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纤维自然变换是一类自然变换, 把态射都变成拉回方块. 此概念由 Charles Rezk 提出, 主要用于讨论图表的余极限与拉回的交换性 (定理 4.1).
定义
设 I、C 是范畴, X,Y:I→C 是函子,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. 称 τ 为等纤维, 或称其 Descartes, 指对 I 中任一态射 f:i→j, C 中图表X(i)X(j)Y(i)Y(j)X(f)τ(i)τ(j)Y(f)都是拉回方块.
性质
以下两个命题显然.
设 I、J、C 是范畴, X,Y:I→C、F:J→I 是函子,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. 如 τ 等纤维, 则 F∗τ:X∘F→Y∘F 也等纤维.
设 I、C 是范畴, X,Y,Z,W:I→C 是函子, 图表ZXWYστ是函子范畴 Fun(I,C) 中的拉回方块. 如 τ 等纤维, 则 σ 也等纤维.
由三拉回引理立得下面三个命题:
设 I、C 是范畴, X,Y,Z:I→C 是函子, τ:X→Y、σ:Y→Z 是自然变换, σ 等纤维. 则 τ 等纤维当且仅当 σ∘τ 等纤维.
设 I、C 是范畴, X,Y:I→C 是函子,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. 设 J 是 I 中一些映射, 在有限复合下生成 I. 则只要对 J 中映射 f:i→j, 定义 1.1 中图表都是拉回方块, 就有 τ 是等纤维自然变换.
设 I、C 是范畴, I 有终对象 ∗, X,Y:I→C 是函子,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. 则只要对 I 中任一对象 i, 图表X(i)X(∗)Y(i)Y(∗)τ(i)τ(∗)都是拉回方块, 就有 τ 是等纤维自然变换.
设 Δ 是单形范畴, C 是范畴, X,Y:Δop→C 是单纯对象,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. 则只要对任一 n∈Z+ 以及任一面映射 di, i=0,1,…,n, 图表XnXn−1YnYn−1diτnτn−1di都是拉回方块, 就有 τ 是等纤维自然变换.
证明. 由命题
2.4, 只需验证对任一
n∈N 以及任一退化映射
si,
i=0,1,…,n, 图表
XnXn+1YnYn+1siτnτn+1si都是拉回方块. 为此对图表
XnXn+1XnYnYn+1Ynsiτnτn+1diτnsidi用三拉回引理即可, 因为
di∘si=id.
与直化的关系
以下范畴都指 (∞,1)-范畴. 注意上面的内容也对 (∞,1)-范畴一字不差地成立.
对 (∞,1)-范畴 C, 以 ∣C∣ 表示 C 的几何实现, 即把 C 的所有映射逆掉得到的生象.
回顾局部常纤维范畴的定义与性质, 证明参见对应条目:
称左纤维化 (即纤维都是生象的推出纤维化) C→D 局部常, 指 D 中任一态射 f:x→y 在纤维上诱导的映射 f!:Cx→Cy 都是同构, 换言之其直化 D→Ani 穿过 ∣D∣, 也即其可由 ∣D∣ 上的左纤维化拉回得到.
左纤维化 p:C→D 局部常当且仅当C∣C∣D∣D∣p∣p∣是范畴的拉回方块. 此时如CCD∣D∣ppˉ是范畴的拉回方块, 则 (C,pˉ)=(∣C∣,∣p∣).
回忆左纤维化有类似三拉回引理的性质: 对函子 p:C→D 和左纤维化 q:D→E, p 是左纤维化当且仅当 q∘p 是左纤维化.
设 I 是范畴, X,Y:I→Ani 是函子, 左纤维化 X→I、Y→I 是其反直化. 设 τ:X→Y 是自然变换, 那么其反直化 Un(τ):X→Y 也是左纤维化. 则 τ 等纤维当且仅当 Un(τ) 局部常.
证明. 任取
Y 中态射, 依反直化的构造这对应于
I 中态射
f:i→j 与点
yi∈Y(i), 被
Y(f) 打到
yj∈Y(j), 也就是图表
∗∗Y(i)Y(j)yiyjY(f)注意
Un(τ):X→Y 在
(Y(i),yi) 的纤维是
X(i)×Y(i)∗, 在
(Y(j),yj) 的纤维是
X(j)×Y(j)∗, 沿上述态射的前推是图表
X(i)×Y(i)∗X(j)×Y(j)∗∗∗X(i)X(j)Y(i)Y(j)X(f)×Y(f)∗yiyjX(f)τ(i)τ(j)Y(f)最上方的映射
X(f)×Y(f)∗. 于是
Un(τ) 局部常等价于所有映射
X(f)×Y(f)∗ 都是同构, 也就等价于
τ 等纤维.
回忆对 X:I→Ani 有 colimIX=∣Un(X)∣, 以下推论就是显然的.
设 I 是范畴, I▹ 是其右锥, 以 ∞ 记其锥点. 设 X▹,Y▹:I▹→Ani 是函子, τ▹:X▹→Y▹ 是自然变换, 并以 X、Y、τ 记它们在 I⊂I▹ 的限制. 设 τ 等纤维, Y▹ 是余极限图表. 则 X▹ 是余极限图表当且仅当Un(X)X(∞)Un(Y)Y(∞)Un(τ)τ(∞)是范畴的拉回图表, 这里 X(∞) 表示 X▹(∞), Un(X)→X(∞) 是复合映射Un(X)→∣Un(X)∣=IcolimX→X(∞),余类似.
与余极限的关系
本节仍然约定: 范畴指 (∞,1)-范畴, 意象指 (∞,1)-意象.
设 I 是范畴, X,Y,Z,W:I→Ani 是函子, ZXWYστ是函子范畴 Fun(I,Ani) 中的拉回方块. 如 τ 等纤维, 则图表colimIZcolimIXcolimIWcolimIYcolimIσcolimIτ是生象的拉回方块.
证明. 作右锥
I▹, 并记锥点为
∞. 把
X,Y,Z,W:I→Ani 延拓为
X▹,Y▹,Z▹,W▹:I▹→Ani, 使得
X▹、
Y▹、
W▹ 为余极限图表, 而
Z▹ 为它仨的拉回. 我们需要证明
Z▹ 也是余极限图表. 为此考虑范畴的交换图表
Un(Z)Un(X)Z(∞)X(∞)Un(W)Un(Y)W(∞)Y(∞)Un(σ)Un(τ)σ(∞)τ(∞)记号同推论
3.4. 图表的正面显然是拉回; 由反直化保持拉回, 背面也是拉回; 由推论
3.4, 右面是拉回; 故由三拉回引理, 左面也是拉回, 再用一次推论
3.4 即得欲证, 因
σ 等纤维 (命题
2.2).
事实上定理 4.1 对一般的意象而不只是生象范畴 Ani 成立: 首先由于预层的极限和余极限都逐截面计算, 可知定理 4.1 对预层意象成立; 对一般的意象 C, 可取预层意象 P(C0) 以及几何态射 f:C→P(C0) 使得 f∗f∗=idC, 然后对 C 中拉回图表ZXWYστ做 f∗; 由于 f∗ 保持任意余极限和有限极限, 一般情形便化归到预层情形.
相关概念
等纤维自然变换 • 英文 equifibred natural transformation • 美式英文 equifibered natural transformation