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定. 在本文中,
- 下标含 p 的求和与求积, 其中的 p 均只对素数进行.
- s 表示以 σ 为横坐标、t 为纵坐标的复数.
- ρk 表示以 βk 为横坐标、γk 为纵坐标的 ζ(s) 零点.
Riemann ζ 函数起源于对素数分布的研究, 其意图于使用一个函数以反映所有素数位点的信息 (命题 2.5).
有时也将 Riemann ζ 函数简称为 ζ 函数.
定义
Riemann ζ 函数是在区域 σ>1 上绝对收敛级数ζ(s)=n=1∑∞ns1在 C 上的解析延拓, 是 C 上的亚纯函数.
上述解析延拓可以通过 ξ 函数实现 (命题 2.2).
基本性质
函数方程
参见: Hurwitz zeta 函数
ζ 函数满足函数方程 (1).
定义函数 ξ 为ξ(s)=21π−2ss(s−1)Γ(2s)ζ(s).其中 Γ 表示 Γ 函数.
使用 ζ 函数的级数形式可将 ξ 定义在区域 σ>1 上, 其可解析延拓至 C 上的全纯函数, 满足方程ξ(s)=ξ(1−s).
ζ 函数可解析延拓至 C 上的亚纯函数, 满足函数方程ζ(s)=2sπs−1sin(2πs)Γ(1−s)ζ(1−s).(1)ζ(1−s)=2(2π)−scos(2πs)Γ(s)ζ(s).(2)
此外, 可以显式地看出如何将其解析延拓到 ℜ(z)>0:
定义Ψ(s):=n=1∑∞∫nn+1(ns1−xs1)dx.
Ψ(s) 的定义式中, 求和对 σ>0 绝对收敛, 定义了该区域上的全纯函数. 特别的, 在区域 σ>1 中, 恒成立着Ψ(s)=ζ(s)−s−11.
因证明是简明的数学分析技巧而在此省略.
(...)
其它形式
ζ 函数可表示为无穷乘积, 称为 Euler 乘积: ζ(s)=p∏1−p−s1.其中 p 取遍所有素数.
证明. 我们只证明左右在 s>1 是实数时取等. 因二者都是全纯函数, 这等式成为整个定义域 σ>1 上的等式. 根据算术基本定理, 不超过 N 的正整数可以被写成不超过 N 的素数乘积, 假设这些素数中出现的最大幂次为 M, 得到n=1∑Nns1≤p≤N∏(1+ps1+⋯+pMs1)≤p∏n=1∑∞pns1=p∏1−p−s1.于是令 N→+∞ 即得到一侧不等式.
另一侧, 仍然是算数基本定理, 由分解的唯一性, 我们得到
p≤N∏(1+ps1+⋯+pMs1)≤n=1∑∞ns1后令
N,M→+∞ 得.
由此可以推出如下结论:
证明. 利用
Euler 乘积, 我们知道对实数
s>1 有
logn=1∑∞ns1=p∑log(1−p−s1)≤2p∑p−s.于是结合
调和级数的发散性, 素数的倒数和发散.
(...)
特殊值
参见: Bernoulli 数
事实上 ζ(s) 在 s 为正偶数时的值可以和 Bernoulli 数建立联系:
当 k∈Z+ 时, 总有: ζ(2k)=(−1)k+12(2k)!(2π)2kB2k
估计与渐近行为
现在设 χ(s)=ζ(s)/ζ(1−s), 则根据 (2), 可知:
χ(s)=(2π)s(eπis/2+e−πis/2)−1/Γ(s)
根据 Stirling 公式可知当 σ 固定、t≥2 时:
logΓ(s)=(s−21)log(it)−it+21log2π+O(t1)=(s−21)logt+2iπs−4πi−it+21log2π+O(t1)
另一方面:
log(eπis/2+e−πis/2)=−2πis+log(1+eπis)=−2πis+log(1+eπiσe−πt)=−2πis+O(e−πt)
将这些东西结合起来, 就有:
logχ(s)=(s−21)logt2π+it+4iπ+O(t1)
对两侧求指数, 便可发现当 σ 固定、t≥2 时:
χ(s)=(2πt)1/2−sei(t+π/4){1+O(t1)}(3)
利用这一点, 我们就能得到结论:
当 σ 位于固定区间内、∣t∣≥2 时: ∣ζ(s)∣≍∣t∣1/2−σ∣ζ(1−s)∣
现在将定理 2.8 和 Phragmén–Lindelöf 定理相结合, 便有:
对于所有固定的 A>0, 当 σ≥−A,∣t∣≥2 时一致成立 ζ(s)=O(∣t∣1/2+A).
现在将推论 2.9 和 Borel–Carathéodory 定理相结合, 即可得到 ζ′/ζ(s) 的局部展开式:
若 ρ 表示满足 ∣ρ−2−it∣≤6 的 ζ(s) 零点, 则当 −1≤σ≤2 时总有: ζζ′(s)=s−1−1+ρ∑s−ρ1+O{log(∣t∣+2)}
零点分布
事实上 ζ(s) 的函数方程直接表明了 ζ(s) 的零点分成下面两类:
{s=−2,−4,…0≤σ≤1
其中第一种被称为 ζ(s) 的平凡零点, 而第二种被称作非平凡零点.
非平凡零点的个数
参见: Riemann–von Mangoldt 公式
如果用 N(T) 来表示满足 0≤ℜρ≤1、0<ℑρ≤T 的 ζ(s) 零点 ρ 的个数, 则有:
当 T≥2 时成立: N(T)=2πTlog2πT−2πT+O(logT)
将此结论与抽屉原理结合, 即可证明:
当 T≥2 时总是存在 T′∈[T−1,T+1] 使得: ζζ′(σ+iT′)=O(log2T)对所有 −1≤σ≤2 一致成立.
证明. 由定理
3.1 可知存在常数
C>0 使
T≥2 时总有:
N(T+1)−N(T−1)≤ClogT这意味着当我们把
[T−1,T+1] 分解成
⌈2ClogT⌉ 个区间时总能找到一个长度为
≫(logT)−1 的区间使得此区间内不含
ζ(s) 的零点纵坐标, 因此当我们让
T′ 落在此区间的中央时总有:
ζζ′(σ+iT′)≪∣ρ−2−iT′∣≤6∑logT=O(log2T) 非零区域 σ≥1
ζ(s) Euler 乘积的绝对收敛性表明 σ>1 时 ζ 函数没有零点, 但通过一些初等的技巧可以将这个非零区域进行拓展:
若 {an}n≥1 非负且 Dirichlet 级数F(s)=n≥1∑nsan的收敛横坐标为 σc, 则对于所有的 σ>σc 均有: 3F(σ)+4F(σ+it)+F(σ+2it)≥0
证明. 设
θn=tlogn, 则有:
3F(σ)+4F(σ+it)+F(σ+2it)=n≥1∑nσan[3+4cosθn+cos2θn]≥0其中最后一个不等号是由于
3+4cosθn+cos2θn=2(cos2θn+2cosθn+1)=2(1+cosθn)2 证明. 若不然, 设 ζ(1+it0)=0,t0=0, 由局部的全纯性, 存在常数 C1>0,ε1>0 使∣ζ(σ+it0)∣<C1∣σ−1∣, ∣σ−1∣≤ε1, σ∈R.另一方面 s=1 是极点, 因此存在常数 C2>0,ε2>0 使∣ζ(σ)∣<C2∣σ−1∣−1, ∣σ−1∣≤ε2, σ∈R.
下面进行计算, 首先对 s=σ+it, σ,t∈R, 计算实部得到Re(n−s)=n−σcos(tlogn).而 Euler 乘积和对数的 Taylor 展开告诉我们logζ(s)=p∑log(1−p−s1)=p∑m=1∑∞mp−ms.
很明显 logζ(s) 是个具有非负系数的 Dirichlet 级数, 所以我们可以套用引理 3.3 得到:
3logζ(σ)+4logζ(σ+it)+logζ(σ+2it)≥0
对两侧求指数, 即得:
∣ζ3(σ)ζ4(σ+it)ζ(σ+2it)∣≥1
但是由证明开头的估计, 应该有
∣∣ζ3(σ)ζ4(σ+it0)ζ(σ+2it0)∣∣<C3∣σ−1∣→0, σ→1+
如果我们对 F(s)=−ζ′/ζ(s) 套用引理 3.3, 则可以得到更强的非零区域:
非零区域 σ≥1−A/log(∣t∣+2)
参见: Borel–Carathéodory_定理 # 整函数的零点展开式
存在 A>0 使 ζ(s) 在区域 σ≥1−A/log(∣t∣+2) 内无零点.
证明. 将 F(s)=−ζ′/ζ(s) 代入到引理 3.3 中, 则可以发现当 σ>1 时总有: −3ζζ′(σ)−4ℜζζ′(σ+it)−ℜζζ′(σ+2it)≥0(4)倘若 ζ(β0+iγ0)=0 则当 t=γ0 时可以通过对定理 2.10 取实部得知当 L=log(∣γ0∣+2) 时: −ℜζζ′(σ+iγ0)≤−σ−β01+O(L)−ℜζζ′(σ+2iγ0)≤O(L)另一方面由于 s=1 是 ζ(s) 的一阶极点, 所以: 0≤−ζζ′(σ)≤σ−11+O(1)将这些结论代入回 (4) 中, 即可发现存在 A>0 使当 σ>1 时总有: σ−13−σ−β04≥−AL现在设 δ>0, 则代入 σ=1+δ/L 便得: σ−β04≤(A+3δ−1)L再通过移项, 就有: σ−β0≥A+3δ−14L1现在再对两侧同时加上 1−σ 就有: 1−β0≥A+3δ−17−AδL1
现在选择足够小的
δ>0 使右侧大于零就完成任务了.
现在将这个结论与定理 2.10 结合, 就可以用一个 Borel–Carathéodory 定理的推论得到:
存在 A>0 使得当 ∣t∣≥2、σ≥1−A/log∣t∣ 时: ζζ′(s)=O(log∣t∣)
利用这一点, 我们就可以得到适用于 logζ(s) 的上下界了:
存在 A>0 使得当 ∣t∣≥2、σ≥1−A/log∣t∣ 时: ∣logζ(s)∣≤loglog∣t∣+O(1)(5)特别地, 对两侧取指数可得: ζ(s)=O(log∣t∣)ζ(s)1=O(log∣t∣)
证明. 通过对定理
3.6 积分, 可知当
σ0>1≥σ 时:
logζ(s)=logζ(s0)+∫σ0σζζ′(u+it)du对两侧取绝对值, 便有:
∣logζ(s)∣≤logζ(σ0)+O{(σ0−σ)log∣t∣}≤logσ0−11+O(1)+O{(σ0−σ)log∣t∣}此刻设置
σ0=1+1/log∣t∣ 则有
σ0−σ≤(A+1)/log∣t∣, 因此上面的式子就可以简化成 (
5).
应用
(...)
相关概念
Riemann ζ 函数 • 英文 Riemann ζ function • 德文 Riemannsche ζ-Funktion • 法文 fonction ζ de Rieman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