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何上的例子 给定集合 X 及其对称群 S X , 则S X × X ⟶ X , ( g , x ) ↦ g ( x ) , 是群作用. 这个作用是传递的也是忠实的. 对任意的 x ∈ X , Stab ( x ) 可以被看作是 S X − { x } .
特别地, S n 自然地作用在 { 1 , 2 , ⋯ , n } 上, 即对任意的 k , g ⋅ k = g ( k ) 并且每个 Stab ( k ) 可以被看作是 S n − 1 .
K 是域, V 是有限维 K -线性空间, GL ( V ) 是 End K ( V ) 中可逆 K -线性映射构成的群. 那么, GL ( V ) 自然地作用在 V 上: GL ( V ) × V → V , ( g , v ) ↦ g ⋅ v = g ( v ) . 我们还考虑 GL ( V ) 的子群, 它们也自然地作用在 V 上.
在应用时, 通常考虑 V = K n , 此时 GL ( V ) = GL ( n ; K ) . 当 K = F q (q 个元素的有限域) 时, GL ( V ) = GL ( n ; F q ) 是有限群.
K 是域, V 是 K -线性空间, G 在 V 上的一个线性表示 或表示 指的是群同态ρ : G → GL ( V ) . 其中, dim K V 被称为该表示的次数 . 线性空间 V 也被称作是 G 的表示空间 或者简称为 G 的表示 .
表示 ρ 给出了 G 在 V 上的作用: G × V → V , ( g , v ) ↦ g ⋅ v = ρ ( g ) ( v ) . 我们注意到对任意的 g ∈ G , g : V → V , v ↦ g ( v ) , 是 K -线性同构.
简要回顾群代数 K [ G ] 的概念, K [ G ] 是 K 线性空间并有基 { e g } g ∈ G 满足 e g ⋅ e g ′ = e g g ′ . 用 g 代替 e g , 可以更简便地书写 K [ G ] 的元素及其乘法: x = g ∈ G ∑ x ( g ) ⋅ g , y = h ∈ G ∑ y ( h ) ⋅ h , x ⋅ y = g ∈ G ∑ h ∈ G ∑ x ( g ) y ( h ) g ⋅ h . 其中, x ( g ) , h ( g ) ∈ K .
如果 V 是 G 的表示, 我们定义K [ G ] × V → K [ G ] , ( x , v ) ↦ x ⋅ v = g ∈ G ∑ x ( g ) g ⋅ v , 其中, x = ∑ g ∈ G x ( g ) ⋅ g . 从而, V 成为 K [ G ] -模.
给定 K -线性空间 V (这里我们假设其维数为 n + 1 ) , P ( V ) 是 V 中过原点的线的集合. 当 V = K n + 1 时, P ( V ) 被记作 P n ( K ) . 对任意的齐次坐标 [ k 0 : k 1 : ⋯ : k n ] , 它对应着 K n + 1 中过 ( k 0 , k 1 , ⋯ , k n ) 的直线.
对任意 g ∈ GL ( V ) , g : V → V 将过原点的线映射为过原点的线. 据此, 我们定义GL ( V ) × P ( V ) ⟶ P ( V ) , ( g , ℓ ) ↦ g ⋅ ℓ = g ( ℓ ) . 这是 GL ( V ) 在 P ( V ) 上的作用.
根据例子 3.1.9 , 我们考虑τ : GL ( V ) ⟶ S P ( V ) . 此时, Ker ( τ ) = { g ∈ GL ( V ) ∣ ∣ g ( ℓ ) = ℓ , ℓ ∈ P ( V ) } . 对任意 V 的基 { e i } i = 1 , ⋯ , n + 1 , g ∈ Ker ( τ ) 意味着对每个 i , 都有 g ( e i ) = λ i ⋅ e i , 其中, λ i ∈ K × . 现在说明这些 λ i 均相等: 考虑 e 1 + e 2 在 V 中对应的直线, 根据 g 的定义, g ( e 1 + e 2 ) = λ 1 e 1 + λ 2 e 2 = λ 1 ( e 1 + λ 1 λ 2 e 2 ) 与 e 1 + e 2 是共线的, 从而, λ 1 = λ 2 .
通过以上讨论, 我们得到 Ker ( τ ) = K × ⋅ I , 其中, I 是单位映射. 据此, 我们有1 → K × ⟶ k ↦ k ⋅ I GL ( V ) ⟶ τ S P ( V ) . 于是, 我们定义PGL ( V ) := GL ( V ) ╱ K × ⋅ I = GL ( V ) ╱ K × . 那么, PGL ( V ) 可以忠实地作用在 P ( V ) 上. 当 V = K n + 1 时, 我们记PGL ( n + 1 ; K ) := GL ( n + 1 ; K ) ╱ K × ⋅ I n + 1 , 其中, I n + 1 是 ( n + 1 ) × ( n + 1 ) 的单位矩阵.
我们还考虑 GL ( n + 1 ; K ) 的子群 SL ( n + 1 ; K ) , 此时显然有 SL ( n + 1 ; K ) 在 K n + 1 上的作用: SL ( n + 1 ; K ) × P n ( K ) ⟶ P n ( K ) , ( g , ℓ ) ↦ g ⋅ ℓ = g ( ℓ ) . 此时, 我们有Ker ( SL ( n + 1 ; K ) ⟶ S P n ( K ) ) = SL ( n + 1 ; K ) ∩ K × ⋅ I n + 1 = μ n + 1 ( K ) , 其中, μ n + 1 ( K ) 为 K 中的 n -次单位根的子群 (因为要求 det ( ξ ⋅ I n + 1 ) = 1 ) . 据此, 我们定义PSL ( n + 1 ; K ) := SL ( n ; K ) ╱ μ n + 1 ( K ) ⋅ I n + 1 , 此时, PSL ( n + 1 ; K ) 可以忠实地作用在 P n ( K ) 上.
K 是域, 定义如下 K 到自身的映射的集合: Aff 1 ( K ) = { f a , b : x ↦ a x + b ∣ ∣ a ∈ K × , b ∈ K } . 集合 Aff 1 ( K ) 配上映射的复合作为乘法构成群, 它被称为是 K 上的 1 维的仿射变换群 . Aff 1 ( K ) 在 K 有自然的作用. 这个作用显然是传递的. 对于 x 0 ∈ K , 我们有Stab ( x 0 ) = { x ↦ a ( x − x 0 ) + x 0 ∣ ∣ a ∈ K × } . 从而, Stab ( x 0 ) ≃ K × . 实际上, 我们有K × ⟶ ≃ Stab ( x 0 ) < Aff 1 ( K ) , a ↦ f a , ( 1 − a ) x 0 .
考虑有限域 F 5 = ( Z ╱ 5 Z , + , ⋅ ) , P 1 ( F 5 ) 有 6 个元素: P 1 ( F 5 ) = { ℓ 1 , ℓ 2 , ℓ 3 , ℓ 4 , ℓ 5 , ℓ 6 } , 其中, 对 k = 1 , ⋯ , 5 , ℓ k = [ 1 : k ] , ℓ 6 = [ 0 : 1 ] . 那么, GL ( 2 ; F 5 ) 在 P 1 ( F 5 ) 的作用给出: 另外, 对 P 1 ( F 5 ) 中元素的标号将 S P 1 ( F 5 ) 等同于 S 6 , 上述构造给出一个单的同态: τ : PGL ( 2 ; F 5 ) ⟶ S 6 . 根据∣ PGL ( 2 ; F 5 ) ∣ = 4 1 ∣ GL ( 2 ; F 5 ) ∣ = 4 1 ( 5 2 − 1 ) ( 5 2 − 5 ) = 120 , 我们得到了 S 6 的一个 120 阶的子群 H = Im ( φ ) < S 6 .
由于 GL ( 2 ; F 5 ) 传递地作用在 P 1 ( F 5 ) 上, 作为 S 6 的子群, H 在 6 个元素 { ℓ 1 , ℓ 2 , ℓ 3 , ℓ 4 , ℓ 5 , ℓ 6 } 上的作用也是传递的.
作为总结, S 6 有 120 阶的子群 H , 它在 { ℓ 1 , ⋯ , ℓ 6 } 上的自然作用是传递的. 另外, S 6 的的子群 Stab ( ℓ k ) (都与 S 5 同构) 在 { ℓ 1 , ⋯ , ℓ 6 } 上的自然作用不传递.
群作用在由自身所构造的对象上的例子 G 是群, H < G 是子群, X = G ╱ H , G 通过左乘法作用在 X 上: G × G ╱ H ⟶ G ╱ H , ( g , g ′ H ) ↦ ( g ⋅ g ′ ) H . 注意到, 以上映射是良好定义的. 因为 (( g 1 ⋅ g 2 ) ⋅ g ′ ) H = ( g 1 ⋅ ( g 2 ⋅ g ′ )) H , 上述映射给出了群的作用. 另外, 这个作用显然是传递的.
给定子群 H ′ < G , 我们自然有群作用 H ′ ↷ ( G ╱ H ) : H ′ × G ╱ H ⟶ G ╱ H , ( h ′ , g ′ H ) ↦ ( h ′ ⋅ g ′ ) H . 我们注意到 H ′ 的作用未必 传递的.
对任意 g ′ ∈ G , 我们计算 g ′ H ∈ G ╱ H 的稳定化子: g ⋅ g ′ H = g ′ H ⇒ g ′ − 1 g g ′ H = H ⇒ g ∈ g ′ H g ′ − 1 . 所以, 对群作用 H ′ ↷ ( G ╱ H ) 而言, Stab ( g H ) = H ′ ∩ g H g − 1 . 这个计算将 H ′ ↷ ( G ╱ H ) 的稳定化子与子群 H 的共轭关联在一起.
若 G 传递地作用在 X 上, 则对任意 x ∈ X , 映射φ x : G ╱ Stab ( x ) ⟶ X , g ⋅ Stab ( x ) ↦ g ⋅ x , 是双射, 其中 G ╱ Stab ( x ) 是左陪集的集合.
φ x 显然是满射, 现在证明单射性: 若 φ x ( g ⋅ Stab ( x )) = φ x ( g ′ ⋅ Stab ( x )) , 则 g ⋅ x = g ′ ⋅ x , 即 g ′ − 1 g ∈ Stab ( x ) , 从而, g ∈ g ′ ⋅ Stab ( x ) , 所以, g ⋅ Stab ( x ) = g ′ ⋅ Stab ( x ) .
现在研究另一点 x ′ ∈ X 的稳定化子. 根据传递性, 存在 g ∈ G 使得 x ′ = g ⋅ x . 此时, h ⋅ gx = gx ⇔ g − 1 h gx = x . 从而, g − 1 Stab ( x ′ ) g ⊂ Stab ( x ) . 据此, 我们得到如下公式: Stab ( gx ) = g ⋅ Stab ( x ) ⋅ g − 1 .
简而言之, 基准点 x 的改变对应于其稳定化子的共轭.
上述计算表明, 用 G 通过左乘法作用在 G ╱ Stab ( x ) 与 G ↷ X 是同构的, 请参考定义. 实际上, 这两个群作用之间的同构由如下映射给出: { φ : G → G , g ↦ g , ψ : G ╱ Stab ( x ) → X , g Stab ( x ) ↦ g ⋅ x . 另外, 用 G 通过左乘法作用在 G ╱ Stab ( x ) 与 G ╱ Stab ( x ′ ) 是同构的, 其中 x ′ = gx . 实际上, 这两个群作用之间的同构由如下映射给出: { φ : G → G , g ↦ g , ψ : G ╱ Stab ( x ) → G ╱ Stab ( x ′ ) , h Stab ( x ) ↦ g − 1 h ⋅ Stab ( x ) .
反之, 给定 G 的子群 H , G 通过左乘法作用在 G ╱ H 上, 这是传递的并且 H = Stab ( H ) .
作为总结: 给定 G 能传递地作用于其上的集合 X 等价于在模掉共轭的关系下给定 G 的子群 .
G 是有限群并且传递地作用在集合 X 上. 证明, X 是有限集并且 ∣ X ∣ 整除 ∣ G ∣ .
作为上述讨论的应用, 我们证明所谓的轨道计数公式:
群 G 作用在集合 X 上, 对任意 x ∈ X , 以下映射为双射: G ╱ Stab ( x ) ⟶ ≃ orb ( x ) , g Stab ( x ) ↦ g ⋅ x . 从而, ∣ ∣ G ╱ Stab ( x ) ∣ ∣ = ∣ ∣ orb ( x ) ∣ ∣ . 假设 G 是有限群并且在有限集 X 上作用, 根据作用的轨道分解: X = k = 1 ∐ m orb ( x k ) , 其中, m 为作用的轨道数目, 就得到如下公式∣ G ∣ ∣ X ∣ = k = 1 ∑ m ∣ Stab ( x k ) ∣ 1 .
G 是群, H ⊲ G 是正规子群. G 通过共轭可以作用在 H 上: G × H ⟶ H , g ↦ ( x ↦ gx g − 1 ) 即G → S H , g ↦ Int ( g ) .
当 H = G 时, 以上共轭作用的轨道为恰为 G 的共轭类. 给定 x ∈ G , 其稳定化子是由与 x 交换的元素构成, 即其中心化子 C x ( G ) ) . 根据轨道计数公式, 我们得到共轭类的公式: i ∑ ∣ C x i ( G ) ∣ 1 = 1 , 其中, 以上对 G 的共轭类求和而 x i 为相应共轭类的代表元.
p 是素数. 若群
G 的阶是
p 的幂, 就称
G 为
p -群 . 作为以上共轭作用的应用, 我们证明
证明. G 为
p -群, 为了证明
Z ( G ) = 1 , 只要考虑
G 通过共轭在
G 上的作用并说明除了
1 ∈ G 的轨道, 还有轨道的恰好有一个元素即可 (这个元素显然在
Z ( G ) 里) . 根据共轭类公式:
p f = ∣ G ∣ = i = 1 ∑ m ∣ Conj ( x i ) ∣ = 1 + i = 2 ∑ m ∣ Conj ( x i ) ∣ , 其中,
m 为共轭类的个数. 在共轭作用下,
{ 1 ∈ G } 是一个单独的轨道, 上式右边的
1 代表该轨道的元素个数. 然而, 上式左边整除
p 但是右边每个
∣ Conj ( x i ) ∣ 都整除
p f , 从而右边其余轨道不可能均为
p 的倍数. 据此, 还有其它轨道其元素个数也是
1 .
请参考例 3.2.6 . 令 H < S 6 是有 120 个元素的子群并且 H ↷ { 1 , 2 , 3 , 4 , 5 , 6 } 是传递的, X = S 6 ╱ H , 则 ∣ X ∣ = 6 . 我们记X = { g 0 H , g 1 H , ⋯ , g 5 H } , Y = { g 1 H , g 2 H , g 3 H , g 4 H , g 5 H } , 其中 g 0 ∈ H . 考虑 S 6 通过左乘法在 X 上的作用, 这定义了群同态f : S 6 ⟶ S X . 我们证明, 通过 X 中的元素的标号将 S X 与 S 6 等同, 则上述 f : S 6 → S 6 是同构但不是内自同构.
以上群作用给出了 H 在 X 上的作用 H ↷ X . 由于 H < Stab ( g 0 H ) , H ↷ X 给出了 H 在 Y 上的作用. 特别地, 我们有群同态φ : H ⟶ S Y ≃ S 5 , h ↦ ( g i H ↦ h g i H ) . 我们说明 Ker ( φ ) = N = 1 . 实际上, 若 h ∈ N < H , 则对任意 g i , g i − 1 h g i ∈ H , 从而对任意 g ∈ S 6 , g − 1 h g ∈ H , 所以 S 6 正规子群 N ′ = ⟨ g N g − 1 ∣ g ∈ S 6 ⟩ < H . 但是 S 6 唯一非平凡的正规子群 1 为 A 6 , 其指标为 2 , 而 H 的指标为 6 , 从而 [ S 6 : N ′ ] ⩾ 6 , 所以, N ′ = 1 . 这表明 N = 1 , 即 φ 是单射. 另外, ∣ H ∣ = ∣ S Y ∣ , 所以 φ 是群同构.
以上的讨论可交换图表示: f 必为同构: 否则, Ker ( f ) ≃ A 6 , 从而, Im ( f ) 只有两个元素, 然而仅 H 的像就至少 120 个元素, 矛盾.
现在将 S X 等同为 S 6 , 则 f ∈ Aut ( S 6 ) . 我们注意到 f − 1 ( S Y ) = H , 并且 S Y 恰为 S 5 到 S 6 的标准嵌入之一 (因为 S Y = Stab ( g 0 H ) ) . 如果 f 是内自同构, 则 f − 1 也是, 从而 f − 1 ( S Y ) = H 是固定某元素所给的 S 5 ↪ S 6 , 这与 H 的作用是传递的相矛盾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