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数整数环的有限性
我们现在利用 5.3 一节关于整扩张的概念来研究 modp 约化的理论. 我们回忆以下关于整扩张的图像: A 是整环, K=Frak(A) 为其分式域, L╱K 为代数扩张, B 为 A 在 L 中的整闭包.
根据命题 5.3.15, 对任意的 x∈B, 其极小多项式 P(X)∈A[X]. 我们回忆 TrL╱K 和 NL╱K 的定义 1. 给定 x∈L, 对乘法定义的线性映射: mx:L⟶L, y↦x⋅y.其迹、行列式和特征多项式给出了 TrL╱K 和 NL╱K: TrL╱K(x)=Tr(mx), NL╱K(x)=det(mx), PL╱K,x(X)=det(X⋅I−mx).其中, PL╱K,x(X)=P(X)[L:K(x)].从而, PL╱K,x(X)∈A[X]. 特别地, TrL╱K(x),NL╱K(x)∈A.
假设 A 是整闭的 Noether 环, K=Frak(A), L╱K 为有限可分扩张, B 为 A 在 L 中的整闭包. 那么, B 是有限生成的 A-模.
特别地, 若 A 是主理想整环, 则 B 是自由 A-模且其秩为 [L:K].
证明. 作为 K-线性空间, 我们可以选取 L 的一组基 {x1,⋯,xn}, 使得 {x1,⋯,xn}⊂B. 这是因为 L=(A×)−1B. 由于 L╱K 可分, 非退化的双线性型L×L⟶K, (x,y)↦TrL╱K(x⋅y),给出 K-线性空间的同构: L⟶L∗, x↦(y↦TrL╱K(x⋅y)).据此, 选取 {yi}1⩽i⩽n⊂L 为 {x1,⋯,xn} 的对偶基, 即TrL╱K(xi⋅yj)=δij, 1⩽i,j⩽n.定义 B 的对偶模: B′={x∈L∣TrL╱K(x⋅xj)∈A,1⩽j⩽n}.这显然是 A-模并且 B⊂B′. 另外, 对任意的 x∈B′, 我们有x=j=1∑nTrL╱K(x⋅xj)yj.这表明 B′ 是有限生成的 A-模, 其中 {yi}1⩽i⩽n 是生成元. 由于 A 是 Noether 环, 所以 B′ 是 Noether 模, 进而其子模 B 是有限生成的.
若
A 是主理想整环, 由于
B⊂L 是无挠的, 主理想整环上有限生成模的分类定理表明
B 是自由
A-模. 再令
B′′:=⊕j=inAxi, 则
B′′⊂B⊂B′.由于
B′′ 和
B′ 都是秩为
[L:K] 的自由模, 所以
B 也是.
考虑 Q 的有限扩张 K, 令 OK 为 K 的整数环; L 为 K 的有限扩张, OL 为 OK 在 L 中的整闭包. 从而, OL 也是 Z 在 L 中的整闭包, 即 OL 为 L 所对应的代数整数环. 根据以上命题, OL 是秩为 [L:Q] 的自由交换群.
令 ξ=ep2πi, L=Q(ep2πi), ξ 在 Q 上的极小多项式为Xp−1+⋯+X+1.特别地, ξ∈OL 并且 j=0⨁p−2Z⋅ξj⊂OL.
容易看出, TrL╱Q(ξk)={p, −1, k=0;1⩽k⩽p−1.我们现在证明NL╱Q(1−ξ)=(−1)p−1p.我们可以利用 1,ξ,⋯,ξp−2 为 L╱Q 的基对 mξ 所对应的矩阵直接计算行列式; 也可以对 1−ξ 在 Galois 群作用下的像取乘积. 根据P(X)=Xp−1+⋯+X+1=X−1Xp−1,我们考虑Q(X)=P(X+1)=X(X+1)p−1=Xp−1+⋯+p.那么, ξ−1 是 Q(X) 的根, 从而, NL╱Q(ξ−1)=σ∈Gal(L╱Q)∏σ(ξ−1)=p.特别地, 上述计算给出NL╱Q(ξ−1)=(−1)p−1k=1∏p−1(1−ξk)=(−1)p−1p.从而, p=k=1∏p−1(1−ξk).特别地, p∈OL⋅(1−ξ), 其中, OL⋅(1−ξ) 是 OL 的主理想. 由于 1−ξ∈/OL×, 所以, OL⋅(1−ξ)∩Z=pZ (因为 OL⋅(1−ξ) 要包含在某个素理想 p 中而 p∩Z 是 Z 中的素理想并且包含 p) .
令 x∈OL, 那么, 对任意的 σ∈Gal(L╱Q), σ(x)∈OL (它们满足同一个首一整系数多项式) . 从而, σ(x⋅(1−ξ))=σ(x)⋅(1−ξkσ)=σ(x)⋅(1+ξ+⋯+ξkσ−1)(1−ξ)∈OL⋅(1−ξ).据此, TrL╱Q(x⋅(1−ξ))=σ∈Gal(L╱Q)∑σ(x⋅(1−ξ))∈OL⋅(1−ξ).另一方面, TrL╱Q(x⋅(1−ξ))∈Z. 从而, TrL╱Q(x⋅(1−ξ))∈pZ, ∀x∈OL.假设 x=a0+a1ξ+⋯+ap−2ξp−2∈OL, 其中, a0,⋯,ap−2∈Q. 那么, TrL╱Q(x⋅(1−ξ))=TrL╱Q(a0(1−ξ)+i=1∑p−2aiξi−i=1∑p−2aiξi+1)=TrL╱Q(a0(1−ξ))+i=1∑p−2aiξi−i=1∑p−2aiξi+1=pa0.从而, pa0∈pZ, 所以, a0∈Z. 另外, ξ−1=ξp−1∈OL, 从而, a1+a2ξ+⋯+ap−2ξp−2=(x−a0)⋅ξ−1∈OL.从而, a1∈Z. 重复这个过程, 我们得到 ai∈Z, i=0,⋯,p−2. 最终, 我们证明OQ(ξ)=Z[ξ], ξ=ep2πi.
素理想与 Galois 群
我们研究 A 与其整扩张 B 的素理想之间的关联. 我们不加证明的引用如下定理:
给定环的整扩张 A⊂B, p⊂A 是素理想. 那么, 存在素理想 q⊂B, 使得 q 在 p 之上, 即 q∩A=p.
Cohen-Seidenberg 定理的证明并不困难, 自然的想法是对 p 的局部化. 这个证明与课程的主旨关联不大, 所以略去.
在 Cohen-Seidenberg 定理中, p 是极大理想当且仅当 q 是极大理想.
实际上, 我们有环的扩张 A╱p↪B╱q, 这是整扩张.
如果 p 是极大理想, 那么, A╱p 是域, 从而, 对任意的 x∈B╱q, 存在 a0,⋯,an−1∈A╱p, 其中, a0=0, 使得xn+an−1xn−1+⋯+a1x+a0=0 ⇒ x⋅a0−1(xn−1+an−1xn−2+⋯+a1)=1.这说明 x 有逆, 从而, B╱q 是域, 所以, q 是极大理想.
反之, q 是极大理想, 那么, B╱q 是域. 对任意的 x∈A╱p, x−1 在 A╱p 上是整的, 从而, 存在 a0,⋯,an−1∈A╱p, 其中, a0=0, 使得x−n+an−1x1−n+⋯+a1x−1+a0=0 ⇒ x−1=−(an−1+⋯+a1xn−2+a0xn−1)∈A╱p.所以, A╱p 是域, 即 p 是极大理想.
假设
K0=Q 的有限扩张
K, 令
A 为
A0=Z 在
K 中的整闭包,
L 为
K 的有限扩张,
B 为
A 在
L 中的整闭包.
2令
Ip={q⊂B∣∣q是素理想并且在p之上}. 根据 Cohen-Seidenberg 定理,
Ip=∅.
考虑 p∩A0, 这是 A0 中的素理想, 从而是 A0 中的极大理想 (因为 A0 是主理想整环) . 从而, p 是 A 中的极大理想. 特别地, 每个 q∈Ip 都是 B 中的极大理想. 这表明Ip={q⊂B∣∣q是素理想并且在p之上}={q⊃p⋅B∣∣q是素理想}.
根据 A 和 B 是 Noether 环, 我们可以证明 Ip 为有限集. 以下只对 L╱K 是 Galois 扩张的情形证明此结果 (据此也能推出一般的结论) .
A,B,K,L 和 p 如上所述, 进一步假设 L╱K 是 Galois 扩张. 那么, Gal(L╱K) 可以传递地作用在 Ip 上: Gal(L╱K)×Ip→Ip, (σ,q)↦σ(q).特别地, ∣Ip∣⩽∣Gal(L╱K)∣.
对于 x∈B, x 是 A-系数的首一多项式的根, 所以对任意的 σ∈Gal(L╱K), σ(x) 也是该方程的根. 从而, σ(x)∈B. 这就给出了环同构: 特别地, 对于 q∈Ip, σ(q) 仍然是 B 中的素理想; 由于 σ∣A=id, 所以 q 仍在 p 之上. 这就给出了定理中的群作用.
证明. 现在证明
Gal(L╱K) 在
Ip 上的作用传递. 如若不然, 选取
q,q′∈Ip, 使得
q∈/{σ(q′)∣σ∈Gal(L╱K)}. 由于它们都是极大理想, 所以是两两互素的.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,
π:B→B╱q×σ∈Gal(L╱K)∏B╱σ(q′)是满射, 从而, 存在
x∈B, 使得
{x≡0modq;x≡1modσ(q′), ∀ σ∈Gal(L╱K).根据范数映射的定义及上面第一个同余式,
NL╱K(x)∈q∩A=p; 根据第二个同余式, 对任意的
σ∈Gal(L╱K),
σ(x)≡1modq′, 从而,
NL╱K(x)=∏σ∈Gal(L╱K)σ(x)∈/q′, 特别地,
NL╱K(x)∈/q′∩A=p, 矛盾.
任意给定 q∈Ip, 定义 q 的分解群为以上作用在 q 出的稳定化子: Dq:={σ∈Gal(L╱K)∣∣σ(q)=q}.
对其他 g(q)∈Ip, 其中, g∈Gal(L╱K), 有Gg(q)=gDqg−1.从而, 每个 q∈Ip 定义的分解群均同构.
给定
σ∈Dq, 根据
σ:B→B 和
σ:q→q, 我们有域同构
σ:B╱q→B╱q.
另外,
σ:A╱p→A╱p 是单位映射
id. 从而,
当 A=Z 且 p=(p) 为素数 p 的素理想时, 由于 B 为有限生成 Z-模, 所以域扩张是有限扩张. 这表明 B╱q 是有限域.
以上讨论给出了群同态
Resq:Dq⟶Gal(B╱q╱A╱p).由于
B╱q╱A╱p 是有限域的有限扩张,
Gal(B╱q╱A╱p) 是循环群. 我们称以上同态的核
Iq 为
q 的
惯性群:
Iq:=Ker(Resq:Dq⟶Gal(B╱q╱A╱p)).我们现在对 L╱K 使用 Galois 理论. 根据 Galois 对应, 令 Lq 为 Gq 的中间域, 即令 Bq=B∩Lq, 这是 A 在 Lq 中的整闭包; 令 r=q∩Bq, 这是 Bq 的素理想, 它在 p 之上. 那么, q 是唯一一个在 r 上的理想: 实际上, Gal(L╱Lq)=Gq 在 r 上的素理想集上的作用传递, 根据 Gq 的定义, 只有一个这样的 q.
域扩张 A╱p╱Bq╱r 是平凡的, 即 A╱p=Bq╱r.
证明. 对
x∈Bq, 我们构造
z∈A, 使得
z≡xmodr: 根据中国剩余定理, 存在
y∈Bq, 使得
{y≡x modr;y≡1 modσ−1(q)∩Bq, ∀ σ∈Gal(L╱K)−Dq.以上, 我们用到了
q 为
r 上唯一的素理想, 从而,
σ−1(q)∩Bq=r. 根据以上同余关系, 我们有
{y≡x modr;σ(y)≡1 modr, ∀ σ∈Gal(L╱K)−Dq.从而,
z=NLq╱K(y)≡xmodr.
证明. 根据上述讨论, 可以假设 Lq=K. 令 Kp=A╱p,Lq=B╱q, 那么, 存在 x∈B, 使得它在 Lq 中的像 x 满足 Lq=Kp(x) (这是有限域的扩张) . 令 P(X)∈A[X] 为 x 在 K 上的极小多项式, Q(X) 为 x 在 Kp 上的极小多项式. 通过 modp, 我们有 P(X)∈Kp[X] 并且 Q(X)∣P(X), 这是因为 x 是 P(X) 的根.
对任意的
σ∈Gal(Lq╱Kp),
σ 完全由
σ(x) 决定. 另外,
σ(x) 仍然是
Q 的根, 从而是
P(X) 的根, 所以, 存在
P(X) 的根
y∈L, 使得
y=σ(x)modq. 先选定
σ′∈HomK(K(x),L), 使得
σ′(x)=y, 再将
σ′ 扩张成
σ∈HomK(L,L). 这个
σ 给出了
σ.
令 Kp=A╱p,Lq=B╱q, 我们有如下正合列: 1→Iq⟶Dq⟶Gal(Lq╱Kp)→1.
假设 L=K(x), P(X) 为 x 在 K 上的极小多项式. 若 P(X)∈Kp[X]=A╱p[X] 可分, 则惯性群 Iq 是平凡的. 特别地, 我们有群同构Dq⟶≃Gal(Lq╱Kp).
证明. P(X) 在
L 中分裂, 即
P(X)=(X−x1)⋯(X−xn), 其中,
x1=x,x2,⋯,xn∈L. 通过
modq, 在
Lq 中, 我们有
P(X)=(X−x1)⋯(X−xn), xi=xj, 1⩽i<j⩽n.根据惯性群的定义, 对任意的
σ∈Iq,
σ(xi)=xi. 由于
L=K(x), 为了决定
σ∈Iq, 我们只要考虑
σ(x)=xj. 根据
σ(x1)=x1,
j=1, 从而
σ(x)=x. 这表明
σ=1.
用同样的想法也可以研究不可约多项式的分裂域:
P(X) 为 A[X] 中首一不可约多项式, L 为 P 的分裂域, p⊂A 为素理想, q,Kp=A╱p,Lq=B╱q 如前所述, P(X) 是 P 在 Kp[X] 中的像.
若 P(X) 可分, 则 Lq 是 P 在 Kp 上的分裂域并且 Dq≃Gal(Lq╱Kp).
进一步, 如果 P(X)=P1(X)P2(X)⋯Pl(X) 是 P 在 Kp[X] 中的不可约分解, 其中, Pi(X) 为不可约多项式. 根据可分性, P 在 L 上根的集合 ZP(L) 可以写成: ZP(L)=Z1∪Z2∪⋯∪Zl,使得 modq 之后 Zi 恰好给出了 ZPi(Lq) (Pi 在 Lq 上根的集合) . 那么, 对任意的 σ∈Dq 和 i⩽l, σ(Zi)=Zi.
P 是可分的, 所以 P 没有重根. 据此, P 在 L 上无重根, 这表明 L╱K 是 Galois 扩张.
证明. 在 L 中, 我们有 P(X)=(X−x1)⋯(X−xn), 其中, x1,x2,⋯,xn∈L. 通过 modq, 在 Lq 中, 我们有P(X)=(X−x1)⋯(X−xn), xi=xj, 1⩽i<j⩽n.其中, xi≡xjmodq 并且 xj∈Lq. 我们考虑 Lq╱Kp 的中间域:
对任意的 σ∈Dq, σ 把 P 的根映射成 P 的根, 所以 σ 把每个 xi 映射成某个 xj. 据此, 我们有群同态Dq⟶Gal(Kp(x1,⋯,xn)╱Kp), σ↦σ.由于 {xi}i⩽n 两两不同, 所以 σ(xi)=xj 决定了 σ(xi)=xj, 从而上述群同态是单射. 根据 Galois 对应以及 Resq 为满射, 我们有如下交换图表: 所以, 所有的映射均为双射, 进而 Kp(x1,⋯,xn)=Lq 并且 Dq≃Gal(Lq╱Kp).
以下, 假设
P(X)=P1(X)P2(X)⋯Pl(X) 是
P 在
Kp[X] 中的不可约分解, 我们证明对任意的
σ∈Dq 和
i⩽l,
σ:Zi→Zi. 实际上, 对
σ 在
Gal(Lq╱Kp) 中的像
σ 而言, 我们显然有
σ:Zi→Zi, 这里,
Zi 为
Zi 中的元素
modq 之后的像, 从而只能有
σ:Zi→Zi.
作为推论, 我们就得到了如下的著名定理:
P(X) 为首一的、整系数 n 次不可约多项式, L 是 P 在 Q 上的分裂域, 通过在 P 的根上的作用, 将 Gal(L╱Q) 视为 Sn 的子群. 假设存在素数 p, 使得 P(X) 是可分的, 其中 P 是 P 在 Fp[X] 中的像.
令 P(X)=P1(X)⋯Pl(X) 为 P 在 Fp[X] 中的不可约分解, 其中, 对 i=1,⋯,l, deg(Pi)=ni. 那么, 存在 (n1,⋯,nl)-型的 σ∈Gal(L╱Q)<Sn (把 σ 写成两两不交的循环之积) .
证明. 这是上一个定理的直接推论: 我们取
A=Z,K=Q,p=(p). 此时,
Dq≃Gal(Lq╱Fp). 由于
Gal(Lq╱Fp) 是循环群, 我们选取
σ∈Dq<Gal(L╱Q)<Sn, 使得
σ 给出该循环群的生成元. 因为
Pi(X) 是不可约的,
σ 在
Zi 上的作用是传递的, 从而,
σ 在
Zi 这
di 个根上给出了一个
di-循环. 命题得证.
计算多项式 P(X)=X4+4X3+2X2+3X−5 在 Q 上的分裂域 L 的 Galois 群 Gal(L╱Q).
在 F2 中考虑, 我们有 P(X)=X4+X+1. 容易看出, P 在 F2 和 F4 中没有根, 从而, P 是不可约的. 据此, Gal(L╱Q) 中有 4-循环.
在 F3 中考虑, 我们有 P(X)=X4+X3+2X2+1. 容易看出, P 在 F3 恰有一个根 −1. 从而, P(X)=(X+1)(X3−X+1).并且 X3−X+1 是不可约的. 据此, Gal(L╱Q) 中有 3-循环.
以上表明 ∣Gal(L╱Q)∣⩾3×4=12, 所以, Gal(L╱Q) 为 S4 或者 A4.
在 F5 中考虑, 我们有 P(X)=X4−X3+2X2−2X, 从而, P(X)=X(X−1)(X2+2).此时, X2+2 在 F5[X] 上不可约. 据此, Gal(L╱Q) 中有对换. 从而, Gal(L╱Q)=A4.
综上所述, Gal(L╱Q)≃S4.
令 K 为 P(X)=X4+2X2+X+3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 进一步, 不用计算给出 P(X)=X4+2X2−59X−27 在 Q 上的分裂域的 Galois 群.
G 是 Sn 的子群, 考虑 Sn 在 {1,⋯,n} 上的自然作用并假设 G 的作用是传递的. 如果 G 包含一个对换和一个 (n−1)-循环, 那么 G=Sn
证明. 不妨设
σ=(2,3,⋯,n)∈G 以及
(a,b)∈G. 由于
G 的作用传递, 通过选取
g∈G 使得
g(a)=1, 则
g(a,b)g−1=(1,g(b)). 所以, 我们不妨设
(1,b)∈G. 据此,
σk(1,b)σ−k=(σk(1),σk(b))=(1,σk(b)).所以,
(1,2),(1,3),⋯,(1,n)∈G, 从而
G=Sn.
令 K 为 P(X)=X6+22X5+6X4+12X3−52X2−14X−30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计算 Gal(K╱Q).
通过 mod2 以及 Eisenstein 判别法, P 不可约. 这表明 Gal(K╱Q) 是 S6 的一个传递的子群.
在 F3[X] 中, P(X)=X6+X5−X2+X=X(X5+X4−X+1). 然而, 在 F3[X] 中 X5+X4−X+1 不可约 (利用 X2+1,X2±X−1 是唯一的二次不可约多项式) , 从而 Gal(K╱Q) 包含 5-循环.
在 F5[X] 中, P(X)=X6+2X5+X4+2X3−2X2+X=X(X−1)(X+1)(X+2)(X2+2).在 F5[X] 中 X2+2 不可约, 从而 Gal(K╱Q) 包含一个对换.
根据上述引理, Gal(K╱Q)≃S6.
令 K 为多项式 P(X)=X6+22X5−9X4+12X3−37X2−29X−15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试计算 Gal(K╱Q).
令 K 为多项式 P(X)=X6+18X5+12X4−6X3+32X2+13X+45 在 Q 上的分裂域, 试计算 Gal(K╱Q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