 Aff1(Z╱6Z) 的子群. 另外, 由于 ∣(Z╱6Z)∣=2, 所以, ∣Aff1(Z╱6Z)∣=12 并且 Aff1(Z╱6Z)≃D6. 实际上, Aff1 中的元素x↦5x, x↦x+1对应 D6 中的一个反射与一个旋转.
另外, 域扩张的序列 Q⊂Q(261)⊂K=Q(261,ξ6) 表明 [K:Q]⩾12. 所以, Gal(L╱K)≃Aff1(Z╱6Z)≃D6.
令 L 为 P(X)=Xn−T 在 K=C(T) 或 K=R(T)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L╱K).
根据 Eisenstein 判别法, P(X) 在这两个域上均为不可约多项式. 当 K=C(T) 时, 由于 C(T) 上包含所有 n-次单位根, 根据 Kummer 理论, Gal(L╱K)≃Z╱nZ.
当 K=R(T), 我们仍然有 L=C(nT)=R(T)(nT,i), 即 R(T)⊂R(T)(nT)⊂R(T)(nT,i), 所以, [L:K]=2n. 另外, 仿照例子 5.6.52, 对任意 g∈Gal(L╱K), 通过考虑 g 在 i 和 nT 的作用, 我们知道 Gal(L╱K) 是由映射{(i,nT)↦(±i,ξnknT)}构成的群的子群. 容易看出, 这是 Dn. 由于 Gal(L╱K) 恰有 2n 个元素, 所以, Gal(L╱K)≃Dn.
令 K 为 P(X)=X6+3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根据 Eisenstein 判别法, P 是不可约多项式, 从而, 6∣[K:Q]. 注意到 α=i63 是 P 的根并且 K 包含 6 次单位根 ξ6, 从而, K=Q(α,ξ6).
根据例子 5.6.52, Gal(L╱K) 是 Aff1(Z╱6Z) 的子群. 然而, ∣Aff1(Z╱6Z)∣=12, 所以, [K:Q]=6 或 12. 通过考虑 Gal(L╱K) 对 α 和 ξ6 的作用, 我们来证明 [K:Q]=6.
给定 g∈Gal(L╱K), 由于 ξ6 和 ξ6−1 是仅有的 6 次本原单位根, 所以g(ξ6)=ξ6a, g(α)=ξ6b⋅α,其中, a=±1, b=0,1,⋯,5 并且 a,b 的值决定了 g. 由于 ξ6=21+2i3, 所以, ξ6 在 g 下的像由 g(i3) 决定, 即 g(i3)=a⋅i3. 另外, −α3=i3, 从而, a=i3=g(−α3)=−g(α)3=−ξ63bα3=ξ63b⋅i3.所以, a=ξ63b. 当 a=1 时, b=0,2,4; 当 a=−1 时, b=1,3,5. 所以, 这样的 (a,b) 的个数不超过 6. 据此, [K:Q]=6. 实际上, 以上运算表明 α3=i3, 从而 ξ6=21−2α3, 这就直接证明了 K=Q(α,ξ6)=Q(α).
令 X={{α,−α},{ξ6α,−ξ6α},{ξ62α,−ξ62α}} 为根的集合的一个分拆, 不难看出, Gal(L╱K) 作用在 X 上, 这就给出了 Gal(L╱K)≃S3.
令 L 为 P(X)=(X5−2)(X5−3)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L╱Q).
首先考虑 K=Q(ξ5,52), 这是 X5−2 的分裂域. 由于 K 有 4 次中间域 Q(ξ5) 和 5 次中间域 Q(52), 所以, [K:Q]=20. 根据例子 5.6.52, Gal(K╱Q) 是 Aff1(Z╱5Z) 的子群, 其中, ∣Aff1(Z╱5Z)∣=20, 所以, Gal(K╱Q)≃Aff1(Z╱5Z). 给定 g∈Gal(K╱Q), 它由以下 a,b 决定: g(ξ5)=ξ5a, g(52)=ξ5b⋅52, 1⩽a⩽4,0⩽b⩽4.
我们现在证明 X5−3 在 K=Q(ξ5,52) 上不可约:
• | X5−3 在 K 上没有根. 我们注意到 Q(ξ5b⋅52) 是 K 的 5 个不同的 5 次中间域, 其中, b=0,1,⋯,5 (如果有两个相同, 则 ξ5 和 52 都在这个中间域中) , 它们对应着 Gal(K╱Q) 的 5 个子群. 由于 20 阶的群的 Sylow 2-子群最多有 5 个, 所以, 这是 K 的所有 5 次中间域. 如果 53∈K=Q(ξ5,52), 则 Q(53) 为一个 5 次中间域并且落在 R 中, 这表明 Q(53)=Q(52)=M. 据此, 由于 {(52)b}b=04 是 M╱Q 的基, 所以, 存在 l0,⋯,l4∈Q, 使得53=l0+l152+l2(52)2+l3(52)3+l4(52)4.通过取迹 TrM╱Q, 则 l0=0. 此时, 考虑53(52)4=l1+l252+l3(52)2+l4(52)3.那么, β=53(52)4=53⋅24 满足 β5−3⋅24=0, 从而, 1,β,⋯,β4 也是 M╱Q 的基, 从而, 取迹 TrM╱Q 给出 l1=0. 以此类推, l0=⋯=l4=0, 矛盾. |
• | X5−3 在 K 上不能分解成一个二次与一个三次不可约多项式的乘积. 如若不然, 根据上述, X5−3=P(X)Q(X), 其中, P(X),Q(X)∈K[X] 并且 P,Q 是首一的并且是不可约的. 那么, 对任意的 σ∈Gal(K╱Q), 我们有X5−3=(X5−3)σ=Pσ(X)Qσ(X).此时, Pσ(X),Qσ(X) 均为首一不可约多项式. 根据 K[X] 是唯一分解整环以及 P 与 Q 的次数为 2 和 3, 我们必有 Pσ(X)=P(X),Qσ(X)=Q(X), 其中, σ∈Gal(K╱Q). 这说明 P,Q∈Q[X], 矛盾. |
综上所述, 我们得到 [L:Q]=100, 其中, L=K(53)=Q(ξ5,52,53).
我们现在将 Gal(L╱Q) 实现为 Aff2(Z╱5Z) 的子群, Aff2(Z╱5Z)={fA,b:F52→F52∣∣对任意 x∈F52,fA,b(x)=A⋅x+b,A∈GL(2;F5),b∈F52}Gal(K╱Q)≃Aff1(Z╱5Z). 给定 g∈Gal(K╱Q), 它由以下 a,b1,b2 决定: g(ξ5)=ξ5a, g(52)=ξ5b1⋅52, g(53)=ξ5b2⋅53, 1⩽a⩽4,0⩽b1,b2⩽4.按照定义, 令 A=(a00a),b=(b1b2), 定义φ:Gal(L╱Q)↦Aff2(Z╱5Z), g↦((x1x2)↦(a00a)(x1x2)+(b1b2))这样的元素恰好有 100 个.
特别地, Aff2(Z╱5Z) 的子群{fA,b:F52→F52∣∣A∈GL(2;F5) 且是对角阵,b∈F52}是可解群. 实际上, 100 阶的群的 Sylow 5-子群都是正规子群. 由于 5-群均可解, 所以每个 100 阶的群都是可解群.
令 L 为 P(X)=X6−3X2+1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L╱Q).
令 Q(X)=X3−3X2+1, 则 Q 是不可约多项式并且有三个实根依次记作 α<0<β<γ. 令 K 为 Q(X) 在 Q 上的分裂域, 由于 Δ(Q)=81=92, 所以 Gal(K╱Q)≃A3, 选取生成元 σ∈Gal(K╱Q), 使得 σ(α)=β,σ(β)=γ,σ(γ)=α. 由于 [K:Q]=3, 我们还有 K=Q(α)=Q(β)=Q(γ).
由于 P(X)=Q(X2), 所以, L=K(α,β,γ)=Q(α,β,γ). 由于 α∈/R, 所以, [L:K(β,γ)]=2.
由于 Gal(L╱Q)⟶ResGal(K╱Q) 是满射, 任选 σ 为 σ 在 Gal(L╱Q) 中的延拓. 那么, σ(α)=±β,σ(β)=±γ,σ(γ)=±α. 利用 σ, 我们可以看出 [K(β):K]=2: 否则 β∈K 而 σ(K)⊂K, 所以, σ2(α)=±γ∈K, 这与 K⊂R 矛盾. 类似地, [K(γ):K]=2.
利用 σ, 我们证明 Q(β)=Q(γ): 若不然, 令 Q(β)=Q(γ)=M, 由于 σ(β)=±γ, 所以 σ(M)⊂M, 从而, σ2(β)=±α∈M, 这与 M⊂R 矛盾. 综合上述讨论, 我们得到上述扩张的图表.
由于 L╱K 是 (X2−α)(X2−β)(X2−γ) 的分裂域, 其 Galois 群的 8 个元素可以罗列如下: {α↦±α, β↦±β, γ↦±γ}.所以, Gal(L╱K)≃(Z╱2Z)3. 特别地, 我们有1⟶(Z╱2Z)3⟶Gal(L╱K)⟶Z╱3Z⟶1.(5.10.1)我们也可以将 Gal(L╱Q) 的元素全部罗列出来: ⎩⎨⎧α↦±α,β↦±β,γ↦±γ., ⎩⎨⎧α↦±β,β↦±γ,γ↦±α., ⎩⎨⎧α↦±γ,β↦±α,γ↦±β.这自然给出了 Gal(L╱Q) 的群结构.
我们现在用矩阵群或者更为熟悉的群来表示 Gal(L╱Q). 实际上, 我们有Gal(L╱Q)=⎩⎨⎧⎝⎛±1000±1000±1⎠⎞, ⎝⎛00±1±1000±10⎠⎞, ⎝⎛0±1000±1±100⎠⎞⎭⎬⎫.
另外, 根据正合列 (
5.10.1),
Gal(L╱Q) 中有
3 阶子群
H≃⟨σ⟩ (可能要重选
σ) , 其像为
Gal(K╱Q);
Gal(L╱Q) 中有同构于
F23 的
8 阶子群
N. 由于它们的阶互素, 所以,
Gal(L╱Q)≃N⋊φH, 其中, 作用
φ 由如下映射给出:
φ(σ):(x1,x2,x3)↦(x2,x3,x1), ∀(x1,x2,x3)∈N≃F23.以上给出了
Gal(L╱Q)≃(Z╱2Z)3⋊φZ╱3Z.我们还可以证明Gal(L╱Q)≃A4×Z╱2Z.首先观察到 H 在 N=F32 上的作用有一个 1 维不变子空间: V=F2⋅(1,1,1)={(0,0,0),(1,1,1)}⊂F32.注意到 V 在 F32 中有一个 2 维的补空间 W, 它由 (1,1,0),(1,0,1) 和 (0,1,1) 张成. 实际上,W={(x1,x2,x2)∈F23∣∣x1+x2+x3=0}.此时, F32=V⊕W 并且 W 在 H 的作用下也不变. 此时, 我们有F23⋊φH≃(V×W)⋊φH≃V×(W⋊φH)≃Z╱2Z×(W⋊φH).将 W 等同于 A4 中的 {1,(1,2)(3,4),(1,3)(2,4),(1,4)(2,3)} 而 H 等同于某个 3-循环生成的子群, 容易看出, A4≃W⋊φH, 这就完成了计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