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6. 对称群

这一节研究有限集 的对称群 . 不妨设 并将 记为 . 按照定义, 每个 都是 到自身的双射, 即其中, , 也就是说 的一个排列. 从而, . 我们用下面的记号来表示 :

例子 2.6.1. 个元素, 即 . 此时, . 从而, . 从 的同构映射为 .

例子 2.6.2.

个元素, 罗列如下: 我们可以直接验证如下的乘积关系: 并且 并且 . 这与 群中元素乘法满足的关系一致. 我们据此断言 是同构的. 实际上, 考虑如下标号的正三角形:

文件:YPAA Pic2.svg

对于 , 它把顶点 映射成顶点 , 映射成顶点 , 映射成顶点 , 从而, 可以被看作是 中的元素 . 这就定义了这是群同态 (这恰好是下一章群作用的观点) . 由于三角形的顶点的移动决定了三角形, 以上 就决定了 . 从而, 是单射. 考虑到 , 是群同构. 另外, (旋转 ) 和 (以过点 和对边中点的线为轴的对称) 的作用恰好对应 中的 .

我们考虑 中一种特殊的映射: 循环. 给定 元子集 , 按如下方式定义 到自身的双射 : 映射 可以如下形象地表示为 的 “轮换” (其他元素不变) : 这样的 被称作是一个 -循环并简记为 , 也被称作是 的长度. -循环 (总假设 ) 被称作是对换: 它把 交换位置而保持其余位置不变. 我们规定 -循环就是恒等映射.

给定 -循环 -循环 , 如果 , 就称它们是不交的. 如果循环 不交, 那么它们交换, 即 .

对任意 (这个记号即说明 ) .

从某个 出发, 映射到 , 映射到 , 如此往复, 存在这样的 , 使得 又被 映射到 . 我们还要求 是最小的.

我们再在集合 上重复以上过程, 即从某个 出发, 映射到 , 映射到 , 如此往复, 使得第一次出现 , 映射回 . 根据构造, 我们显然有 .

继续以上过程, 的作用就与如下两两不相交的循环之积相同: 根据构造, 这些循环是由 唯一决定的.

命题 2.6.3. 中每个元素均可唯一地 (不计顺序) 表示成两两不交的循环之积. 特别地, 由循环构成的子集可生成 .

注记 2.6.4. 对于 , 把它分解为 , 其中, 分别是长度为 的循环并且 并且 (要求在 作用下不动的数对应着 -循环) . 按照以上规则, 我们就称 -型的.

例子 2.6.5. 考虑 中的元素: 根据上面命题的推理过程, 容易得到 , 它这是 -型的.

我们还可以考虑容易看出 , 从而是 -型的. 另外, 我们还可以把 写成下面循环的乘积: 后两个循环是相交的, 这和上述命题唯一性的部分不矛盾.

注记 2.6.6 (共轭的计算)., 其共轭的计算是关于 研究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.

先研究 -循环 的共轭. 分情况计算 :

. 此时,

. 此时,

综上所述, 我们得到共轭公式:

练习 2.6.7. 证明, 若 , 则 的中心是平凡的, 即 .

命题 2.6.8. 中的元素 共轭 (即有 , 使得 ) 当且仅当它们具有相同的型.

证明. 对于 -型的 , 有 , 其中, -循环. 我们计算其共轭: 上述公式表明 仍为 -循环, 从而, 具有相同的型. 反之, 任给两个 -型的元素: 我们定义 使得对 , . 根据上述公式, . 从而,

注记 2.6.9. 对于群 以及 , 如果存在 , 使得 , 就称 共轭并记作 . 这显然是 上的一个等价关系. 给定 , 用 表示与 共轭的元素的集合. 据此, 我们可以把 分划成如下的共轭类的无交并:

根据上述命题, 的共轭类由其型决定, 从而, 其共轭类的个数是将 分拆成若干个不同的正整数之和的方式的个数.

时, 由于 , 从而 个共轭类.

本节之末我们会用 的共轭类来研究其自同构群 .

注记 2.6.10 (对称群的共轭映射的意义). 给定 元集合 并考虑相应的对称群 , 它们分别是 到自身的双射在映射复合作为乘法下所构成的群.

现在任意指定双射 , 据此可以构造 之间的群同构, 由如下交换图定义: 即定义映射容易证明 是群同构.

作为例子, 选取 , , 则 可被视为 中的元素并具有明显的意义: 将 重新标号. 此时, 上述 就是共轭 , 它的含义是将 重新标注顺序后对 的影响.

定理 2.6.11. 对换的集合 生成 , 即每个 可以写成对换之积. 进一步, 对于 , 若是把 写成对换之积的两种方式, 则 是偶数.

证明. 只要证明轮换可被写成对换之积即可. 实际上, 我们容易验证或者

现在证明 是偶数. 将等式 左边的元素逐一取逆, 我们得到所以, 该命题等价于证明若 可以写成对换之积 , 则 是偶数.

我们对 进行归纳. 当 时, 命题是明显的. 当 , 并且 两两不同, 我们有如下等式:

1)

中没有形如 的对换, 其中, , 则 可以被视为 中的元素. 根据归纳假设, 是偶数.

2)

中有形如 的对换 (姑且称之为带 的对换) , 我们利用 型的对换挪向右边. 在这个过程中, 如果有 型的两个对换相邻, 我们就用 消去其中的一个带 的对换或者用 消去两个带 的对换. 以上操作保证了 中带 的对换的个数减少, 直至最多有一个带 的对换并且 (若存在) 这个带 的对换只能是 (在最右边) . 现在证明, 将 分解为对换之积, 只有 为带 的对换是可能的. 否则, 考虑如下等式左边 会被调到其它位置而右边所有对换都保持了 , 矛盾.

此时我们回到了 1) 的情况, 可再次用归纳假设完成证明.

证毕.

定义 2.6.12. 是偶数个对换之积, 就称 偶置换; 否则称为奇置换. 据此, 我们定义指标映射: 等同为 阶循环群, 则 群同态并且当 时是满射. 另外, 交错群 被定义为: 这是偶置换的集合.

注记 2.6.13. 我们有如下正合列特别地, 当 时, .

例子 2.6.14. -循环, 则 .

命题 2.6.15., 可以被如下子集生成:

证明. 根据 的定义, . 为了证明 可以生成 , 只要证明每个形如 的元素可被写成 -循环之积即可, 其中, 并且 . 我们分情形讨论:

1)

. 此时, , 结论显然成立.

2)

, 不妨设 . 此时, -循环.

3)

. 此时, 我们有根据 2) 的结论, 上式是两个 -循环之积.

综上所述, 命题得证.

例子 2.6.16. 生成了 . 特别地, .

命题 2.6.17. 假设 , 则 可以被以下子集生成:

, 其中, 中的元素被称作是基本对换;

;

.

证明. 对于 , 根据共轭公式, 对任意的 , , 从而, 包含了所有对换, 所以, .

对于基本对换的集合 , 对 归纳来证明 . 首先, 时结论显然成立. 假设 , 根据共轭公式, 有 , 这就完成了归纳证明. 所以, , 根据上面的结论,

对于 , 令 . 对任意则 , 我们有利用共轭公式, 我们有所以, , 从而

例子 2.6.18 (逆序对与最短的基本对换之积). 假设 , 对任意 , 定义如果 , 我们就说 的一个逆序对. 以上, 为所有 的逆序对的个数.

任意 , 我们将 写成基本对换的积, 即要求 . 那么, 并且可以将 写成 个基本对换之积.

如果 , 只能有 , 以上结论显然成立. 如果 , 必然存在 , 使得 , 此时, 相比, 逆序对恰好减少 . 重复以上操作, 就得到 并给出了将 写成 个基本对换之积的构造.

特别地, 当且仅当 是偶数.

练习 2.6.19. 时, 证明, 互素, 则 生成 .

例子 2.6.20 (, ).

假设 . 由于 , 根据正合列 (2.3.1), 的内自同构群与 同构. 我们现在研究 的外自同构, 请参考正合列 (2.3.2).

任意选定 , 将共轭的元映成共轭的元素, 将 的共轭类映成共轭类: 对于共轭类 , 可能与 不同; 对不同的共轭类 , 一定有 .

考虑如下特殊的共轭类: 其中, , 表示共轭关系. 对任意 , , 从而 . 通过考虑将 分解为轮换: 容易看出只有每个循环的长度至多是 时, . 从而, 落在某个 中. 据此, 我们有双射 . 现在来计算 中的元素个数: 我们现在考虑方程 : 之外, 任何两个连续整数之积有奇素数因子, 上式要求 , 即 , 此时, 所以, 当 时, 等价于 , 将对换映射为对换. 考虑 的生成元的集合并称 是相邻的. 若以上两元素不相邻, 则它们交换. 假设由于 不交换, 所以 不交换. 那么, . 通过重新标记, 可以假设再考虑 . 类似的推理给出 . 另外, 交换, 所以 交换. 据此, . 通过重新标号, 我们有 , 其中, 两两不同. 如此往复, 我们最终得到所以可选取使得, . 这些关系在 的生成元集合上成立, 从而, . 综上所述, 若 , 则 的每个自同构都是内自同构, 即 .

注记 2.6.21. 时, 公式给出 . 此时, 可能存在 , 使得 . 此时, 必然有 . 通过复合, . 以上的推导对于 仍成立, 从而 是内自同构.

进一步, 任给 , 若 , 则 , 同样的理由表明 是内自同构. 这说明 中至多有两个元素. 从而, 或者 .

我们之后会构造 的非共轭自同构, 从而证明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